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首宗“共享员工”协议达成,暂借员工助“亲家”企业复产

2月22日上午,茶山镇两家食品企业,通过东莞官方版“共享员工”模式,达成了首宗“共享员工”协议。9名待岗员工,以暂借形式入职广东新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盟公司),助力“亲家”企业复工复产。

企业借人“卡脖子”

“共享员工”解难题

新盟公司是茶山镇复工复产较早的企业之一,春节过后,公司收到了不少利润丰厚的订单。但是,由于受疫情影响,新盟公司三分之一的员工未能返岗,产能无法满足订单需求。

正当新盟公司董事长潘结俭思考如何解决这一“开心的烦恼”时,2月18日,东莞市人社局正式推出官方版“共享员工”模式,为全市企业开展用工余缺调剂服务。获知消息后,潘结俭毫不犹豫地拨通了人社部门服务电话。

“茶山镇大大小小的食品公司有220多家,一些没有复工的企业必定有人手,最关键的是这些人拿来就能用。”在人社部门的指引下,潘结俭的新盟公司成为了茶山镇首批发出“共享员工征集令”的企业,仅仅两天时间,就有4家同行企业找上了门。

潘结俭告诉记者,此前他已向不少企业提出过“借人”意向,但总因员工工资发放、社保关系、劳动关系等相关的法律难题被“卡脖子”。

东莞官方版“共享员工”推出后,消除了他和合作方的顾虑,最终促成了“共享员工”的落地。

借力产业链优势

探索破解用工短缺

按照官方版“共享员工”模式,用人企业向人社部门提出“共享”申请后,将在人社部门的指引下发布“共享计划”,人社部门根据摸底建立的供需台账进行动态匹配。

企业间依照官方指引进行用工调剂:在员工签署自愿协议的前提下,暂时实际用工企业,承担和代发借用员工借用期间的工资。被借用员工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仍保留在原企业。疫情结束后,被借用员工原则上应返回原企业依法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其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仍保留在原企业。

“我们借到了员工赶订单,无法复工的合作企业也减轻了薪资压力,还不用担心复工复产后的用工问题,双方可以实现共赢。”潘结俭说,首批9名“共享员工”已在企业的包装岗位上工作,工资标准和新盟公司员工一样,目前他正在和另外4家企业洽谈,2月23日还有11名“共享员工”来企业助力。

市人社局局长司琪表示,东莞官方版“共享员工”,是东莞借力制造业产业链发达优势,破解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的重要探索,也是我市携手企业抗“疫”、提振企业士气的新举措。

全媒体记者 王子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