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美术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线上展

在本次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期,关山月美术馆在网络上开辟了一片新天地。线上展丰富多彩,在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实现了市民的文化权益。大家虽然隔离在家,却可以通过移动端看到我们提供的优质美术展览。近日,关馆的线上展升级,推出庄锡龙和黄希舜的艺术个展。这两个展览是作为关山月美术馆庆祝“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系列展的“第一炮”。通过这些展览,大家能够看到深圳40年来的文化事业发展历程。同时,美术馆在抗疫期间充分发挥了艺术凝神聚力、抚慰心灵的作用。深圳晚报记者专访了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

专访陈湘波 | 关山月美术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线上展

陈湘波

深圳晚报:一直以来关山月美术馆在数字美术馆方面都做得很出色,得到过各方面的肯定。这次抗疫大家都宅在家,更多的市民朋友开始关注线上展。这些情况会给数字艺术展览带来什么新的发展契机?

陈湘波:关山月美术馆在数字美术馆方面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近日,我馆优秀项目“轻舟已过万重山——关山月与近代以来的江峡图景”以及我馆的学术品牌项目“青春心印——第六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网展获得了“2019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的优秀项目。现在这两个展又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联合人民网开展的第一批网上展览。与此同时,我馆还承担着深圳市数字美术博物馆建设的项目,这是深圳打造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圳用有很好的科技条件,在数字展这一块,理应在全国做出表率。

以前数字展并没有得到很充分的关注,此次抗疫时期大家发现,数字技术的运用可能会很大程度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我们很多人现在已经通过视频会议在线上办公了,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也得到迅速普及,数字技术成为了战胜病魔的“新式武器”。现在关山月美术馆推出的线上展正是适应这个新形势的重要探索。

专访陈湘波 | 关山月美术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线上展

黄希舜(左)庄锡龙(右)

深圳晚报:庄锡龙黄希舜两位艺术家为深圳的美术事业中做出了很多贡献。他们长期在基层工作,了解他们的公众并不是很多,可以介绍下他们们的亮点么?

陈湘波:黄希舜先生早年毕业于广州美院,在部队做过美术工作。他是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初从惠州来到深圳的,一直在深圳市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和组织工作;庄锡龙先生则是1983年跟祝希娟一批从上海来到深圳的,一直是在深圳报业集团负责美术编辑工作。他们两位也都曾是深圳市美术家协会的副主席。多年来,两位艺术家将艺术生命融入到深圳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是深圳美术事业发展的见证人和奠基者之一。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曾为深圳文化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美术馆有义务让公众了解他们。


专访陈湘波 | 关山月美术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线上展

关注“关山月美术馆”公众号观看线上展

深圳晚报:我们知道庄锡龙老师退休前在深圳报业集团工作,他的漫画在全国很有影响。他也是深圳艺术界为数不多的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浮世绘心——庄锡龙捐赠作品展”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庄锡龙的艺术特色,很有代表性。

陈湘波:是的,庄锡龙是早期来深圳的艺术家中比较特别的一位。他画如其人,擅长以小见大,通过观察社会万象,以崭新的视角、正气的态度直面社会,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特色。他的作品被各种报纸、杂志大量刊载,并入选各大漫画大展,还被选入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庄锡龙对于不良现象的批判不是止于自身的情感宣泄,而是通过艺术的手段使之成为一种可以被打量的客观物,更具说服力。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仿佛是一面社会之镜,映照着浮世百态,反映着众生之心,提醒着大家以此为鉴。

深圳晚报:这次两位艺术家无私向国家捐赠了自己大量的作品,这些捐赠将对深圳的公共艺术馆藏和美术事业做出什么贡献?

陈湘波:黄希舜先生捐赠作品是关山月美术馆开馆以来一次性接收数量最多的一次捐赠,总共是392件,包括他的油画、水粉、素描等。庄锡龙捐赠了141件作品,这些作品的大部分都是质量很棒的漫画作品,完整、独一份、又极富特色。

黄希舜先生现在80岁了,身体不太好。去年他给我打电话说,要把画捐赠给美术馆。我发现,2020年刚好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日子,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艺术家进行关注和收藏。黄希舜先生参与了这40年深圳的文化事业,尤其是前30年美术事业的发展。他是深圳本土艺术家研究课题的一个范例。

目前,深圳的艺术机构属于自己的文化积累还很不充分。两位艺术家的捐赠对于深圳的美术馆来讲特别重要,也对于深化关山月美术馆“深圳本土美术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晚报:关山月美术馆一直很注重“馆藏深圳本土美术家作品专题研究”,这是一个很有长远眼光和人文关怀的学术方向。在今年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美术活动中,关山月美术馆还将在有一些什么样的举措,让市民朋友享用艺术大餐?

陈湘波:按照原计划,今年关山月美术馆还有韩美林和吴为山两个国家级大家的展览,这都是我们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引进的名家展。这些展览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庆祝氛围,也给市民提供高品位的艺术欣赏机会。

接下来,关山月美术馆还将利用已有的条件,持续地开展对深圳本土美术家作品及相关文献数据系统收藏、研究、展示和出版工作,以丰富关馆的本土美术家作品收藏,整理深圳美术发展历史脉络,以此向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献礼。

专访陈湘波 | 关山月美术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线上展

庄锡龙 《让点座,行吗》1978


专访陈湘波 | 关山月美术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线上展

庄锡龙《“我看了半天,就见没有人扶他一把……”》 1984


专访陈湘波 | 关山月美术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线上展

庄锡龙《好奇!》1986


专访陈湘波 | 关山月美术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线上展

庄锡龙《不放心》 1987


专访陈湘波 | 关山月美术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线上展

庄锡龙《无题》 1988


专访陈湘波 | 关山月美术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线上展

黄希舜《沈阳中华街》 1984


专访陈湘波 | 关山月美术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线上展

《寂寞华山》 1989

专访陈湘波 | 关山月美术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线上展

黄希舜《人像写生》 1971


专访陈湘波 | 关山月美术馆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线上展

黄希舜《母亲像》 19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