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孟永林

摘 要:李姓淵源,眾說紛紜。考察李姓淵源,其出有七。無論從得姓的來歷或族群的世系看,都具有多元性、複合性與變異性特徵。“望出隴西”,就其本意而言,是指李氏的郡望為隴西郡,而非今隴西之概念。隴西李氏發展到唐朝,達到了全盛時期,歷史文化名人層出不窮,蔚為大觀,在全國的影響亦達到了極致,故有“言李者稱隴西”之說。

關鍵詞:李氏 淵源 隴西 郡望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李姓是中國大姓之一,起源較早,其淵源亦眾說紛紜。在龐大的李氏宗族中,以隴西為郡望的一支人數最多,分佈亦最廣。自宋以後,即有“故言李者稱隴西”之說。所以研究李姓的淵源和隴西李氏諸問題,對弘揚李氏文化很有必要。本文擬就李姓的淵源以及隴西李氏諸問題做點探究和介紹,資供同好參考。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一、李姓源流

在我國,姓的出現很早,氏比姓要晚出。姓是一種族號,而氏是姓的分支;姓代表母系血統,是不變的,氏代表氏族分支,是可變的。《通志·氏族略》說:“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姓所以別婚姻……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因此姓的功能主要是別婚姻,氏則是明貴賤,這是我國古代姓氏未合而為一前姓與氏最基本的特點。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李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姓氏,亦是當代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據統計,李姓人群大約佔了當代人口的7.9%強,總人口大約在9500餘萬人,如果加上少數民族中的李姓和海外華裔李姓,總人數超過1億,是當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1]李姓在唐代是國姓,唐以後蕃衍興旺,蔚為望族。探其源流,越是這樣的高門大姓,其源流越容易湮漫不清。自唐宋以來,諸說並立。宋代史學家鄭樵在他所著的《通志·氏族略》中說:“李氏涼武昭王有國二十年,高祖有天下三百年,支庶既蕃,子孫必眾。然譜牒之議紛紛,不知何始。”但如果細加梳理,有關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可以歸結為以下幾種: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其一,源出嬴姓說。即認為李氏源出嬴姓,血緣先祖為皋陶,先為理氏,後為李氏,得姓始祖為李利貞,李耳為十一世。《北史·序傳》說:“李氏之先,出自顓頊高陽氏。當唐堯之時,高陽氏有才,子曰庭堅,為堯大理,以官命族,為理氏。”唐憲宗元和年間,林寶撰《元和姓纂》,記載李姓之源起,即依《北史·序傳》之說。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雲:帝顓頊高陽氏後裔皋陶,其長子伯益“為舜主蓄,多,故賜姓嬴氏。”北宋《新唐書·宗室世系》又依據林寶的說法,並加以充實,又在全文之前,附加了“李氏出自嬴姓。帝顓頊高陽氏生大業,大業生女華,女華生皋陶”一語。唐以後的姓氏學家,大多沿襲了《姓纂》和《新唐書》的說法,認為李姓源於嬴姓。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其二、以官為氏說。即李姓是“以官為氏”,最後是以氏稱姓。《通志·氏族略》曰:“相,里氏,晷繇之後為理氏,商末理徵孫仲師遭難,去王為裡。”又載:“理氏,晷繇為堯理官,子孫遂為理氏。商末有理徵改姓李。”《廣韻》引《風俗通》曰:“理氏,皋陶為裡,因以官為氏。”這些材料均反映出李姓的產生與傳說中的皋陶有密切關係。“里氏”、“理氏”、“李氏”三者是相同的,原因是三者音同字通。段玉裁《說文解字·木部》曰:“古李、理同音通用,故行李與行理並見,大李與大理不分。”朱起鳳《辭通》卷二十四雲:“裡字古通作理,亦與李通”;另外,從字義講理(裡)氏、李氏與古代刑獄有密切的關係。《呂氏春秋·孟秋》高誘注:“理,獄官也。”《管子·大匡》注:“李,獄官也。李、理同。”《史記·天官書》索引:“李即理,法官也。”由此得出:裡、理、李同音通義,均與職官有關;理氏、李氏是以官為氏,後“理”(裡)改為“李”。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其三、指李為姓說。《史記·正義》引《玄妙內篇》雲:“李母懷孕八十一載,逍遙李樹下,乃割左腋而生。”《索引》雲:“按:葛玄曰:‘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又云:‘生而指李樹,因以為姓。’”此說以老子為李姓得姓始祖。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其四、李樹圖騰說。即認為李姓起源於圖騰崇拜,以李樹為圖騰。今人何光嶽《東夷源流史》也講到李氏以李樹為圖騰樹,其文曰: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為理,後因理徵避難以木子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為家生李樹,並以李樹為神樹,亦即圖騰樹。故凡李氏子孫,常於宅旁種李以為象徵,至今還保存這個習慣。入李白家有桃李園,唐朝皇宮苑園多植李樹。[2]

其五、源於老姓說。這種說法主要源於對老子姓氏的考證,認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於老姓。古文字學家唐蘭有考證[3],郭沫若、馬敘倫等人同意此說。高亨從音韻學的角度對此說有進一步的考證。[4]依他們的說法,老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來,而是源於老姓。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其六、源出姬姓說。商朝時期,有周的同姓後裔,名巴人,居鍾離山(今湖北長陽西北一帶)。周武王滅商後,封巴人於巴(今重慶的巴南區)稱巴子國。公元前316年,秦國滅巴國。一部分巴人留於渝境的成為板楯蠻,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為武陵蠻的一部分,遷移到鄂東的稱江夏蠻和五水蠻。巴人以虎為圖騰,巴語讀虎為李,當虎圖騰演化為姓時,巴人崇仰漢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前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王朝,後滅於東晉。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其七、源虎圖騰說。此種觀點認為李氏圖騰不是李樹,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陳楚地區的圖騰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語“老虎”。龔維英著《原始崇拜綱要》中說:

原來,李耳即楚語,即虎。《方言·八》雲:“虎……江淮南楚間之李耳。”老子故國陳,滅於楚,故得為楚人。陳屬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需要說明的是,陳為舜裔,姒姓,古亦有虎圖騰崇拜。陳楚的虎圖騰崇拜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不是一方單方面對另一方面的作用。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李耳像

李耳應是陳楚間對虎的俗稱。今陳地民間相傳,老子生於庚年,屬虎。當時苦縣一帶方言稱虎為“狸兒”,故親鄰戲呼老子為狸兒後漸演變為“李耳”。

徐難於在《南北李姓的異源與合流》一文中還認為,李氏政權中建立在南方的成漢政權,這一支李姓,同樣源自氏族圖騰徽號,獲得李姓的原始意義,是虎圖騰[5];又範三畏在《伏羲文化與李氏文化的關係》一文中認為“李、理、老等同源姓氏,都應出之與騶虞虎圖騰。”[6]“李”的圖騰學本義,以及“理”的官職標誌和老子的名、字、號等都與虎圖騰有關,所以虎圖騰才是李姓產生的真正根源,而其他一切舊說則都是流而非源。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以上諸說,從不同程度都觸及到李姓初始起源的問題,孰是孰非,很難有一個定論。我們認為李姓淵源,無論從得姓的來歷或族群的世系看,都具有多元性、複合性與變異性特徵。原始李姓的來歷,都源於自然崇拜和圖騰感生,不論是作為植物圖騰的“李”還是作為動物圖騰的“虎”,皆同出一源。理、裡改姓以及下面要提到的賜姓等等,則是李姓在發展過程中的複合和變異情況。我們把它歸結到圖騰說,也只是從姓氏的產生與“圖騰感生”有關以及從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的角度去闡釋,和顧頡剛先生把“大禹”考證為“蟲子”,聞一多先生考證夏商周三朝的祖姓分別是姒、子、姬一樣並非毫無道理。提一看法,資供參考。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除此,李姓的產生、發展、壯大,成為望族大姓,和李姓的多元衍生以及眾多支流的加入有很大關係。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改姓為李;其二、諭賜國姓。有些人把它們歸結為李氏產生之源,似誤。在李氏宗族繁衍的歷史過程中,唐朝時期的附姓與改姓之風以及皇室的頒賜國姓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唐末詩人和詞人溫庭筠雲:“自從今狐楚入相,天下諸胡都改姓令狐。嗚呼!宰相之勢不過十年,而人竟改姓附之。況堂堂一統天子,300年之久,其冒附不知幾百千萬矣。”[7]王世貞亦在《榮泉李公族譜序》中說:“李氏之先為黃帝理官,一曰:李官其後非李而人者,有指樹、有賜國籍,系李而他姓者。”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這與李唐王朝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唐朝中央成為全國各民族的嚮往中心是絕對分不開的。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使得李氏宗族的包容量無法估計,它吸收了不同姓氏的生機和活力,使自己更加昌盛和繁榮。從此,李姓宗族支庶更為繁茂,迅速發展成為中華大地上的首姓。然而,在龐大的李氏宗族中,以隴西為郡望的一支最多,分佈最廣。自宋以後,即有“故言李者稱隴西”之說。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二、“隴西”李氏

隴西是李氏宗族的發源地,自古以來享有盛名。至今各地李氏,尋根問祖,大都可以上溯到隴西。《人民日報》1992年8月27日有《李氏根基在隴西》一文,其中說道:“經過有關專家多年考證和掌握的大量歷史資料證實,李氏根就在隴西。目前,甘肅省委、省政府辦公廳正式批准在隴西修復李氏隴西堂,”文中又說道,臺北出版的《李氏源流》一書。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稱:“凡吾國各地所有李姓無不冠‘隴西郡’三字,足證李氏家族肇始於隴西,殆無疑義”。隴西是中華民族李氏的發源地之一。以下就隴西李氏的主要內容考略如下。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1、李氏郡望隴西

隴西,指秦漢時期的古隴西郡,是一個古郡名,而非今之隴西縣。隴西郡是我國建置最早的古郡之一,始置於戰國時的秦國,轄隴山以西,今甘肅省境中部的大片秦國屬地。唐時廢置。唐朝時的“隴西”概念,當指今甘肅省的東南部以今隴西縣為中心之地。或是出於某種忌諱,唐朝廢掉了隴西郡,但唐朝建國後,李姓由貴姓升格為國姓,作為姓氏符號,李姓成為大唐王朝的象徵,“隴西”二字已成為大唐家族的標識,永不磨滅。千百年後的李氏家族,也以此為標識。可謂源遠流長,榮耀無比。所以李姓隴西郡望的形成在唐代是最關鍵、最重要時期。據史籍記載,雖然李氏的郡望有13個,其中以隴西和趙郡兩支郡望時譽最顯,但是以隴西郡望尤為顯著。因為在隴西李氏這一名門貴族的世系中,不是世代將門,武功卓著,就是稱雄西涼,擁立為王,乃至一統九州,建立了以關隴集團為核心的李唐天下。因之,不論居住何處,天下李氏都把“隴西李氏”奉為望族,引以為榮。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說的“望出隴西”,就其本意而言,是指天下李氏的望族出自隴西郡。有人把“望出隴西”和“隴西李氏”的隴西二字,誤解為隴西郡治所在地,其實那時的郡與治所的範疇是各不相同的。也有的把它曲解為隴西古郡名與今縣名相同的縣份,也是欠妥的,因為這裡的隴西是專指郡名而言的,更何況隋代以前尚未出現這樣的縣名。所以我們所說的“隴西李氏”的隴西,是指李氏的郡望隴西郡,而非今隴西之概念。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2、李氏發展歷程

《新唐書·宗室世系表》載,秦代隴西郡最早的郡守叫李崇,他是秦國西陲邊郡最高的軍政長官,後人尊為李氏隴西房的始祖。其實,李氏發展成為隴西郡的名門望族,是由李崇祖孫三代人奠基的:李崇次子瑤任南郡守,封狄道侯;孫信,為秦之大將軍,封隴西侯。此三公均以武功封爵,並以隴西郡地為封號。他們是隴西郡的第一代李氏名人。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漢初,李信子超為漢之大將軍,超之次子仲翔任徵西將軍,奉命討叛羌於素昌(在狄道境),因眾寡不敵,歿於陣,以功賜封太尉。其子伯考奔喪,葬仲翔於狄道之東川。今隴西李氏後人尊仲翔為狄道房的始祖,實際上他是第一個葬於狄道並安家於隴西郡的李氏名人。漢武帝時,隴西李氏出了兩個大名人:飛將軍李廣和從弟李蔡。史載李廣及李蔡均為隴西成紀人,是其先李信在秦時由故槐裡徙成紀的。由於李廣勇冠三軍,是赫赫有名的一代英雄,再加上他的悲劇人生,從而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讚譽和同情,也使李廣的英名遠播。李蔡是孝、景、武三代的武將,功成名就被封侯,而且一度官至丞相。所有這些都大大提高了隴西李氏成紀的聲望,使隴西李氏家族成為望族。到李廣之孫李陵以戰敗被俘,降於匈奴而坐罪滅族,隴西李氏的郡望開始大大下降,司馬遷曰:“自是之後,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下者傑用為恥焉。”[8]所以有漢一代,隴西李氏的發展既有輝煌也充滿了曲折不平。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李廣之孫李陵

東晉十六國時,以狄道房和成紀房為主幹的隴西李氏宗族又逐漸興盛起來。其中最顯赫的人物,首推西涼王李暠,他是隴西宗族中的第一個皇帝,他開創的西涼國,後為北涼所滅,其孫李寶、曾孫李衝入仕北魏得寵幸,官高位顯,遂使隴西李氏名望日隆。到北周以後,沒入匈奴的李陵後裔,也迴歸中原而興旺發達起來,並將賜姓丙氏、拓跋氏恢復為李姓,如李賢等。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李唐王朝建立以後,為了提高皇族的權貴地位,唐太宗命修《氏族志》,就是要把國姓李置於諸士族姓之首。並編修《宗室世系表》將李氏列為歷史淵源悠久的氏族,並把皇家的族源與當過西涼王的李暠連接起來,以表明李唐皇族是有皇族血緣的家族。唐人的《姓氏譜》中,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國姓李亦置於諸大姓之首,從而確立了隴西李氏在整個李氏宗族和全國姓氏中的特有地位。

3、李氏祖籍之論

關於隴西李氏祖籍之淵源,涉及到兩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其一為隴西李氏祖籍何處的問題;其二為對隴西李氏影響巨大的李唐皇姓族源郡望的問題。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隴西李氏祖籍何處,通常的說法有三:一說隴西狄道,“隴西李氏源起臨洮,根在臨洮。”[9]“今臨洮為隴西李氏的根與本,今天水、靜寧、秦安(古成紀)、隴西則為隴西李氏的支與流。”[10]一說隴西成紀(秦安),比如楊天成在他的《試論李氏族源郡望和祖籍》一文中就認為“從歷史的客觀實際來說,平心而論,隴西李氏的祖籍是在成紀而不在狄道。” [11]一說隴西,此說不但認為隴西李氏祖籍隴西郡,而且在今隴西。隴西李氏文化研究會所編《隴西李氏文化》一書的多數作者持此論。這三種說法,孰是孰非,不便妄加評論,我們只是認為,隴西李氏的族源祖籍和隴西郡有關。相對郡望而言,或許對研究和弘揚廣義上的隴西李氏文化更具有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李唐皇姓族源問題,是唐史研究中分歧很大的一個問題,也是學術界一直關注和爭論的歷史難題,普遍的看法亦主要有三:其一,李唐皇族源出於夷狄,以劉遂盼先生為代表的學者主此觀點;其二,出自隴西李氏望族,以朱希祖為代表的學者根據唐史中李唐皇族自稱為西涼武昭王李暠後裔的材料,乃肯定李唐皇族出自隴西郡;其三,李唐先世出自趙郡李氏之“破落戶”,陳寅恪先生通過大量研究,縝密考證,前後發表論文三篇得出此結論。[12]除此三說,劉光華先生在其《〈史記〉李姓的地理分佈和唐宋李氏世系系統化的問題》一文中認為李唐隴西李氏“世系系統化的資料明顯來自抄襲、篡改和編造。”(主要指《北史》、《新唐書》中有關李氏世系的資料)他認為隴西李氏的淵源和世系的系統化過程是“累層”地造成的,“所以,對隴西李氏世系的理解與研究,應從材料著手,但必須去偽存真。不能因為人家都說‘天下李氏出隴西’,而人云亦云地隨聲附和。”[13]我們認為李唐皇族和夷狄有關,或者出自趙郡李氏,都不無道理,但同時我們亦認為,李唐皇族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或難言之隱棄李氏趙郡郡望而改易李氏隴西郡望已成歷史事實,是對李氏隴西地望的一次飛躍式大提升;同時,亦認為不管李唐世系的系統化是如何“累層”地造成,但以此不能否定李唐王朝對廣大和弘揚隴西李氏文化所貢獻的歷史意義和價值。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李姓淵源及“隴西”李氏考略

總之,李唐建立以後,李姓成為皇姓,李氏的影響亦迅速擴大,隨後李氏王朝又把顯貴的皇姓大量分賜給有功之臣,而且此時亦有大量“攀龍附鳳”者自願改姓為國姓李。從此,隴西李氏由一個血緣系統的宗族演變成為一個多元一體的龐大世族,到南宋鄭樵編《李氏源流》時則成了“故言李者稱隴西”,隴西即李氏,李氏即隴西的混一統局勢了。李唐王朝奉李姓為國姓,並追根溯源到隴西李氏,不但提高了李氏隴西郡望,而且在盛唐氣象的全方位影響之下,隴西李氏的發展達到了全盛時期,歷史文化名人層出不窮,蔚為大觀,在全國的影響亦達到了極致。

參考文獻:

[1]袁義達 張誠 《中國姓氏:群體遺傳和人口分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2004年版

[2]王劍 《李姓源起考索》 《尋根》2003.3

[3]唐蘭 《老聃的姓名和時代》 《古史辨》第四冊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2年版

[4]高亨先生在《老子正詁·前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6年版)中說:“老、子一聲之轉,老子原姓老,後以音同變為李,非有二也。”“老、李二字其聲皆屬來紐(即聲母為L)其音同,故由老變為李。”

[5]徐難於 《南北李姓的異源與合流》 《尋根》1996.4

[6]範三畏 《伏羲文化與李氏文化的關係》 《西北師大學報》2004.5

[7]唐.溫庭筠 清.曾益等箋 《溫飛卿詩集箋註》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8年版

[8]漢.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1978年版

[9]李希平 《隴西李氏》 《尋根》1996.4

[10]何鈺 《也談古代隴西與隴西李氏之祖籍》《社科縱橫》1996.3

[11]楊天成.《試論李氏族源郡望和祖籍》《檔案》1994.6

[12]吳宗國、李志生《唐代隴西李氏的初步研究》,載《隴西李氏文化》專輯,隴西李氏文化研究會編。內部使用本。

[13]雍際春主編.《隴右文化論叢》第一輯,甘肅人民出版社(蘭州)2004年版。

作者簡介:孟永林,甘肅秦安人,天水師範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文獻學及地域歷史文化。

主編:伏曉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