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人員不能聚集,農村喪葬出現兩種情況,如何看待?

眾所周知,疫情當前,疫情問題是目前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疫情一天不解除,大家的心就一天不能放下。現在,城市和農村都採取了不同的應對措施,疫情發展形勢依然嚴峻,為了控制疫情對於聚集性活動,要求能取消的必須取消,不能取消的要進行一些限制,一律從簡辦理。比如,農村的紅白喜事活動,就會造成人員聚集,紅事可以推遲到疫情過後再辦,對於喪葬活動,不能推遲的,要求必須從簡辦理。

疫情當前,人員不能聚集,農村喪葬出現兩種情況,如何看待?

據滯留在農村的一位朋友講述,在河南南部的一個村莊,是在農曆正月初一的夜間進行封村的,第二天開始進行返鄉人員信息登記,開始用標語和高音喇叭宣傳相關防疫情況,禁止人員聚集,禁止走親訪友,同時告知村裡有紅白喜事的,必須及時向村裡報告,能不辦的不辦,需要辦的也要做好防護,要求辦理過程一律從簡,不能有人員聚集。

疫情當前,人員不能聚集,農村喪葬出現兩種情況,如何看待?

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村裡也確實有幾家準備辦事的,但因為疫情的問題大都選擇了推遲日期,但也有個別要給過世老人辦週年的人家,到村裡提交了申請,並嚴格按照村裡的要求和有關防疫措施進行辦理。有一戶人家今年剛好要給過世的老人辦週年,辦理過程也相當的簡單,而且大部分親戚都沒有到場,通過電話、網絡聯繫的,附近本村的親戚,也是象徵性的到場一下,把禮錢和物品放下就離開,沒有進行集中性的活動及就餐,因為大家都知道,疫情當前,防疫最重要,到場時也都自覺佩戴有口罩。

疫情當前,人員不能聚集,農村喪葬出現兩種情況,如何看待?

當然,像這樣簡單的喪事辦理過程,如果不是疫情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目前屬於特殊情況,採取特殊的辦法,也就沒有人說三道四的了。因為傳統文化及習俗的原因,紅白喜事在我們國人心目中,都是人生當中的頭等大事,尤其是在農村。中國人太愛面子,如果不是特殊情況,這類事情辦理太過於簡單節省,是要被人笑話的,被人說些“寒酸”、“不孝順”之類的閒話。

疫情當前,人員不能聚集,農村喪葬出現兩種情況,如何看待?

過去農村喪葬,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遇到特殊情況,逝者不能及時下葬,家屬選擇“凍屍”(土葬情況)或先火化,等到適當的時候再辦葬禮。這次疫情期間,有的鄉村就出現了個別家屬為給逝者(正常病死,跟疫情無關)辦一場體面的葬禮,就選擇了“凍屍”,等疫情過後再辦葬禮。

疫情當前,人員不能聚集,農村喪葬出現兩種情況,如何看待?

我們暫且不談這樣的方式好還是不好,就是在疫情整體得到遏制後,由於新冠病毒傳播力太強,短期內各地都不會放鬆預防措施,肯定不允許大型聚集性活動。所以,對於“延期出殯”,家屬可能會等待較長的時間。可即便如此,有些家屬還是願意執著等待,只為辦一場體面的葬禮。

疫情當前,農村喪葬出現的這兩種情況,也映射出將來農村在開展移風易俗所面臨的問題。農村這些年變化較快,特別是那些以前比較落後的農村,隨著國家扶貧政策的進一步實施,農村很多基礎設施都興建起來,鄉村變美、貧困戶脫貧。這些對於老一輩農民,感受最為深刻。

疫情當前,人員不能聚集,農村喪葬出現兩種情況,如何看待?

然而,隨著農村的發展,以往一些陳舊的傳統和風俗需要逐漸摒棄,農民是否願意欣然接受新的思想?就拿農村的殯葬這件事來說,很多農民還是崇尚土葬的,這是農民對千百年來傳統習俗的沿承。但隨著農村移風易俗的倡導,對於科學殯葬的認識,現在很多農村已經對土葬進行了限制,也有些地方是限制二次殯葬的。

疫情當前,人員不能聚集,農村喪葬出現兩種情況,如何看待?

但是,對於大多數村民來說,都還趨向于堅持土葬的方式。一是因為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清明節”掃墓的習俗影響;二是很多農民覺得,人這一輩子都要落葉歸根、入土為安的一種信仰或要求。但是,由於越來越多的人要進行土葬,墳頭越來越多難免不佔用耕地,浪費了耕地資源。為了倡導更為環保和節約土地的喪葬方式,如今不少農村也對土葬進行一些限制,提倡火葬和劃出公墓,不少農民也在慢慢接受。

疫情當前,人員不能聚集,農村喪葬出現兩種情況,如何看待?

所以說,農村喪葬出現的兩種情況,前者同移風易俗的倡導相適應,農村的紅白喜事都應該從簡辦理,杜絕鋪張浪費,還能節省時間,大部分村民對此有一定的認識,相信將來農村的紅白喜事會向著一個比較合理的程序演變。而後者似乎有些走向極端,就葬禮絕對意義上而言,其本質上就是在慰藉生者,但是也要建立在逝者為先的基礎上,不是還有一句老話叫“入土為安”嗎?

疫情當前,人員不能聚集,農村喪葬出現兩種情況,如何看待?

說到底,即便是從簡葬禮,也總比被冰凍或延遲出殯要好一些。因為從選擇凍屍到延期出殯,實質上的感覺,分明是生者的“自私和虛偽”。一場葬禮之後,外圍的評價會成為生者面子上的事,所以生者會盡可能地把葬禮搞體面。

體面的葬禮在農村引發矛盾的事情也不在少數。畢竟大操大辦是要花錢的,這種時候如果利益上平衡不好,家屬之間還會生出事端。總之,一場體面的農村葬禮,可能並不是單純的追思和悼念,而是被摻雜了太多的世俗利益。

疫情當前,人員不能聚集,農村喪葬出現兩種情況,如何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