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将军”公孙瓒之败:太过依赖骑兵作战,后勤补给跟不上

公孙瓒是东汉末年的诸多诸侯之一,还一度成为北方最大的诸侯,对外以强硬的态度,抗击北方诸多的游牧民族,凭借着手下的骑兵作战,威震边疆,这支骑兵就是非常著名的“白马义从”,在与袁绍对峙的时候,公孙瓒早已经名声在外,在最初的几次交锋里,公孙瓒都是顺风顺水的,打得袁绍狼狈不已。

但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战事的进一步发展,公孙瓒军队却呈现出后继乏力的态势。出现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公孙瓒的后勤补给上出现了问题,导致了公孙瓒的后继乏力,最后让自己也丢了性命,曾经名震边塞,北方最大诸侯,为何如此迅速的衰败,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请听哗哗君为您详细介绍。

“白马将军”公孙瓒之败:太过依赖骑兵作战,后勤补给跟不上

公孙瓒

1 公孙瓒威震边塞

公孙瓒本身是贵族子弟,但因为母亲的出身不好,所以自己也没有得到太多的资源,全靠自己打拼,光和年间(178年-184年),朝廷从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征发三千精锐骑兵交给了公孙瓒统帅,这就是“白马义从的原型了”。

“白马将军”公孙瓒之败:太过依赖骑兵作战,后勤补给跟不上

公孙瓒:字伯珪

公孙瓒就以这三千骑兵追讨张纯等反贼,立下赫赫战功,公孙瓒于是被朝廷封都亭候,统领兵马去守护边境。当每次敌人来袭,公孙瓒立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打游牧民族就像打仇人一样,一度打到半夜。

《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白马将军”公孙瓒之败:太过依赖骑兵作战,后勤补给跟不上

乌桓扰民

从此之后乌桓都很害怕公孙瓒了,不敢再来进犯。公孙瓒与身边善于骑射的人都是骑的白马,相互间排兵布阵,自号“白马义从”。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黄巾爆发,公孙瓒又率领骑兵所向披靡,大败黄巾军,这些都使得公孙瓒声名大震。也让他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变化,逐渐变得自傲

2 公孙瓒“白马义从”消耗严重

我们前面说了,在曹操、袁绍等辈还不成气候的时候,公孙瓒就已经有了不错的实力了,靠着他的王牌军队,所到之处敌人只有投降的份,但是多年的征战,也让这支军队过度的疲倦了,哗哗君觉得有这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是连年战争,第二个是骑兵装备补充不及时。

“白马将军”公孙瓒之败:太过依赖骑兵作战,后勤补给跟不上

白马义从连年征战

我们先说一下连年战争,看下公孙瓒的时间线,从统领骑兵开始,到被袁绍击败,公孙瓒的骑兵几乎每年都在作战,没有停息过,不停的和游牧民族打仗,再到后来的打黄巾,接着和自己的上司刘虞闹不和,甚至兵戎相见。

作战一直顺风顺水,让公孙瓒的自信心极度膨胀,让骑兵的损耗是非常大的,而公孙瓒实行的的政策,随意让手下士兵抢掠百姓,让的百姓怨声载道,让骑兵的补充遇到了很大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征战后,我觉得此时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了。

第二是骑兵装备补给不及时,我们都知道的,骑兵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战马,那三国时期战马从哪来呢?基本都在草原和凉州地界盛产战马,公孙瓒想要保证“白马义从”的威慑力,就必须要时刻的补充战马进来才行。

“白马将军”公孙瓒之败:太过依赖骑兵作战,后勤补给跟不上

白马义从

一般的战马年限在3-5年的样子,而公孙瓒征战了这么多年,他其实并不富裕的,他对手下都非常的扣门,就更别指望经常替换新的战马了。这是有记载的:

公孙瓒一别将被围,公孙瓒不肯相救,说:“救一人,那以后众人都会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战。现在我不去救他们,他之后被围困的将士就会自我勉励。”

3 公孙瓒的“龟缩防御”战略

在公孙瓒和袁绍的对峙阶段,公孙瓒一度打得袁绍求饶,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向公孙瓒求和,但是公孙瓒此时已成骄兵,断然拒绝了,让得袁绍只能背水一战,发生了扭转公孙瓒命运的界桥之战。

袁绍令颜良、文丑为先锋,各引弓弩手一千,亦分作左右两队;令在左者射公孙瓒右军,在右者射公孙瓒左军。再令麴义引八百弓手,步兵一万五千,列于阵中。袁绍自引马步军数万,于后接应。

公孙瓒由于太顺利了,丝毫不把麹义放在眼里,自信心极度膨胀,直接下令让白马义从正面对麹义发起冲锋。

“…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

结果就是以往无往不利的骑兵,被早有准备的麹义军后面的千张强弩齐发,一瞬间就让白马义从损失惨重,王牌军队都失败了,直接导致军心大乱,顿时间全军混乱,袁绍军乘机掩杀,让公孙瓒大败。

“白马将军”公孙瓒之败:太过依赖骑兵作战,后勤补给跟不上

界桥之战:公孙瓒人生的转折点

本来在此之败后,公孙瓒还有机会的,可惜的是他没有争霸天下的心思,只想安于现状,从此之后他就只顾自己享乐,前面说了,他连自己手下被困了也不去救,渐渐的人心就散了,他身边再无可用之人,等到袁绍打来的时候,方知大势已去。

总结

白马义从从辉煌到没落,时间非常的短暂,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在公孙瓒自己身上,在经历了界桥之败后,本可东山再起,可是却自暴自弃,也可以说白马义从的失败,都是因为公孙瓒个人的失误,后来蜀国的五虎上将赵云也曾在公孙瓒手下,却得不到重用。

他在那场战斗中,有几个很严重的错误!

1、轻视对手,看到对方兵少,以为不足为惧。

2、自私自利,对手下不上心,战马装备得不到补充。

3、用轻骑去对战弩兵正面进攻,实际为愚蠢。

公孙瓒太过依赖这支轻骑部队,因为前期的作战让这支部队威震塞外,让匈奴这样的骁勇善战的轻骑世家都闻风而逃,但是经过一次失败,就让公孙瓒一蹶不振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玻璃心”。

公孙瓒因为自傲,没有一举拿下袁绍,后又因为杀了刘虞,失了民心,只一次失败就让他兵败如山倒,最后因为自私自利,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最后用自焚这种方式在历史长河中黯然收场。



参考文献:

《后汉书》

《三国演义》

《三国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