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至暗時刻”:一個定點醫院醫生的疫情日誌

走出“至暗時刻”:一個定點醫院醫生的疫情日誌

距離華南海鮮市場僅1.5公里左右,武漢市中心醫院是此次新冠肺炎治療的定點醫院之一,其收治的患者數一度僅次於金銀潭醫院。

在中心醫院疼痛科主任蔡毅印象裡,患者像“潮水”一樣湧來。他把自己的科室關了,醫生全部上了前線。

早期醫療物資緊缺、人手吃緊、超負荷工作,中心醫院許多醫護被感染。2月10日,蔡毅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中心醫院物資告急,正向外界求助,他感慨,壓力很大。

蔡毅管著32張床位,截至2月11日,出院了25位患者,臨床治癒22位,但“非臨床治癒的3位,已經永遠離開了”。

他對澎湃新聞說,永遠忘不了送走的第一個病人:醫生護士都出去了,他把對方的氧氣面罩摘下來,病人說了一句“蔡主任,不要放棄我。”但所有的搶救措施都用盡了,這個病人還是走了。“沒有救活他,很無力。”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中,一個醫生經歷的“至暗時刻”。

所幸,隨著各地醫療隊到來,方艙醫院、隔離點建成陸續收治病人,物資日漸充實,到2月17日,蔡毅走下“一線”時,他發現“病房兄弟們壓力小多了,重病人少了,網上的各種求助帖,也少多了”。

他在朋友圈記錄下他的抗疫親歷,從焦灼到緩和的危情一月,也是眾多武漢人共同經歷的。

經蔡毅授權,澎湃新聞摘錄其中部分刊發。原文內容有刪減,標題系編者添加。

1月23日,“調令一下,沒有躲的”

也不用太多的煽情,調令一下,沒有躲的,只有嗷嗷就上的。

所有外科基本都是科主任帶隊,其他早就不重要,我們只想對得起身上這件白皮。

誰不怕呢?醫生也怕,但是在這個時候,只有互相鼓勁,迎頭而上。我們怕了,退了,武漢怎麼辦?

疫情期間,我只希望,大家能給我們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支持。

比如不要的士到了醫院就繞道,不要拒載醫療人員,因為他們是去救你和你的家人。

大家不要瘋了似地搶汽油,地鐵都停了,別害得我們沒交通工具上班。

大媽們,別去超市搶菜,都堆在一起,口罩也不行,還要唾沫直飛地交流搶菜心得,身體又差,互相交叉感染是不是更讓人頭痛!

淡定點,呆在家裡,看看微信的段子,追追劇,網上也這麼多普及知識,有問題,就去指定醫院看,避免害人害己。

最後,告訴你們,親愛的武漢市民,別怕,我們,在這裡穿得嚴嚴實實地等你們。

大武漢,加油!

走出“至暗时刻”:一个定点医院医生的疫情日志

蔡毅

1月25日,“醫療物資,真的缺!”

有時候,感動就是這麼自然而然!

同學群求助,一千五百個N9口罩,40個護目鏡,謝謝幫忙送到武漢各個抗擊新型肺炎的一線,不求留名!

我是大班長,且我是三甲醫院的科主任,這種事情,只有我當仁不讓了。

我一線的同事們,正缺這些東西,如果防護得不到位,他們可能接二連三地倒下。

還有很多認識我的同學,病友,想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今晚,我負責接,也負責送。

協和醫院呼吸科,兩百口罩,十個護目鏡。同濟醫院,十個護目鏡。

是的,你們沒有看錯,就算是這麼大的醫院,就一百兩百的口罩,十個二十個的護目鏡,對我們醫療人員此時此刻都是雪中送炭。

我原來以為,數量不多,只要去傳達熱心市民,對醫療人員的支持就夠了,後來,我發現,

我們都很缺!是真的缺!

1月28日,“接管發熱病區,累,擔心又興奮”

我帶著我的五個小夥伴,如願以償,昨晚十點,進駐並接管了發熱二區了!

雖然很累,

雖然有點小擔心,

但是,真的興奮!

走出“至暗时刻”:一个定点医院医生的疫情日志

蔡毅和同事的合影

2月1日,“年輕的同事被感染了”

今天本來還蠻開心的,帶領小夥伴們查完房後,所有重症患者,都還行,其他患者,心態陽光,鬥志昂揚,我的小夥伴,更熟練的和各自患者群溝通治療,愈發融洽,科室消毒防護,越來越規範,甚至得到了來查重患者的呼吸科胡主任高度肯定,正心情蠻好,準備去18樓清潔區工作,接到我們科一個小護士電話,電話那邊再哭,心裡一咯噔,匆匆脫了防護服下去。

看了她剛拍的CT,看到這幾天都看到的那塊熟悉的該死的肺部白塊,看著她哭著的臉,我不知道說啥,也不知道如何安慰。

我知道按照制度,我也應該繞開她,但我真做不到。

沒有不怕的,我加了層口罩,開著玩笑想讓她情緒穩定。問她,回家隔離,還是住院?

她慢慢穩定下來,說家裡有父母,也不想住院,想在外面租房子隔離,離家近一點的,還不想通知父母。

我說好,我們去跟你弄口服藥,走吧,去找住的地方。

很自覺,她很快從我們醫療職工在醫院集中居住的如家酒店迅速撤出來,我揹著她,向組織上報,通知她的住所馬上消毒。

我說我也有點怕,你去清東西,我去洗個熱水澡,我開車送你。洗熱水澡,殺病毒,沒啥不能說的。

路上好不容易做通工作,跟她媽媽打了個電話,通知情況。還是個孩子啊,我就聽著她父母瘋了一樣的要往這邊趕,來看她,她卻哭著堅持不讓父母來,我不知道心裡啥滋味。

到她家樓下,父母和她男朋友遠遠見她一下,還沒說句鼓勵的話語,我打斷了,身份證快點拿來,你們走!我的同事也冷靜下來了,囑咐她的男朋友,快點帶她父母去醫院做檢查,排查。

結果作死的,一家酒店都沒開,正無計可施,想著只能回家,和父母分房隔離時,男朋友打來了一個電話,發來了一張片子,父親,估計被她感染了,但片子,比她更重!

活生生的例子,就這麼一天一天,在身邊發生,當你昨天的戰友,馬上就有可能變成自己患者群的群友,箇中滋味,如何形容?

當外面患者一擁而入,我們經驗不足的進入剛改,或者沒怎麼改的病區,穿著不是那麼標準的防護服,給超標準的新型肺炎患者,展開工作,如何規避風險?

按原則,我們昨天接觸了她,我們都應該被隔離14天,那我們管理的32位患者,是否願意?

我們醫療人員,一起並肩作戰,還要防範身邊的戰友,是否可能是疑似潛伏期的帶毒者,這個該死的病毒,潛伏期都會傳染,這麼高壓的醫療環境,這麼緊缺的醫療人員,這麼久的工作時間,如何防護醫療人員之間,潛伏期人傳人,誰告訴我?

我的心情,沒辦法開朗,但我是老大,我要頂著,我還要逗他們笑,鼓勵他們衝上前線,甚至輕傷不下火線,都不知道自己是為了患者,還是在害他們。

都是孩子啊!我們都是父母的孩子!

我希望,武漢市的市民,請你們配合國家,配合我們,自覺隔離自己,不要出來。

將好不容易侷限化的武漢疫情,控制住!

不要對不起醫療人員的犧牲,不要辜負我們的眼淚!

走出“至暗时刻”:一个定点医院医生的疫情日志

武漢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的急診中心改為發熱門診,通往內科診室的通道已關了燈。 澎湃新聞記者 葛明寧 圖

1月30日,“病房,終於順暢了”

時間飛快,接手發熱二區,到今天,三天過去了。

團隊,是臨時組建的;患者,是忽如其來的;病房,也是剛開的;清潔,我們自己做的;很多困難,都是剛碰到的!

三天,我們三十二位新型肺炎患者的治療,無論輕重,終於順暢了!

謝謝呼吸科小帆美女,不嫌我們笨,還說疼痛科醫生,是最敬業的,鼓勵著我們,帶領我們,陪我們戰鬥著!

謝謝常娟護士長的團隊,之前不認識我們,和我們達到密切配合,僅僅三天,基本不眠不休,她們更是前線的前線,只有累倒的,沒有怨言,沒有逃兵!

謝謝跟隨我的小兄弟們,乖乖一聲令下,直接入住環境優美的如家酒店,主動與家人隔離,投入戰鬥,一起經歷風風雨雨!

謝謝協和楊東教授,百忙之中,教我高效的微信患者分組管理模式,彌補了我們穿著防護服,和患者溝通時間不夠,解釋工作不夠的欠缺,搭起了醫護患及家屬溝通的生命之橋!

最謝謝我的32名患者,無論老幼無論輕重,給予了我們最大的支持,諒解,甚至為了不麻煩我們,忍受著疾病帶來的不適和恐懼!很多症狀,都是我們問出來的,沒去查房的時候,即使喘息,他們都忍著不說,不去按呼叫鈴,因為他們怕我們累,怕傳染我們。

工作中,好多感動,我也曾經害怕,我現在依然恐懼,但正是這些感動,讓我把害怕和恐懼轉化為堅持的勇氣,陽光的心態!

2月9日,“武漢的太陽,久違了”

武漢的太陽,終於大大方方地出來了!

我們發熱二區今天,又出院了兩位患者,到今天,累計有十位患友,達到出院標準,回家康復了。

病房患者眨眼間已經換了一半,恢復良好的,好轉出院的,給新來的病友做思想工作,以自己為例子,比我們說強多了!病房陰霾一掃,陽光普照。

心情好,那就發發段子,前兩天走了一位戰友,我朋友圈又怨天動地地發了一通牢騷,幾乎這兩天每天查房,都會碰到幾位多愁善感的中老年婦女,以淚拂面,自己吸著個氧氣,病得不知道東南西北不說,還要對我安慰,要我不要太過於憂傷!

搞得我都有點懷疑,到底是誰倒黴地染了病毒,誰健康著呢!誰安慰誰呀!

看來以後圈也不能亂髮,還是要以積極向上正能量為主!

回來的路上,碰到警察抽查,先是一臉嚴肅極不耐煩問我,幹什麼的,把車開出來幹嘛的?我小心翼翼得出示工作證,答道,醫生。警察叔叔頓時立正,大聲對我說,醫生,您辛苦了!這一刻,感動之情,無以復加。

其實,不是我們才辛苦,警察在維持秩序,辛不辛苦?建築工人在搶修醫院,辛苦?領導們天天被我們狂轟亂炸得焦頭爛額,辛不辛苦?武漢市的市民,天天關在家裡,還要配合我們,給醫生的朋友圈點贊,辛不辛苦?

大武漢,都辛苦,安靜的背後,都是默默的付出。

我從未像現在這樣,有職業認同感。一輩子能有這麼一段時光,夫復何求!

2月11日,“送別林君”

今天剛查完房,脫下防護服,在清潔區喘口氣,看看同事微信群,驚聞,林君走了!

林君,何許人也?我都不知道他叫林軍,還是林君,還是林均!但是每個武漢市中心醫院老職工,基本都知道他。

他不是院長,也不是書記,只是我們南京路院區門口的小賣部老闆。

總記得我剛來醫院,十幾年前了,還在麻醉科,那是有些醫生熟人,做手術,

要表示謝意,同事之間送紅包顯得太生疏,往往就打一電話,林軍啊,你給麻醉科手術室,各送一箱水!再給某某科室護士站醫生辦公室丟一箱,下班我去結賬!

然後電話那邊就是一聲熟悉的好嘞!要不了多久,一個臉圓圓的,黑黑的,一臉和氣的漢子,推著車就把東西送上來,準確的告訴我們,是某某某醫生送的,再匆匆的下一站!

再過幾年,快遞越來越多,我們醫生又忙,經常快遞小哥等不了,我們就告訴快遞小哥,你就把快遞放門口小賣部,找那個叫林軍的老闆接著!

這麼多年,他從來都是憨厚地對著我們笑,從未有怨言。

曾幾何時,我們醫生白大褂不帶錢,那時候微信付款還不大流行的時候,就直接去他的小賣部,拿水喝,拿餅乾吃,以後給!以後到多久有時候都忘了,突然路過,老闆,我差你多少錢呀,他從來都是憨厚一笑,記得清楚就說個數,記不清楚,就跟我們商量個數。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醫院院長書記換了一茬,但林軍還在。

可今天突聞噩耗,他走了!

前兩天,我清楚記得,我們老麻醉科主任打電話問我有沒有床,這次疫情,老主任知道我難做,這是第一次為要床位向我開口,我當時實在沒床位了,婉拒了,順口問了一下,是誰,老主任帶了一句,小賣部的林軍感染了,想問問你能不能安排一張。我想他那麼年輕,也沒怎麼在意。

僅僅過了兩天,他就走了,走在我們醫院急診留觀室,雙肺,全白!

我心懷內疚,問了問急診兄弟,他們說也沒辦法,發展太快了,除非有ECMO,也許才有一線生機。這才讓我的愧疚,略微減少了一絲。

加上我們的老院長夏家紅從韓紅基金化緣來的一臺,一共,兩臺!

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等床,尚且困難,如何有機會,用上ECMO續命?

聽說,他愛人,也感染了。

很多這樣的小人物,在我們身邊,不那麼起眼,突然,沒了,我們才發現,他在我們生命中,是那麼重要。

大疫,就是這麼無情!不僅僅對大人物,不僅僅對醫生,也無情的砸在這些小人物的身上。

眨眼間,我上一線,工作了十二天,管理32張床位,到現在這個時間,已經出院了25位患者,臨床治癒22位。

非臨床治癒的3位,已經永遠離開了。

我們都是小人物,在這場疫情的洗禮下,默默地付出,默默地承受生離死別。

逝者已矣,但活著的人,還要繼續!

醫生工作累嗎?我跟你說不累,你是不是不信?但真的不累!起碼現在的工作時間,比我開刀的日子,輕鬆多了。外科醫生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常態,這麼多年,我們都過來了。

但是陌生的疾病,被感染的恐懼,物資的不足,疫情看不到尾的驚慌,患者瀕臨死亡的無助,身邊同事的倒下,這些心理的壓力,給我們套上一層一層無形的枷鎖!

很多醫生都有一種感覺,當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穿上防護服時,突然感到一身痠軟!

這不僅僅是累啊!

眨眼間,醫院通知,我可以帶著我的團隊,下來了,由康復科醫生頂上!這個14天,我的團隊,出院患者數管理患者數,在各個院區數一數二,退下來,也是理所當然。

但我聽說康復科人手不足,康復科老主任要親自上崗時,我又做了一件違背原則的事情,帶著四個小夥子,繼續下一個14天!幫助康復科醫生,繼續發熱二病區下一班崗!

好多老師關心我,問我,何時輪換,我都說,我不想換,我怕無聊,在家會悶出問題!

但真實的答案是,我就想站在這裡,站在第一線,沒有為什麼。即使康復科人夠,我也不想下來。

不是偉大,也不是作秀,支撐我繼續下去的,只有本能。

李文亮走了,林軍走了,也許還有我的同事,在被搶救,也許哪天,我也會頂不住壓力,也許哪一天,我也會被感染。

但是,那又如何呢?

武漢市中心醫院的醫生,承擔著目前僅次於金銀潭醫院全省第二的救治任務,大疫當前,有何懼哉!

林軍老闆,我就這麼,送你了,感謝你,這麼多年對我們中心醫院兄弟們的幫助,和陪伴,不要怪我,最後時刻,沒有送你一程!

通往天堂的路上,兄弟,一路走好!

2月14日 ,“女人長城”

今天上午查房,儘管面臨醫生換崗,新老交替,對接工作比較繁瑣,且我還沒來得及好好培訓新來的幾個菜鳥,收治患者任務,一夜間,加到40張床位!

儘管任務繁重,但查房後,心情格外開朗,兩個重病人,已經在準備脫氧了,在病房裡面遛彎嗨得不行,我跟他們說,能起來走動,就起來走動,這個病,肺血管床破壞,肺栓了特別難治。兩個老爺子,渡過了一場生死大劫,扶著氧面罩樂得不行!

兩個年輕的中年少婦,來的時候被病嚇得哭得梨花帶雨,看了我的朋友圈後又為我們醫生傷心落淚,今天終於病情好轉了,情緒回覆,在患者小群裡討論瑜伽操。

其他新病人,病情基本穩定,病房得到了好心人捐贈的呼吸機,基本也能在氧壓支持的前提下,滿足重病人輔助呼吸需求。

昨天央視採訪了我之後,要我錄一段查房視頻給他們,我愉快的答應了。包括我們的同事在我防護服後面寫“毒王”,也一併錄了,播出去了是不是把病人嚇得不敢來我們發熱二區,那就不是我的事了。

治病是其次,開心最重要!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治療方法千萬種,最後還是靠自己身體扛!比如,我在患者微信群,經常推薦患友看電影流感啊,流行病啥的,建議患者充分了解,最差的情況是啥,當然了,前提是他們敢看,畢竟我自己看完都嚇得不行。

不僅僅要提高患者身體免疫力,更要提高他們心理抗壓能力,什麼時候我的患者,有了如我般外科醫生一樣的抗壓能力了,啥病毒,都不是事!

防護服脫了,下樓,一身汗,還沒喘口氣,接到一位在崗護士的微信。發燒了,做了個CT,電腦輸名字一看,右肺,白一大片!

什麼安慰的語言,都無力了,安排儘快住院,情人節肯定是不能過了,問她,是否需要我給予言語安慰。她說不需要,這位同事,在來我們發熱二(病區)之前,已經在漢口醫院支援了兩週。漢口醫院當時是最早的定點醫院,工作繁忙。本來準備來我們發熱二放鬆一下的,可惜世事不如人願。

我清楚記得,前三天她才做了CT,沒事。

我清楚記得,她前兩天跟我說,老大,你這麼會鬧,能不能弄點日達仙給我們打幾針,加強點免疫力防護一下。

到現在,啥都不需要了!

該死的潛伏期,該死的潛伏期人傳人,該死的武漢市護理人員緊缺的現狀。

從更累更危險的一線到相對輕鬆的一線,就是中心醫院護士輪崗休息的方式。

醫生,能夠輪崗,一批換掉一批,除了我這種不想下來的例外,基本可以保證工作兩週,休息兩週。護士呢,沒有足夠的後備軍,所以只能輪換,不能輪崗。

儘管我天天對醫生髮脾氣,叫他們開醫囑輕病人儘量統一,醫囑儘量不要出錯加重護理量。

儘管我到處撈酒精,撈口罩,撈防護服保護她們。

儘管我組建醫患微信群,讓患者有問題微信跟醫生反映,減少護士被按鈴的次數。

儘管我天天在工作群發段子,發紅包逗她們開心。

但是她們,還是要在汙染區,工作六小時以上,還是要給每位患者打針,送藥,幫家屬送患者吃喝,給重患者端屎端尿。甚至,還要接到某些不理解這場疫情的家屬電話投訴。

上廁所,都不行,喝水,更談不上。

我在家休息,有事就喊媽,在醫院裡,醫生有事病人有事,都喊護士。

甚至有個護士同事跟我說,壓力太大,疫情過後,可能受不了要辭職。我問她,現在嗎?她輕輕地說,疫情之後。

這群女人,用她們的堅韌,擔當,承擔著比醫生更大的壓力,醫生在臺前,她們在幕後,默默地抹淚,默默地付出。

孟姜女,曾經哭倒了長城。

而這群女人啊,用她們的堅韌,勇氣,鑄造了對抗疫情,擋在武漢市民前面的一座堅不可摧的女人長城。

走出“至暗时刻”:一个定点医院医生的疫情日志

2月17日,我“下崗”了

我終於被逼“下崗”了!

可能是我太拼了,幾位領導顧惜我身體,輪流勸我休息。儘管我再三不從,最後,還是從了,畢竟以後我還要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混的!

我想想也對,連續工作不休息,也不科學,疲勞工作連續暴露,感染風險大,不僅僅害自己,也有可能害身邊戰友,一旦中標,也會大大影響戰友們和患友的士氣。

小病毒,且容我暫退數日,來日再戰!

結果自己隔離一天,就難受得渾身上下不舒服,我真的很佩服武漢市民怎麼把自己關這麼久沒瘋掉!太優秀了,跟你們點贊!外面那麼好的陽光,你們不想出去嗎。

哦,對了,你們沒有通行證,哈哈!當醫生有事做,真好!

終於等來了事情,看到我的微博後,有熱心武漢市民,買了些日達仙,放在藥房,拜託我去拿到醫院送給一線的護士打上,增強免疫力,修一修“女人長城”。我總算找到藉口說服自己出門了。

拿著通行證,嗯,對,醫生才有的你們沒有的那張紙,蓋了章的喲,得瑟的下樓了。到小區門口就被攔下,檢查通行證,還要照相,測體溫,小區的工作人員真是不錯,看來以後我不是因為工作,也儘量少出門,不要影響別人工作。不僅僅只有醫生在辛苦,大家都在努力,好多顆小小的螺絲釘,都是大武漢這個機器靜下去,以後再動起來的重要一環!

開車去藥房,去醫院的路上,陽光普照,發現藥店門口排隊的人,少了,路上各家醫院,和我們自己醫院發熱門診看病的人,明顯少了。

最開心的是,同事們告訴我,病房的壓力,明顯小了,我離開病房那一天,也明顯感覺到,新來的一批病人,症狀輕多了!

武漢的輕症患者,有序地進入方艙,中重症的,大多可以被我們這些定點醫院收治,我很開心的是,各個醫院發熱門診的同學們都告訴我,工作量小多了,且我們病房的兄弟們傳達的信息是,壓力小多了,重病人少了!網上看到的各種求救帖,也少多了。

從鼠疫,霍亂,天花,流感,SARS,到新冠!人類一次又一次付出代價,跟病毒做鬥爭,最後慘勝,不否認人類在鬥爭中付出的勇氣,但是,這能證明人定勝天,我們能戰勝大自然嗎?

這次戰役之前,我信,這次以後,我寧可相信,是大自然看到了人類的頑強,給了我們一個教訓,選擇了飄然而退。

原來的武漢,隔壁左右,大家都是早出晚歸,十年都不見面!多年的同學,一輩子能重聚幾回?每次我出去開會,或者同學經過武漢,都是匆匆而過,大家都在忙碌,不停地彼此錯過!

我不僅僅是錯過清華的醫生,我也是當年同濟醫科大,臨床一系一大班的大班長,正是因為我的懈怠,偽裝的忙碌,導致我們同學二十年未聚!

這場疫情,雖然慘烈,但是把我們同學的心,這麼多年最緊密地連在了一起!同學群天天對話不斷,給物資的,鼓勵的,報平安的,近二十年潛水的同學們,無論天南地北,國內海外,都冒出來了。各位武漢的市民,你們是否也有感觸,這段時間,多年的親情,同學情,師生誼,再次濃郁起來?我在疫區隔離,我爸爸也在隔離,每天都會和我互通微信,我慚愧地拉了一下我跟父親的微信對話記錄,原來的所有,加起來還沒這兩週的父子對話的一半長!

從逆境中,看到希望;從悲傷裡,找到勇氣;從疫情之上,找到情,找到愛,找到我們為人的意義!

我相信大武漢,重啟的日子,不會太久,再次動起來之日,將是一座充滿愛的溫暖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