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系列故事“龍擡頭”

疫情下的假期過得飛快,轉眼一個月的日子就要過去了,馬上就是剃頭吃豬頭肉的“二月二”。但是你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習俗嗎?

國寶系列故事“龍抬頭”

古代的中國人把天上的星系,以北斗七星為中心,在四面劃分了四個區域,東方為蒼龍,西方為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為玄武。

國寶系列故事“龍抬頭”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東方的星系如一條龍,由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相也隨著季節轉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格外顯現,故稱“龍抬頭”,這是天象。所以“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國寶系列故事“龍抬頭”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按照中國民間的習俗和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農諺“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裡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北方習俗是吃豬頭肉,理髮。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是農耕社會,祖先在觀天象是知道可以開春耕種,一定會殺豬宰羊祭拜老天爺,保佑一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祭拜結束後參與祭拜的人群會分食祭祀的食品,寓意祥佑祈福,保佑平安,而理髮只是表示從頭開始, 明代已見此俗。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明人於奕正、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記載:“二月二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燻床炕,曰燻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

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古時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和風化雨的主宰。

國寶系列故事“龍抬頭”

甲骨文中“龍”字的寫法

“龍”是中國吉祥物的象徵,龍的來歷也有悠久的歷史,從古至今也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出土的很多玉石文物中就可以看出,龍在我國的早期玉石中就有了。甲骨文中,龍字的寫法呈獸獸,蛇身的形狀。紅山文化中“玉豬龍”就是豬首蛇身的造型。

國寶系列故事“龍抬頭”

眾所周知,在中國文化中,龍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人就是龍的傳人。龍的形象大量廣泛出現在我國玉器、石器、銅器、繪畫、木雕、漆器……幾乎所有的藝術品上,中國人生活所接觸的一切方面都有龍的形象存在。玉器上的龍的形象也是這樣,出現得既多且早、從未間斷。

龍寄託著人們的期盼和希望,承載著我們華夏兒女的情感,所以人們對龍自然也就眷顧有加、喜愛萬分。加上龍文化的精髓和神韻在玉雕中表現得美輪美奐,可謂是玉中的一支奇葩,其中所蘊涵的寓意更是無懈可擊.

自古龍是九五之尊,四靈之首,也是我們歷代皇室的象徵,更是天子的代表,所以象徵著權勢、尊貴,佩戴起來可以祈福您可以受到萬人擁戴、節節高升、手握重權、掌控八方,也象徵著男性的剛強堅毅。

國寶系列故事“龍抬頭”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龍有著升騰之勢,龍可謂是出類拔萃,能騰雲駕霧,有能耐,自古也有著“望子成龍”的說法,事業心強的人佩戴寓意出人頭地、不同凡響、做出一番事業、事業如虹、前途順暢。

龍在民間能諒解百姓之苦,更有呼風喚雨之能耐,可以為百姓解燃眉之急,使百姓風調雨順,寓意五穀豐登、大獲豐收。

龍的神明通靈是長壽的代表,如蛇般的身軀搖擺矯健中展示出健康之態,象徵著長命百歲、健康長壽。

國寶系列故事“龍抬頭”

甲骨文中“隆”字的寫法

龍諧音於“隆”,寓意生意興隆、財源滾滾。龍與“隆”呼之欲出的寓意更是對其美好形象的昇華。在甲骨文的“隆”字本意就是山中央的高峰,是一個會意字。隆的上面一個“日”,有高的含義,中間為“土”,代表著“大”的含義,左右兩邊連起來為“降”。

跳躍龍門是每位學子的心願,龍的聰明智慧也是每位學子的期盼,所以龍還象徵著學有所成、名列魁首、頭腦聰明、思維活躍。

國寶系列故事“龍抬頭”

龍鳳配是古時的傳統,龍的大氣高高在上配以鳳凰的高貴典雅,可謂是龍鳳呈祥,寓意喜結良緣、龍鳳于飛、天長地久。龍鳳騰時出現寓意吉祥,現在很多圖案上面都可以見到龍飛鳳舞的造型。

龍代表紅紅火火,戲耍龍珠,龍態生動,寓意國家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吉祥如意。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