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成了问题,究竟是谁的问题?学生还是社会?

望岳先生


二十年前能初中考上中专的,高中考上大专以上的,都不愁工作,这个比率在5%左右。

今天,985211的学生基本也在5%左右,这部分人基本也不愁工作的!

其实就是名称变了,本质其实没什么变化。


川北极熊


不请自来。九十年代大学是精英教育,那时候叫天之骄子,大学毕业代表着一定的社会能力。如今的大学是全民教育,门槛低,加之社会学风不好,包括媒体、电视、综艺节目的不良导向,大学生中大多数人游戏人生,缺乏专研学业的能力,最后毕业发现现实与理想差太远。回头看看早早学习一技之长的人,过早接触社会,开始打拼,反而比毕业大学生要做的好。

小侄子去年毕业,一直没有像样的工作,回看上学的时候,明星的演唱会参加的不少,同学聚会也是灵魂人物,也打过好多兼职赚点零花钱。可是大学毕业凭本事说话的时候,只剩下交际能力,可这个本领不是那些更早接触社会的同龄人更有优势吗?

小侄子上学期间就开导过他,追星和聚会本无错,发展人脉很重要,经营人脉更重要,人脉是互相帮持的,你没有能力怎么经营?打工也没错,打工是为了增长见识,有人打工是为了填补学费,你打工为了去唱ktv,我觉得还是安心去图书馆待一待多好。

其实社会上工作很多,只不过有些毕业大学生没学到本领,又脱不下来身架,追求有面子的工作。解决办法就是时间洗涤一两年就好了,我的小侄子后来找了月薪三千的工作,慢慢开始自己的奋斗了,我觉得他长大了。

如果有大学生能看到我的回答,我希望你能热爱专业,珍惜上课时间,真的,你那么聪敏,只要上课的时候你认真了,哪怕下课去唱k,谈恋爱都是可以的,学会最高效率的过自己的生活。不要让学业荒废,不要让业务生活单调,等到毕业那天,专业方面有见识,人际处事有手段,即便没有工作,还可以在爱好领域创业。

以上,社会没有问题,问题是你在社会中是否随波逐流,忘记初心。





流光职场情绪分析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关注高校师生的成长。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就业冲刺阶段了,如果说前段时间大家还可以把希望寄托在考研上,那现在,考研结果基本尘埃落定了,没考上的同学必须要面对现实,重启漫漫求职路。

在前不久刚结束两会明确提出了今年要大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说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难题。大学生就业为什么这么难,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社会、学校和毕业生这三个角度都有值得挖掘和深究的原因。

从社会角度看,社会结构性变革造成资源的过度集中和分配不均,进而引发了岗位争夺。目前,社会资源越来越向大城市聚集、向少数行业聚集、向少数精英聚集,而对其他城市、其他行业、其他从业者来说,越来越多的职业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比如一个学IT的大学生,在中小城市没有合适工作,在北上广深虽然能找到月薪上万的工作,但每月租房和通勤费用就要用掉一大半,那种既能成就事业,又足够养家糊口的工作便成了求职者争抢的对象。而在市场化环境下,好岗位一旦走俏,便会不断抬高招聘门槛,相反,有些地方的有些岗位,却年年面临招人难的困境。这种现象可以叫做“结构性失业”。

从高校角度来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中国,大学生这个概念比较大了,985高校的叫大学生,三本独立学院的也叫大学生,高职高专、民办高校的学生也叫大学生。而社会上常说的大学生就业难,说的其实不是985、211高校。这些985、211学校标称95%以上的就业率,除去那些到人才市场挂档案的“就业水分”,考研、就业、创业等正经出路也能占到80%以上。真正不好就业的是一些培养定位不准确的三本院校,或者跟风设置的水货专业,有些大学生,既没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又没有拿得出手的一技之长,这里面多半是学校的责任。这种情况可以称作“能力性失业”。

从学生自己的角度来看,实际就业与心理预期的落差是就业难的主要体现。大约30年前,大学生还是包分配的,分得好坏大家都能接受,后来市场化初期,虽然不包分配了,但学校会组织双选会,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在双选会上签约,来校的是些什么单位就签什么单位,学生们也不大会去人才市场找工作。到现在,就业市场已经基本上全国一体了,甚至都国际化了,用人单位能遇到更多的毕业生,毕业生也能见识更多的用人单位,而眼界的提升带来的是彼此要求的提升。比如说我所在的这所工科学校,此前毕业生普遍选择行业内单位,但现在,已经有很多毕业生开始参与一些国际大型公司的竞争了,每年来学校双选的公司还是往年的那些,需求也不少,但很多学生已经看不上了。这种情况可以称作“预期性失业”。

在这三种失业情况的交叉作用下,整个社会显示出大学生就业难的表象。这里面,第三种失业可以通过就业指导、心理调节或者通过政治宣传等方式来改善,以推动更多大学生到一些发展相对落后、对人才十分渴求的地方去工作。第二种失业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就像近期撤销一些本科专业,把误人子弟的专业撤销掉,从很大程度上就解决了今后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最难解决的问题是第一种失业,社会发展必然呈金字塔型,少数人掌握多数资源,想要不失业,想要更好的职业发展,还得靠自己的努力,其余别无他法。

感谢大家阅读我的回答,如果对我的回答感兴趣,还请点击关注。


高校人才真经


大学毕业就应该有工作,究竟何时,我们有了这样的想法?

是什么让我们觉得,大学毕业就应该有工作?

新中国是在经历了清朝末年列国的入侵,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动乱,又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以及最后国共两党的战争,才最终成立的。

建国之初,可以说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国家国家对于人才的渴求,可以说已经到了极致的地步。只要是读过书,有点文化的人,国家都要把他找出来,安排在奋斗的第一线。

这个特殊时期给我们造成了错觉,只要读书出来,就会有工作,就该有铁饭碗。然而,可曾有人想过,这何尝不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哀?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竟然连挑选人才的权利都没有!人员刚刚学成,就迫不及待的推上岗位!

建国之初与现在两相比较,到底哪一种状态才是一个大国该有的状态?

学校其实只是我们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地方,毕业之后,毕业生可以有自己更多的选择,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就业,这本应该是好事,但为何成了现在毕业就失业的样子?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其实问题出在教育!很多招工的部门为什么不愿意招毕业生?

第一,知识储备不达标,毕业生刚进入岗位,有多少是不需要培训,直接使用的?

第二,毕业生比较浮躁,容易频繁的更换工作,企业好不容易把毕业生培养的可堪重用了,毕业生跳槽了!

第三,学生的相对盲目,可以说学生在高考完后,选择专业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点都不了解,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进了大学,再稀里糊涂的毕业。

第四,思想观念的问题。很多人大学毕业后,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很多职位都看不上眼,觉得自己堂堂大学毕业生怎么能做那么low的工作呢,太丢份了!


愿做一颗小小草


题主你好,社会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如果说是自身问题,那么,10个人竞争一个岗位,假如这10个人都是学业能力相差无几的人,那么岗位只有一个,那么就要必然淘汰9个人。10个都是人才,如果其他9个人因为丧失了这次就业机会而没再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是不是耽误了人才?前提是10个人相差无几,这个情况是很常见的。

  为什么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更多背后的是社会岗位的制约,毕业生多,岗位少,必然会造成人才积压,而这部分人才何去何从?我们不否认自身问题的存在性,毕竟岗位还是择优录取,但是我们更多的要考虑,如果这样下去读大学还有多大意义?会为大学生带来多大的心理负担?能考上大学并顺利毕业,这本身就是对大学生的肯定,如果一个人他连在社会生存的机会都没有,那么大学对任何人来说还有什么更多的意义呢?

  每年有多少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又有多少大学生真正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有多少大学生能真正地为国家服务?如果不能的话,国家培养大学生还有什么用?也许大学生的能力有差别,但我们也不否认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毕竟还有很多东西不够完善,教学的环境,软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以及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等。这些都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这不也是一定程度的社会因素么?

  固然现在是弱肉强食的社会,但是对于那些“白白”奋斗了这么多年的大学生,我们是应该冷嘲热讽,还是报以关怀的态度呢?社会是不是更多的要有些人道主义呢?

  1、社会地域发展不均衡

  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会创造100万个就业空间,我国近年GDP增长一直都保持在8%以上。可实际情况是地区发展差据明显。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意愿是大城市,基层和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较少有人愿意去。

  2、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一些私营企业用人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或只有三险而无一金。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小升初大数据考试调查


说真的读个大学还真没用,把父母的血汗钱花光了毕业出来连工作都找不到,还都是改革问题,拿教育来做经济产业增收是不对的,改革后冒出了许多的私立大学,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大学毕业不如一个培训机构,大学毕业生及呼工作都是学的专业都不对口,加之现在私人企业用工都用些农民工,农民工要求低,工资低,所以大学毕业就业很难。


用户4184719516769


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成了问题,其中有两个问题:

(一)社会问题:单位不让大学生进入锻炼,认为大学生,文不文武不武的,还不如农民工吃苦能给单位创造效益。

(二)大学生呀大学生?你应该拿出一点实干精神来!问题出现在哪点?我是“大学生”!虽然你是大学生的文凭,你干不出普通人的工作。

单位要你干嘛?

问题是:大学生应该什么工作都能干,在干事之中,悟出其中的创业机会,哪怕是扫地、卖肉、卖菜,里面都有创业机会。

扛“大学生”的牌子,还不如一个卖菜的,你信不信?


Duxiangli


不是社会问题,是大学生自己的问题,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空有文凭无技术无能力,乐享其成,不思进取,加之数量之众,若能就业,天理难容。


用户4534249627119


在毕业之初 我也无数次思考过这个问题 与其问是谁的责任 不如转化为另一个早已争辩很久的问题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千百年前的社会就会比现在好吗 现在人的压力难道会比古往今来的同类小吗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 不谈大我 就小我而言 有多少人 进入大学之后 没有了目标 没有了督促 没有了规划 放浪形骸四年之后 在人潮中投简历找工作 却发现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作性质都是销售岗位 百分之十职能类岗位需要相关专业 曾经的豪言壮志 变成了现在的房租加班

在城市中感受自己的渺小 却也感知到什么是人间 有朋友在下班给自己充电学习 有同事在工作上不知疲倦 上了研究生的同学受着导师的压榨 家境好的同学回家继承了鱼塘 下班后 拖着这具躯壳 刷手机看着沙雕网友的评论不自觉的傻笑 偶尔 以为自己应该像个年轻人 于是约上好友一起吃饭吹牛

你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多 和你能分享日常的 日渐减少 你在心里默默祝福她们 却想不通为什么时光带走了这么多东西 你没有办法去分辨这是好是坏 这就跟你看的公众号文章一样 没有卵用 徒增焦虑 你也会突发奇想 想学一门新的技能 每次打开电脑 却又先点看了一集新的电视剧或者开启你的可恶游戏

平庸这个词 不是贬义 只是太多人误以为这是失败的代名词 你心中的热血不灭 怎知这就是结局 你不一定能做造时势的英雄 但你肯定要是你人生故事的最佳主角


H学历提升资讯


问题总是两方面的,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缺乏吃亏耐劳的精神。现在很多企业问题也很严重,加班已经成为常态,甚至直接叫嚣996 、997工作制,这种工作时间是个人都受不了,何况是孩子,每年各省市对应届学生的就业安排是绞尽脑汁,但是最后还是很多孩子直接走向了社会 走回了家庭。就我附近的家庭 很多孩子,不愿去企业,也没人去企业。而马鞍山的很多企业都是从外地招工,住厂里宿舍。本地孩子很多在服务业混日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去干房产销售,当导游等等。父母也随便他们,很多家庭都是三四代工薪家庭,有退休金 有一点资产和积蓄,就一个孩子,90后的父母都还在工作。也不缺他们挣的那点钱。 自己努力运气好的考公考编,运气不好的就啃老吧。就这样一个社会,大家都一样,也就接受这个现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