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娃輔導作業太上頭!90後的悲哀,還要從小學在上一輪


給娃輔導作業太上頭!90後的悲哀,還要從小學在上一輪


許女士在輔導兒子做作業時,發現自己費力地講了大半個小時,孩子還是不會做。她非常生氣,和兒子吵架之後,回到臥室,情緒依舊難以平復,一氣之下吞下遠大於以前劑量的7顆安眠藥,之後出現過量症狀,連忙去醫院洗胃。


其實在現在的社會中,大部分家長都面臨為孩子輔導作業的難題,因為實在很重視孩子的學業。有些家長覺得自己輔導不了,就給孩子報了個託管;有些家長出於各種原因,就選擇自己來輔導。家長自己輔導作業,不可避免地就會和孩子產生摩擦。上面提到的許女士,就是這種情況。


01 家長重視孩子學業,是人之常情


俗話說:讀書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卻是最容易走的路。很多家長都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對孩子的學業,總是抓得很緊。他們想要孩子擁有一個更加燦爛的人生,可以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活得更加容易一些。

可是正因為這樣,在輔導孩子作業這件事情上,家長們太過在乎孩子的成績,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就會產生情緒,有時候爆發到無法控制。網絡上衍生出一個流行語,“恐輔症”,形象生動地描述了家長輔導孩子,氣到血壓升高的心情。

給娃輔導作業太上頭!90後的悲哀,還要從小學在上一輪


杭州的吳先生,輔導兒子做作業,耐心地反覆講了多次,兒子還是寫錯,他怕自己實在忍不住動手打了孩子,便找根繩子把自己的手綁了。

一位網友也表示,作為父母,輔導孩子做作業時,那種矛盾的心情—-一邊恐懼給孩子輔導作業,一邊苦惱該不該發火,最終還是情緒失控。

事實證明:雞飛狗跳和母慈子孝之間只有一個作業的距離。

有調查結果顯示,85%的網友表示會輔導孩子做作業,超過半數網友在輔導作業的過程中有吼過孩子。

輔導作業,真是考驗家長自控力的事。網上有媽媽因輔導作業氣到心梗送院的,也有被氣到心率不齊的,更有氣到爆血管的。這樣看來,輔導作業,真的讓家長們承擔了不少“風險”。

輔導孩子寫作業風險到底有多高?網上有個流傳很廣的數據:

TOP1:因輔導作業生氣87%

TOP2:因輔導作業引發夫妻爭吵84%

TOP3:每天輔導作業時間超過2小時造成身心疲憊74%

TOP4:因輔導作業導致親子關係緊張60%

TOP5:因輔導作業出現胸悶、頭疼40%

TOP6:因輔導作業出現高血壓22%

TOP7:因輔導作業出現抑鬱傾向21%

TOP8:因輔導作業食慾不振20%

TOP9:因輔導作業出現心臟不適14%

TOP10:因輔導作業二胎媽媽產後抑鬱2%

單憑這個數據,就可以看出,輔導作業就像一個導火索,會引爆很多問題,例如親子關係問題,夫妻問題等。


02 如何應對“恐輔症”

1.家長要理性引導,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的學習力和領悟力是不一樣的,對孩子的作業要保持平常心。家長們怕孩子成績不好,會冠上“差生”標籤。一些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成為所謂的“差生”,不完全是孩子不愛學和不努力,往往是父母對他們的學習類型不瞭解造成的,採用了不適合其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

科學研究表明:常人蘊含的腦子的潛力是基本差不多的。家長們因材施教,只是把孩子內在的潛能發揮到最好。

2.父母分工配合,解除焦慮

家長輔導作業的焦慮,有時候是因為家長只有一方參與其中。一方的缺席,讓輔導作業的另一方產生情緒,從而產生多種衍生問題。父母雙方都參與其中,就會減少對方的壓力,也能促進親子關係,家庭關係的和諧。

3.不把自己的期望強加於孩子,更多耐心引導

大部分家長都會把自己的期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而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落在孩子的身上就變成了壓力。在壓力下的孩子,要麼保持成績穩定,要麼就是成績波動大。最後這種期望,反而成了阻礙孩子學業進步的絆腳石。

給娃輔導作業太上頭!90後的悲哀,還要從小學在上一輪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世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因為愛,才會處處想為孩子好。希望家長們不是用情緒來輔導孩子,而是用愛來輔導孩子,讓孩子在快樂地學習中成長。

在此呼籲家長們,正確理性地對待“恐輔症”,讓輔導作業的日子,變成家庭最幸福的親子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