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如何走上中央集权专制道路的?

导读:宋朝,承接唐末五代乱世。由于唐末五代时期政权的不稳定,藩镇割据,大将们权利过大,很容易就谋朝篡位。针对唐末五代时期的弊端,宋太祖在开国以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一步步把权利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让北宋文化经济等迅速发展,一片繁荣景象,对后世影响极大。有利就有弊,最终弊端展现出来的后果也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

一、地方藩镇分裂割据,为专制埋下伏笔

北宋建立前,中国历史再一次经历了大约百余年的封建据时期。从唐大宝十四载年安史之乱起,到梁开平元年年唐灭亡,共计一百五十多年,是地方藩镇势力的分裂割据时期。藩镇势力的不断膨胀,唐王朝四分五裂,衰落下去,在经过唐末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之后,已名存实亡。

五代十国的封建统治者,依靠武力,割据一方,“大者称帝,小者称王”,整个中国被他们瓜分。有的藩镇公然宣扬“天子,兵马强壮者当为之”。藩镇将领们各自依靠自己手中掌拆的军队,互相吞并,倒戈兵变,更换主帅,改朝换代,如同儿戏、每次兵变,发难者集团都是乘机人抢人掠,大发横财。每个国家里拥兵的将领们权力极大、擅自征兵丁税,实际上形成许多国中之国。

皇帝要更换一个实力较大的地方将领,事先需要调兵遣将防备反抗,如临大敌。假如赏赐不均,四方藩镇就如“群犬交吠”,'表示不满。这些分裂割据势力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央政权的敌人,也是当时社会的巨大毒瘤。赵匡胤是经历过五代后期的,他明白当时藩镇将领有多大权力,毕竟他的江山就是属下们“逼”着他做的。

五代时,后周王朝已经开始抑制武装割据势力,北宋统一之后,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必要性更加突出。因此,宋初在消灭分裂割据势力,加强统一战争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集权于中央的措施,逐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宋朝是如何走上中央集权专制道路的?

五代后期势力分布图


二、宋太祖先发制人:三权收归中央

宋太祖赵匡胤,代周建立宋一朝,采纳了'宰相赵普的建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将政权、财权和军权一起收归中央。把权力收归中央,以防止大将们擅用职权。

①兵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收其精兵”。

一个国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军队。唐末五代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之以亡”。统治阶级纠风不己,中央集权无法建立。因此,北宋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设法由中央政府直接掌管兵权。

②政权的集中——“稍夺其权”。

北宋政府为了把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上,加强专制,对中央官僚的权柄,大加限制。为削弱宰相的权力,规定军事行政由枢密院掌握,财政权由三司使掌握,宰相的权力只有一般行政而已。另外又设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三司副使作为宰相、枢密使、三司使的副职。枢密院和中书对掌大权,号称“二府”,三司使则称为“计相”。枢密院、三司使的权柄是和宰相不相上下,枢密使和统兵的高级将领互相牵制,高级将领虽统帅军队,有握兵之权,但无发兵之权,但又不能统领军队,无握兵之权。这就使得枢密使或高级将领都没有可能发动军事政变了。

宋政府还提高了给事中、谏议大夫等台谏官的地位,不再作为宰相管下的属官。真宗大禧年间又设立了谏院,可以任意弹幼执政人臣,而不一定要有实据。这叫做“闻风弹人”。即使奏弹不当也不加惩罚。这样文官可以随意弹劾,武将们就更畏手畏脚。

宋朝是如何走上中央集权专制道路的?


③收归财权——“制其钱谷”

自唐大宝以来,凡屯兵重镇,租税少入,皆以自赡“·…五代藩镇益强,率令部曲土场务,厚敛以入己,而输贡有数。帝素知其弊”。因此,宋初规定各路州县征收来的租赋,涂诸州度支经费外,一律输送到中央。井于各路设置转运使,负责管理征收转运一路的财赋。从唐大宝年间以来,藩镇屯兵自养,用“留使”、“留州”名义截留地方租赋以及肆意征税的现象,从此以后不再存在了。“除藩镇留州之法,而粟帛钱币咸聚王恶”四地方上无法利用经济力量以对抗中央。没有钱粮,想做事也就只能想想了。

宋朝还推行盐茶、酒、矶、香等生活资料的专卖,市政府岁收大大增加,国用也充裕起来。

“国计所仰,皆有实数。有额上供四百万,无额上供二百万,京师上税、占宅务、抵当所诸处杂收钱一百余万。二司以七百万之入,供一年之费而储其余,以待不测之用”。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这样就增强了宋初集权统一的经济基础。宋太祖先收藩镇的兵权,再收藩镇的财权,至此,权力都收入到了中央手中。

三、重文轻武,以巩固专权的地位

1、重用文人

唐代后期到五代全国四分五裂,究其原因,无非是其武人跋扈、拥兵白重、争权夺利、割据一方,宋太祖就是依靠兵变黄袍加身。其中缘由、宋代统治者心中如同明镜一般清楚。

宋朝建立之初,其建国、治国的方针政策,几乎都是针对唐末、五代的历史经验教训而建立和制定的。宋初面对的最大问题无非就是武人为非作歹,不顾国家法纪,势力恶性膨胀。

如铁骑左厢都指挥使王彦升,居然在某一夜跑到宰相王搏的私邸寻求财物,太祖知道后十分厌恶。(历史上少见,可见当时的武将何其嚣张)

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马仁瑀,向知贡举薛居正私自推荐人选,被拒绝后,“携所属士谩骂薛居正”

权侍卫步军司事王继勋“纵令部下掠人子女,里巷为之纷扰。”这些武人往往没有文化修养,为官素质极差,赵匡胤认为,最次的文臣也要优于武将。所以,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初皇帝已经将信任给了文人士大夫。

宋朝是如何走上中央集权专制道路的?


2、轻武的弊端

宋朝由于接受唐末和五代军事政变的教训,着意提倡重文轻武,以文治武,对将帅的防范和猜忌,成了不变的赵宋家规,不敢委以全权,授以重兵,而是通过各种制度和办法,削弱将帅的指挥权限,当然,这也是宋朝在军事上屡次失败的主要原因。

措施就是“将从中御”,就是皇帝干预将帅的军事指挥,甚至指挥将帅作战,自然是荒唐的事。然而宋朝皇帝和宰执人臣,却往往违背古代的军事常识。宋太祖运筹于深宫之中,而致败于千里之外,其至连一些不知兵的文臣也提出非议。除张泊反对“从将中御”外,

田锡也曾说“现今委任将帅,而每事欲从中降诏,授以方略,或赐阵图,依从则有未合宜,专断则是违上旨,以此制胜,未见其长。”他建议让将帅“因记设变,观衅制宜”,就是拥有机动的指抨权。'王禹偁也认为,“

兵势患在不和,将臣患在无权”,是一大失策

宋朝是如何走上中央集权专制道路的?


宋太祖预授将帅的锦囊妙计,往往就是阵图。,'图阵形,规庙胜,尽授纪律,遥制便宜,主帅遵行,贵臣督视

”,不容有任何变通的余地。也就是说打仗必须要按照阵图上来,不能随意更改。满城之战,宋太宗派一批将领带兵八万,迎击辽军,预先“赐阵餐,分为八阵,碑以从事”。`“

除了授阵图还有别的御法,自宋太宗以后的各代皇帝,都是些长期忧养深宫,显然是不知兵的人物,也时常实行程度不同的“将从中御,'宋神宗“每当用兵,必终夜不寝,”,“手札处画,号令诸将,厂`少详密,授以成算,虽千里外,上白节制”,”,结果却招致灵州和永乐两次人败。

宋哲宗时,昌陶说“暴师千里之外,而日有察听于朝廷,敌人在境,而一兵不敢辄发,则乘机决胜,安所望乎”这也反映了宋神宗和宋竹宗时,朝廷不适当地干预前方军事的部分情况。当然也有委以全权的事例如宋徽宗宠用宦臣童贯,听任他主持对西夏,对辽和金的军事,胡作非为,招致了北宋的覆亡。

宋朝是如何走上中央集权专制道路的?


宋太祖是行武出身,他有资格遥控全局,指挥战斗。退一步讲,赵光义也打过仗有资格干预指挥军官。但是之后那些皇帝都是在宫里长大的,连战场都没去过,他们也还是遥控指挥着前方打仗的将帅。要知道打仗是瞬息万变的,要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策略,皇帝这样遥控全局(特别是没出过皇宫的皇帝),想不失败都难。

四、中央集权专制的影响

1、政治上

宋朝的这些措施,把权力牢牢地掌握在白己手中。在地方上于州郡长官之外又设通判,均由文官担任,使其彼此互相牵制。这就使当时的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而在遇到重人的政治问题和军事问题时各部门又争论不休,很难制定有效的对策。“

宋人议论未定,敌兵已渡河”,这是后人对一于他们的尖锐讽刺。可见,重文轻武政策使宋朝政治体制越来越腐朽、滞后。

重文轻武国策实施的背景不同、阶段不同,统治者意志表现不同,对文臣政治作为导向也就不同,或积极、或消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宋朝重视前朝的政治利弊,并加以改革调整,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去掉旧隐患,又长出新弊端,影响着宋朝国力的发展。

2、经济上

在重文轻武的思想影响下,客观上促进了两宋经济的长足发展。据统计,宋太宗至道三年,北宋户籍有413万多户,而到宋仁宗嘉佑八年,北宋户数已逾1246多万户。宋太宗至道二年,耕地有3亿多亩,而至宋真宗天禧五年,增至5.2亿多亩。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手一业、商业的发展。北宋的造船、矿冶、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下远超唐代。但由于奉行“重文轻武”的传统国策,两宋的外交路线却是议和苟安、得过且过、屈辱投降。

在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下,宋代达到了中华民族古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领先的国家,和同时期的欧洲罗马帝国相比,经济上遥遥领先。

著名历史学家漆侠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先进,最文明的国家。

3、文化上

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宋代的文化、教育也有长足的发展。随看宋代刊刻、印刷业的发达,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传统的和新创的文化艺术成果不但能够保存下来,而且侧能广泛传播。各种刻本书籍的大量流行,为文人学士们学习和掌握丰富的文化知碑,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再加上朝廷的大力扶持,因而宋代学者所掌握的历阵文化知识比起前代的学者来要丰富得多。

另外,理学,文学,史学,艺术,科技等领域也是取得了很大成就。景德镇的瓷器高度繁荣,诗词画作更是活灵活现,唐宋八大家宋朝酒又六位,。明人宋濂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宋朝是如何走上中央集权专制道路的?


结语:宋太祖经历过五代乱世,知道五代时期政权不稳定的原因。因此在建立宋朝后采取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有限地解决了唐末五代时期藩镇问题,从客观角度讲也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为宋朝埋下了隐患。最后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