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奇谋,如果魏延拿下长安将面对怎样的局面?能守住长安吗?

观州小白


如题:子午谷奇谋,如果魏延拿下长安将面对怎样的局面?能守住长安吗?

关于“子午谷奇谋”的话题,已经争论了近两千年了。各有各的观点,莫衷一是,也永远不会有结论!其实,都知道这只是《魏略》的记述,《三国志》的记述是有很大不同的。下面我们只按题,以《魏略》说法为主,通过一些历史事例也论述一翻;

1、 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率领数万大军,当到达安顺场的时候,对岸尚没有清军。石达开数次渡河没有成功,清军随后赶到,石达开全军覆没。而数十年后,红军也到达安顺场,对岸已经有川军的一个旅防守了。但红军却强度成功,全军过了大渡河。如果把太祖换成诸葛亮,诸葛亮是宁愿困死,也不会去做第二个石达开的。那么,今天的新中国,就有点难说了!那些说魏延子午谷一定会失败的人,肯定会说;太祖是异想天开,诸葛亮才是对的。因为,前面已经有石达开给出了答案了!

2、 邓艾偷渡阴平;“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看看有多么的惊险,连路都没有。到达江油城下时,仅剩了两千余人,却吓降了守将马邈。又在极端劣势下,全歼了诸葛瞻一军,迫降了刘禅,大汉的余烬——蜀汉从此灭亡!如果当时邓艾的上司是诸葛亮,他一定会制止邓艾的做法。那么,今天那些迂腐之人,又会指责邓艾;“邓艾的设想,只是千古个笑话而已。还是诸葛丞相高见啊!”

3、 很多人拿闯王高迎祥来说事;以他的失败,来证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只会导致全军覆没,兵败身死!这些人连地方都没有搞明白,就在胡诌一番;高迎祥失败的地方是黑水裕,被俘的是山洞。是重病在山洞里被叛徒出卖导致的。而且,子午谷的北口是长安县,而高迎祥中埋伏的地方,却是周至县的黑水峪。出子午谷北口后,直走不远就是长安。左转上百里才是周至县的黑水峪。也就是说,高迎祥已经走出了子午谷,他领着大军左转,到了周至县的黑水峪。在这里,他才中了明朝大将孙传庭的埋伏。可以这样说;如果他的目标是长安,根本就不会去到周至县,更加不可能去黑水峪。这样,孙传庭就白忙活了!高迎祥从出发到被俘,前后仅有15天时间。而且还带着数万农军(初始的农军,仅是一班乌合之众),大量的辎重物资。从这一点也足以证明;魏延提出的率一万率精兵10日之内可到长安,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王莽大修了子午道,距离魏延时仅二百余年。唐玄宗也大修过子午道,距离高迎祥的时候已经是近千年了。那个的道路好走一点?不言自明!马邈能吓得投降邓艾,谁又能保证夏侯懋这个纨绔子弟,不吓得投降?即使不投降,就一定不吓得弃城而逃?所以,拿高迎祥来做例子,只能证明魏延之计是完全可行的!

4、 红25军的数千人,也是先于中央红军,从汉中出发,走子午道安全的进入关中,到达陕北的。也没有“全军覆没”!

从上述四点就能看出;红军不强度大渡河,将无法跳出国军的包围圈。中央红军的最终结果,将不堪设想!没有邓艾的偷渡阴平,蜀汉亡不了。虽然丢了汉中,钟会一时还无法攻破姜维镇守的剑阁!举高迎祥为例子的,就更是个笑话;因为列举高迎祥为证,恰好证明了魏延之计,的确是“奇谋”不假!红25军的成功,进一步证明了陈寿对诸葛亮:“奇谋为短”、“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的评语,是非常贴切的!

至于魏延占领长安后会怎样?只看看下面的例子便知道;

A、根据《三国志》记述;诸葛亮一伐的时候,曹魏“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那些说“曹真、司马懿不是傻子,魏延肯定会中埋伏”的人可以休矣!一是此时司马懿还在襄樊,他是第四次北伐才参与关中战事的。二是此时的魏主曹睿及曹真,还远在潼关之外。《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也就是说;曹魏根本不知道蜀汉要北伐,他们得到了诸葛亮北伐的消息时,是诸葛亮已经取得了陇右三郡之后的事了。当时关中的主帅,就是仅有“纨绔子弟”的夏侯懋而已,而且身旁还根本没有什么有分量的名将。

B、 根据《三国志》记载:“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根据裴松之记注:“亮尚不以延为万人别统,”意思相当明确;诸葛亮是从来不会让魏延统军满万,去独立执行任务的。所以,魏延此战的兵力,最多也就数千人,郭淮是陇右主帅、后将军费耀应该是这一路的伐蜀主帅,他们所率的兵力绝不止一万人。也就是说;魏延此次也是以弱胜强!

C、 第四次北伐,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宣王自荆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乃使西屯长安,督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也就是说;司马懿是这个时候,才从荆州调往关中主持战事的。前三次根本没有司马懿什么事!又载:“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这段已经说明;尽管曹魏具有天下最精锐的骑兵,却对蜀汉的北伐军根本形不成威胁。魏延仅率两将以及部分兵力,就把司马懿的大军打得灰头土脸、大败而逃,从此再也不敢露头!这就足以证明;陈寿对魏延的评语:“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半点也不夸张。魏延所训练出来的山地精兵,哪怕是曹魏的骑兵,也是难以匹敌的!

从上述的A、B、C三个例子就可以说明;魏延不但勇猛善战,还谋略过人。只要有一点点机会给他,对付曹魏的任何将帅,他都有制胜之能!在整个蜀汉名将中,无论是入川之战、是汉中之战、防守汉中重地、以及北伐中,他终身都未尝一败。他才是蜀汉真正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所以,一旦魏延出了子午谷,以他的战略眼光,绝对会飞兵去首先夺取潼关,断绝曹魏对关中的支援。只要诸葛亮的大军20日到达关中,曹魏的关中和陇右,毫无疑问都会被蜀汉夺取。即使诸葛亮误期,魏延兵力不足,自保退兵是绝对难不倒魏延的!所以,至不济,无非是无功而返。绝不会有街亭之败的损失大!


傲视苍穹39


如果魏延侥幸拿下了长安,那么他将面临魏军从洛阳、南阳、雍凉等数个方向的夹击!

长安是魏国通往西部的咽喉,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但同样也意味着长安是个四通八达,四面受敌的位置!

看下地图就知道,长安以东出潼关就是魏都洛阳,两地不过数日路程,骑兵急行军不过一两日!魏军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驰援长安。而张郃驰援街亭的五万步骑,便是从洛阳调发的!

长安以南,出武关便是魏国南部重镇南阳郡,魏国历来有屯重兵以援襄樊,此时亦能北上进攻长安。

长安以西便是曹真重兵屯驻的郿县,距离长安也不过数日路程。若是诸葛亮的疑兵没有牵制曹真,或者曹真为救长安而舍弃了诸葛亮的疑兵,那么也会给予魏延致命打击!

另外,长安西北的安定郡守军,东边走河东方向可调河内河北守军等等。魏延只凭区区五千兵,深入敌后,占据一个四面受敌的重镇,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罢了!

所以说,子午谷计划早就被历代军事家否决过不知多少次了!只是近些年才被一群哗众取众的网络文盲拿出来说事而已!





网络水军大都督


多次回答过,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不可能成功的。现在又问,如果成功了会怎样,好吧,再回答回答。

魏延建议兵出子午谷,是他领五千人马,从子午谷潜行至长安城下,突然杀出。就如魏延所想那样,夏侯楙这个只知吃喝玩乐的二世祖吓得屁滚尿流,转身就跑,魏延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长安城,还有长安城里的兵械、粮草,在城里安心等诸葛亮打到长安会合,这样的形势足够完美了吧?

可问题是,诸葛亮打得过来吗?如果说分了5千兵马给魏延,这点兵力损失不算什么,少了魏延这个能征惯战之将,也不影响蜀军主力战力,可诸葛亮还是打不过来呀!史实上诸葛亮就从未领兵见到过长安。阻击蜀军主力的魏军雍凉驻军就有十万之众。

那魏延面临的会是什么?是曹叡从洛阳带出的拱卫洛阳的十万精锐魏军!十万大军把魏延的五千人马的长安城一围,魏延守得住?还不说长安城里有没有魏军留下的散兵游勇作内应,也不说本来魏国的长安百姓会不会借势造反。诺大长安城,5千兵恐怕一天都守不住。

好,再想好一点,曹叡只带5万千马来,另5万还是交给张郃去夺街亭。5万对5千,按兵法所云,十则围之,不打长安了,只围住。魏延突围总突不出来吧?突围出来又丢了长安城,又有什么意义?等张郃赢了马谡,那长安城中的魏延不还是笼中之鸟,瓮中之鳖?最终要么死,要么降。

还有些自以为懂点历史的说,不对,魏延说他会拿下潼关,以潼关之险以拒曹叡。好吧,就算这样,请问魏延在长安城中还留不留兵防守?一个大长安,如果不留人马守城,那夏侯楙手里还有2-3万人马,没有一个“曲阿小将”式的人说领点兵去夺了长安空城,那可是一个天大的功劳啊!留兵,留多少?5百?怕是少了点吧?连城里的治安管理都不够,最少得留下一千人吧!4千兵去守潼关。

4千对5万能守住潼关吗?想当年马超在关前大战过曹操,马超可不止4千人马,还都是西凉铁骑。虽小战斗赢过几场,可最终还不是一败涂地?魏延比马超强?4千人马,还得轮个班啥的,白天也就3千人守,曹营连续攻几天,轮番上,魏延军就算无人战死,也都得累死了!

讲到这样了,还有人说,诸葛亮的主力部队一定会打过来,街亭之战不派马谡去就会赢,那子午奇谋就成了!好吧,你们高兴就好!等着看你们的新编三国演义!小说嘛,想怎么写都行,撒豆成兵,天兵天将都是水浒传用的很Low的描写了,一定要写成撕裂星空,九龙拉车之类的!玄幻体噢!





净月暖阳


关于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出要出子午谷,直取长安之计的争论已经有了一千余年了。笔者是认同诸葛亮的观点的,先不说魏延的策略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战略态势,就以魏延侥幸成功,攻取了长安,那么 ,蜀汉政权能够守住长安吗?

诸葛亮反对魏延的计策,是因为诸葛亮很清楚,蜀汉政权根本就没有和曹魏在关中地区争雄的本钱,即使魏延侥幸成功,那不仅不是蜀汉之福,而是蜀汉的灭顶之灾!

诸葛亮和魏延的不同战略

蜀汉政权自失去荆州和夷陵之败后,国势愈发孱弱,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可诸葛亮秉承着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最高政治理想,在困难的情况下依然举兵北伐,体现出诸葛亮对刘备、对蜀汉政权的忠诚。

此时的北伐,已经失去了《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所言的前提条件,之所以还要北伐,是因为益州孱弱,诸葛亮为了给蜀汉政权多打下一些战略空间,多积攒一些实力,以便于能够在天下有变之时,蜀汉政权还有实力能够出川与曹魏和孙吴争夺天下, 不然,困守益州一隅,不思进取,早晚会被曹魏和孙吴吃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决定了他的进攻方向,那就是不攻取长安,而是出兵占据陇右。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可以为蜀汉政权扩大战略空间,也可以利用陇右地区的精兵良马壮大自己的实力,因为,精兵良马皆出西北。如果诸葛亮的战略能够实现,蜀汉政权就可以隔断凉州与长安之间的联系,再逐步蚕食凉州。假以时日,待到蜀汉政权羽翼丰满,再次出川与曹魏争雄,那就回没有后顾之忧,可以直取长安。

可魏延并不认同诸葛亮的战略决策。他所考虑的仅是一役的胜败,缺少大局观。假设魏延出兵子午谷,袭取长安成功,就相当于捅了曹魏政权的马蜂窝,势必会引来曹魏政权的疯狂反扑,以蜀汉政权此时的实力,根本无法与曹魏政权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

魏延能守住长安吗?

我们先假设魏延成功,那么,曹魏政权会有什么反应呢?

窃以为,长安虽然被魏延占据,但是以魏延五千兵马根本无法控制整个关中地区。长安是汉朝的畿辅之地,被曹魏占据后,又是重兵盘踞之地。魏延占据长安,长安畿辅之地的守军势必会集结起来进行反扑,而关内的曹睿,也必然会率大军救援长安。位于上庸地区的曹军所部,也会率军沿汉水西进,隔断蜀汉政权由汉中地区向长安方面的增援。同时,曹魏凉州所部也势必会集中兵马分别从陈仓和陇右两地向蜀军反扑。如此一来,蜀汉为数不多的兵马就要进行多路阻击,以确保长安不失。蜀汉几路阻击的人马只要有一路战败,要么汉中受到威胁,要么援助魏延的道路被阻,如果出现这种局面,不出一月,长安必失,魏延和五千将士势必折损,这对蜀汉政权的打击就太大了。

魏延是蜀军大将,是刘备一手扶植起来的在军中的掌旗型人物,如果魏延败亡,势必会大大影响蜀汉的军心和民心。诸葛亮率领的八万人马是蜀汉军中全部的精华所在,如果经此一役损失太大,蜀汉政权日后还拿什么与曹魏抗衡?

我们从好处来想,假设蜀军顶住了曹军的反扑,那蜀汉的后勤补给能够跟上吗?蜀汉的国力能够允许蜀军与曹军相持多久?以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战役时间来看,只要是蜀军一战不胜,稍有相持,蜀军必退。换句话说,蜀汉如果和曹魏进行正面对决的话,仅有一战之力。所以,诸葛亮才会力争避免与曹魏发生正面对决的战役,尽量把战役控住在局部,集中蜀汉能够集中的优势兵力,在陇右地区发展。陇右的地形也不利于展开大兵团作战,诸葛亮采取的是“零敲牛皮糖”战略,能占一块是一块。所以说,终蜀汉之世,向外扩张的疆域也仅限于武都和阴平二郡而已。这不是诸葛亮不想扩张,而是实力所限。

总结

因为以上原因,诸葛亮才会反对魏延的计策,是因为诸葛亮很清楚,蜀汉政权根本就没有和曹魏在关中地区争雄的本钱,即使魏延侥幸成功,那不仅不是蜀汉之福,而是蜀汉的灭顶之灾!


万事之始


围点打援,重点开花,看过《亮剑》的朋友,应该都对那支突入八路军的日本部队印象深刻吧?

是不是上至老总,下至士兵都出了一身冷汗,虽然李云龙运气好,战术得力,灭了这支队伍,但也有偶然的机会在里面。

子午谷奇谋,既然叫奇谋,就肯定不能用于公开讨论,用于公开讨论了,就意味着彻底放弃这一方案,已经没有奇谋了。

如果奇谋实施,魏延夺取了长安,那战局就将大为改观,彻底扭转局面,形成标准的围点打援,只需要固守城防就可以了。

如果曹魏势力大举进攻长安,那么中原就空虚了,正可以给刘汉势力留下作战的空间。

功长安,兵少了不行,不起作用。

兵多了也不行,后勤保障也是一个大的问题,稍不注意就会被“打援”成功,成添菜之举。

历史上魏国的邓艾就是学习的魏延的战术,本来就应该叫“景谷奇谋”,人家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发动战争的,3万多人进攻却只有3000多人度过了“景谷”,但为了大家好受些,就称之为了“阴平偷渡”。


河东来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前,和麾下众将谋议。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兼凉州刺史、督前部的悍将魏延献策道:“魏国的安西将军关中都督夏侯楙,是曹操的小女婿,无谋无勇, 胆怯畏死。而且长安守兵甚少,防御空虚,只有御史、京兆太守等一些文职官员。丞相您只要拨给我五千精兵,负粮五千,直从褒中(秦岭山谷名)出,循秦岭而东,沿子午谷(秦岭山谷名)而北,不出十日,可达长安。夏侯楙见我大军突然兵临城下,必然惊慌失措,弃城逃走。长安城中囤积的粮草,足够大军食用。待魏军援兵从东方调来,最快至少也要二十多天,彼时丞相您率大军从斜谷道而来,亦足以赶到。如此,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矣” 。


蜀汉名将荟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人都是勇冠三军的绝世猛将,这些人都是难得的将才,都是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虎贲,但若论谋略,似乎均不如文武兼具的魏延。比如争汉中时,赵云屡建奇功,被先主刘备点赞为“子龙一身是胆”。但击走曹操,要派大将驻守汉中,先主却破格攫拔了后起之秀魏延,魏延的智勇由此可见一斑。对于镇守汉中之重任,以善于识人、用人著称的刘备竟不用大名鼎鼎的赵云、张飞而用魏延,可见魏延的奇谋将略,明显在赵、张之上。魏延也没辜负刘备的信任,他攻守得当,进退自如,将汉中守得坚如磐石,虎视眈眈的魏军无机可乘,根本突不进来。三国史权威吕思勉先生认为,假如派魏延去镇守荆州,则半个荆州也就不至于沦陷了。这虽然是臆测,但参照他守汉中采用的策略和取得的绝佳战绩 ,似乎很有可能。

而诸葛亮用兵一贯谨慎,他认为魏延的计策听起来十分诱人,似乎也能达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奇效,但却过于冒险,若要成功,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而且缺一不可:魏延的五千奇兵在十天内一定能出子午谷到达长安,夏侯楙真的放弃抵抗,弃城而逃,魏军囤积的粮草来不及带走或无法销毁,夏侯楙逃走后魏国的援军真的要二十多天后才能集结完毕并大举袭来,而由自己率领的蜀军主力出褒斜道后一定可以如期与魏延会合于长安。上述先决条件很难样样俱全,若一、两个环节发生意外,就会出大纰漏甚至前功尽弃,导致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诸葛亮以“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为由否定了魏延奇袭长安、全取关中的奇策。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也就是说他行政才能优于军事才能。 正是由于用兵极度谨慎,他用所谓“十全必克” 之法稳扎稳打,乃至于屡出祁山而无功,古人云:“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诸葛亮却不谙这个“奇”字,一次次义无反顾地兵出祁山,又一次次铩羽而归,不仅无法建功,而且弄得个穷兵黩武、民力耗尽、国家疲惫的悲惨结局。

那么。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到底可不可行?假如诸葛亮采纳了他的建议,他真的出其不意攻下长安,仅凭五千兵力能守得住偌大的长安城吗?

揣测、假设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但因为“子午谷奇谋”影响颇大,所以还是值得分析一番。

诸葛亮第一次出兵伐魏是在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因两国边境相安无事已十余年,魏国见蜀国久不出兵,误判其无力大举用兵,于是毫无防备。所以诸葛亮突然出兵,魏国根本没想到弱小的蜀国敢发起主动进攻,根本没有做准备,所以蜀军势如破竹,进展很顺利。魏属南安、天水、安定(今甘肃陇西、通渭、镇远)三郡望风而降。只因马谡不堪,擅改诸葛亮的战前部署,丢掉了战略要地街亭,以致前功尽弃。后来诸葛亮一次次出兵,虽然也取得过很多胜绩,然而魏国已经摸清了他的打法,有了应对之法,要取得大胜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可以说是决定魏蜀强弱最至关重要的一役。

假如诸葛亮采用魏延“子午谷奇谋”,看似冒险,其实很值得尝试,岂不闻“富贵险中求”乎?倘若诸葛亮大胆采用魏延之计,则魏延是先锋。其实马谡也是难得的军事人才,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他的谋略其实并不差,只是欠缺实战经验而已,不能因敌而变,所以不免有失,若重用足智多谋且极富军事经验的魏延,则无此弊端,若诸葛亮大胆尝试,凭魏延的能力与经验,或许不会犯马谡那样的教条主义,因而就不会有马谡那样的失着。

还是回到正题上。民国战略大师蒋百里先生和朱德元帅都曾经称赞过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特别是朱德元帅对魏延出子午谷攻取长安,占据咸阳以西,再以此为跳板攻伐中原的计策推崇备至,他认为“子午谷奇谋”才是正兵,而兵出祁山才是奇谋。

假如诸葛亮大胆让魏延率五千精兵从汉中经褒中直趋子午谷,出谷后沿秦岭北进,定能在十天之内神不知鬼不觉的抵达长安城下。曹魏长安守将夏侯楙官二出身,确实懦怯无谋,而且长安城的防守兵力空虚,他见蜀军如神兵天降,或许真的惊慌失措,意志崩溃,弃城而逃,魏延兵不血刃就可进占长安。夏侯楙走得太急,城中粮食来不及坚壁清野,足够五千蜀军食用了。凭魏延守汉中的手段与经验,在十来天的时间里守住长安应无太大问题,而这段时间足够诸葛亮率蜀军主力穿过斜谷和魏延顺利会师长安了。魏军离长安最近的似乎是驻守南阳的司马懿,他从那里赶到长安救援,昼夜疾驰,最快至少也需要二十多天才能赶至,而蜀国的数万北伐大军早已开到,足以守住长安城并击溃曹魏援军,再全取咸阳以西、窥视中原,直捣曹魏核心......则蜀国的北伐大业,或许真能毕其功于一役。

参考韩信、钟会、邓艾等人的经典战役与成功经验,你会发现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并非空谈,是非常值得肯定并尝试的。只可惜诸葛亮不用魏延之计,实在是可惜,也算历史的遗憾吧。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铁马冰河wu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其实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就应用了

很多人都听说过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但很少人了解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魏延子午谷奇谋是效仿韩信夺取关中时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因此,魏延子午谷奇谋是有一明一暗两路兵配合作战,并非单纯是让魏延从子午谷直接攻打长安。

先看蜀汉对魏延子午谷奇谋的记录: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

关键词: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

曹魏对魏延子午谷奇谋的记录: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关键词: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公从斜谷来。


综合蜀汉和曹魏不同记录得出魏延子午谷奇谋的完整版本:

1、诸葛亮率领主力部队从斜谷进攻关中,吸引曹魏在关中的兵力;

2、在曹魏专心对付在斜谷进攻的诸葛亮军时,魏延军从子午谷突然出现在长安,夺取关中攻守战略关键之地——潼关。

如下图:

魏延的预测:

1、夏侯璘性格懦弱且无智谋,在得知蜀汉兵突然出现在长安时,必定逃跑,如此关中曹魏军则无帅;

2、行军时间。魏延军从褒中经子午谷到长安,行军时间不超过10天;诸葛亮率领主力达到长安、潼关行军时间只需要20天。

3、魏延军出现在长安夺取潼关后的粮饷解决方案:搜刮长安附近的粮食,足以支撑20天。

4、关键在于夺取潼关,切断关中和山东曹魏地区的联系,而非攻守长安。

虽然诸葛亮没有采取魏延的方案,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行动方案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基本相同:

1、声称从斜谷夺取关中的郿县,并派遣赵云和澄芝为先锋,吸引曹真率领大军在斜谷坚守——即子午谷奇谋“公从斜谷来”的明修栈道;

2、亲率主力出祁连山,攻取陇西,导致陇西三郡背叛、关中震动——即是子午谷奇谋“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的暗度陈仓。

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看子午谷奇谋的效果:

1、曹魏更为震动。

诸葛亮率军攻打陇西,都已经让陇西三郡背叛、关中震动、曹明帝亲自到长安坐镇指挥。如果是子午谷奇谋的攻打长安、潼关,曹魏要么举国进攻,要么迁都避让。

2、曹魏精锐将会尽出,蜀汉和曹魏输赢的关键在于时间。

诸葛亮攻打陇西,已经有曹真领军对抗作为疑军的赵云军,更有曹明帝和张郃出动以稳定陇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关键是马谡军没有成功组织张郃军进入陇西,让陇西各地得以从震惊从冷静下来。

因此,如果实施子午谷奇谋,潼关的争夺是蜀汉和曹魏输赢的关键。以魏延一万军最多能够支持10天,因此诸葛亮能否在10天之内准时达到潼关和魏延回合是蜀汉输赢的关键。对于曹魏,收复关中有两个方案:一是从洛阳进攻潼关,这个难度较大;二是从河东渡河黄河进入关中争夺长安,这个需要时间集结兵力和粮草。


综述

魏延子午谷奇谋是以诸葛亮率主力从斜谷进攻为明、自己率万人从子午谷到长安为暗,偷袭潼关而非长安。夺取了潼关,即可拿下整个关中地区,是这个计划的关键。另外一个关键是时间安排:魏延从子午谷到长安要10天,诸葛亮从斜谷到长安要20天,即魏延真正要等诸葛亮军回合的时间只要10天。

因此,魏延子午谷奇谋这个计划的关键是:成功夺取潼关并坚守10天等待诸葛亮主力的到来。

至于题主的问题,可能性只有三个:

1、从洛阳举国进攻潼关,重夺关中;

2、从河东重兵渡河进入河西,和蜀汉长期争夺关中——如秦国和魏国争夺河西之地的历史一样;

3、迁都避战,被迫让蜀汉占据潼关以西的关中、陇西、上郡等大片土地。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回答之前想先问几个问题。第一你能确定五千人攻下一座两百年的都城?第二你确定五千人多人的军队行军十天没被斥候侦察到?第三你确定攻下来长安民众会支持你?第四你确定潼关那里不会马上来援军?

现在很多人都开始质疑诸葛亮的统军能力,这里我就想借用唐朝大将李靖的一句话,“诸葛亮奇正之法,此已精悉。历代名将,用其一二,成功者亦众矣。但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

诸葛亮是统帅,统帅的眼光要看的很远,魏延是在当时蜀汉的大将,倘若魏延战死沙场,那军心涣散,以后蜀汉还怎么北伐,只能回蜀地等死了。而魏延呢,是将才,他想的是成功名垂千史,失败了就马革裹尸,不用考虑对蜀汉的影响。

都说诸葛亮过于谨慎,那也没办法,蜀汉国力在那,经不起一点损失。就好比二战时候美国那些名将,他们可以不需要谨小慎微,因为他们知道失败了还有机会卷土重来,那蜀汉呢?倘若大败,就没机会了。


刘航廷12138


看了很多说子午奇谋不可行的说法,但个人觉得,不但可行,而且那可能是在魏国没有防备下,唯一战胜魏国的机会。看过一些文章,说这个计谋不可行的说法具体有这几点,第一是攻出去了,守不住长安,第二是蜀国赔不起这一万人,第三是诸葛亮的战略是雍凉,不是长安,需要徐徐图之,稳妥。

走了子午道就一定要攻长安吗?我看未必。查了现在的西安市到现在子午峪的距离,40公里,就算地点有偏差,总长80公里。我不知道以前步兵的行军速度,但3天总能到了吧。偷袭长安,在这么近的距离里,似乎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而偷袭不成,魏延就没别的出路吗?我觉得不是的,只要魏延能出现在关中平原,我觉得就胜利了。魏延的选择可以很多,东潼关,北长安,西秦岭,或者,就在子午谷口下寨防守。只要蜀兵出现在那个位置,对魏国而言那就是如梗在喉,怎么弄怎么难受。当然,要是没有诸葛的主力出雍凉,这个偏师迟早会被魏国拔掉的。但诸葛亮只用了很短时候就雍凉各郡望风而降啊!那造成的局面就是长安面临两面夹击。有了魏延在子午谷,张郃还能从洛阳飞速奔袭街亭?他能对魏延置之不理?不可能!诸葛亮说子午道太险,我觉得魏延守汉中这么久,以他的能力,走出子午谷有7成把握。并且选择险要的地方守一段时间等诸葛亮,是能做到的。到时候魏蜀在长安城下形成对峙,鹿死谁手,就难说了。

所以我看这是在魏国完全没防备蜀国会发兵的情况下,蜀国唯一有可能胜的机会。魏延这支虽然是偏师,但起的一定是决定性的作用。可惜了历史没有如果!


kk峰170490993


当然不能。

长安城垣残破,这对魏延进攻自然是极大利好,而轮到他防守时就该头大如斗了。

蜀汉面对的不是盘踞关中的军阀,而是控制整个北方的中原政权。即使关中魏军失去统一指挥,不能有效威胁魏延,长安失守消息注定会迅速传播扩散。长安是炎汉故都,政治意义不可低估,魏国中枢闻讯必定炸毛,势必动员大军来争。

长安洛阳是两汉统治核心区域,有驿道连接交通便利,半个月即可完成军事调动,加上反应时间,最多二十来天就可以赶到长安。

魏延区区五千之众无力抵挡魏国大军,虽然他估计占领长安二十天后主力大军能从斜谷赶来,但这是理想状态的行军时间,很大程度是一厢情愿。

有人说,魏延攻破长安后应当人不卸甲马不松鞍,立即分兵夺取潼关,御敌于国门之外。

且不说将士们经历子午谷险道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总算攻入长安,疲惫不堪还能不能再接再厉。就算他们意志坚韧,憋着一口气再夺潼关,那就真能封闭战场,阻挡魏军吗?

须知从中原入关主要路径至少有三条,除了上述潼关道外,还有商洛方向的武关道和河东方向的蒲坂渡。

魏延军再精锐,终究不是高达,没有三头六臂,如何能同时夺取三处重要关隘?只要一处不能得手,封闭战场便成了空话。介时魏军源源不断入关,即便诸葛亮大军能及时赶到长安,那也要在此进行主力决战。哪怕蜀军苦战获胜,那也是惨胜,步兵注定无力扩张战果,不可能大量歼灭敌军,魏国完全可以收拾残兵整补再战。

魏国实力雄厚,国力几倍于蜀汉,真逼急了能够动员起二三十万大军来争关中。于是诸葛亮就要面对无休止的重注豪赌,魏国家大业大,输三五次还可以再战翻本,而蜀汉容不得一次失手,一旦兵败就是万劫不复之灭国惨祸!诸葛亮冒得起这个风险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