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感覺NBA現在少有看見背身單打了,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球哥的愛很純粹


感覺現在的籃球風氣推崇球場效率最大化,背身從要位到身體接觸,很容易觸發犯規,而且進攻球員的損耗也比較大,各隊戰術裡面,除了恩比德等球員需要單獨佈置背身單打戰術以外,擋拆運用的是最多的,個人感覺科比的背身技術近十年來最好的。


請給莫蘭特一個錫安


在籃球進攻中手段有很多,你可以突破,也可以三分,當然你身體如果夠硬,那也可以用身體碾壓對手得分,比如現役的詹姆斯和字母哥。不過最有觀賞性,同時對於球員身體和技術要求最高的進攻手段,小編認為是背身單打。這需要球員有很好的運球技術,還得有穩定投籃,這樣才能在各種背身之後,把球給穩穩投進。

在10年前的NBA,背身單打都很流行,中鋒裡的姚明,鋒線的皮爾斯,還有諾維茨基,科比等等,他們都很擅長背身單打。特別是比賽進入膠著時刻,就需要球星拉開單打得分。但是現在的小球時代,幾乎看不到背身單打了,球員若是拿下30分,估計三分就得10分左右,然後就是罰球,零零碎碎加起來30分,背身單打得分幾乎沒有。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呢,小編自己分析了原因,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

首先背身單打對於球員基本功很高,你的運球技術,你的低位腳步,如果不夠紮實,要麼被搶斷,要麼就是走步。還有就是對於身體素質要求高,在防守者不斷給予對抗時,你得保持身體不變形,這樣才能把動作做完。最後投籃得有,若不然只是徒有其表,沒有辦法為球隊得分。

現在球員都在追求速度,剛過半場幾次傳球投三分,24秒進攻很顯然長了點。如今一輪進攻就十幾秒,大家都在拼三分。背身單打更好相反,這需要球員落好位置,慢慢一下一下給鑿進去,對於時間就需要更多。

還有一點現在球員進攻手段普遍單一,除了三分就是突破,“萬花筒”進攻很久沒聽到了。現役就杜蘭特,安東尼,萊昂納德,德羅贊有很好背身單打,內線有恩比德和約基奇,其他球星基本都是拼三分。

你讓現在球員單場轟30分不難,單場5記三分也很輕鬆,但是用背身單打拿10分,真的是難如登天。一方面是球員技術達不到,還有就是打法不允許,除非你有絕對把握,若不然球隊不會允許你一人就耗費那麼多時間。

小球打法確實是趨勢,不過觀賞性真心低了很多,我們看不到球員低位腳步變化,也看不到背身之後的虛實轉身,這真的令人惋惜。得分是越來越高,手段是越來越單一,這是NBA的進步還是退步,時間會給我們答案。估計再過幾年,背身單打技術就徹底從聯盟消失了!


老鄧侃球


為什麼背身單打的技術為什麼正在從nba這項運動中慢慢消失? 小編覺得首先應該從背身單打盛行的那個年代開始說起:


在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這一時期的nba流傳著一句名言“得內線者得天下”,這是一個內線傳統中鋒綻放的年代,隨便舉例都是響噹噹的人物,有石佛鄧肯、郵差馬龍、大猩猩尤因這種肌肉棒子,有飛豬巴克利、大鯊魚奧尼爾、海軍上將羅賓遜這些彪形大漢,當然也有姚明、奧拉朱旺這種技術流中鋒。

這一時期的內線很少有像現代籃球這樣拉出來投三分的能力,但又無一不具有背身單打強吃內線的本領。 反觀外線球員,也有籃球之神喬丹、科比、比盧普斯、安東尼等一眾球員擁有嫻熟的背身單打技術,就連後期的詹姆斯也苦練出了一身本身單打的本領。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那個年代的節奏普遍偏慢,24秒的進攻時間往往會充分利用,球隊多是依靠防守和陣地戰廝殺,這也就造成了這一時期的得分普遍不高,球隊得分超過100分就已經算上高分了,而三分球根本算不上決定比賽勝負的常規武器,中距離跳投往往才是殺死比賽的制勝法寶,在這樣的節奏下,背身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籃球也在進步。如今的nba已經變成了“得3分者得天下”。小編並不是覺得以前的比賽方式不好,也不是覺得現在的籃球發展一定強於之前的籃球,小編只是覺得現代籃球只是順應了時代的發現。

如今的籃球更偏向於鼓勵進攻,畢竟球迷也不想看到乏味的防守大戰,隨著小球興盛,戰術也推陳出新。現在鼓勵球員們投三分,哪怕中鋒也要拉出來投三分,也可以說是全民三分的時代,這樣既可以減輕體力又能一定程度上延緩球員的職業生涯。 現在球員都在追求速度,剛過半場幾次傳球投三分,24秒進攻很顯然長了點。如今一輪進攻就十幾秒,大家都在拼三分。例如庫裡單賽季投進402粒三分,湯普森單場命中14記三分,放在以前就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情。 都是投籃,為何不通過跑位掩護直接投籃更好?中投也在慢慢被三分所代替,反正都是投籃,為何不投三分?
現在火箭、勇士似乎就是這樣的情況。總而言之,小球戰術就是把一些複雜又效率不高的打法和戰術都擯棄,換成更加高效輕鬆的投籃。這也是一種進步,不過如果雙方命中率都不高的時候,看著兩邊籃筐一直不停的打鐵,觀賽體驗也是不是很高。 小球打法確實是趨勢,得分是越來越高,手段是越來越單一,不知道這是NBA的進步還是退步,時間會給我們答案。估計再過幾年,背身單打技術就徹底從聯盟消失了!


大致侃球


現在NBA裡面的背身單打確實是比以前少了很多,在以前背打是最基本的進攻方式,也是很多球員的絕招。但是在現在,就算是中鋒我們都很少看到他們背身單打,這有很方面的原因,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

現在聯盟越來越重視三分能力,傳統中鋒不受待見!

現在聯盟裡面越來越重視三分能力,這已經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了。每一隻球隊裡面都會有一位三分能力特別突出的球員,就算是中鋒,他們都希望能夠投三分。以前的中鋒很少有三分能力,主要還是進攻籃下。回憶以前的比賽,像奧尼爾、鄧肯等等。他們都是很優秀的球員,他們的背打能力也十分的犀利,我們每一場比賽都會看到他們背身單打。因為在當時的聯盟體系還是十分的注重籃下能力,很多球員都是主動的進攻籃下,防守也更加嚴密!

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打球節奏特別快。三分球一個接著一個,傳統中鋒已經不再受歡迎(看看霍華德現在就知道了)單身背打也越來越少,即便有單身背打也是三兩下就完了,往裡面打幾下,把防守吸引過去又傳出來,最後還是投三分。所以有很多人說現在NBA的比賽沒有以前那麼精彩了,也是這個原因。對三分越來越依賴,這已經是聯盟發展的趨勢!

不可否認三分球確實比背打有更多優點!

首先一個最功利性的原因就是三分比背打更容易追分!一個三分球是三分的分值,而背打只有2分。三分球真的很容易追分和拉開分差,看看今年全明星就知道了,第一節比賽倫納德一個接一個的三分直接就把分差給拉開了。當年勇士比賽的時候,不管落後多少分,就算是20分。只要克萊和庫裡的三分球打開了,那就是一陣陣的三分雨,分差一下子就拉回來了。這是最現實的原因!

第二個點就是,三分球比單身背打節省體力。單身背打真的很累,在你的身後有一個球員一直頂著你,你必須扛著他往裡面推幾下,再看對手的位置在做轉身的動作。有時候遇到一個防守特別好的,推都推不動,說不定還會被帽,既耗費了體力又失了面子。而三分就容易了,運球運過半場再分線外一扔就行了,雖然也需要點力氣,但是比背打可省力多了!

這已成為聯盟發展的趨勢,在這種比賽規則下無法改變!

所以說不是感覺而是確實NBA裡面的單身背打少了很多,比賽也沒有以前那麼精彩了。不過這也是在這種比賽規則下,籃球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得到跟多的分數,當然會選擇更加簡便的方法,會有更多的人去練習三分球,而慢慢的淡化了其他的得分方式。而且三分確實也比背打看起來要振奮人心(至少現在是這樣)以後聯盟會發展成什麼樣,誰也不知道,說不定還不用到三分線,過半場就把球給投了也不一定!


以上是我個人小小的看法,簡單的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聊籃球才有意思!以籃為友,以球為伴,以夢為馬,浪跡天涯!


I大華聊藍球


在10年前的NBA,背身單打都很流行,中鋒裡的姚明,鋒線的皮爾斯,還有諾維茨基,科比等等,他們都很擅長背身單打。特別是比賽進入膠著時刻,就需要球星拉開單打得分。但是現在的小球時代,幾乎看不到背身單打了,球員若是拿下30分,估計三分就得10分左右,然後就是罰球,零零碎碎加起來30分,背身單打得分幾乎沒有。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呢,小濤自己分析了原因,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

首先背身單打對於球員基本功很高,你的運球技術,你的低位腳步,如果不夠紮實,要麼被搶斷,要麼就是走步。還有就是對於身體素質要求高,在防守者不斷給予對抗時,你得保持身體不變形,這樣才能把動作做完。最後投籃得有,若不然只是徒有其表,沒有辦法為球隊得分。

現在球員都在追求速度,剛過半場幾次傳球投三分,24秒進攻很顯然長了點。如今一輪進攻就十幾秒,大家都在拼三分。背身單打更好相反,這需要球員落好位置,慢慢一下一下給鑿進去,對於時間就需要更多。

還有一點現在球員進攻手段普遍單一,除了三分就是突破,“萬花筒”進攻很久沒聽到了。現役就杜蘭特,安東尼,萊昂納德,德羅贊有很好背身單打,內線有恩比德和約基奇,其他球星基本都是拼三分。

你讓現在球員單場轟30分不難,單場5記三分也很輕鬆,但是用背身單打拿10分,真的是難如登天。一方面是球員技術達不到,還有就是打法不允許,除非你有絕對把握,若不然球隊不會允許你一人就耗費那麼多時間。

小球打法確實是趨勢,不過觀賞性真心低了很多,我們看不到球員低位腳步變化,也看不到背身之後的虛實轉身,這真的令人惋惜。得分是越來越高,手段是越來越單一,這是NBA的進步還是退步,時間會給我們答案。估計再過幾年,背身單打技術就徹底從聯盟消失了!



小濤體育新聞


一、時代不同了

曾經背打的時代,奉行的是三角戰術,慢節奏的戰術,類似早期的活塞和馬刺,一回合一回合,一板一眼地打,每一回合都錙銖必較。現在基本是小球戰術,失誤幾個球沒關係,節奏就是要快,類似納什時代的太陽,船長時代的勇士,這些都是當年小球時代的典型。

二、沒有統治級的中鋒

就像樓主上面發的照片一樣,現在的時代、沒有像奧尼爾、奧拉朱旺、姚明、鄧肯這樣的統治級中鋒,現在的中鋒好多都能拉出來遠距離的投籃,統治能力已經不足以專門給中鋒設計背身單打的戰術。曾經奧尼爾時代,防守奉行著一句話“奧尼爾拿到球,防守就算失敗了”恐怖如斯,巔峰時期的能打敗奧尼爾的只有罰籃了。

三、三分球命中率提高

曾經大家共有的觀點書離籃筐越近越,命中率越高,可在現在的NBA可不這樣。庫裡巔峰期,過了半場,一群人都提心吊膽。三分球命中率的提高,大大削弱了背身單打的戰術地位。簡單的算術題,背身單打耗費體力不說,得分僅2分。兩回合的三分球,抵得上三回合的兩分球。掐指一算,哇靠!還是三分球大法好啊!至此背身單打越來越少。

總結:

無論小球時代如何發展,老祖宗的手藝可不能丟啊!還是希望接下來的幾年,背身單打的球員能越來越多吧!改變一下現狀,出現一個超巨中鋒什麼的。


一二三切西瓜


背打還是不少的,不過戰術效果沒有以前那麼好了。說白了,nba打的是明星球,而明星球本質上主要就是兩個套路,一個是巨星中低位背打,傳球或者終結;一個是巨星外圍持球突破,攻籃或者傳球。籃球和足球一樣,本質上都是尋求空間的遊戲,背身單打和持球突破都是通過明星球員吸引包夾而尋求空間,也就是空位機會。背打一般是由內線球員從內線發起,內線本就天生空間不足加上包夾更造成空間擁擠,球員處理球的難度大,首先如何把球安全的轉移到內線球員手中都是個難題,參考以前姚明在面對繞前防守時的尷尬就知道了,寶貴的24秒有多少是浪費在如何接球上,接下來還要面對包夾……持球突破就不一樣了,它一般是由外線球員從3分線外發起,首先空間上就開闊了不少,遭遇包夾時球員處理球的難度大大降低,再加上比起背打省了一項把球過度到內線的程序,進攻時間比較充裕,節奏上也比較快從而導致了很多的攻防轉換的輕鬆機會。現代籃球,球員的3分球能力大大加強,把空間的效率最大化,漸漸改變了以前內線球員離框近而比外線球員更具統治力的格局,背打自然而然就沒以前的戲份重了


9527161451321


  • 籃球賽場富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即可無人能敵!

  • 奈何時代變遷賽場已非當年,有的技術早已失去意義!

背身單打技術在上世紀80年代直至本世紀10年代之前都是一項十分重要,也十分具有進攻威脅的技術。傳統意義上的籃球內線球員和外線球員的戰術位置和作用十分的分明,內線球員(也就是中鋒和二中鋒)主要在三分線以內,甚至籃筐附近的區域進行進攻,所以背身單打技術對於內線球員來說是一項基本技能。

不過最近10年,NBA確實少見背身單打技術,不僅新一代的球星不再經常使用這個技術,就連上一代的老巨頭們都減少了使用背身單打。在上個賽季之前,只有前鷹王喬約翰遜,和老將魯爾鄧,以及“美國莫文蔚”利文斯頓經常使用這個技術,不過隨著他們幾位慢慢在賽場上淡化,背身單打好像就徹底從NBA賽場上小斯了一樣!背身技術被漸漸棄用,必定有幾點原因導致!

籃球中的背身單打為何?

在聊背身單打這項籃球技術之前,我們要清楚的知道什麼是背身單打,背身單打的技術特點和優缺點都是哪些!

A、定義:

背身單打即籃球運動員在靠近籃筐的地方背對防守隊員1VS1單打的進攻方式,在傳統籃球的理念下,大多數內線球員都擁有背身單打的能力,比如當年奧尼爾、姚明、鄧肯、加內特、加索爾、傑弗森等。也有部分鋒線球員也會採用此種進攻方式,並且將背身單打的技術發揮到了極致,比如邁克爾·喬丹、科比·布萊恩特。背身單打是籃球中一項很有威脅的進攻技術,對於合格的內線球員來說是基本能力,對於外線球員來說也是武器庫中十分重要的一個轟炸包!

背身單打看起來好像也就那麼回事兒,背對著防守人和籃筐,利用運球和腳部以及轉身的假動作晃出出手或突破空間,好像十分簡單。但事實並非如此,背身單打這項技術如果真的能如此簡單的運用,也不至於到今天會接近失傳!背身單打的技術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B、技術特點:

1、使用背身單打,要用身體,屁股、腰、側肩等給防守人適當的壓迫,但不要用蠻力,重心要穩。否則碰到有經驗的防守人在你發力的時候突然撤力或者撤步,你就會失去平衡、或者走步、或者摔倒、或者掉球。

2、在身體接觸的時候,要積極去感知防守人的重心和發力的力度,有助於接下來的進攻選擇。防守人力度小,可以順勢擠開身位,獲得進攻空間,防守發力力度大,要善用轉身。

3、一定要掌握背身運球后左右兩個方向的銜接投籃動作,只會用一邊很容易讓對手有針對性的防守。比如說,只會用往右路攻,右路擠不開防守人的時候只能強起投籃或者傳球。

4、在轉到投籃動作時,要有節奏變化,重心變化和腳步一定要迅速。不管是勾手、跳投,挑籃,都需要很好的腳步來配合。

5、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背身運球還有收球以及做投籃動作時,要保護好手中的籃球,不被捅走。護球其實是一項很難的能力!

技術特點寥寥幾筆就可總結,但是落到實際上便可發現每一點都是難點,每一點都需長期的訓練才能達到運用自如爐火純青。不過背身技術也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技術,它有他的正向作用,也有它的軟肋漏洞!

C、優缺點分析:

1、優點:背身單打的優點對於中鋒來說能夠極大的發揮自己內線的威脅,尤其是在錯位的情況下簡直就是碾壓!在面對身高和噸位比自己稍差的中鋒的時候也一樣能將進攻球員的進攻效率提到最高。對於外線球員來說,背身技術就是一個專門用於關鍵球的關鍵技術,在比賽進入到焦灼時刻的時候,背身單打就相當於一個半場的一對一,可以讓進攻球員施展個人能力去影響比賽的走勢。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提高了比賽的觀賞性,背身單打可真是拳拳到肉的一對一對抗,在這種對抗的攻防下比賽才更精彩。

2、缺點:當然,背身技術也有它的缺點!首先就是進攻效率,背身單打的投籃出手是一個難點,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好的使用背身技術完成舒服的投籃,如果用不好就成為了“背身鐵匠”,四個隊友看一個人單打,而後這個球員單打半天卻率次打鐵,這種感覺可真的是虐心啊。其次就是背身單打會拖慢比賽的節奏,單打十分的耗時,而且經常會出現犯規,這就會讓比賽陷入一種斷斷續續的感覺!

總體來看,背身單打這項技術的優點還是比缺點更突出的,只要將背身單打這們藝術學好練好並做好,那麼就一定能在籃球賽場上有一定的實力可以展現,在NBA的賽場上也將有一席之地。不過這也僅限於以前的NBA,現在NBA的賽場已經和20年前大不一樣,背身單打這項技術確實已幾乎絕技武林,究其原因或有以下幾點!

第一:小球打法的影響——勇士隊的王朝改變了NBA各支球隊對新時代籃球的理解!

“小球戰術”這個詞彙在最近五年屢次被提到,在分析各種技戰術的時候都不得不提到小球戰術。因為這個打法確實影響了整個NBA聯賽,乃至於籃球的發展趨勢。提到小球就不得不將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勇士隊拿出來聊一聊,勇士隊可以說是將小球打法發揮到極致的一個球隊,從2013年到2018年這五年,勇士隊就是利用小球打法締造了自己的王朝。

那麼小球為何會影響到球員使用背身技術呢?因為小球打法弱化了中鋒!

傳統意義上的中鋒在小球打法中失去了戰術地位,背身單打不再是中鋒的進攻技能,中鋒變成了防守的大閘,進攻的吃餅王。小球提升的籃球的攻防節奏,因此背身單打就成為了球隊進攻中的一個負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球員並不會使用這項既難又累的技術!

下圖是勇士隊和騎士隊在2016年NBA總決賽第二場比賽中的一項技術運用對比圖!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勇士隊的亂戰中轉換進攻較多、無球進攻中空切和擋拆出手較多,雖然在持球進攻中背身進攻為1.25,可是整體來看持球進攻所佔的比例一般,背身進攻並不是勇士隊主要的得分手段!不僅僅是勇士隊,騎士隊也同樣如此,甚至比勇士隊更少使用背身進攻,騎士隊的進攻僅為0.40,他們主要的進攻手段也是擋拆和轉換進攻!

這兩支球隊在當時是極其具有代表性的球隊,如果連這兩支球隊都將背身單打壓榨到了極致,那麼其他的球隊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庫裡帶來的效應——投的準才是王,效率高才能狂!

庫裡!庫裡!庫裡!重要的人物說三遍!庫裡對NBA的影響,對籃球的影響是歷史級別的。他的“變態準”並非名噪一時,而是名垂千史。NBA賽場上背身單打越來越少,和庫裡的出現也有直接的關係!

庫裡帶來的影響是投籃,是三分!他將籃球的精髓演繹到了極致,那就是將球投進籃筐。庫裡的三分球讓NBA的球員們似乎看到了新大陸,這麼多年以來崇尚的對抗、彈跳、肉搏、單打在庫裡的變態準面前都失去了光芒。在強大的詹姆斯連續被勇士隊在總決賽的賽場擊潰之後,大家真的看到了什麼叫“投的準才是真的狠”。由此,有很多球員開始放棄苦練背身技術,轉而開始苦練遠距離投籃,就連扣籃王拉文都開始邁向三分線,向一個投籃型的進攻球員轉變。

庫裡讓大家知道了:投的準才是王,效率高才能狂!所以更多的人慢慢變得青睞投籃,而不是費勁又低效的背身單打。

下圖是庫裡的一張投籃熱圖,萌神的投籃主要都集中在三分線外和籃筐附近,也就是說庫裡除了投三分就是突破攻擊籃筐,這樣就拿到了總冠軍和MVP獎盃,怎麼可能不改變其他球員對背身單打和投籃技術的看法!

第三:技能包接近失傳——新生代球員沒有得到上世紀前輩的真傳!

背身單打這項技術可不是一個人自己就能悶頭練出來的,他需要一個優秀者的引導和指導,才能真正的領會到背身單打這項技術的真諦!

在中鋒這個位置,奧拉朱旺就是內線球員背身技術的頂峰,他在內線的單打可以說是出神入化。不僅動作舒展自如,而且還能做到高質高效。奧拉朱旺教過姚明,也教過霍華德,不過霍華德現在也是受困於時代的改變, 成為了一個藍領中鋒,背身技能包只能棄用。而在外線球員中,背身技術的教頭就是科比布萊恩特,在如今的聯盟中有很多球員都是科比的門徒,比如歐文和塔圖姆,塔圖姆曾專門在科比的手下學習過背身單打,不過現在還沒有看到塔圖姆的背身技術有明顯的提升,科比離世之後,塔圖姆也就再也沒有幾乎向黑曼巴請教。

所以新生代的球員沒有得到上一代球員幾乎完美的背身單打“技能包”,在加上當下的籃球發展局勢大變,也使得背身單打逐漸成為了一個冷門!

第四:球員的自我選擇——單打對抗強,易受傷不利於個人職業生涯發展!

這最後一個理由或許比較牽強,但也算是一個可能的理由,而且也十分的現實。現在的社會不得不面對的就是現實,在感情的世界如此,在商業上如此,在競技體育中也一樣如此!一人一城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的球員更在乎的是個人的榮譽和利益,而不是所謂的情義。

球員們現在希望有一個健康有長久的職業生涯,而不希望有傷病影響自己的規劃發展,所以大家都在比賽中會潛移默化的減少對抗,利用最簡單最低風險的方式去完成比賽。而單打的對抗強,對球員自身的消耗和身體的磨損較大,這也使得有些十分現實的球員放棄了這個技術。

總結:

背身單打逐漸減少已經是個趨勢,籃球的節奏和理念已到了新層次!

若想背身在成為賽場的終極絕技,唯在下一個科比和喬丹誕生之日!


體育鑫觀念


印象比較深的是,在2019-20賽季揭幕戰首節,籃網使用了一個簡單粗暴的戰術:今夏簽約的前全明星中鋒小喬丹,硬生生在低位將森林狼全明星中鋒唐斯擠到身後搶得有利位置,然後伸手要球;籃網後衛加萊特·坦普爾及時將球吊給小喬丹,後者靠住唐斯迅速轉身,一個投籃假動作將其晃飛。無奈之下唐斯只能犯規,送給小喬丹兩次罰球。這是個非常標準的背打,如果小喬丹的手上功夫再好些,他可以完成打三分。

如果你是個資深球迷,這樣的場景此前應該看到很多次。但這支籃網不是上世紀90年代或者21世紀初的球隊,小喬丹的進攻也遠未到能獨挑大樑的水平。於是,不光是小喬丹,幾乎所有籃網球員都沒再背打過了。本賽季前19場比賽,他們使用這種戰術的次數是——14次。你沒看錯,平均每場還不到1次,而且只有8個回合得了分。上賽季,籃網就是整個NBA聯盟背打比例最低的球隊,而到了本賽季,這一比例變得更低了。上賽季使用背打最多的6名籃網球員,只有中鋒阿倫如今仍在隊裡,且這位長著後衛心的大個子,並不樂意在低位硬抗強打。而打替補的新援小喬丹,在戰術體系裡的地位同樣不高。歐文、丁威迪、勒維爾三大後衛,更習慣和隊友打擋拆後發起進攻,而不是等著內線球員低位要好位置再傳球過去。

跑轟、三分、五小陣容……這是個越來越多球員三過禁區而不入的時代,籃網只是更極端卻不是極品。背打成了稀有品,與現代NBA背道而馳!

據統計,本賽季只有一支NBA球隊背打佔總進攻回合的比例高於10%,就是擁有技術嫻熟的全明星中鋒恩比德,不投三分的高控衛西蒙斯,以及另外三大主力霍福德、哈里斯和理查德森都會背打的76人。要知道就在短短5年前,聯盟裡還有15支球隊使用背打的比例超過10%;從2014-15賽季開始,球隊數就一路走低,直到只剩76人這根獨苗。而背打比例低於5%的NBA球隊,直到2014-15賽季,最多一季也不過2支球隊;上賽季,這個數字已經升到8支。本賽季迄今,則有整整18支!

2014-15賽季成為“節點”並不意外。就在那個賽季,擁有史上第一神投手庫裡和第二神投手湯普森的勇士成為總冠軍,“靠三分球奪不了冠”不再是鐵律。ESPN著名籃球記者扎克·洛維寫了這樣一句話:“寫今年季後賽這些比賽的分析文章,簡直像發表背打戰術的祭文。”一語成讖,還不到五年時間,聯盟使用背打的比例連續下降,本賽季更是跌破5%,創造歷史最大跌幅,已然不足2013-14賽季的一半。

“魔球”打法愈發盛行,區域聯防見怪不怪,這便是當今NBA的比賽風格。本賽季聯盟進攻數據顯示,在外線投籃比在內線背打效率更高。哪怕你身高體壯技術出色,但在低位也很難攻破對手的聯防。於是,整場比賽都不站低位,擋拆後彈到外線等著接球投籃的空間型四號位和五號位越來越多;而那些初入NBA的年輕大個子球員也有樣學樣,不再用心鑽研背打技術,進攻端安心做後衛的助手,掩護、搶籃板、投三分,僅此而已。

被迫轉型,背打高手越來越少

本賽季迄今,背打次數達到兩位數的所有NBA球員裡,只有7名球員的背打比例超過了25%。除了前文提到的濃眉哥,還有76人雙塔恩比德和霍福德,馬刺中鋒阿爾德里奇,灰熊中鋒瓦蘭丘納斯,獨行俠中鋒博班和開拓者前鋒安東尼。10年前能夠達到這一標準的球員,還有44人之多,2014-15賽季也有29人,包括凱文·塞拉芬、科爾·阿爾德里奇、羅伯特·薩克雷等不是全明星或首發球員,但仍然可以憑藉背打在隊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重型內線。但現在,這類球員的生存空間已經小得可憐。

2014-15賽季,德懷特·霍華德和莫泰尤納斯兩個都擅長背打的球員還可以在內線做首發搭檔,一個賽季背打次數接近600次。本賽季,恩比德+霍福德的全明星內線組合也不大可能有這麼多。如果想在NBA立足,不被時代淘汰,即便是職業生涯有7個賽季超過50%進攻用背打完成的霍華德,以及效力籃網時背打比例在30%左右的布魯克·洛佩斯,也要做識時務的俊傑。如今在雄鹿,布魯克·洛佩斯已經轉型為不多見的護筐型空間五號位,背打比例降至10%以下;至於本賽季安心在湖人打替補的魔獸,放棄背打轉為“吃餅”成了他延長職業生涯的辦法。畢竟湖人雖然是聯盟使用背打頻率第二高的球隊,但那更多是濃眉哥和勒布朗打出的數據,身體素質已無法與巔峰期同日而語的魔獸,只能在垃圾時間偶爾重溫一下。

就例如:受哥哥的影響,布魯克·洛佩斯的弟弟羅賓·洛佩斯原本是個藍領中鋒,但如今也更多出現在外線。本賽季加盟雄鹿的羅賓,只用22場比賽就投進了13個三分球(出手36次),而他此前11個NBA賽季加起來,也只投進了11個三分球,還都是在2017-18賽季(14投4中)和2018-19賽季(31投7中)投進的。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背打減少了,背打接轉身投籃自然也減少了,一定程度上也導致NBA中投次數不斷減少!


萌新伍陸柒


說到背身單打當前在聯盟出於被放棄的狀態,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背身單打。顧名思義,背身單打,背對著人,單指一個人,就是一對一的進攻。

背身單打簡單分為幾步:

1.背身卡位,

2.要球,

3.持球觀察(直接傳球或直接突破),

4.背打(結合背轉身等技術),

5.出手(翻身跳投,攻籃,甚至還有假動作)

這也就是意味著平均每完成一次背身單打需要經過如此多的步驟,無疑會比——無球擋拆,空切,反跑出手要花更多的時間。並且需要拉開單邊空間給持球人,則另外8人出現在球場一側。這個情況下防守方只需要內線球員卡住內線,另外三人伺機補位,即可較好的限制住進攻端其他人的跑位空切,持球人只好單挑,整體球的運轉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如果進攻方進攻持續單打不中,其他球員能做的就是來回折返跑,對場上球員情緒上也會產生影響。持續的單打,可能使一些球員可能幾個回合都沒機會觸球。對比賽本身可能產生不利的影響。整場比賽,每個球員都需要一定的觸球來保證手感,如果一整場都摸不到球,對球員的手感和信心都是很大的影響。

然後再說一說聯盟現在的幾個單打高手,杜蘭特,詹姆斯,德羅贊,萊昂納德,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球員的身體素質都是聯盟頂尖的,背身單打所要求的的身體素質比較的高,身高有一定的要求,不然背身單打沒什麼意義。腰腹力量絕對要強,要不然頂不動防守球員也能難堪。其次還需要一定的腳步,背身單打不是一味的看技巧,最終背身單打還是要中投或者拋投終結籃筐,所以球員本身還需要一定的手感,這樣一看是不是覺得背身單打是不是很複雜。

沒錯背身單打不僅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還需要長時間的打磨自己的自己的技術。在小球沒有興盛的時代,如果球員將背身單打練得爐火純青的話,必將是對方嚴防死守的點,但放在現如今背身單打變得有些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首先背身單打極容易被包夾,如果持球者反應差半拍極容易失誤。就算對方不補防,利用背身單打將球打進也是非常的消耗的體力的。再者背身單打終歸是以投籃出手,如果命中率不高會有些得不償失,白白浪費很多不必要的體力。

2.進攻效率較低:

本賽季馬賽克隊戰績高居聯盟第一,而他們的進攻風格在很久以前就出名了,那就是

瘋狂投三分,或者衝擊籃筐

投三分自然不必解釋,在優秀的球隊運轉球,戰術配合的前提下,大部分非內線職業球員在獲得空位三分的機會下,命中率絕不會觀眾失望 ,能影響他們的只有心理罷了。

而衝擊籃筐,符合兩個球場上的真理:

離籃筐越近,命中率越高。

向對方籃筐進攻,獲得罰球的機會更高。

毫無疑問,球場上獲得分數的手段有三種:一分,兩分,三分。而同樣是兩分球,衝擊籃筐獲得罰球的幾率遠比跳投要高(因為有身體對抗)

所以對於一個追求高進攻質量的球隊而言,三分進攻可以獲得三分,或者是拉開球場空間,衝擊籃筐能獲得兩分,或者是兩次罰球(還能附帶對方內線的一次犯規),中距離兩分球已經被鑑定為最低效的進攻方式,更別說背身單打還更加耗費球星體力,對方恨不得你們全場只投兩分球呢。

3.現在風行小球時代,攻防轉換更快,回合數更多,更多的投籃數,古典打法最後的堅持者,波波老爺子,也開始轉型,大個子也要投三分。你投進兩個三分,別人投兩分就得需要三個回合數,還得保證次次都打進。所以三分只要保證一定的命中率,就會很有威脅,當你的三分威脅很大的時候,你就有了更多殺向禁區,吸引包夾,給隊友創造更好空位機會。小球時代,勇士隊的死亡五小,已經向全聯盟證明了打小球可以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