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醫護人員在湖北|援鄂“大將”講述戰“疫”一線故事

三百勇士戰湖北,捷報頻傳未輕敵

青島援鄂醫療人員鏖戰新冠肺炎疫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此時三江月,圓缺與君同。自1月25日首位青島醫生抵達武漢以來,共有300多名青島醫務工作者陸續馳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記者連線湖北前線帶隊作戰的六員“大將”,為我們講述那些不見硝煙的戰“疫"故事……

山東省青島市援鄂醫療隊總領隊、青島市市立醫院副院長李永春:

曾接診我市首例輸入性SARS患者,父母至今不知道自己在武漢一線

作為山東省青島市援鄂醫療隊總領隊,56歲的青島市市立醫院副院長李永春長期從事呼吸科臨床工作,由於在整個團隊中年齡最大、資歷最深,他被大家視作“老大哥”和“主心骨”。2003年,青島市首例輸入性SARS患者就是由李永春率先接診的。

青岛医护人员在湖北|援鄂“大将”讲述战“疫”一线故事

三名醫療隊成員正在重症病區為同伴加油打氣。

由132名醫護人員組成的山東省青島市援鄂醫療隊2月9日下午抵達武漢,2月11日上午正式接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一個擁有50張床位的重症病區後,他們已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線連續奮戰了13天。

2月23日下午,李永春在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截至當日,已累計有6名患者從山東省青島市援鄂醫療隊接管的隔離病區治癒出院。李永春表示,這是整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6名患者病癒出院,再加上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轉,令所有醫護人員士氣大振,“雖然我們132個人分別來自青島市市立醫院、青島市中醫院、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但經過近半個月的並肩作戰,大家早已成為相親相愛、守望相助的一家人,對打贏這場硬仗充滿信心。”

李永春透露,相比剛剛抵達武漢時的“不摸潮水”,隨著救治經驗的不斷豐富和相互間配合的日益默契,整個團隊的工作越來越順暢,已基本實現規範化、標準化、常態化,“接下來,我們會優化排班,在保質保量完成救治工作的前提下,力爭讓每一名醫護人員得到更加充分的休息,從而以充沛的精力和體能與新冠病毒短兵相接。”

雖然醫護人員可以適當輪休,但身為總領隊的李永春卻因為工作千頭萬緒,自抵達武漢後沒有休息過一天。召集相關專家在駐地的餐廳開碰頭會,交流救治患者的心得和經驗,探討如何更好地處置疑難病例,一天下來排得滿滿當當。等回到自己的房間,李永春還要通過手機處理不少事務,“有日常報表需要填報提交,團隊每個群的信息我都要瀏覽一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處理完了就接近12點了。””武漢的工作強度要比在青島時大很多,但由於每天都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沒有其他瑣事纏身,倒也很快就適應了。”

李永春的父母均已年近耄耋,身在東營的他們至今不知道兒子已在武漢工作了近半個月。李永春說,為了不讓父母擔心,自己和弟弟、妹妹都瞞著老兩口,“好在他們不會用智能手機,在東營也看不了青島的報紙和電視節目,所以一直都被矇在鼓裡。昨天我還給父母打電話報了平安,告訴他們我在青島一切都好。”

李永春患有高血壓,還有動脈硬化,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三種藥物。李永春說,前兩天他告訴妻子,讓她再準備一個月的藥量,隨青島市為援鄂醫療隊分配的防護物資、生活物資等運至武漢,“之所以只要求一個月的藥量,就是為了給她傳遞一個信號,我們會力爭儘快戰勝新冠病毒,早日平安凱旋。”

青大附院援鄂醫療隊隊長、青大附院副院長牛海濤:

努力做到不讓一位隊員掉隊,組織黨員衝鋒在前

2月9日,青大附院援鄂醫療隊奔赴湖北抗擊疫情,醫療隊由32名醫師和100名護士組成,青大附院副院長牛海濤任隊長。

抵漢後,牛海濤迅速同各位專家結合醫療隊實際情況,制定電子版《青大附院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健康登記表》,每日監測隊員體溫,關注每一位隊員的健康狀況。

青岛医护人员在湖北|援鄂“大将”讲述战“疫”一线故事

2月21日,武漢2名新冠肺炎重型患者經青大附院援鄂醫療隊積極救治後,治癒出院。

“每日通過後臺數據的彙總分析,及時發現每一位隊員的身體狀況有無異常,如體溫≥37.3℃,醫療隊會協助、督促隊員複測體溫,並安排臨床專家跟進、追蹤記錄,做好進一步處置預案。”牛海濤說,隊員如有其它不適,根據情況隨時調整排班。女隊員生理期前3天給予排休,保證隊員以最佳身體狀態應戰。努力做到不讓一位隊員掉隊。

牛海濤介紹,為避免醫務人員感染,結合醫療隊生活駐地實際情況,醫療隊建立起一套衛生管理標準流程,設立了工作地上下班和生活駐地管理標準和規範並嚴格執行,這一做法得到了國家衛健委的認可。

為充分發揮好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範作用,2月13日,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臨時黨總支在武漢市駐地,召開了第一次黨員擴大會議。牛海濤介紹,會議決定進一步完善黨總支下設四個支部的組織架構,分層級、分功能展開工作。“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只有黨員首先站出來、敢於衝上去,把群眾帶動起來、凝聚起來、組織起來,才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牛海濤說,參會隊員備受鼓舞,現場50餘名隊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青大附院援鄂醫療隊專家組組長、青大附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於文成:

開展高風險高難度項目,重症病人出院體現團隊實力

2月9日,青大附院援鄂醫療隊奔赴湖北抗擊疫情,醫療隊成立專家組,下設7個專業小組,青大附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於文成為專家組組長。接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區兩週多的時間裡,青大附院援鄂醫療隊工作有條不紊,捷報頻傳。2月22日,武漢2名新冠肺炎重型患者經青大附院援鄂醫療隊積極救治後,治癒出院。

以於文成為組長的專家組,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診療方案要求,經過數次討論,制定了中西醫結合的救治方案,輔以心理干預等綜合治療。“我們與武漢以及來自全國各個省市的17支醫療隊專家詳細探討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及流程,並制定了適合該病區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使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於文成說,“醫療隊從9號接管病區以來,已經有兩週左右的時間。第一週主要以熟悉醫院流程為主,這周我們就在熟悉流程、進行基礎醫療的基礎上,開展了一些相對來說比較新的項目。”

於文成說,醫療隊開展了B超引導下的胃管氣管插管,在整個醫療隊中,第一批完成了有創呼吸機通氣,得到了當地醫院和國家衛建委的認可。“在個人防護上,我們兩週來制定了一系列規範,包括每天對隊員的健康情況進行調查。我們也制定了出入酒店嚴格的消殺流程,制定了在醫院清潔區標準化的流程,同時也制定了穿脫標準服的流程。”

於文成介紹,醫療隊隊員面臨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我們醫院有五個麻醉科醫生,編入了所在醫院的氣管插管的隊伍中,兩週以來已經累計完成氣管插管27例。這個工作相對來說風險大,操作難度也很大,充分體現了我們隊員的水平和我們醫院的擔當。”

醫療隊接管的病區收治了57個病人,以危重症為主,重症患者出院證明了整個醫療團隊的實力。“在危難時期真正體現了青大附院作為‘國家隊’的水平和擔當,我為我們的隊員自豪。”於文成說。

青島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長、青島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徐德祥:

由“人等床”變為“床等人”,但還不到放鬆的時候

1月28日,由青島市中心醫院12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青島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出征湖北黃岡。青島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徐德祥從事呼吸危重症工作14年,有著豐富的呼吸系統疾病治療經驗。2月23日,記者連線徐德祥,得知醫療隊所在的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已累計有70名左右患者出院,由之前的“人等床”轉變為現在的“床等人”。

據徐德祥介紹,戰“疫”形勢好轉的關鍵是正確的治療思路。“我們做到了從源頭控制,先抓疑似點,再抓確診病例,進行早期無創干預和24小時滴定化管理,效果很好。”徐德祥說,醫療隊抵達黃岡後,用三天時間建立了疑似點,這是所有發熱病人的第一站,醫療隊一共收治了500多位患者。“解決病有所醫的問題後,醫療隊把非確診病例移交給當地的醫生,並培訓當地醫生進行感染防控,同時把所有確診病例收治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

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重症和普通病房混編管理,根據患者病情發展進行整體治療,中間不會發生中斷。“患者病情變化很快,需要24小時在患者病床旁進行滴定化管理,對輕症患者也採取和重症患者一樣的管理方法,進行定期測量血氧含量等無創干預,有病情變化不分晝夜管理。”據徐德祥介紹,醫療隊接管的150位患者中,發展成重症的不到10%,危重症需要插管的只發生一例,累計治癒出院已有70人左右。

此外,醫療隊還比較重視患者心理治療,隊員主動接觸患者,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焦慮情緒。“醫護人員對患者要有共情,多體驗患者的難處,幫助患者克服恐慌心理。”徐德祥說,“目前疫情攻堅戰可以說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黃岡仍不時有聚集性發病,所以現在還不到放鬆的時候,千萬不可麻痺大意。”

青島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長、青大附院呼吸科嶗山病區副主任趙京明:

為搶救重症患者拼到窒息,從死神手中搶回更多患者

2月2日,青大附院選派以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嶗山病區副主任趙京明為隊長的10位醫護骨幹組成援鄂醫療隊,奔赴湖北,抗擊疫情。

同山東省內的其他醫護人員在濟南匯合後,青大附院援鄂醫療隊組成山東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於當天晚上到達武漢。“我們的任務是接管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區醫院一個定點收治確診病人的病區。到達武漢後,我被任命為山東省醫療隊的黨支部委員、醫療隊第三組組長。”趙京明說,抵達武漢後,在積極參加防護培訓的同時,他和隊員們熟悉工作環境,積極與同濟醫院的醫生溝通了解患者病情,在短時間內迅速投入工作中。

青岛医护人员在湖北|援鄂“大将”讲述战“疫”一线故事

2月22日,武漢重症病區的一對夫妻新冠肺炎(重型)患者,經青大附院援鄂醫療隊積極救治後,治癒出院。

在武漢已20多天,趙京明和援鄂醫療隊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但他最難以釋懷的,是醫療隊送走的第一位患者。“那是2月8日,是醫療隊進入分管病區的第五天,一位89歲的老人呼吸衰竭去世,第一天進入病區時,這位患者的氧飽和度就很差,當時他戴著無創呼吸機,氧飽和度僅是70%多,查房時,我為他調整了呼吸機參數和麵罩的位置,呼吸機面罩吹出的氣流量很大。”當時的趙京明只是二級防護,貼身接觸患者,趙京明也有擔心,但患者的需要勝過一切。

趙京明在為近50位患者查完房後,已近中午12點,該換崗了,可他還是不放心幾位重症患者,又去查看了一下。“那位89歲呼吸衰竭的老人,因為不能耐受,又沒人看護,面罩又被老人挪動,氧飽和度維持不住,我趕緊為患者帶上無創呼吸機,患者反覆掙脫,我就需要反覆調整呼吸機參數和麵罩位置。”

半小時後,身著三級防護的趙京明已憋氣難受,口罩、防護服遮住口鼻,再加上面罩和防護頭罩,五層的防護遮擋,讓他感覺窒息,隨著窒息感而來的是頭暈、尿失禁的感覺。“當時感覺就要暈倒了,退掉頭罩三級防護,我在護士站坐了一會,稍微透了一下氣才迅速退出感染區。我知道可能救不了這位患者,但還是想為他做些什麼。”趙京明說。

在援鄂醫療隊的救治下,一個又一個患者轉危為安,但也難免會有一些無奈和遺憾。“這位老人最終還是走了,我們的心情很不好,但工作必須繼續,我相信自己和戰友們一定可以從‘死神’手中搶回更多的患者。”趙京明說。

山東省青島市援鄂醫療隊醫療主管、青島市市立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辛永寧:

重返“第二故鄉”抗擊疫情,最牽掛今年中考的女兒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青島市市立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辛永寧多次主動請纓,希望能到武漢一線抗擊疫情。45歲的辛永寧算是半個武漢人,他曾在武漢讀過5年書,連身份證都是在武漢上大學期間辦理的,前四位號碼“4201”。

“我在武漢生活學習了5年,那裡有我的老師和同學,武漢是我的第二故鄉。報答母校,再回武漢,義不容辭!”2月9日上午踏上前往武漢的征程前,辛永寧堅定地表示。來武漢後,白天忙得不可開交的辛永寧晚上睡覺時常常夢到自己在黑暗中、在迷霧裡踽踽獨行,而每當醒來,他都會意識到自己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們醫護人員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一定會掃除一切陰霾。”

作為山東省青島市援鄂醫療隊醫療主管,辛永寧肩頭的擔子很重。他透露,團隊接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一個重症病區後,50張床位在一天內全部收滿,其中包括47名重症患者和3名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危重症患者,“很榮幸能與這麼多德藝雙馨的戰友並肩作戰,我們的總領隊李永春是頂級的呼吸科專家,青島市中醫院的陸學超主任在中醫藥領域造詣頗高,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的段建平主任是感染領域的資深專家。還有位蘭玲護士長,我剛參加工作時她就是市立醫院傳染科的護士長,現在已是院裡為數不多的主任護師。”

“早上6點半起床,7點半坐班車前往醫院,沿途幾乎看不見一個人,巍巍大武漢彷彿被人按了暫停鍵。到醫院後,與夜班醫生點對點交班,梳理每個患者的病情,對病情加重的患者及時調整醫囑。白班醫生要全副武裝進入隔離病房,與患者面對面交流。中午參加院區的醫療聯絡會和危重症病例討論,下午6點左右返回駐地,在全身消毒後洗浴,緊接著參加總結會議,找出問題,探討下一步工作思路。緊張又充實的戰鬥的一天。”在一篇日記中,辛永寧詳細記錄了自己的工作狀態。由於疫情暴發的趨勢已得到控制,再加上逐漸捋順了工作流程,自己和戰友們的工作強度和壓力相比剛來武漢時小了不少,“不過我們絕不會因此而鬆懈,必須一鼓作氣,向新冠病毒發起總攻,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辛永寧告訴記者,自己最牽掛的是讀初三的女兒,“今年夏天她就要中考了,這段時期要辛苦孩子她媽了。”辛永寧說,2月9日凌晨5點從家裡出發時,女兒還在睡覺,由於不忍叫醒她,自己不辭而別。等到了流亭機場,辛永寧發現女兒通過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只有幾個字:爸爸要去武漢了……頓時,他熱淚盈眶。

(記者 趙波 孫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