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新研究:海鲜市场非新冠病毒始发地,11月或已开始人传人?

一缕冷香


【根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官方消息】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冠病毒是从其他地方传入!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用最通俗的语言说:目前根据研究的93个样本,发现了58种基因病毒类型。

这里的93个样本的时间是2019.12.24-2020.2.12其中H13和H38是比较原始的病毒;这两种病毒通过一个中间载体(未知的)与蝙蝠冠状病毒关联,并通过另一种基因病毒H3,衍生出了基因病毒H1;重点来了!重点来了!重点来了!

华南海鲜市场相关的患者检测出来都是H1,以及H1的衍生类型H2等等。

重点:华南海鲜市场的患者所携带的病毒是由H3基因病毒的携带者衍生出来的新型病毒!这个H3病毒携带者与蝙蝠冠状病毒一起发生关联,产生了杀伤力更大的H1!也就是说,我们生活中存在一些没有什么杀伤力的病毒,比如原始的H13和H38,然后这两种病毒在某种机缘巧合的情况下,通过一个中间宿主与蝙蝠的冠状病毒结合了。

这次结合可能就改变了它的属性,让它变得更有杀伤力,简单说可以在不同物种间进行传递!这时再遇到H3病毒,如虎添翼,进一步进行种群的扩张,衍生出了更具杀伤力的H1,然后就在华南海鲜市场爆发了!

所以说,在形成H1及H2之前,已经发生了人际之间的传播了,而且还发生了病毒的重组!

根据第一个案例是在2019年12.8号爆发出来来推算,14天的潜伏期,那么时间上就是11月底了!

而为什么是华南海鲜市场呢?也许恰巧好几个关键的病毒点在这里都聚集了!通常情况下,很多病毒是不会跨种群传播!但是这次可能发生了种群的传播!所以导致疫情无法控制!


代量食谱


疫情至今已有两个月,在追溯中间宿主、疫情源头时发现,华南海鲜市场只是此次疫情传播的引爆点,传播可能很早就有。在全球各个国家采取的样本中发现病毒不同类型的单倍体,属于不同类型的传染源。最早携带病毒的传染源在11月份就有传播迹象,恰巧出现在华南海鲜市场,从而引爆这次疫情。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在《柳叶刀》发表论文:“从现在整个发病情况来看,海鲜市场已经不是唯一的暴露源,新型冠状病毒起源是多源性。”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曹彬在美国《科学》发文表面,华南海鲜市场不是唯一的疫源地,目前,仍然不知道病毒到底来自哪里?

研究发现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的患者样品单倍型都是H1及其衍生单倍型H2,H8-H12,而一份武汉样品单倍型H3与华南海鲜市场无关。研究人员对H13和H3的病毒样品溯源发现,分别来自深圳的病患(广东首例和美国华盛顿州的病患(美国首例)。他们的旅行记己录表明都是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1月初在武汉彼感染。现有武动汉样本中没有检测H13和H938单倍型。

新冠病毒在2月12日前发生过2次明显种群扩张:一次是2019年12月8日,该结果暗示病毒可能在12月初,甚至11月下旬已开始人际传播,随后在华南海鲜市场加快;另一次种群扩张发生在1月6日。

以此鉴别出广东的病毒可能有三个来源,重庆和台湾的病毒有两个来源。有较多样本的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和美国,患者感染源至少有两个,尤其是美国包括了五个来源。特别值得关注的是H56这个超级传播者单倍型,同时是澳大利亚、法国和美国以及中国台湾患者的传染源。

可见,华南海鲜市场的新病毒是从其它地方传入,只不过是在市场发生快速传播并蔓延。另根据病患发病时间记录和种群并扩张时间来推断,也印证了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病毒发源地的推论。如果华南海鲜市场不是唯一的暴露源,对疫情的控制或许会带来诸多不利。


泌尿文医生


我要说的角度,与别人不同

人传人,早已是事实,我们从中应该学会什么?下一步如何做?

零号病例与此脱不了干系。

理论上,每次疫情都有“零号病例”。但是本次疫情,“零号病例”尚不清晰。中医对于零号病例以及人传人的渠道、模式、症状等,已有记载。

1.中医经验积累

明清时代是我国瘟疫流行时期,根据邓拓在《中国救荒史》统计明代64次,清朝74次,民国6次。这个时期的医家对瘟疫治疗有发言权,而且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明代医家吴又可在《瘟疫论》中讲过:凡人口鼻之气,通乎天气,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昔有三人,冒雾早行,空腹者死,饮酒者病,饱食者不病。疫邪所着,又何异耶?这段话可以有一个简单的理解,就是每个人体质不同,在遇到病邪时,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瘟疫论原病》:“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天受,这个说法与“零号病例”的表达方式不同,意思比较相近。找到第一个感染的病例,其实从古至今都在努力,非常希望能够借助现代手段,找到这次的零号病例,成功描画出传染轨迹,有助于医疗工作的参考与借鉴。

中医对瘟疫的认识:

“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夏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因风雨阴晴,稍为损益,假令秋热必多晴,春寒因多雨,较之亦天地之常事,未必多疫也。伤寒与中暑,感天地之常气,疫者感天地之疠气,在岁有多寡;在方隅有浓薄;在四时有盛衰。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今年冬天是暖冬,有瘟疫之气是有可能的。随着CDC前线人员调查的深入,可能我们获得真相不止是“11月或已开始人传人?”普通人如何处理众多信息?

2.普通人应该有的态度

我支持的是

(1)作为普通人,我们会不断看到一些跟我们常识判断不同的现象,这是一种新知识的补充,新冠肺炎以这种方式博取眼球,但这不是恐慌的理由。

(2)越来越多的地方病例开始清零,但是疫情还没有结束,小心谨慎还是必要的,既然我们接受11月份就已经开始人传人,那我们就要接受复工时期的相关制度,勤洗手、勤通风、注意合理消毒,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毕竟这个病毒传然性强,攻击力大,一旦发生,存在生命危险。

(3)作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个体,很重要。不恐慌,安排好自己以及全家的下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