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破红尘,坦然入道途,为何正史却对她不屑一顾?

纵观历史上出名的才女千千万万,可有几人忆得她鱼玄机?咸通九年,天色阴沉,一场杀人案轰动长安,死的是一个叫绿翘的婢女,作案者则是那咸宜观里年仅25岁的女道士,才华横溢、曾经名动长安的鱼玄机。

她说破红尘,坦然入道途,为何正史却对她不屑一顾?


鱼玄机原来不叫鱼玄机,父母唤其鱼幼薇,出身于一个阡陌之中的市井家庭,却出乎意料额的才貌双全。《唐才子传》有记载:“性聪慧,好读书,尤工韵调。”聪慧如她,年仅十岁便随手作出“惊梦复添愁”来赋江边柳,被晚唐诗人温庭筠看中她满溢的才情,收作徒弟。如此天赋,如此机遇,若是放在现在,何愁前路大好光明?可她的转角是死胡同。

她说破红尘,坦然入道途,为何正史却对她不屑一顾?


温庭筠于鱼幼薇师恩颇重,这师徒情却逐渐生出了别样的情愫。两人都对双方有意,但温庭筠还是拒绝了鱼幼薇的大胆示爱,落荒而逃。鱼幼薇的初恋就此无疾而终,师父走了,又来了一个和她一样才貌双全的李亿。当时的李亿已高中状元,面对他的甜言蜜语和百般宠爱,鱼幼薇以为遇到了良人,便委身于他,却怎知自己并不是故事里的主角,李亿早有妻室裴式,裴式家境殷实,鱼幼薇只能做其妾室。这样的光景也不长,不久便被惧内的李亿送去了道观。


她说破红尘,坦然入道途,为何正史却对她不屑一顾?

在那个男权主导的封建社会里,条条框框的繁文缛节数不胜数。鱼幼薇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生为女人便被告知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认清现实的她轻蔑一笑,大笔一挥改名“鱼玄机”。道观又如何?我虽为道士,却不曾输给谁。经过两次情伤的鱼玄机性情大变,在封建礼教中剑走偏锋,把咸宜观挂上“诗文候教”的牌子,令许多才子名流慕名而来,她便在声色犬马中交友行乐,会晤险恶。后来的人们都只在意鱼玄机令人垂涎的美色,而这看似纵情红尘实则洞穿红尘的女道士却早在自己的诗篇中批判那些虚假的仁义道德。遭遇夫君情变的邻家女来道观哭诉,玄机便一语相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当真好不潇洒,好不豪情!


她说破红尘,坦然入道途,为何正史却对她不屑一顾?


鱼玄机二十出头的年纪被人骂的名声扫地,也许是那个年代的人妒忌,妒忌玄机这样胸襟与众不同的女子,才想尽办法要抹黑她。但这些污言秽语从来没有进玄机的耳朵,住进咸宜观的玄机有一个贴身婢女绿翘,平时玄机待她极好,也教她一些诗词歌赋。眼见着绿翘出落的越发水灵,而玄机到底不再年轻,自己的相好个个都觊觎上了年轻貌美的绿翘。直到那天鱼玄机外出归来,发现绿翘背叛自己,和陈乐师偷情,玄机一时间怒火攻心。她不想绿翘走上自己的老路,绿翘却还是选了这条路,并且毫不愧疚地转头就背叛了自己。跟在自己身边多年的婢女都如此,更何况旁人呢?冲动之下,鱼玄机错手打死了绿翘,连同自己最后的生机一并葬送。


她说破红尘,坦然入道途,为何正史却对她不屑一顾?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鱼玄机勇敢承担了自己的罪责,毫无怨言,在狱中留下那清绝的诗句: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她曾是长安令人一醉不醒的女儿红,却有几人懂她诗里的痛苦?世有长长来路,怎奈命有玄机。正史里对于鱼玄机并没有什么记载,若不是有艳名和罪行在,她可能在野史里也会销声匿迹。鱼玄机是一位敢于为女性发声的诗人,只可惜生不逢时,她的悲剧美而凄清,让人想起时也会为之心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