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邬先生为什么从田文镜处离开时说“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他在怕什么?

ignore24145022


邬思道为什么在田文镜那边说了这句话呢?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到底是什么来不及呢?这个事情是黄河发大水,田文镜带着百姓、官吏去修堤坝,那这两者有什么关联呢?

当然是有关联的,因为雍正会到田文镜这里视察,而如果邬思道这个时候还在田文镜这里,那么邬思道要怎么面对雍正,要对雍正说什么话?要怎么向田文镜解释,其实他原来是雍正的军师?

在康熙病逝后,雍正在隆科多与十三爷的帮助下继了位,雍正当夜回到雍正府,是打算除掉邬思道与其他人的,比如还有高勿庸。而邬思道,早就想好了对策,先是说自己三不用,就是在跟雍正说自己是不求名份的。

然后再跟雍正说半隐,帮雍正想好了怎么处理邬思道的问题,而什么叫半隐呢?那就是雍正知道邬思道在哪里,有人帮他看着呢,这个人其实就是李卫,所以雍正会问李卫:邬先生在你那边还好吗?而雍正与邬思道两人又不见面。

两个人就一直保持着这种默契,邬思道默默的帮助雍正做事(先后帮了李卫、田文镜、年羹尧)邬思道怕遇到雍正,就是怕雍正反悔,心血来潮想要除掉他,而邬思道这是准备去哪呢?

他要找一个地方隐居吗?这个应该不能,既然说半隐,就不能全隐,他应该会去找李卫,然后继续由李卫看着他。

很多人不理解邬思道为什么要向田文镜要八千两的幕银,他肯定知道田文镜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的银两,其实他这样做,就是为了来帮助田文镜的(比如诺敏的事件),但是如果直接来帮忙,又得跟田文镜解释自己的身份。

邬思道当然不能让田文镜知道自己与雍正的关系,所以就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爱财的绍兴师爷,而只有这样,田文镜最后肯定受不了,就会将自己赶走,那么邬思道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又不会引起田文镜的注意,真是一举两得,当然田文镜多少也会给一点,邬思道不要白不要。


历史简单说


邬先生是怕死,当然他不是怕雍正把他杀了,而是怕年羹尧把他杀了。

邬思道自从帮雍正夺嫡成功以后,就半隐起来了,先是在李卫那里辅佐李卫,接着到了田文镜那里辅佐田文镜,期间去了一趟西北大营,帮助年羹尧找到叛军,打了胜仗,为巩固雍正的皇位默默地做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西北一场大胜,并不是雍正最核心的利益追求,雍正的追求是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他甫一继位,就开始实行新政,只有新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因为实行了新政,国家的经济才会稳定向上发展。到时候对外用兵,也有足够的粮饷。

雍正的新政,主要是三种,一是李卫在江苏搞的摊丁入亩,二是田文镜在河南搞的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三是孙嘉诚在西北搞的火耗归功。雍正此次南巡,就是要探查这几项新政的进度和实行情况。

可是,在他南巡以前,他就知道了一件事,孙嘉诚在西北搞的火耗归功,寸步难行,受到了年羹尧的阻挠,进行不下去了。

所以,雍正必须得给孙嘉诚找个帮手,甚至是找个替代者。这个上佳人选就是邬思道。

因此之故,邬思道一听说雍正要来河南了,就赶紧要走,还说“再不走就来不及了”。邬思道知道,如果雍正见到他,一定会留下他。邬先生的才干雍正是知道的,山西的藩库案和寻找西北叛军的具体位置,都是靠着邬思道。

现在,西北的火耗归功进行不下去,则必须有一个能人去帮助孙嘉诚,这个能人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所以雍正着急要见邬思道。他相信邬思道一到西北,定然可以帮助孙嘉诚打击年羹尧,从而搞好火耗归功。

可是,邬先生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他比雍正更了解年羹尧。他曾经对李卫说过,年羹尧这个人迟早会闯出天大的祸来。

邬先生怕什么呢?他怕的是年羹尧以文人任大将军,兼具儒生的臭硬和武人的跋扈,因此之故,年羹尧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会跟雍正顶到底,到时候,孙嘉诚强行推行火耗归功,损害他的利益,恐怕会被杀,当初为了粮草,年羹尧不也把朝廷的地方督抚大员说杀就杀吗?

孙嘉诚既然已死,邬思道恐怕也难以幸免,面对雍正,他不得不继续搞火耗归功,面对年羹尧,他则必须避其锋芒,两相权衡之下,邬思道只能硬着头皮搞火耗归功,因为他得罪雍正恐怕死得更快,对于年羹尧他则还有斡旋的余地。

所以,邬先生就是怕走到这一步,要么得罪雍正,要么得罪年羹尧,无论得罪哪边,自己都命悬一线,邬先生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西堤君


雍正做了皇帝,该杀的杀,该囚的囚,该拉的拉,在邬思道的问题上,亦师亦友的名份,让雍正有了犹豫。

邬思道为雍正上位有三大功,一是“不争而争”的谋略,让雍正只做事,少争权,这恰好合了康熙为儿子争权头疼时心理。二是为雍正建立了粘杆处,收集情报,为九龙夺嫡时及时做出反应创造了条件。三是授意十三爷胤祥夺取丰台大营兵权,起兵勤王,稳定局势,为雍正上位扫清了障碍。



雍正龙回潜邸的时候,“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这话看似要给予邬思道正名,许予官职,但深谙帝王之术的邬思道明白这是雍正探己之心,恃功自傲,倚仗帝师之名要个一官半职,马上人头落地。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精于权谋之道的邬思道自然明白其中道理。在助雍正上位期间,许多手段谋略都是阴暗的,上不得台面。雍正此时皇位并不稳,而这些丑事如果散播出去,又会造成局势动荡,争权硝烟再起,所以雍正已有杀邬之心,而邬思道浸淫权谋多年,立马脱口“三不”以退为进,以避杀身之祸。



残肢之体不立庙堂;才思枯竭不宜辅帝;临时退隐不辞征召。

既然邬思道退出朝延视线,雍正自然杀心稍减,又问怎么个退隐法。“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这是考验邬思道,为我做事可留,我还有用你的时候,敢不为我用,杀无赦。邬思道选择了半隐,不为官,但做事,留在雍正视线里。

先后在李卫、田文镜府中充当幕僚,在李、田监视下继续为雍正卖力,让雍正放心,君臣相安无事。李卫与邬思道有旧,两人为雍正办了不少黑事,而与田文镜没有交集,当听到雍正要来河南探查水道治理情况,并来探望田文镜时,邬思道知道不得不走了。


田文镜不知自己与雍正有旧,其中的很多事情也不足以为外人道。君臣见面,自然会有寒喧、问事之类的事情,这种明面话可以当着田文镜,但一些秘事、谋略肯定会在暗地里进行,不小心又会生出事故。

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走了之,君臣只有旧情,再无新缘。

邬思道故意向田文镜索要以前允诺的巨额费用,正为治理河道费用的田文镜勃然大怒,斥之为小人,要赶其走。邬思道借着田文镜不知内情的怒火下全身而退,从此真正做到隐身,全了自由之身。

雍正要召见邬思道时才知其已经离开,不禁有些怅然而失。如今大局已定,朝延也无动荡,邬思道已经无足轻微,也许这一走反而全了师徒之情、君臣之义,也算是相识一场有了个善果。

所以也不让田文镜去追赶邬思道,君臣从此路归路、桥归桥,各自妖晓!


历史不旧


邬思道毅然放弃8000两银子的年薪,选择远遁,其实是害怕和雍正见面。

然而田文镜并不知道雍正登基前和邬思道的关系,他以为邬思道是恃才傲物,想以辞职为要挟,故意抬高身价,借机要求加薪。

这让田文镜非常恼火,他认为8000两的聘银已经不低,所以坚决不松口、不同意。

邬思道有苦难言,这一波鸡同鸭讲,情急之下才会说出“再不走就来不及了”的话,让田文镜以为他已经找到了一个新的雇主,心伤之下才松了口,其实也只是试探邬思道。

哪想邬思道真的走了,这让田文镜目瞪口呆。



那么邬思道为什么会害怕和雍正见面?为什么会火急火燎的离开?这一切都是因为邬思道已经看穿了帝王之术,“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作为一个有“诸葛匡扶社稷之才”的落魄文人,邬思道这一生的功绩,也是他最得意的地方,就是协助胤禛在“九子夺嫡”中胜出。

然而政治是血腥的,太多的阴暗见不得阳光。胤禛在夺嫡的路上也有很多不光彩的地方,而这一切只有他邬思道最清楚。

所以当高福被下套死后,邬思道突然明白一个道理,老四胤禛表面人畜无害,但骨子里流淌的依然是政治家的铁血,帝王之术是他天生的技能。

正因为如此,胤禛登基为帝后,邬思道知道,自己必须远离朝廷,不能奢望再得到来自胤禛的任何赏赐。

四爷是四爷,皇帝是皇帝,同一个人,身份的转换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不一样了。

但要完全脱离胤禛的视线何谈容易,所以邬思道只能选择“中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隐隐于市”,所以他选择了田文镜,重操起了师爷的旧职业。

也许,有人会说邬思道可惜了,一位有着宰相之才的人居然龟缩在一位巡抚的背后做着师爷,但只有他自己明白,他是躲在阴暗处的人,胤禛不杀他,那还是念着某些人情。

而他选择田文镜,就是要告诉胤禛,自己不再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事,自己也守口如瓶(田文镜并不清楚邬思道和胤禛的关系),但自己也关心“摊丁入亩”和“官差一体纳粮”的国策,关心大清国的黎民百姓。

但他邬思道不能和胤禛见面。

既然选择了“中隐”,希望活着,但他始终是胤禛心中的一根刺,杀与不杀,全在胤禛的一念之间。

为了不触犯胤禛,为了不引起见面的尴尬,为了保持胤禛的光辉形象,邬思道必须远遁,越远越好。

而这一切,正是邬思道宁愿放弃8000两银子,也要走的根本。

毕竟,命没了,再多的银子也是惘然!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邬思道在河南巡抚田文静处的年薪是八千两,这本身就是没打算长久在田文静处干下去,自己又不好按照现在的话说“辞职”,瓢泼大雨下个没完,为何邬思道顶着雨也要马上离开,而且越快越好,临走时候还留下一句:再不走来不及了!


【邬思道踏入雍亲王府那一刻】

邬思道看似神秘但并不复杂,起先是闹贡院的落魄举人,蹲了十年大狱好与皇四阿哥胤禛邂逅来到了雍亲王府名义是西席,实质就是那时候四阿哥的幕僚。

满腔热血的邬思道在帮助雍正登顶皇帝位置前是一心一意想利用自己这个残疾之身在后半生发挥余热,如果一旦四阿哥胤禛登上了皇帝位置也不妄活了一回。

可是对四阿哥胤禛成功的那一刻,邬思道才明白自己已经成为“难题”并且是一位可怕的人。




【雍正帝关注着邬思道行踪】

雍正皇帝登基后,邬思道要想活命只有面临三个选择:

一、马上在雍正皇帝面前消失,而且还要装聋作哑,就当自己从来没有在雍亲王府出现过。

二、邬思道消失可以,但不能脱离雍正皇帝视线,所以邬思道发米。发明了一个“半隐”以自保。

三、出力不能出名,比如帮助李卫识字、帮助田文静推行新政出招、帮助年羹尧寻找叛军等等。
【李卫向雍正汇报邬思道行踪】

在雍正帝登基的那天晚上,是邬思道自己选择去李卫处,名义是帮助李卫提高文化,解决难题,实质上是自缚寻找生存之道,邬思道的这个去处选择的好,正对雍正帝的心思,选别处恐怕不行,因为在雍正眼里李卫可靠。

当田文静去河南为雍正皇帝推行新政的时候,河南出现了动荡,读书人罢考,士绅土豪闹事,这些被一位初次当巡抚的田文静搞的焦头乱额,苦不堪言。

雍正皇帝暗示李卫把邬思道推荐给田文静,帮助田文静在河南立足,李卫领会了雍正皇帝的意思!


【雍正皇帝暗示李卫这么办】

李卫按照雍正帝的意思马上照办,可以邬思道的为人处世是不会与田文静相处太久的,所以借整治山西巡抚诺敏亏空欺诈一案给田文静出招就谈好了“工钱”,年薪是八千两银子的薪水,田文静竟然同意了,原因是邬思道对诺敏欺骗案给田文静出一招就制胜。

邬思道在河南帮助田文静的一举一动是逃不过雍正皇帝的眼睛。可邬思道与田文静谈的工钱让田文静吃不消了,一年八千两银子薪水,田文静一年多薪水不过几百两,田文静扛不住了。

可田文静哪知道这就是邬思道留下的脱身之道,邬思道不想在这位呆板田文静处一直干下去。
【你这条大鱼我养不活了】

夏季的连雨天,河南的黄河泛滥让田文静措手不及。可据邬思道分析雍正皇帝就在这几日到河南,雍正帝的套路邬思道岂能不知!

既然雍正帝要来河南,邬思道必须尽快脱身,离开这是非之地。

(一)如果不脱身与雍正皇帝见了面雍正帝对邬思道如何称呼,他们是如何认识的,田文静不知道。

(二)雍正帝一定来河南了,说到就到,再不走真的来不及了,与雍正帝见面是及其危险的,邬思道想在雍正面前永远消失。

(三)脱身的理由就是田文静不讲信用,拖欠工钱,理由充分。
【邬思道又一次脱离险境】

邬思道属于泥鳅鱼的,溜了!不过从雍正皇帝的只言片语中田文静似乎明白点其中的“奥妙”,明白了邬思道并非等闲人物。

田文静更是明白邬思道是一个宝贝旮瘩,这么好的“靠山”放走了,田文静是后悔不迭,没用了,机会是给有魄力的人准备的,田文静这个池子真养不了这条大鱼。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188期总268期)


日尧居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大型历史剧《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一位深不可测的高人,四阿哥胤禛正是因为有邬思道这位幕僚,才得以趋利避祸,最终成功夺嫡,继承皇位。

在《雍正王朝》中,邬先生为什么从田文镜处离开时,对如月说:“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他在怕什么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怕和雍正再次见面,因为这直接关乎到他的性命和自由。

邬思道助力雍正夺取帝位后,他深知雍正为人,更是洞悉帝王心思,成为皇帝的雍正,不同于以前的四阿哥,大家可以推心置腹讨论问题,在《雍正王朝》中,刚刚登基的雍正帝,稳定宫内形势后,第一件事就是赶回自己的府邸,寻找邬思道,聊了没几句话,外面有人报告,十七阿哥有急事奏请,雍正有点慌乱,邬思道马上说“皇帝无私事,有事明天上朝的时候说”,其实邬思道也很门清,因为这位十七阿哥是四阿哥一党的核心成员,他此刻来找雍正,其实是雍正安排十七阿哥裁决邬思道的。




在剧本中,雍正继位当晚,稳定宫中形势后立马赶回府邸找邬思道,当时屋子里只有邬思道和雍正两个人,后来十三阿哥胤祥持刀而来,他听到屋子里是雍正和邬思道后,顿时紧张了起来,他知道,这是四哥要对邬思道灭口了。胤祥非常悲伤和无奈,他没有进屋,坐在台阶上听二人谈话,当听到雍正问邬思道如何归隐的时候,胤祥认为雍正要逼邬思道去死,因为这对雍正而言,才是邬思道最好的归隐方式,胤祥立马起身,准备进去劝雍正留邬思道一命,结果又听闻邬思道有点哭腔的声音说,自己准备半隐,胤祥心中一犹豫,他继续听邬思道的说法,后来邬思道真情流露,说了自己的半隐思路,在雍正控制范围内,雍正对邬思道可以随叫随到,不叫的时候,邬思道就不出现,最后雍正也被说的心动,两人都眼泛泪光,雍正同意了邬思道的半隐方案,同时,在屋外的胤祥也热泪盈眶,他为雍正没有杀邬思道感动,也因为邬思道没有呗杀而开心,可惜这一段电视剧没拍摄出来。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剧本,我们都可以看出来,雍正继位之后,邬思道是他心中第一威胁,正如邬思道和十三爷拜别时所说,明天开始,平常负责传递密旨的一类人,就要被灭口了,和李卫一起的高福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邬思道为了摆脱雍正的管控,他先是去了李卫府邸,帮助李卫出谋划策,因为他深知,李卫是雍正的心腹,他去李卫府邸,由李卫全面监视甚至控制他,这样雍正才会放心,李卫是雍正的心腹无疑,当年年羹尧去四川,雍正和福晋设计,将李卫和翠儿逐出府邸,最后由年羹尧求情收留,其实年羹尧心里也非常清楚,李卫是雍正派过来监视自己的,他只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李卫是雍正最信赖的心腹,这件事是非常肯定的。

多年之后,邬思道见到了田文镜,关于邬思道跳槽田文镜处一事,雍正为什么没有阻止,或许和他整日忙于朝廷政务,无暇顾及有一定的关系,而李卫本人大概也不愿意邬思道被圈禁甚至杀害,因此默许了邬思道投入田文镜府邸,田文镜不知道邬思道和雍正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邬思道的管理也谈不上严格管控,深谙人情世故和人性的邬思道,对于田文镜的性格特点早就了然于胸,随着时间的推移,邬思道故意制造、激化和田文镜的矛盾,最终造成了“清官田文镜怒退贪心幕僚邬思道”的事件,邬思道借此名正言顺的离去。

雍正视察黄河水患的时候,特意来到田文镜处,先叙叙旧,讨论一下政务,后来才表明此行的目的,要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邬思道。

雍正强调要见一个人。

雍正内心是必须要见邬思道一面,哪怕外面大雨连绵河水暴涨。

田文镜内心也比较惊奇,大半夜的,皇帝不辞辛苦而来,他要见谁啊?

田文镜一听,再看雍正的架势,深知此事的重要性,立马派人去追邬思道,结果雍正有点失落、愤怒,又有点坦然的说到,不用追了,追也追不上。

说完邬思道的事后,雍正平复了思绪,开始对田文镜的未来工作内容做详细部署。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邬思道真乃神人,因为他如果迟走一天,那么雍正到来后,田文镜必然派人追击自己,自己再遇雍正,那么自己之前所做的努力和部署将全部落空,能否活命都是未知数,所以邬思道选了轻车简从及时逃离。


古梁镛


邬思道是雍正继位过程中真正的谋划者,自然对中间的阴谋了如指掌,雍正继位伊始本想除掉他,如周用诚、幸阴。但邬思道在雍王府14年,多有辛劳,用计替太子胤礽偿还40万两白银,抓任伯安,烧”百官行述”等等,雍正不忍杀他,但并没有真正放心让他回家,故安排他原在山西巡抚诺敏处做师爷,诺敏出事后在田文镜处,田文镜处事糙怯,冒攻取圣,只忠于皇上对地方政务处理过于急躁,恶名招住。

这么说吧,在邬思道看来,田文镜是按照皇上的意思做的事,事情是对的,但具体方法简单粗暴、欠考究,甚至是错的,引得怨声载道,邬思道不想成为他的同道中人,可又不敢轻易离去,恰恰此时田文镜因八千两述修银子给不起,耍赖,开销了邬思道,对邬思道来说是个极好的机会,摆脱雍正的监视和不得人心的田文镜,故而越早越好,第二天就赶快离开了,怕夜长梦多。怕雍正有新旨意,又怕田文镜反映过来,后悔。所以说“在不走就来不及了”。

之后,邬思道离开河南巡抚后,并不敢直接回家,而是去两江总督府找李卫报道,邬思道怕的只有雍正,李卫安排邬思道进京,最后仍然回到田文镜处做师爷,终老也没有逃出雍正的监视,只要他感乱说乱写,立即就会处死。对这件事而言,田文镜只是个狱卒而已。


潜水于


邬思道和西汉的张良类似,为人处世只是为了心中的那点理想。他不为名,也不为富贵。前期的邬思道博取功名的心思还是十分强烈的,否则,也不会抬着孔子像大闹一场。这一点,他又不如张良,没有张良的潇洒和淡定,有点世俗。


经历了婚变后的邬思道变得更加的世俗,他一心要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来证明一些什么。

于是,邬思道投靠了没有夺嫡希望的胤禛。在他的精心策化,和一步步的推动下胤禛迈开了夺嫡的步伐。

从此,邬思道下的这局大棋开始了。他精心揣摩千古大帝康熙的帝王心术,引导着胤禛的夺嫡步骤。

八面玲珑的八王爷,一步步走进他精心布置的陷井。夺嫡声望如日中天的老十四被逼入绝镜。纷乱的朝局被他抽出剥蚕分析的条理清淅。

胤禛成功了,然而,胤禛登基的那天晚上,一生不惧事的邬思道害怕了。此时此刻,一生谋略无数的邬思道才明白了,什么叫伴君如伴虎,什么叫帝王心术的深不可测。这时候,他更加知道想把人生的步伐迈的潇洒一些是何其艰难。想大隐,想中隐,想小隐都是书生式的理想。一但陷入局中,想如何走还真不是自己能做主的事。


逃出局中的邬思道只好按照雍正帝的按排,中隐隐于朝。奔波于李卫和田文镜的幕府中。想一想,曾经说过的,做一个富家翁也不是难事这句话,是多么的轻率和书生气。

在田文镜那里,邬思道做完了他该做的事。也敏锐地觉察出,那个在千里之外钉着他的那双深不可测的眼光散发出来的某种意味。他终于可以如释重负了,他不敢,也不愿再见这个人了。所以,他才会说,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这句话。

走出田文镜那里,邬思道才觉得轻松,才觉得想做一只闲云野鹤的艰难和闲适。


一叶小舟168521774



因为邬先生知道雍正肯定要见自己,这样一来,自己害怕会深陷政治漩涡之中,而且是越陷越深,最后不只是难以自拔,反而深陷其中深受其害,所以抓住机会自然要赶紧跑路了,以彻底离开这个政治漩涡。

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一、邬先生为什么害怕再不走就来不及呢?

我们可以看看邬先生的历程,年轻的时候因为科场上的不公平,写了一篇言语犀利的文章来讽刺朝廷,当然电视剧的描述到此为止了,按照原著小说来看,邬先生还大张旗鼓的带人砸了江南贡院,所以被下入死牢。

后来老四看到邬先生讽刺朝廷的犀利文章,起了爱才之心。所以派年羹尧救出了邬先生,等到康熙四十六年老四下江南赈灾的时候,邬先生被老四安排年羹尧先送回四爷府,就这样邬先生以世子教书先生的身份留在王府中,为雍正出谋划策十几年,可以说是雍正登基的隐性第一功臣。

到了雍正登基以后,按说是邬先生扒开云雾见晴天的时候,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结果是什么呢?

是邬先生以自己三不可用,来拒绝雍正的好意,并且提出既方便雍正监视自己又可以间接帮雍正的“半隐”方式,来急流勇退。

再结合第二天邬先生临走的时候,与送行的老十三说的话,意思是专一替雍正帮秘密差事的人,怕是要被杀人灭口,以此让老十三警醒。再看看后来豪气冲天的老十三突然变得小心翼翼,说明邬先生所言不虚。

所以说邬先生在雍正登基的时候,可谓是死里逃生,差点被雍正杀人灭口,毕竟他在潜邸这么多年,知道雍正的秘密最多,不过还好邬先生识相,知道急流勇退,而且雍正也念旧,所以才得以逃过一劫。

等邬先生在李卫和田文镜处,也不是那么轻松。

邬先生在李卫处帮田文镜查出山西藩库案的真正原因,后来到了田文镜处,是他有意为之的,因为田文镜不知道他的真正身份,方便他跑路。而雍正也知道田文镜是什么材料,所以安排邬先生到田文镜处,以帮助田文镜更好的在河南试行新政。

邬先生到了河南以后,为了彻底归隐,利用田文镜不知道他真实身份的漏洞,来了一招拿钱不办事,为自己日后的跑路埋下伏笔。而后来邬先生的确靠着这招跑路的,一问田文镜要工钱一激将田文镜,田文镜一想起邬先生光拿钱不干事就火大,直接给钱让邬先生走人。

当然邬先生并非是真的想不干事就不干事,像邬先生为什么主动揽下运送粮草,去年羹尧处,点醒年羹尧叛军的位置,使年羹尧有了西北之捷呢。有两个可能,一是雍正授意,因为朝廷已经撑不下去了,所以让邬先生过去点醒年羹尧。二是邬先生自动前往年羹尧处,以帮助雍正,让雍正觉得自己有用。同时以此为自己的彻底归隐铺垫,先多多帮雍正忙,然后跑路以后,雍正最起码念着自己的功劳,多少会留一线生机。

但不管怎么说,由此可以看出邬先生是跳不出这个政治漩涡,哪怕他半隐,也是身不由己的处于这个政治漩涡之中。

而只要邬先生一天还处在政治漩涡之中,那么他就要注定要卷入各种政治斗争之中,一个不好,恐怕连自己都要卷进去深受其害。更重要的是还摆脱不了雍正对他的控制,正所谓伴君如伴虎,雍正虽然之前放过他一次,但万一以后心情不好呢,哪一天杀心大起的话,那么邬先生就命不久矣了。

所以等到雍正南巡之际,邬先生算到雍正肯定要见他,虽然雍正见他不一定是要杀他,但意味着自己要更深陷于政治漩涡之中,所以邬先生开始赶紧跑路了。

加之前面邬先生基础打的好,在田文镜这里光拿钱不干事,所以稍微一激田文镜,自己就被开工资赶走了。这样一来,不是自己要跑,是田文镜赶自己走的,理由很正当。因此是彻底归隐,并且脱离了政治漩涡,不必害怕被卷入各种政治斗争之中,不必害怕伴君如伴虎的风险。

二、邬先生为何会未卜先知?

相信很多人很好奇,为什么邬先生会未卜先知的知道雍正明天会到达河南,并且要见他,所以着急的对如月说道“得马上走,明儿就来不及了”呢?

我们可以看看剧中雍正微服私行到了田文镜处以后,田文镜震惊的说道:“这太意外了,这几天我一直留意邸报,昨儿个还听说皇上的蓥驾还在山东怎么今天就…”。

这说明当时田文镜是通过邸报推断雍正多会可以到达河南的。而邬先生身为田文镜这个河南巡抚的幕僚,自然也可以看邸报,也可以通过邸报推断雍正的行程。

而雍正很喜欢微服私行,像最早的下江南赈灾,雍正就是跟着老十三微服私行先过去的。邬先生在潜邸与雍正朝夕相处了15年,自然了解雍正,所以肯定算到雍正说不得要微服私行提前到河南,所以邬先生才急匆匆的赶紧跑路,就是害怕再晚走一夜,第二天跑不了多远,就被雍正派人找到他,到时候就脱身不得了。

邬先生为什么神机妙算呢,其实有时候并非是未卜先知,而是他善于通过细节来判断一件事情。诸如同样看邸报,田文镜只是简单的推断,而细心的邬先生不只是在邸报上可以看到蛛丝马迹,通过他对雍正的了解,更是心细的猜到雍正会微服私行会要见一见他,所以才如同未卜先知一般提前跑路,故意避开雍正。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邬先生将这点诠释的可谓是相当完美。

最后神机妙算的邬先生拿着田文镜拖欠他的工钱,策反了雍正安插到他身边的眼线如月,带着如月是险而险之的避开了雍正,彻底完成了自己的归隐计划,跳出了政治漩涡,可谓是功成身退。

现在大家看明白了这段剧情背后的寓意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263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出来和谐交流,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邬思道是真的害怕和雍正再见面,如果再见面就意味着邬思道会在朝政之事当中越陷越深,后果不堪设想,甚至邬思道会性命难保。

我们先看看邬思道和雍正之间的关系以及邬思道去田文镜的府上的真正目的,以及雍正为什么要找邬思道,最后为什么有放弃了见邬思道,这样就会理解邬思道口里的“再不走就来不及了”的真正意义。

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邬思道是四阿哥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的师爷,在四阿哥胤禛与其他皇子争夺太子之位以及后来争夺皇位继承人的斗争中(史称九子夺嫡)夺取胜利登上皇位成为雍正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在四阿哥胤禛登基成为雍正皇帝的当天深夜,雍正回到自己的“潜邸”,专门与邬思道讨论了这位功勋卓著的师爷的“名分问题”,其实也就是邬思道“何去何从”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雍正是有“除掉”邬思道的思想准备的,只要邬思道流露出半点“侍功邀宠”,或者“迷恋名分”的意思,雍正会毫不犹豫的除掉邬思道,因为一旦这个师爷拿自己的功劳来要挟雍正的话,那些功劳里面就会有绝对不能让人知道的秘密成为要挟雍正的把柄。雍正绝对不能“授人以柄”。

聪明绝顶的邬思道很清楚他的这个主子四爷对他的担忧,所以他很干脆明确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并提出了处理他和雍正之间的关系的原则和办法。

邬思道的立场就是“不要身份,不进官场,不言功劳”,并且不惜自黑“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来自自己”。他的这个立场是想向雍正传达一个信息——他邬思道过去没想过通过辅佐四爷胤禛上位让自己“飞黄腾达”,今后也不想“涉足朝政”。

他和雍正之间达成的是邬思道“功成身退”的原则,也就是邬思道提出的“半隐”。所谓的半隐就是在雍正能够随时找到自己的前提下,隐藏身份。邬思道在雍正登基之初主动选择了接受雍正的监督甚至是监管的态度是非常的明智的,是能保命的最佳选择。

但是,邬思道很清楚,如果长期选择“半隐”的方式的话,要想远离朝政就会越来越不现实。尽管他选择了雍正最信任和放心的李卫,给李卫做一个幕宾,但是他不可能在李卫那里长期待下去,随着李卫官职的升高,邬思道这个曾经的雍亲王的师爷如果不识时务的成为了李卫的师爷的话,雍正会睡不着觉的——所谓“强强联合”,李卫和邬思道联起手来应该是雍正非常忌讳的。

所以当邬思道从朝廷的邸报当中看出了李卫不就就会升官成为封疆大吏,他再在李卫府上做幕宾就要出麻烦的时候,他选择了离开李卫,到雍正的另一个心腹大臣田文镜那里做一个幕宾,尽管田文镜也是即将升任河南巡抚,但是一来田文镜总的来讲还不算雍正的“核心圈子”成员,另一方面来说,田文镜根本不知道邬思道的背景和曾经的身份,雍正是不会担心邬思道和田文镜在一起会搞什么其他的名堂,相反,对于邬思道去田文镜府上辅佐田文镜,雍正还是比较满意的。

邬思道去田文镜那里,是给田文镜送了一份很大的觐见礼的,这份大礼就是在田文镜查处山西巡抚诺敏在清理山西藩库的差事上欺骗朝廷的案子上钻进死胡同的时候,邬思道几乎是一语点醒梦中人,给田文镜解了围让田文镜扳倒诺敏立了大功的同时,把自己用八千两一年的幕酬卖给了田文镜,这个田文镜在激动之余就答应了,他真的没想到这“八千两幕酬”就是邬思道给自己预先埋下的“全身而退”的伏笔。邬思道的水平真的很高。

在田文镜的府上,邬思道的表现就是田文镜怎么不舒服他就怎么来,在田文镜的眼里这位曾经为他出过“奇谋”的令他敬佩不已的“世外高人”到了他这个“河南巡抚”的府上,就基本上什么正事儿也不干了,不仅不帮自己处理政务,无所事事的邬先生对自己的幕酬盯得倒是挺紧,追着屁股要自己的幕酬(田文镜冷静下来才发现,他根本雇不起八千两一年的师爷)。

邬思道是故意的激起田文镜对自己的不满,他寄希望于田文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把自己“解雇轰走”,这样的话,他趁机脱离官场脱离朝政,远离朝廷的目的就可以达到,同时也可以向雍正传达一个新的信息:邬思道不会和任何雍正的心腹结成“盟友”或“主仆”关系,绝不依附于雍正之外的任何人,也希望和雍正达成新的默契和共识:雍正王朝已经基本稳固,邬思道可以在有监督的条件下“归隐山林”(那个他走到哪里都要带着的那个叫如月的女人,就是他和雍正之间的联系的纽带)。

尽管如此,邬思道还是知道自己毕竟是雍正的师爷,当雍正有困难需要他出面解决的时候,他也会主动的出面并不遗余力的帮助雍正解决困难度过难关。

所以,当在西北的年羹尧在耗费朝廷的巨大的财政支出的情况下居然与青海的叛军罗卜藏丹增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而雍正不惜得罪朝廷的大部分官员倾其所有,快撑不下去的时候,邬思道从田文镜征集粮草的困难程度以及年羹尧对押运粮草的地方官员的蛮横态度上判断出这个“胆大妄为”的年羹尧开始准备“养寇自重”,这样下去会把雍正拖垮。

邬思道当机立断的向田文镜主动请缨,自己押解粮草到西北大营。田文镜正在为没有官员愿意押粮去西北而犯愁——他的前一个押粮官就因为晚到和没有按照年羹尧的要求数量足额送到,而被年羹尧给杀了。

官员们可以不要乌纱帽但不能不要命。所以邬思道主动请缨让田文镜很是激动,一般情况下,田文镜一激动就会出现思维漏洞。邬思道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他回到河南之后田文镜要立刻支付欠邬思道的五千两幕酬,田文镜又答应了。邬思道很高兴,心里想,等我回来看好戏吧!

邬思道的西北执行效果出奇的好,年羹尧知道邬思道的身份,在邬思道面前年羹尧还是丝毫的不敢造次,邬思道明里暗里的教训了年羹尧,并玩了一把“灯下黑”的游戏,戳穿了年羹尧的“猫捉老鼠”的把戏,给年羹尧找到了“叛军主力”。

年羹尧打了大胜仗,邬思道的功劳没人提及,年羹尧肯定不愿意让任何人和他正红,而邬思道同样也不愿意被任何人提及。

西北大捷,雍正腾出手来开始大刀阔斧的推行新政,同时他也要到试行新政的地方看看新政的效果。在河南连降暴雨,考验田文镜“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的效果,雍正带着新科探花刘墨林到河南微服私访。

邬思道这个人嗅觉非常的灵敏,他从田文镜那里的朝廷邸报上得知雍正要到河南视察治河和新政,邬思道知道,一旦雍正在河南见到自己,极大的概率就是把自己带回京城,这样的话,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邬思道的好日子应该说就此完结,他会一直生活在雍正的监视和猜忌之下,不会活多久。

所以当邬思道知道雍正其实已经早就到了河南地界,正在各处微访的时候,他当机立断,用激将法让田文镜把自己给“解雇并轰走”,他用的办法依然是田文镜答应的但总是给不了的那剩余五千两幕酬。逼债逼急了,田文镜告诉邬思道:你这样的什么活都不干还要八千两幕酬的师爷我养不起,我不聘了还不成吗?拿着五千两银子赶紧走人!

邬思道还要叮嘱一句:东翁,这可是你说的!

然后回到住处打点行装,第二天一早急急忙忙的坐车就走,嘴里还嘟囔那个如月姑娘:赶快离开这里,再不走就晚了……

所谓的“晚了”就是走不了了。邬思道知道,一旦走不了了,那后续的事情就不敢设想了。

一走了之,邬思道也算是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