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真是扶不上墙的“阿斗”,浅析蜀汉后主刘禅的大智慧

封建历史上,皇帝与宰相貌似是天生的敌对关系,如果宰相太弱了,皇帝就会很辛苦。比如说,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朱元璋为了巩固皇帝的权力,就废除宰相制度,这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工作压在了自己的身上,而宰相如果太强势了,那么皇帝就会很窝囊,甚至会有性命之忧,就像北周时期的权臣宇文护,一生中杀了三个皇帝。

所以,皇帝与宰相的存在是十分微妙的关系。连同提出设立郡县制的秦朝宰相李斯,在秦始皇还在的时候,可以说与秦始皇的关系还不错,但是等秦始皇去世以后,在赵高的劝说下也背叛了秦始皇。因此,可以发现,其实李斯也不过是迷恋宰相手中握有的权力,而不是对秦始皇忠心不二。

但是,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真的有一对很有特点的皇帝和宰相,就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和武侯诸葛亮。


刘禅真是扶不上墙的“阿斗”,浅析蜀汉后主刘禅的大智慧

刘禅与诸葛亮的关系

刘禅是我们都十分熟悉的历史人物,有一句俗语叫做“扶不起来的阿斗”,这个阿斗说的就是刘禅。那么在历史上刘禅真的有这么不堪吗?要知道,三国是群雄逐鹿中原的历史时期,而刘备也是马上打天下,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蜀汉政权的英雄豪杰,刘备除了刘禅以外还有三个儿子,那么刘备可能将皇位传给不成器的儿子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刘禅并不是一个窝囊的人,起码不是一个没有本事的帝王,反而,刘禅具有刘禅的优势。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对刘禅是做过评价的,原文是:“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这个朝廷就是指刘禅,诸葛亮与刘禅可以说是朝夕相处,而且诸葛亮是聪慧过人,那么连诸葛亮都称赞的人能差到哪去?而在诸葛亮快去世的时候,刘禅做过一件事,他派人专门去问了诸葛亮有没有推荐的贤臣。

《资治通鉴》记载,福谢:“前实失不谘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

如果刘禅真的昏庸无能,不管政事,也不会这么着急请诸葛亮安排好能替代他的人。所以,刘禅绝对不是世人认为的无能。


刘禅真是扶不上墙的“阿斗”,浅析蜀汉后主刘禅的大智慧

诸葛亮从辅佐刘备开始,就得到刘备军事集团的重用,逐步成为了蜀汉政权重要的臣子。以致在刘备重病以后,在白帝城托孤。

《三国志》记载,刘备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不管刘备是在考验诸葛亮还是真的这么想的,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否认,那就是刘备真的很认可诸葛亮。

刘禅即位以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开府建衙,全权总揽蜀汉政务大小事情,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宰相,而后开始了六次北伐。纵观诸葛亮在刘禅登基后的一系列表现,诸葛亮是真的尽心尽力,可以说每天事无巨细的处理问题。

《三国志后主传》注引《魏略》中记载:后主刘禅曾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刘禅只考虑祭天祭祖,而权力全都给诸葛亮。所以,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在刘禅一朝可以说只手遮天也不为过,而刘禅也是全力支持。

现代一些人认为,其实刘禅并不喜欢诸葛亮,因为刘禅不给诸葛亮立庙,但是我们根据史料记载来看真的不是这样。

《襄阳记》记载:“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

这段话就一个意思,诸葛亮死了,臣民都想给他立庙,但是刘禅不愿意。如果断章取义的,真的会认为刘禅讨厌诸葛亮,不然人家都去世了,一个称号都这么吝啬。

其实,我们看一下历史记载就发现,刘禅亲政是在公元238年,之前国事还是大将军蒋琬等人在管理,为诸葛亮立庙的事情也是在这个阶段,是蒋琬他们觉得不好而不是刘禅,理由是礼制不符,这一点是真的,因为三国礼制遵循汉朝,汉朝从来没有给一个大臣立庙,后来刘禅亲政,还是给诸葛亮立了庙,这就说明了二人的感情。


刘禅真是扶不上墙的“阿斗”,浅析蜀汉后主刘禅的大智慧

诸葛亮把持朝政,刘禅为何不在乎

自古君权与相权都是一对矛盾综合体,很少有皇帝会放任宰相有过大的权力,那么,刘禅在诸葛亮执政30余年的时间里为何不考虑夺权的问题,这其中有何原因呢?

1.诸葛亮没有什么过错

不管在什么时候,皇帝并不是可以独步天下的,他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利益集团的制约,如果宰相犯了大错,皇帝可以贬斥甚至可以干掉宰相。就比如明朝时期的胡惟庸一样,当了宰相不知天高地厚,最后被朱元璋诛杀。

在诸葛亮执政这段时间里,没听说过诸葛亮贪污受贿,或者是欺行霸市,人家也没有干别的,就是一门心思搞北伐,一篇《出师表》让多少人流泪不止,死后民间自发的悼念。所以,这么一个贤臣,刘禅哪有正当理由罢免?

2.诸葛亮树大根深,难以撼动

诸葛亮的地位在刘备时期都基本上是蜀汉二号人物,在蜀军中威望过高,赵云等老将与他交好,而姜维这些后起之秀又是诸葛亮的学生,再加上刘备又让刘禅以父亲之礼对待诸葛亮。所以诸葛亮的权力和地位在蜀汉军民心中已经筑牢,很难有人去撼动,就算刘禅也是一样。


刘禅真是扶不上墙的“阿斗”,浅析蜀汉后主刘禅的大智慧

3.蜀汉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

刘禅的确很聪明,他与汉高祖刘邦很类似,知道把什么人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诸葛亮执政阶段,蜀汉政权面临曹魏政权和东吴政权的威胁,而诸葛亮又坚持北伐,熟悉曹魏和东吴的是谁?肯定是诸葛亮。

刘禅毕竟年少,对上孙权、司马懿这些人毕竟会有不足,所以诸葛亮支撑大局是最为有利的。再加上蜀汉内部也有孟获等新的势力,朝局也比较复杂,而诸葛亮有威望、有智谋,可以将这些势力一一收复,对刘禅而言也是一件好事,他又何乐不为。

刘禅不夺取诸葛亮权力的现实意义

刘禅是一个很厉害的君主,他的厉害并不在于攻城拔寨,也不在于算计臣子,他学会的是他的祖先汉高祖刘邦的政治智慧,也学会了父亲刘备的智慧。

诸葛亮死后,益州籍官员李邈对刘禅进言,重要意思是诸葛亮和吕禄、霍禹一样,也是一个想篡权夺政的人,刘禅一直被诸葛亮欺压着,现在诸葛亮死了,刘禅也就解脱了。但是,刘禅直接让左右兵士将李邈拉出去砍了。可以说,通过这些事情就能证明刘禅是一个很有雅量的人,也是一个很有耐性的人,最关键的是刘禅是一个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的人。而刘禅这些做法无疑给后世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禅真是扶不上墙的“阿斗”,浅析蜀汉后主刘禅的大智慧

1.做人要真诚

不管我们身处何地,身兼何职,对人都应该是一颗赤子之心,有一句话叫做:“最大的套路就是真诚。”比如说,现实阶段中很多人追求一位女性,但是等繁华过去,这位女性很大概率会选择一个对自己的好的人,这就是真诚的价值,而刘禅对诸葛亮就是十分真诚,所以才换回来诸葛亮无悔付出。

2.做事要有耐心

刘禅与诸葛亮在一起的时间很长,作为一个皇帝而言最难忍受的就是大权旁落,在清朝康熙阶段,皇太子胤礽就说过哪有当30几年的太子?为此还不惜结交权贵,试图早日登基为帝,但是刘禅相比较就很有耐心。我们做人做事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操之过急,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

3.人要有大局观

刘禅很有大局观念,他知道干掉了诸葛亮也许自己会掌握大权,但是蜀汉也许就被曹魏和东吴灭了,所以宁可不动诸葛亮也要维护蜀汉的安全。而我们现在有的人只看得见自己的利益,而忘记了更大的危险,其实,只有我们站在公司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才会明白老板的想法,这样就能在实现公司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何不而不为呢?

刘禅当皇帝,为何任由诸葛亮把持朝政?仔细分析过后才发现刘禅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而刘禅做的这些事情真的需要我们好好学习,读史是为了明智,看懂刘禅就能看懂进退取舍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