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射戟算吕布一次“谋”的表现吗?

茶壶盖子


从吕布的人生经历来看,辕门射戟的确是他“谋”的表现。或者说,吕布所有大事件中,唯有此事与“谋”沾点边。至少他经过了思考,而不是凭着本能行事。

(电视剧中的吕布)

辕门射戟的前因

事情得从吕布逃出长安讲起。

董卓被吕布杀死后,取代他的王允缺乏大局观,对于董卓旧部拿不出有效的处置措施,导致西凉军在董卓旧将李傕和郭汜的率领下造反了,聚集十多万兵马反攻京城。

吕布不敌,率百余骑逃出长安,先去投奔袁术,但袁术觉得此人桀骜不驯,不愿收留。吕布又去投袁绍,在与河北起义军的作战中十分勇猛,立下战功,之后恃功自傲,引得袁绍忌惮,想要暗中除掉他。

吕布从来不是聪明人,但他有着野兽般的直觉,趁夜逃走了,路过陈留时得到了太守张邈的款待。

(电视剧中的吕布)

之后曹操去打陶谦,对他不满的陈宫趁机说动张邈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终于有了一块地盘。可惜好景不长,曹操回师,用一年多时间收复兖州各城,吕布只好带着亲信投奔刘备。

当时的刘备,也是刚刚拥有了第一块根据地徐州。徐州本来是陶谦的,但曹操认定了陶谦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数次攻打。陶谦惹不起,只好在临死前把徐州这块烫手山芋给了刘备。

也就是说,刘备和吕布有着共同的敌人:曹操。这也是吕布选择刘备,而刘备明明不喜欢吕布的为人却还收留他的原因。

(电视剧中的曹操)

建安元年(196年),袁术率军攻打徐州,与刘备相持于盱眙、淮阴,吕布本来应该支援刘备,但他不但不支援,还在袁术二十万斛大米的诱惑下攻占了刘备的治所下邳,自任徐州牧。

刘备被袁术打败,回军途中才知道大后方失守,恼怒万分,但无处可去,不得不向吕布求和。

吕布没什么大志向,不想把事做绝,又因袁术没有兑现承诺,便派车马迎接刘备,送还其妻妾儿女,让他担任豫州刺史,驻守小沛。

但刘备时刻想着收复徐州,吕布也防着他,双方心存芥蒂。在这种情况下,吕布还能通过辕门射戟救刘备,是因为他终于聪明了一次,知道刘备若是不保,下一个遭殃的就是自己。

(电视剧中的刘备)

辕门射戟的经过

刘备已经不是徐州之主,袁术却还不放过他,派大将纪灵带领步骑共三万多人马前去征讨,刘备不敌,向吕布求援。

吕布的将领们挺高兴,说:“将军常欲杀刘备,今可假手于术。”意思是您早就想杀刘备了,现在正好借袁术的手。

但吕布认为,如果袁术占据了小沛,就会联合北面泰山一带的部队,对下邳形成包围之势,到时候己方就危险了,所以让刘备活着牵制袁术才最有利。

(电视剧中的刘备)

这种想法无疑是正确的,向来有勇无谋的吕布能想到这一点很难得了。

但如果吕布再有雄心壮志一点,他最应该做的是在袁术打来之前就把刘备灭了,留着一个痛恨自己的刘备,等于是留着祸患。

吕布救援刘备的方式很特别,他带着步兵千人、骑兵二百赶到小沛,在城外西南一里的地方扎下营寨。

人的名,树的影。吕布成名已久,又有刺杀董卓的功绩,是公认的猛将。纪灵慑于其威,满心惊疑,不敢轻举妄动,收兵回营。

接着吕布设下宴席,宴请纪灵和刘备双方诸将,大家不敢不给面子,全都去了。酒至酣处,吕布说刘备是他的兄弟,兄弟被困,他特来相救,但他是个爱好和平的人,生性不爱与人争斗,只喜欢替人解除纠纷,所以在营门中竖起一支戟,如果他能一箭射中戟上的小支,就请大家各自罢兵,如果射不中,大家再继续打。

(箭法无双)

纪灵等袁术大将觉得很新奇,也不相信他隔这么远的距离能射中那么小的目标,就同意了这个提议。

吕布很有自信,引弓一射,果然中了。纪灵大为佩服,遵守承诺,第二天又喝了一天的酒,之后领兵退走,刘备之危也就解除。

当然了,纪灵之所以守信,不只是因为吕布的箭术,还因为他明白了吕布的立场。吕布摆明了站在刘备那一边,虽然他目前只带了一千多名士兵,但后续肯定还有几万,若是不在此时就坡下驴,后面必有一场硬战。

纪灵没把握打过吕布和刘备的联军,撤军是最好的选择。回去后袁术也没责备他,正是因为知道他的决定是正确的,至少把队伍带回来了。

(辕门射戟)

总之,辕门射戟的确是吕布“谋”的表现,一方面,他看出了救刘备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他救下刘备却没付出什么代价,这在战争中是很少见的。所以这不但是谋,还是大谋。如果他能一直保持这种水准,后来也不至于被曹操和刘备弄死。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人们对吕布很大的一个误解就是有勇无谋。要说吕布无谋,曹操第一个不答应。正史上在兖州之战中,吕布一套三环套月的连环计差一差没要了曹操的老命,要不是有成群的贵人相助,估计曹操最多也就落个与公孙瓒齐名。

翻回头说袁门射戟这件事,150步射中戟上小支,说实话到现在我都不相信能射的中。先说说这150步有多远,据《汉书•食物质》记载:在汉代6尺为1步,对已出土的汉尺进行测量的结果显示,汉尺一尺大约在23至24公分之间,6尺就相当于1米4左右。《三国演义》描写袁门射戟的距离是在150步,1.4×150=210米。各位知道210米是个什么概念吗?我国最新下水的055型万吨级导弹驱逐舰长度是180米,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长度是110米。也就是说,袁门射戟的距离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或者一艘万吨级驱逐舰在长30米,而且还要射中戟上小支,还只有一次机会,可能吗?但是这件事确实见诸于史书。虽然《三国志》上没写距离具体有多远,但确确实实有这么个事儿,而且长戟确实利于袁门之下,因此距离短不了多少。倘若如此,吕布是不是有点过厉害了,怎么想都觉得太过超现实,因此也就有了一种阴谋论的可能,一切都是在演戏。

当时的形势是吕布既不想除掉刘备,也不想得罪袁术。而且如果刘备被干掉了吕布肯定也难受,因此就需要一个叫两家和平罢兵的借口。但是当时袁术是真心要灭了刘备,所以任何道义、口号上的借口都已经没用了,怎么办?靠天意,但是天意自古不靠谱,因此就需要制造一个靠谱的“人造天意”,怎么造?演戏。首先需要一个足够长的距离让观众看不清箭的具体落点,从大账到袁门的这150步就比较合适,隔着两个足球场估计谁也看不到究竟有没有射中小支。然后再设个什么小机关,比如在戟上栓根细绳,在箭飞过后拽拽绳让这杆长戟动一动,之后小兵们再配合着一欢呼,而且估摸着事前也排练了排练,于是乎就有了袁门射戟的传奇。

以上纯属猜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倘若果真如此,那袁门射戟就是吕布这个只懂战术不懂战略的笨蛋谋的一计。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件事的初衷是两边都不得罪,但是真的做到了吗?自古出头的椽子先烂,此事之后吕布就成了那个出头的椽子,而且最后果真烂了。


人世绘


辕门射戟不能算吕布的谋略,只能说是一次耍无赖的表演。

首先看辕门射戟的由来。当时刘备占有徐州之地,后因讨伐袁术徐州被投靠了自己的吕布夺取,刘备只能屈居小沛。后遇袁术大兵压境,完全无能力招架了,只好向徐州吕布求救。袁术为达到彻底消灭刘备的目的,先送了二十万斛粮食给吕布以结其好,目的就是要吕布到时不驰救刘备。

但吕布回过神来很快明白,袁术要是灭掉了刘备,直接面向徐州,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了。所以不可能因二十万斛粮食而让自己处在危险之中,救刘备是必须的了。

吕布于是玩了一次手段,将自己的方天画戟立于辕门百步之外,让袁术的大将纪灵与刘备一起看他表演箭法,射中了两家罢共,射不中自己退出,任由两家交战。结果吕布箭法高超,一箭射中画戟,迫使袁术退兵,也就为刘备解了围。

其实这不是“谋”的表现,吕布本就是贪财好色、言而无信之人。吃了原告吃被告的这一手法,完全符合他的本能和特性。这也只是他无数次不讲信用中的一次而已。


湘水微波


吕布,三国猛将。纵观三国能征善战的将军不少,关羽和张飞也是五虎上将,刘备也武功高强,三人大战吕布,也没分出高低来。表明吕布在战场上太能打了,但有勇无谋。就其人品,不敢恭伟,反复无常,见利忘义。是杀爹坑爹的能手。唯有一次,这货却实动了脑子。袁术送粮给吕布,布大喜,又派大将纪灵带十万大军,来打刘备。吕布利用张飞醉酒,鞭打自已的岳丈,而趁机拿下徐卅。觉得太过份了,让刘备暂守小沛。吕布觉得,刘备在自已无路可去时,留下自已。自已又用不光彩的手段夺取了徐卅。有愧于刘备。但袁术那又收了^人家粮食,不好得罪。才有了辕门射戟的精彩谋略。这是吕布一生,唯有的一次闪光点。也是让后人唯一称颂的地方。


用户7250116464786高


吕布这个人有勇无谋,而且反复无常。辕门射戟顶多是吕布“勇”的一次表现。时刘备东袭袁术,吕布就趁此机会取了下邳。刘备战败,之后没办法就依附了吕布。吕布就派遣刘备守卫小沛。吕布入徐州以后,自号徐州刺史。这个时候,袁术反将过来派遣纪灵等人率三万多人马围困攻打刘备,刘备只得向吕布求救。当时谋士孙乾提议,如今小沛粮少兵力不足,怎能抵敌得了敌军?可以给吕布写信,向他求助。刘备很赞同孙乾的意见,就给吕布写了一封信。信里讲道,感谢将军垂念,让我刘备在小沛容身,实拜云天之德。如今袁术想要报私仇,派纪灵领兵来到,我危在旦夕,除将军外没人能救我。希望一旅的人马,以救倒悬之急,实感荣幸。吕布看了刘备的信,就和陈宫商量,前几天,袁术又是给我写信又是给我送粮,叫我莫要帮刘备。现在刘备又要我派兵马相救,再有刘备驻守在小沛,不会对我造成威胁。倘若袁术消灭打败刘备,他再和别人联合对付我,我处境就不妙了,刘备当救。

于是吕布紧急召集步兵与骑兵火速赶往救援刘备。其中也可以看出刘备的高明之处,刘备充分利用了唇亡齿寒的个中利害关系来引诱他们,让他们全力保护自己。

纪灵等得知吕布至,都收起兵不攻刘备。吕布就在离开小沛西南一里处安下营寨,让手下人约纪灵吃饭,纪灵等也请吕布他们吃饭饮酒。众人在吕布营中吃饭之际,吕布对纪灵等言,刘备和我是兄弟。因今日被将军围困,特意来解救。我吕布生平不喜好战斗,只喜欢解。并说我有解斗的法子,让人把画戟插在辕门外,之后对刘备与纪灵说,辕门离开中军一百五十步,我若能一箭射中画戟枝干,你两家收兵,如若射不中,你们都回营,痛快厮杀。有不听从我话的人,我绝不轻饶。纪灵心想,如此之远的距离,吕布即使厉害,也不会射中,就答应了。再看吕布,吕布显出神威,将袖子挽起,搭上箭,拉满弓,只叫了声:“着!”,箭去就好像流星落地般,正中画戟枝干,帐上帐下将佐、小佐,尽皆一齐喝彩,吕将军厉害,吕将军神威,吕将军太牛了。于是吕布用智谋化解了袁术与刘备的矛盾。


晓雨历史观2号


<strong>辕门射戟算不上什么谋略。当时袁术想打刘备,担心吕布跟刘备联合,所以给吕布送了一批粮食,吕布收了粮食,袁术紧接着就派纪灵来打刘备。刘备向吕布求助,吕布也担心刘备被灭,自己再没有援助,于是想到反悔。最终上演了辕门射戟的一幕,如果硬要说是谋,那么只能说吕布想了一个反悔的理由。

<strong>


太宗历史


 辕门射戟,读音:yuán mén shèjǐ;是历史典故,最早出自《三国志·吕布传》,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后来罗贯中将这个典故改编为脍炙人口的“吕奉先射戟辕门”,也就是《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是三国名将吕布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


  对于吕布辕门射戟的一段话也写得相当精彩。

  吕布率军出现在战场上,纪灵心中恐惧,张飞也担心不已。吕布提出,邀请刘备到自己大帐饮酒,张飞不答应,刘备嘴上说,我对待吕布不错,吕布必定不会害我。可是刘备的心中那肯定惴惴不安,看刘备让关羽张飞带着武器随身护卫就知道了。看到刘备慌张,吕布告诉刘备,今天是专门为帮助刘备接触危难来的,并提醒他日得志,不要忘记自己的这份恩情(此处是为后来白门楼吕布殒命,刘备落井下石伏笔)。在正史中吕布有辕门射戟一事,但是却没有要求刘备记得报恩。罗贯中加了此句,显得吕布功利心太重。正史中,是刘备提醒曹操不杀吕布会有后患,吕布才大喊:“大耳儿最叵信!”可见,正史中的刘备才不愧是枭雄,心机很深,反倒是吕布,比较单纯了。


  两人正喝酒,人报纪灵来了。刘备大惊,就想躲开。吕布告诉没关系,纪灵进来见到刘备,也转身就走,却被吕布一把扯住,如同提孩子一般拉到大帐。吕布的骁勇无敌,可见一斑。而吕布分别邀请二人,共同议事,用心巧妙。


  三人落座,吕布居中,纪灵居左,刘备居右。吕布俨然大哥,颇有气慨。吕布表明态度,说自己一生最喜欢的就是劝架,希望刘备纪灵看在他的面子上双双罢兵,不要争斗。刘备自然高兴,可是纪灵却说自己回去无法交代。毕竟刘备兵少,注定失败。张飞看到纪灵吵嚷,心中气愤,就要和纪灵厮杀,正在危急时刻,吕布大怒,说:“取我戟来!”结果吕布一拿到兵器,纪灵刘备都大惊失色,以为吕布要把他们全都干掉。吕布却好言劝说,表示自己并不是要强出头,而是把一切交给上天决定。

  吕布让人把方天画戟在辕门之外插定,然后告诉纪灵刘备,自己的大帐距离辕门有一百五十步(一步约等于一米五),如果自己一箭能够射中方天画戟中的小枝,双方必须罢兵。如果射不中,双方厮杀吕布也不再管。纪灵也是大将,能够百步穿杨,已经是百年罕见的神射手,更不要说一百五十步了。在纪灵看来,就算是再硬的弓也不可能射到那么远,更不要说还要射中目标了。纪灵于是一口答应。


  然后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书中还有一句诗词,虽然是俗语,用在此处却很贴切“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画戟小枝。


  吕布射箭之后,全军将士一起喝彩,纪灵也不敢出声。这一箭,就可以看出吕布的臂力箭术实在高出纪灵太多,此时若是反悔,纪灵必然走不出吕布大营。而张飞和关羽则没有一句描写,既没有说张飞关羽称赞吕布箭术高超,也没有写张飞嘟嘟囔囔说吕布箭术稀松。不过,不写才最好,可以看出张飞关羽心中的矛盾——沉默确实是最可能的选择。

  从吕布帮助刘备,却又没有联手对战纪灵,就可以看出吕布还是很有头脑。毕竟刚得到人家许多粮食,撕破脸总是说不过去。以辕门射戟的方式来逼退纪灵大军,是当时最好也最节约资源的选择。同时,更能彰显了吕布武力的强大,吕布何乐而不为呢?


梅姑姑318


如果是谋,就用不着射戟了;正因为他无谋无策,必须用武技来恐吓纪灵,让纪灵看见攻打刘备得结果可能就是戟上面的那只小枝。结果,纪灵被吓住了,带来了3万人,没敢打小沛。

如果是真的谋,那么,很显然刘备是睚眦必报得。吕布率1200人来助纪灵把刘备给灭了,他怎么会有后顾之忧呢?当然了,也就不会有“是儿最叵信者”这顶帽子,让刘备摘不下来了。


公明淏


个人认为算。

这是个制衡策略,通过辕门射戟,吕布收获粮草,刘备方的一点恩德,也展示了自己的强大武力。一石三鸟结果。


红胡子老王


辕门射戟是三国时期,吕布智勇双全唯一一次表现。这次输了,刘备性命难保,只有胜利才算有谋,结果吕布一箭中地,成就了他天下第一的武功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