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四)杨朱的为我

本文由《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读书笔记整理而来。

中国哲学简史(四)杨朱的为我

一、杨朱简介

杨朱的年代有很多说法,有人说他见过老子,有人说法见过梁王。从老子辞世,到魏惠王称帝,中间有两百多年的跨度。孟子说,杨朱学派在战国时期可以和墨家平分秋色,当时杨朱大概已经去世了。关于杨朱的事迹跨度,大于是BC630-BC440之间。

中国哲学简史(四)杨朱的为我

二、杨朱的哲学

胡适称杨朱的哲学为:“无名主义”。杨朱说:实无名,名无实。名者,伪而已。又说:实者,固非名之所也。

用今天的哲学概念来理解,名是概念,是精神。实是存在,是事物。杨朱是主张概念与事物分离的。一个事物的名称,说明不了这个事物。

古代名家对名实概念把握的比较到位,公孙龙说,名,实之谓也。天地万物每个都是一个“实”,每个“实”的称谓便是“名”。

但是在杨朱看来,名和实是分离的,是不具有统一性的。“伪”是人为的意思,所有的“名”,不过是人这么称呼它而已。真正存在是事物,是没有名字的。而人们起的那个名字并不能代表那个“真实存在”。真实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不可名状的,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是无法用概念来表达的。

中国哲学简史(四)杨朱的为我

三、杨朱的人生哲学

胡适称杨朱的人生哲学为:“个人主义”。杨朱提出人类保存自我,是天性使然。作为万千生灵中的一种,人的爪牙不足以保护自己,人的皮肤不足以捍卫自己,人跑起来不能逃避猛兽,人没有羽毛但是可以抵御寒暑。懂得利用资物来养性,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标志。人的智力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懂得如何保存自己,并繁衍生息。

“存我”是一切生命体的天性,不仅仅是人,动物植物同样具备这个特征。但是不同的是,动植物是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的,而人通过智力,可以做到改变环境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存我”的概念,延申出去是“存群”,人不仅要保全自己,还懂得保存群体,保存家族、保存国家。后来的思想发展,明显是“存群”思想超过了“存我”思想,为了家国天下,人是可以牺牲个人的。杨朱说就错了。

杨朱说:哪怕是损害一根毫毛,来为天下牟利,这事都不能干。反过来,哪怕是用整个天下来奉养自己,这事也不能干。只有做到这一点,天下才可能得到治理。

试想一下,没有利益的驱使,谁愿意去卖命?之所以人愿意前赴后继的为了国家卖命,是因为他们想要得到更多。“损一毫来利天下”的人,其实内心的是“悉天下奉一身”。杨朱说,这两种干法都是祸乱天下的罪魁祸首,如果每个人都不损伤自我去利天下,那么天下就得到治理了。杨朱说:“存我为贵,侵物为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