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IPO是絕大多數企業的終點,少數優質企業的起點?

tiantinligong


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一家企業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一級市場籌資包括首次公開發行(IPO)籌資,再次發行籌資及其他形式籌資三部分,其中IPO佔一級市場籌資總額的絕大部分,在企業權益融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企業通過IPO或再融資募集來的資金投產的項目,稱作募投項目。

一方面,募投項目的實施是以企業IPO的啟動為前提,另一方面,企業IPO通過證監會的審核需要合理的募投項目來支持。可見,募投項目與企業IPO息息相關。

IPO一方面企業本身有利,能夠募集資金,通過發行吸引投資者,增強流通性利於完善企業制度,便於管理。另一方面對個人也有優勢影響,提高知名度和員工認同感,回報個人和風險投資等等。

但是,IPO並不是一本萬利的,也存在相應的劣勢。由於IPO公佈後需要對企業有一定要求,公司必須符合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規定,所以將會帶來審計成本的增加,公司必須符合SEC規定。同時由於募股上市後,上市公司的任何一個行為將收到投資人的多方位關注從而加大路演和定價時的影響,易於被券商炒作。甚至加大了企業管控風險,甚至可能失去對公司的控制,風投等容易獲利退場。

企業IPO的主要目的就是籌集資金,投資者作為企業IPO的最終對象,扮演著出資人的角色,既期望獲得相應收益又承擔著相應的投資風險。

通常來說投資者在證券的選擇上十分謹慎,包括項目的市場前景、技術含量、企業財務數據等來判斷企業的投資價值和成長潛力的因素都放在考察範圍之內。也就是說要將企業攤開透明放置在投資者面前。

第一、強化了股市的融資色彩。第二、打擊了股民的投資信心。第三、扭曲了價值投資的本質。第四、助長了利益輸送等關鍵問題。

所以,對於少數優質企業來說解決了籌集資金困難的問題,為其發展助力;而對於絕大多數企業帶來的成本增加和業績透明話則可能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50計劃


綜合A股市場的具體情況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話,IPO確實是絕大多數企業的終點,這個比例最起碼達到70%,真正還有30%的企業IPO是起點,這一點毋庸置疑。

首先我們可以從IPO發行上市來分析,有多少企業擠破頭皮上市都要上市的?這些企業在未上市之前,努力做大做強,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成為上市公司。

上市申請得到審核通過後,看看定價制度,很多公司定價是不合理的,公司的內在價值是支撐不了這麼高股價的,但定價依舊順利通過。

A股股票市場又有一個投機性的習慣,新股必炒,一旦上市之後股價快速暴漲,從幾元炒到幾十元,甚至幾百元,股價漲上天。

上市後股價已經飛漲了,這個時候有些大股東開始蠢蠢欲動了,開始想方設法要從股市撈錢了。一旦等股份解禁了,發起減持套現公告,一套現就是幾十億,這些大股東努力做企業一輩子都賺不到這個錢。

大股東都是非常精準的在股票高位之時能成功套現出來,或者說大股東口袋沒錢了,可以進行股權抵押,同時大股東為可以申請增發募資等途徑來獲取資金,最終公司依舊沒有起色,最終公司打包賣殼,大股東口袋已經肥的鼓鼓的。


類似以上這種上市公司在A股市場也是佔比非常高,當然並非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這樣,有小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的目標並非上市就是沒有動力經營公司了。

部分公司大股東不同,他們最終目的就是把公司繼續做大做強,成功上市確實幫助他們解決了融資難的問題,這些大股東借住這些資金幫助公司開拓新業務,新市場,公司逐步的成長起來。

總結

每家公司大股東目的不同,有些公司上市是成為最終目標,而有些公司上市募資才是企業的起點。

所以說同樣的上市公司,大股東的目的不同,有些大股東是為圈錢而上市,有些大股東是為募資而上市,大股東確定公司未來命運,是讓公司走向退市,還是成為股票市場的優質股票,完全要靠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最終目標,最終目的來決定命運。


老金財經



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和尚也不太贊同這種說法。

誠然,A股市場上出現過一些”黑天鵝“,讓許多中小散戶投資者受到了較大損失。比方說:造假上市、主營業務產品作假,造成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極大挑戰、大股東無節操減持股份、創始人清倉式減持退出公司、融資併購搞利益輸送等情況。還有IPO之後,業績變臉,股價持續下跌,沒幾年就淪為了殭屍公司,讓人大跌眼鏡也是常有的事。

或許有人基於上述種種情形,認為上市公司IPO以後,就成了公司發展的終點,只有少數優質公司是對投資者負責任的。和尚認為這有點偏激了,出問題的公司還是少數,在3720家上市公司裡,佔比很少。



IPO是要通過法定的審查,符合上市要求才可以掛牌公開交易。能上市的這些公司,一般都是行業裡比較優質的公司,這點是不質疑。

一個公司從普通公司變為公眾公司,這可以說是一個質的飛躍。無論是公司本身,還是公司經營團隊,可以說是成長新的開始。但是,任何行業大多具有周期性,特別是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環境下,公司經營會面臨較大困難,業績不佳,股價表現較差。可是依《證券法》和《公司法》,公司股東在符合法定條件下,是可以減持變現股份的,這種情形成就了許多億萬富翁

近兩年來,許多上市公司因併購,積累了大額商譽,在處置時通常來一次”財務大洗澡“式的操作,更讓市場投資者認為上市公司的出發點不良。

A股市場一直走在規範發展的路上,有少部分上市公司確實有不負責任的表現,但我們不能以少數公司的情況,來覆蓋絕大多數負責任的公司,這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畢竟,如今的A股已成國際資本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

💕謝謝閱讀!


野馬和尚


IPO是企業的終點,還是企業的起點,這就是一個概率問題,不能說絕大多數企業是終點,少數企業是起點,儘管A股有圈錢市的質疑,沒有明確統計數據,但2008年8月6日交易的1556只個股的十年來表現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平均漲幅為117.43%,中位數為49.58%,有1143只個股上漲,佔比為73.46%。552只股價翻倍。

股價是業績的稱重機,552家股票翻倍的背後是淨資產、主營收入、淨利潤總和增幅巨大,分別增長增幅為520.23%、453.40%、848.51%。

可見絕大多數企業是利用資本市場做強做大的。

問題在於A股長期以來偏重融資,基礎制度建設嚴重滯後,尤其是證券法對造假上市信息披露違規處罰偏輕,造成財務造假較為普遍、大股東侵吞上市公司利益層出不窮,手段翻新數目增加,像亮康就是典型,樂視網的賈躍亭也是典型,俗話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少數公司破壞了市場規則,坑害了投資者利益,因為群體龐大,也就身口相傳,造成一種假象,A股就是垃圾股成堆,說穿了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A股誕生了很多偉大的公司,像茅臺、五糧液、愛爾眼科、格力電器,美國股市牛氣沖天,。偉大公司也不是很多,像蘋果、亞馬遜、微軟和谷歌,中概股的阿里巴巴

十年來552家股票翻倍,可是投資者緣何沒有賺錢,而是七虧二平一盈利,在於投資者賺短錢賺價差炒新炒小炒概念炒績差,散戶自然超不過莊家,也就成為莊家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杜坤維


IPO是絕大多數企業的終點,少數優質企業的起點。

A股30年的發展歷史證明,這話沒毛病,事實情況的確如此。

1、IPO是絕大多數企業的終點

2012年我在券商工作那會,創業板剛剛開板沒多久,總部要求我篩選成都高新區符合上創業板的中小微企業,同時做一些初步的接觸。在和絕大多數企業的實際控人交談中發現,在談及企業規劃和發展時。清一色的計劃是某年銷售增長多少,研發投入多少,幾年上市。然後呢就沒有了然後。

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企業創始人在談到最後上市後,那種完成某項任務後的輕鬆。換言之,大部分企業前期發展目標明確就是上市,至於上市後怎麼幹,可就沒有想那麼多。

不是說這些企業家初心就是為了上市圈錢,咱不能這麼小人之心,但事實的確是很多企業對上市後沒有明確的規劃,加之上市後,有錢了就迷失了方向,跨界收購,各種資本運作,結果這些企業無一例外上市就成為終點。

當上市之後,並沒有為股東創造價值後,企業家就破罐破摔,上進心缺失,最後各種花式減持套現走人,一地雞毛甚至退市。

比如養豬的搞網遊、搞房地產的進軍P2P等等。

2、為什麼是優質企業的起點?

優質的上市公司一定具有長遠的規劃,遠大的情懷,這些企業的管理者不是在為錢而上市,他們的確是在經營過程中遇到了資金瓶頸,需要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

在上市之後,募集的資金按照招股說明使用,不會將資金用於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不會將募投資金挪著它用。其資金的使用嚴格按照項目進度使用等等。

比如曾經的中小板第一股蘇寧電器,就是在上市之後規模擴張,成為家電連鎖巨頭,隨後來轉型滯後,但不能否認在上市之後的5年為股東創造的巨大價值。類似的公司還是比較多。

總之,溯源認為IPO應該成為起點,不應該成為絕大多數企業圈錢的手段。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這個問題,說白了,跟做企業的人以及投資企業的人有關係。

首先,跟做企業的人有關:A股市場IPO的本質大家都很清楚,就是融資圈錢。當前國內的環境,能不能賺到錢,被當做了一個人,一家企業,成不成功的標準。這也就導致了現在很多做企業的人,也把賺錢當成了做企業唯一的目標。因此,他們也把公司上市當作了做了做企業的終極目標。一家企業,一旦成功上市,就會創造出很多的億萬富翁、千萬富翁……很多創始人因此身價倍增,獲取了超額財富。而當他們獲取這些利益之後,考慮的重點,不再是企業如何發展壯大,而是開始享受生活。就象中國古代打江山一樣,上市了,就相當於打下江山了。很多有功之臣就開始不思進取,開始享受生活了。自然也就無心管理企業。也就導致了企業上市的時候,就是企業的最高峰,之後自然就開始走下坡路。也就導致了很多公司IPO就成了企業的終點。就象我們常說的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比如樂視,又比較暴風,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其次,也跟投資企業的人有關係。現在很多投資人,也把自己投資的企業能夠上市當做一個最終的目標。在上市之前,盡心盡力,輔佐上市公司,提供資金,提供人脈,提供資源,想方設法,幫企業做好,把財報做得漂亮,希望能夠幫助企業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最終幫助企業成功上市。而等企業真正上市後,這些投資人,想的就不再是怎麼樣利用融資到的錢,幫助上市公司更好的發展,而是開始想盡一切方法和手段,開始變現投資收益,或者利用上市公司不斷地獲取利潤。考慮的也不再是怎麼樣讓公司變得更好,而是怎麼樣,才能更快地變現,更多地獲取超額收益了。這樣也導致一些真正想做事業的人,最終跟資本越走越遠。如果做理不好跟資本的關係,融資時,沒有考慮好相關的條款,最終上市後,就會處處制肘,有心無力,最終也就導致企業的失敗。

而少數優質企業,企業家是想做事業的人,投資人也有長遠眼光,IPO上市就成了起點,融到更多的錢,自己可以更好地發展公司,也就有了更好的未來。




大班aban


用下面一個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一對夫妻早上賣煎餅果子、晚上烤燒烤,起早貪黑一年賺50萬。但他們依然會非常努力地賺錢,因為他們知道,一年50萬看似還行,但絕不能讓人一夜暴富,一旦停止幹活就沒錢了。

結果這個產業被某個資本家a看上了。

a說你們燒烤用的氫氣,屬於新能源科技;

拿肉送外賣用5G手機通訊,有5G概念;

用四川辣椒替代印度進口辣椒,典型的國產替代概念。

按照科技股100倍市盈率估值,a出5000萬,把你倆的股份買下來。5000萬足夠在所有的二三線城市實現財務自由,再也不用奮鬥了。

在這個邏輯下,努力經營的夫妻店會越來越少,他們只會一邊給自己疊加概念,一邊祈求遇見更多像a這樣的投資者買下他們的股份。

看明白了嗎?高估值意味著經營者可以不用努力做出好的業績,甚至變相鼓勵他們玩題材、做假業績,進行市值管理,最後走上資本運作路線。

相信上市公司會有理想,走正道?呵呵,千萬不要考驗人性。


沐陽沐雨否極泰來


首先說這個觀點是不對的

資本市場的建立

1990年,上海、深圳兩家證券交易所開始營業,中國資本市場開始了波瀾壯闊的發展之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區域到全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用30年走過了一些發達市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道路。今天,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總市值居於世界第二,培養壯大了無數的優質企業,比如:貴州茅臺、格力電器、萬科、恆瑞醫藥、福耀玻璃、美的集團、藥明康德、愛爾眼科、中國平安,當然這些只是鳳毛麟角。直接或間接培養、壯大了無數的上下游優質企業。

中國資本市場在建立之初也是經歷了猶豫和巨大的爭論,人性的貪婪的瘋狂無數次的上演造富神話和財富的毀滅悲劇,經過30年的蹣跚摸索,資本市場在不斷規範中逐步成熟壯大,中國資本市場慢慢變得更加成熟穩健,為中國的經濟高速增長和騰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很難想象沒有資本市場助推的中國經濟,中國的GDP還能在全球第二名的位置上,我想第五的位置如果能找到我們也是奇蹟了吧?

中國資本市場的快速成長,首先它受益於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實體經濟發展到了一定水平,對金融服務和資本市場的需求成為必然。其次,資本市場的蓬勃興起,通過再融資、參與併購等資本運作,助推了大量的公司開始迅速做大做強,帶動上下游的產業鏈的企業同樣發展,進一步加快的整體經濟的高速發展,提高了國際影響力、國際競爭力。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相輔相成。

IPO是絕大多數企業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是的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IPO是企業的起點,而不是你說的終點,大多數企業通過上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和成就,也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也帶動了社會個人財富的提高,上市其實是給公司提供一次絕佳的走向巔峰的機會,這是中國絕大多數公司老闆做夢都想的機會,企業一旦上市受形勢所逼他們只得想著做好企業,也許上市的瞬間給了他們突然暴富的快感,但很快他們就感覺到了責任和義務,馬上面臨的就是做不好破產的恥辱,他們在人生巔峰和低谷之間其實就是一念之差,也許是決策的失誤,等等,樂視的賈躍亭就是反例,上市並不是想著趕緊套現走人那麼容易,拿著鉅額財富狂歡。每一個套現帶走的現金都可能是把他們釘在恥辱柱上的釘子。這也是資本市場對IPO企業的原始股東的拷問。

所以IPO是起點不是終點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上市公司的做作,過去的2019年就有這麼幾個公司:

康美藥業:300億賬上資金瞬間飛灰湮滅,持續7年驚天大騙局浮出水面,A股市場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造假懸案就此揭開面紗,同時收割了無數的的投資者,論財務造假,誰與爭鋒?

獐子島:扇貝突然又又又跑了了,過了一段時間又突然回來了,更有趣的是,同樣的劇本居然上演了兩次。讓股民欲哭無淚,無數投資者損失慘重。

這些企業當然是極少數,不管是處於何種意圖和願意,這都是不應該的,我們不做陰謀論,不做終點論。

我們只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整體發展,因為它確實助推了中國經過不斷地向好運行,但這並不是告訴你炒股就可以賺錢,炒股和個人的投資能力和投資偏好各方面都有關係。

不知道我的回答您是否滿意。


股市心理博弈


其實很多企業家都有心中的夢想,就是能將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巍峨於泰山之上,屹立不倒。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畢竟每個行業能做到頭部的企業是鳳毛麟角的。絕大多數企業在上市之前都是經過艱苦卓絕的發展,達到上市的標準(極少數的企業通過財務造假而上市,純粹為了圈錢,這裡不做討論。),到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沒有產品核心競爭力和天然的壟斷優勢,再發展必然舉步維艱。當公司上市成功後,創業者發現在股市裡套現的財富,比辛辛苦苦發展企業積累的財富要容易的多,有幾個人還能不忘初心。所以絕大多數企業在上市以後變成了一種圈錢遊戲,股本擴張、定向增發,二級市場套現,最後由無知的投資者買單。還可以因為經營不善,賣殼,再賺一筆,瀟灑走人,只有身後的一地雞毛和一批批的站崗人。所以說 IPO是絕大多數企業的終點。

而少數的企業由於其自身的行業優勢和核心的產品競爭力,上市之後,有大量資金的支撐,反而是發展的起點,可以繼續做大做強。


十年之前


做公司做企業基本都想上市,作為企業創始人和入股股東如自然合夥人,股權投資人,風險投資人,他們想把企業做好做大的必要環節就是通過上市擴大融資規模,提高企業社會知名度,從而更有利於利潤和價值創造。但上市並不是意味著以後就一帆風順了,因為上市公司要面臨更透明的信息披露,更高效的公司治理,更多的社會責任,更高的經營目標和利潤追求和更嚴格的監管要求。只要有任何一環節處理不好,可能就會產生惡性循環。但要是處理好這些問題和環節,再配上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便利和諸多投資者的認可,股價只會越來越高,進入一個良性循環。但這對企業的管理者和實際控制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後能做到的往往是行業的龍頭或佼佼者,大多數企業通過上市其實已經完成了價值創造和財富增值,畢竟很多股東和創始人也是為了更多的財富追求才想把企業做上市的,上市套現實現財富夢想也是他們做企業的目標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