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就算上班,也掙不了幾個錢...”


之前一則

【95後全職媽媽佔比八成】的微博熱搜,引起了網絡一片譁然。似乎在大眾眼裡,這個數據有點不應該。


畢竟每每討論到【90後年齡婚姻事業】的話題時,網絡全都是單身主義且事業心強烈的“獨立宣言”。然而當這份《2016年90後媽媽白皮書》一出,它告訴我們現實好像並非如此。


“媽媽就算上班,也掙不了幾個錢...”


《2016年90後媽媽白皮書》


這個白皮書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21-26歲年輕媽媽的問卷收集和訪談調硏,總樣本數超過6000份,全面瞭解了90後媽媽的“三觀”——育兒觀、社交觀和消費觀。


調查報告的本意,是想說明這些年輕的媽媽不像我們想象中的90後“不靠譜”“情緒化”“二次元”,而是理性、負責。她們充滿活力,懂得科學地照顧小孩、也愛惜自己、熱愛生活。


但是我們來看看一些值得思考的數據:


這一人群中,媽媽年齡在21-26歲之間的媽媽達到34%,超過總體樣本數的1/3;其中21-23歲的90後媽媽比例佔到43%;24~26歲之間的90後媽媽比例佔到57%。


“媽媽就算上班,也掙不了幾個錢...”


《2016年90後媽媽白皮書》

當然最讓人吃驚的數據還是: 90後媽媽不上班的比率高達79%。


其中,全職媽媽的比率達40%,還有39%的媽媽選擇了邊帶娃邊從事自由職業。這些自由職業,包括自創品牌經營、自由攝影師、微商等等。


看到這份數據,奧奧真的感到疑惑:


網上盛傳【新時代獨立女性一定要擁有自己事業】的腔調只是在口嗨嗎?還是八成的95後全職媽媽家庭條件相當出色?又或者說新時代就應該活出自己風采,【生育婚姻自由,畢業就上產房】是種新潮流?還是生育完再就業更吃香?


“媽媽就算上班,也掙不了幾個錢...”


很多老生常談的問題,並不會因為存在的時間足夠長,就一定會有合理的解決方式。

比如現在的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性別定型觀念。


多個男企業家和 1 個女企業家共同接受採訪,男老闆普遍會被問些公司如何經營之類的專業問題,而女老闆千年不變地需要面對同一個問題:

你要做事業,那你如何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呢?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很多女性對自己是否該擁有事業,自己能否擁有事業而產生疑惑,甚至自己先套上這層禁錮,覺得自己只適合某種特定工作,一些加班出差離家遠的工作,並不屬於女性。


性別定型觀念認為性別基因有別,女性是孩子的媽媽,有一份家庭的牽掛,自然職場能力就削弱了,成為了職場中的弱勢。


但為什麼男性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父親,而覺得自己是職場的弱勢?孩子也有父親的一半,家庭也有男性的一半。


而性別定型觀念,其實也並沒有給男性帶來想象中那麼多的利益。不少人會被「要養家餬口、職場地位和收入需要高於伴侶」等觀念所困擾,甚至成為男性焦慮的來源。


「你不是你的性別」?對女性而言,這尤其不容易。


李銀河曾說,在中國,女性遇到職場問題時會比男性更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貶低。


比如在同時與男性競爭關鍵崗位和晉升時,女性承擔的壓力會更高,因為除了要面對專業性的挑戰,還會擔心「有姿色、有後臺」這樣歧視性的言論。


未婚未育、 30 歲左右的女性中,很多人害怕自己難以被下一家公司接受而不敢跳槽。


我認識的一位師姐,隱瞞了自己懷孕兩個月的消息,唯恐在年底加薪的關鍵節點上受到影響。


還有更多的女性,在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下,離自己曾經渴望的生活越來越遠。


“媽媽就算上班,也掙不了幾個錢...”

圖源:深夜的奇葩戀愛圖鑑


女性在職場中,如何練就更加強大的內心呢?職場媽媽需要在家庭和工作中做出選擇和妥協嗎?


來自「趁早」創始人王瀟的回答


這年頭,人與人個體之間的差別之大,早就超過了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別。工作,只是作為一個人對自己活法的選擇,不是作為一個男人或女人對自己活法的選擇。


無論在職場還是家庭中,男性和女性都是戰友的關係,而不是各在獨守一方的關係。最好的照顧家庭,照顧親人的方法,應該是:


工作時投入高效,留出更多時間陪伴;讓家人看到一個發光的你;你越強大,就越能罩住你全家。


我認為女性要擺脫性別桎梏,變得更加強大和瀟灑的方式有以下幾方面:


1


梳理自我


如果你是一名女性,你有自由選擇任何一種人生道路。如果有你在任何渠道和角度聽到反對你人生道路的聲音,你當然應該認真思考。


但是,如果反對的聲音僅僅是因為你的性別,如果你因此泛起了持續的自我懷疑,我建議你需要在枕邊放上一本西蒙 · 波伏娃的《第二性》,每天翻看,堅持看完。


你需要真正站在自己的性別上,完整了解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歷史演變中,這一性別的處境、地位和權利的發展史。


你會發現正在經歷的一切感受和處境,在幾百年間已被億萬人經歷過;你會重新矯正你的參照物,你的參照物應該是整個世界,而不應該是你的親朋好友,更不應該僅僅是周圍十公里以內的男性;


你會發覺,無論是什麼性別,你是作為一個人而獲得最終的自尊。


“媽媽就算上班,也掙不了幾個錢...”

圖源:東京女子圖鑑


當女性說意識獨立,活出自我,要和世界發生連接時,這並不是說不能有家庭,不能有愛人,不可以產生情緒,不能脆弱。


女性的意識獨立是要我們自我梳理,要不斷完善自己的價值觀體系,明白自己從哪來,要到哪去,正在渴望什麼,要如何靠自己的雙手和腦子去得到它,而不是依附於任何人也不是依附任何藉口。

如果你認為自己終其一生的使命是家庭,這當然是可以的,家庭當然也是事業中的一種,只要是自己通過梳理而定的目標,就是清晰而值得為之付出努力的。


2


自我主動「去性別」

在職場中,去性別要從個體做起,自己先主動去性別,儘量不要在職場中過多談論家庭、孩子、生理特點,先只把自己當成一個人來進行溝通,而不是一個女人。這是也是對工作的一種基本尊重,也更有益於保持我們的專業形象。

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思考方式也要主動去性別,例如當我們搬不動箱子,並不是因為我們是女性,而是因為力量不夠,當我們情緒失控也並不是因為生理期,只是情緒管理能力還不夠強。

讓自己以無性別人格的形態出現在職場中,我的理想狀態是在工作中忘記性別,在生活中把它想起來。


3


擁有一份事業


一說事業,人們就覺得必須是什麼大事兒,其實無論是為國家、企業、群體工作,還是個人創業,都有機會可以叫做事業。

一個工作可不可以被叫做事業,對每個人來說,是很主觀的。


如果這個工作能讓你自發持續的投入情感、時間和精力,工作過程能讓你感到充實和存在,收穫成果的時候志得意滿,看到同事有如風雨同舟的戰友(這條很重要),那這就是事業了。體會那種全情投入時燃耗生命在所不辭的感覺。

為什麼沒提到收入?因為這樣的工作帶給人自我提升、創造價值的喜悅,很多時候甚至超過了收入帶給人的喜悅。

所以,人活一回,無論男女,社會價值方面和自我認知方面的高點都應該是有一份事業。


最後希望每個人,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