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不痛恨屠城的曹操,卻痛恨無意阻擋全國統一的諸葛亮?

付曉144


如果是心態不好,還是自身人品差,自然覺得壞人不壞,好人不好,那就該調節自己!

如果是對歷史不瞭解,那還是情有可原。當然曹操是多面性人物,既有優點也有缺點。

但諸葛亮也是有感於劉備的知遇之恩而展盡畢生才學,力圖伐魏統一三國,雖然說無法成功,但他的心志和忠心是值得後人所借鑑的!


知足常樂6144539457


諸葛亮最大的罪惡是他以光復漢室為名,窮兵黷武,不斷髮動戰爭。在他的治下,以及按照他的既定方針繼續北伐的姜維領導下,蜀國因連年征戰而貧困不堪,老百姓食不果腹。據吳國使者崔詡向孫休的彙報,天府之國的景況卻是“經其野,民皆菜色。”對諸葛亮不斷乏魏的國策並不是無人反對,他自己所寫的《出師表》就表明劉禪有不同意見,所以諸葛亮才需要搬出他老子來壓阿斗。並諄諄勸誡劉禪要尊賢納諫,發揚先帝的品德,不斷進取。劉禪年輕時大概就被諸葛亮這樣壓下去了,但到第六次出征之前,劉禪終於發表了不同意見:“方今已成鼎足之勢,吳魏不能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第101回)諸葛亮又搬出先帝來喋喋不休地彈其老調,光祿大夫譙周站出來,由於大道理誰也講不過諸葛亮,便用當時人們普遍相信的天象不詳為理由,企圖阻止出征。諸葛亮回答道:“吾受先帝託孤之重,當竭力討賊,豈可以虛妄之災氛而廢國家大事耶?”(第102回)由此可見,往日他為自己毫無道理的決定——比如讓關羽守華容道——所給的理由:“吾夜觀天象”,如何如何,都是妄語。蜀國的百姓,我相信,肯定喜歡劉禪偏安的打算,而不願參軍北伐,為光復什麼漢室賣命,也不願意為沒完沒了的戰爭賦稅、納糧、運輸。諸葛亮販賣的戰爭對老百姓有害無益,對蜀國有害無益。他窮兵黷武,耗盡國家的財力,丟失了蜀漢的民心,導致三國中的蜀,最易守難攻的國家最先滅亡。無論《三國演義》怎樣吹噓諸葛亮,醜化劉禪,我們稍加分析,還是不難看出誰是罪魁禍首。

劉備沒有曹操的霸氣和才氣:曹操的霸氣在三國人物中是出了名的,例子很多,不一一列舉,我們甚至可以從他是詩句中感受到這種霸氣。曹操的才氣也是相當出眾的。他推廣屯田制,解決了軍糧問題。他不光會用人,自己也是有勇有謀。文學修養也頗高,是建安七子之一。

  而劉備呢,聽到曹操說他是英雄的時候驚嚇至筷子落地,很難看出他身上有英雄的霸氣,只能說他有英雄之謀略。他的才氣表現得最突出的是識人,能把諸葛亮,龐統,法正等謀士招至麾下(當然諸葛亮,龐統在三國演義裡被妖魔化了,其實曹操手下的五大謀事均不在此二人之下),他自己的勇敢謀略並沒有曹操那麼突出。文學才氣就更談不上了。

  

  劉備的兒子難與曹操的兒子相提並論:先說曹操的兒子,曹操有諸多兒子,不少是名垂歷史的:比如曹丕,曹植,文采一流,與其父並稱建安七子。尤其是三子曹植,謝靈運曾說過:天下才分十鬥,曹子建(曹植)獨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好象是這樣說的,書不在身邊,只能大概表達一下。)“才高八斗”說的就是曹植。還有六子曹衝,很有名的根據浮力的原理為大象秤重的神童,等等等等。

  劉備的兒子在歷史上的名聲就顯得很猥瑣。“扶不起的劉阿斗”讓諸葛亮的鞠躬盡瘁顯得有點不值。


古今歷史觀文


人有賢愚好壞之分,如果僅僅因為學問不多,見識不夠而對人對事有誤判,從而發出有失公允言論的人還可理解。而有的人則是從自已的價值觀出發,只管站隊,不論對錯,凡不符合自已一方利益的人和事,一概大棒伺候。

曹操征戰一生,殺人無數,其中屠城的惡行就有好幾次,無數的黎民百姓被其屠殺,是個名符其實的劊子手。

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因陶謙的部將殺了曹操的父親,曹操攻下徐州後,進行屠城。

興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曹操擊敗張邈,屠了雍城。

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曹操破呂布,屠彭城。

官渡之戰,坑殺降兵七萬多。

建安九年(公元二O四年),曹操大敗袁尚,屠鄴城。

建安十二年(公元二0七年),曹操討伐烏丸,屠柳城。

曹操的部下也幹過屠城的事,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夏侯淵屠興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曹仁屠宛城。

視百姓生命如草芥的曹操無論怎麼看,都是一個十足的惡棍形象。

蜀國的劉備和諸葛亮,在民間的口碑都很好。劉備逃命的時侯也不忘帶上老百姓一起跑。

諸葛亮做為蜀國的丞相,一生勤政愛民,凡事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蜀國政治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只是後來出兵討伐魏國,征戰過於頻繁,給老百姓造成一定的負擔。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死後僅有少量家產的諸葛亮說到也做到了。

老百姓的心中有杆稱,大奸大惡之徒只能得逞於一時,一旦時過境遷,權力不再,只會惹人唾棄恥笑。而愛民為民者,誰想貶低抺黑也都只是在做無用功。






大河橋下流


不論是對於曹操屠城的指責,還是指責諸葛亮阻止全國統一。這都是站不住腳的。可以說現在很多人評價曹操或者諸葛亮,都是帶著偏見的眼光去評價對方。所以得出的結論自然也就站不住腳。曹操歷史上確實有過屠城的經歷。但你以為屠城的只有曹操嗎?劉備,孫權這些人誰沒有過屠城之舉?而且曹操屠城真的是因為嗜殺嗎?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至於諸葛亮阻止國家統一,這就更可笑了。站在曹魏陣營一方,確實可以說諸葛亮是阻止國家統一的兇手。但如果站在蜀漢一方,諸葛亮則又成為了致力於國家一統的鬥士。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也自然不同。

歷史上曹操確實有過屠城的明確記載。而且曹操屠城還不止一次。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屠徐州之戰了。《後漢書·劉虞公公孫瓚陶謙列傳》中記載,公元193年,曹操父曹嵩在徐州被害,曹操由此遷怒陶謙。並且表示,除非徐州百姓開城投降,否則徐州城破之日,他會屠城以報父仇。雖然明眼人都知道,曹操報父仇只是一個幌子。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曹操看上了徐州之地。但曹操父親被害也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曹操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進攻徐州。

而曹操所宣稱的屠城口號也不過是一種鬥爭策略罷了。歷史上很多人在戰爭期間都以屠城的理由來瓦解對方的抵抗之心。這是一種震懾敵膽的手段。如果對方乖乖投降,屠城自然不可能發生。但如果對方不識趣,那麼戰勝對方之後必然會行屠城之事。這種屠城行為並不是報復。而是更進一步立威。這就代表自己所說的屠城並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正會去做的。在日後再使用屠城這種威脅手段的時候,自然就會手到擒來。而且屠城之舉雖然在古代也被人所詬病。但不得不說這種手段很有效。在古代屠城的諸侯將領也比比皆是。這個不值得吐槽什麼。

說諸葛亮阻止了全國一統,其立場明顯就是站在了曹魏一方。三國時期以曹魏為代表性政權。這種說法來自於晉朝。因為晉朝篡魏得來的天下。所以晉朝把曹魏認同為三國時期的中央政權。而劉備的蜀漢和孫權的東吳則屬於地方割據政權。在《三國志》中也有相同的觀點。但是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並沒有誰主誰從的說法。魏蜀吳地位平等,他們互相之間談不上誰影響誰一統天下。誰是最後的勝利者誰就是正義的代表。而其他兩方則被視為叛逆。陳壽在三國志中雖然給曹魏列為本紀,蜀漢和東吳列為傳。但其在《三國志》中的立場也明確表示了,三國時期魏蜀吳沒有地位上的差距。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說什麼諸葛亮阻止了全國統一是不恰當的。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最近,在網上接連看到幾篇貶損抹黑諸葛亮的文章。論據都十分牽強,難以服人。例如有一篇說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損失了十一員大將,簡直就是胡說八道。這些人很有點利用貶低名人,吸引眼球,賺取流量的嫌疑。

諸葛亮是一座巍峨的高山,矗立在中國歷史上。千人讚揚,不增其高;萬人貶損,無使其矮。

又何必嘵嘵不休哉?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說二句,看問題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客觀的分析,傷害人們的多少而決定恨痛。首先,說說曹操屠村。曹操刺董卓後,可稱驚弓之鳥,在誤解誤判的情況下屠了全村。逃走的途中又遇恩人,儘管得知自已的行為是千錯萬錯,還是一不做二不休的殺害了恩公。同時也失去了陣宮與自己共同創業的機會。如果曹操沒有後來的成功,沒有後來的一方諸侯,曹操會永遠的被定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就是如此,曹操仍然被世人吐槽。在歷史舞臺上曹操永遠都是白臉……。再說說諸葛亮,諸葛亮是歷史的必然人物。如果沒有他歷史可能要從寫,三國有可能就是一國……魏國。由於諸葛亮的出現,他聯吳抗曹,施展雄才,用盡全力,使曹操八十三萬人馬,極乎喪盡。八十三哪,給屠一村如何?在後來的戰鬥中又有多少千軍萬馬死在戰場?是諸葛亮阻止了全國統一,是諸葛亮讓更多的人們死亡,最大罪魁應該是諸葛亮而不是曹操。由於歷史文筆不一,文筆服務於政治的不同,劉備,劉皇叔,諸葛亮,關雲長,趙子龍,張飛,以仁,義,禮,致,信,打造了一個合乎民意的鏈條,傳至民間。而曹操只有屠村,一合酥,燒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都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實,諸葛亮的出現才是千古罪人。分裂了國家,傷害了百姓……淺談曹操,諸葛亮,屠城,統一,阻止,割據。個人觀點不足指正。


手機用戶烏龍


封建王朝皇權世襲制,到漢獻帝已是窮途未路,君無道臣奸侫,黎民百姓倒懸於水深火熱。曹操想統一天下施仁政而助黎民於水火,諸葛村夫空有經天緯地之才而不識時務,施展奸詐之術阻礙國家統一而使天下黎民又多忍受幾十年分裂戰火之苦,實乃千古罪人萬世妖道是也。怕被後人尋其墓穴挫骨揚灰而布疑冢,自知無顏面對中華後世而悄然逝去無蹤。


jinlixu357kb


曹操是舊時代舊王朝的判逆,是王朝的喪鐘,歷朝統治階級為了屬下忠誠,需要樹立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正面人物,諸葛亮一心維護末落王朝的利益,實則逆時代潮流,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諸葛亮附合統治階級對臣子的要求,被歷潮統治者神化了,曹操則是王朝的判逆,奪取統治者的最高權力,歷朝統治者也不希望臣子出現曹操一樣的人物,黑曹操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真實的歷史應該是諸葛亮沒那麼神,曹操人品也沒那樣壞,歷史都是後人寫的,寫的人都帶有價值觀偏見,一分為二地看待。


用戶3317585737694


三國演義有點藝術性的渲染,三國志裡面的諸葛亮,顯不出對蜀國有多大貢獻。按國家統一大業來講,曹操是正確的,後人評價,雖奸,且雄,一代梟雄統一了北方。諸葛亮,只不過扶持沒落的王朝。軍閥混戰,阻擋了統一進程,歷史上的事情,也不能拿現在的觀點來看。也就是談談個人看法。


執著105


有什麼抹黑諸葛亮的文章?小編倒是最近沒有看到過。即使有也無非是責其六出祁山而不成功,殊不知當時就是魏強蜀弱的現實。以當時情況看,諸葛亮即使是能固守已經是 相當不錯了 。

曹操小編記得僅有一次屠城呀。那是徐州刺史陶謙派兵護送曹操家人,結果護衛發生叛變殺死了曹操所有家人,曹操興師問罪才發生的事情。這僅是一次個案不能說明曹操的人品。

實際上,小編認為曹操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的傑出人物,雖然所屬陣營不同,但都是漢族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都是後輩的榜樣。絲毫提不動痛恨一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