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上的巾幗建功標兵——馬小玉

“疫”線上的巾幗建功標兵——馬小玉

做守護者,就是擔使命,保安康。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武漢,席捲全國,一場關係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疫情防控戰全面打響,米脂縣醫院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組,作為急診科主任的馬小玉,從過年前接到任務後便果斷放棄了和親人團聚的機會,帶領急診科全體醫護人員堅守一線。據瞭解,馬主任的丈夫也是一名醫生,因疫情防控需要也被派遣參與抗擊疫情防控的一線工作。留在家中年幼的兒子因為無人照看便只好送回老家交給了年邁的父母,每天只能在工作之餘通過手機和兒子視頻。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夫妻二人都沒有休過假,因為同為醫生,所以倆人互相包容,鼓勵打氣,他們舍小家顧大家,把風險留個自己,健康留給他人,竭盡全力發揚白衣戰士救死扶傷的精神,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起並肩戰鬥著。

“疫”線上的巾幗建功標兵——馬小玉

急診科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在這場病毒肆虐的戰場中,她用從事多年的內科臨床經驗與紮實的業務能力帶領著科室的全體醫護人員堅守崗位,日以繼夜地奮戰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前線。自從疫情發生後,馬主任也開啟了年輕人的“學霸”模式,每天積極自學新冠肺炎防治知識的國內外相關網課,並監督整個科室學習,她說:“作為科室的帶頭人,面對我們一線隊伍人手不足、人員普遍年輕化、傳染病專業知識儲備不足、防護物資緊缺等等的諸多問題我是經常睡前想,做夢也想,睡醒了還會想。”她還時刻叮囑大家:現在是困難時期,再難再累也要把咱的工作做好。哪怕防護物資緊缺,但是我們每個人一定要做好防護,絕不能出現院內交叉感染,你們都得平安!”她不僅這樣說了,還落實到了具體行動中,每天嚴格檢查發熱門診、隔離病區及周邊環境消毒工作,經常會隨機抽取醫務人員考核傳染病的防護步驟,一到飯點卻又卸下嚴肅的態度像一個知心姐姐一樣去鼓勵開導身邊的同事,她用自己剛柔並濟的方式給米脂縣醫院一線防疫隊伍的每個人心裡都打了一支“新冠疫苗”。

急診科雖然沒在風暴中心,卻一直在風暴前沿。隨著疫情的發展,每一位就診的急診患者,都有可能是隱形的傳染源。面對這樣高風險的工作,急診科全體醫務人員毫無怨言、前赴後繼的堅守在工作崗位中。除夕夜當晚,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日子裡,馬主任帶領急診科的值班醫生護士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全部嚴陣以待。

“疫”線上的巾幗建功標兵——馬小玉

在米脂縣醫院成立“隔離病區”之前,馬主任便主動請纓,衝在病區防控的第一線。在已瞭解到武漢及各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國蔓延的情況下,她深知接管隔離病區便意味著要與新冠肺炎患者經常“零距離”接觸,即便如此她也義無反顧地申請負責隔離病區工作。此後作為隔離病區組長的她便日夜奔波於發熱門診、急診科與隔離病房。

“疫”線上的巾幗建功標兵——馬小玉

米脂縣醫院在發現首例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以後,全面啟動隔離病房,開始實施全程監控。為確保萬無一失,隔離病房實行封閉式管理,所有病區醫護人員、患者及其家屬的壓力都比較大,她帶頭做好醫護人員和患者及家屬的情緒安撫工作,以自己積極樂觀的心態寬慰眾人的情緒,提醒大家注意個人防護,鼓勵每一位白衣戰士認真履行救死扶傷的神聖天職。儘管目前米脂縣沒有新增疑似或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但馬主任及其他醫護人員仍堅守一線,高度警惕。精心醫護著每一位發熱患者,嚴謹細緻的投入工作,得到廣大患者及家屬們的一致理解和感謝。馬主任認為目前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難不是繁重的工作,也不是對可能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恐懼和憂慮,而是發熱患者的思想工作。因為在沒有被確定為排查對象之前,發熱患者需要單獨隔離,其本人及家屬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和焦慮,配合不積極,導致治療和護理工作開展不順。為此,馬主任高度重視,帶領著一線醫護共同商討發熱患者的心理治療方案,反覆強調一定要做好發熱患者的思想工作,緩解患者的恐慌情緒,儘可能地滿足患者所需,每天按時把熱騰可口的飯菜送到患者身邊,並及時有效溝通,科學指導他們的防護工作,排解患者及其家人不必要的顧慮。

“疫”線上的巾幗建功標兵——馬小玉

防疫一線的工作固然艱苦繁重,但同事們之間的感情也因此變得更加深厚了。護士長介紹:“當我們穿上防護服,帶上護目鏡後,就變成一個個笨重的“北極熊”,光靠身形、聲音根本無法判斷對方是誰。”

“疫”線上的巾幗建功標兵——馬小玉

確實因為隔著護防服,大家的交流也變得十分困難。為了方便區別,醫護人員相互在防護服上寫上大大的名字,而這些名字都寫得趣味橫生,有的畫著愛心和喜歡的小動物,有的寫著“某某是小天使”,而馬主任的防護服上卻寫著“馬小玉,加油!”。她說她很喜歡大家以輕鬆幽默態度去書寫名字,就像防護衣上有了神奇的語言,而她的“加油”二字不只是給自己打氣,更是希望每個同事看見她的身影便明白,有她在這裡,大家都要有信心,更要有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心。也許他們留給病人的印象只是防護服上個性十足的名字,但是他們從未退縮,也從不後悔,偶爾誰留下了眼淚、嘆了口氣,他們彼此都互相鼓勵、互相加油,繼續戰鬥!

“疫”線上的巾幗建功標兵——馬小玉

經常身邊有人不解地問她:“你一個女人家,這麼拼命工作圖個啥?”她總是笑著說:“啥也不圖,就圖對得起身上這件白大褂,對得起自己做一個醫生的初心”。鍾南山院士曾說:“其實,我不過就是一個看病的大夫。”馬主任也一樣,和中國成千上萬的醫生一樣,他們都是心裡牢記著希波克拉底誓言,懷著救死扶傷之心的普通大夫,他們的平凡與堅守,為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撐起了一把傘,築起了一道牆。如果你走進米脂縣醫院急診科,看到一位個頭不高、奔走比誰都疾速、工作比誰都較真,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的女醫生,你不妨看一下她的背後是不是寫著“馬小玉,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