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试没考好,该怎样安慰孩子?

用户7185151840935


我们经常强调原生家庭的影响,虽然有时候说得过于绝对,但是,用心的父母,确实更能培养出性格坚韧、豁达开朗的孩子。孩子考试没考好,不仅仅是孩子的事,家长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处理得当,孩子可以从消极心理中走出,积极阳光地面对暂时的失败。若不闻不问,或简单粗暴加以指责,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概括起来说,孩子考试没考好,家长有“四不要”、“五应该”、“四反思”:

先说“五不要”:

1、不要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孩子没考好,他自己心里已经很难过,需要得到安慰。如果家长有负面情绪,孩子能迅速感知,害怕受到惩罚,心里已经开始为自己寻找借口,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暴风雨。这会给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造成障碍。

2、不要表现出失望、痛心的情绪。很多家长有这样一种心理: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却拿这样的成绩回报我,实在令我太失望了,太痛心了。一次没考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未必是孩子主观上不努力。如果表现出失望和痛心,等于是对孩子下结论,令孩子感到,我就是这样了,没有希望了,然后就会放弃自己。

3、不能说挖苦讽刺的话。“你怎么这样没用?”“这种简单题 ,跟你讲无数遍了,还错!”……你每一句发泄的话,都会给孩子的自信以打击。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怀疑,考得不好,是因为自己太笨,根本没法掌握要学的知识。自信是人生前进的风帆,没有自信的人,无法到达胜利的彼岸。

4、不要跟别的孩子比较。“同桌这次考多少分呢?”“楼上小明为什么比你考得好?”“你看人家小芳,每天回家就做作业,所以成绩比你好。”“唉,如果你像玲玲那么爱学习就好了!”

都说,“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本来,这句话,是对不客观评价人和事的一种讽刺,但有时候,主观一点,特别是在自己孩子面前,不拿真实情况比较,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不要以为,孩子小,就没有自尊心。在他们小小的心里,也会悄悄地说:小明那么好,让他做你儿子好了,我走!虽然没有付诸行动,但想法却在心里生根了,会成为某天冲动离家的一个心理动因。或者,产生逆反情绪:我就这样,怎么着?爱咋咋的!

再说“三应该”:

1、及时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孩子没考好,自己也在寻找原因,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毫不放在心上。这时候,家长要趁热打铁,以朋友的低姿态跟他一起探讨。当然,家长这种姿态,应该是一以贯之的。在孩子面前,既不能凛然不可侵犯,也不可像奴仆一样,任孩子指使。做孩子的朋友、人生引领者,才是为人父母者应有的姿态。

2、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考得不好的原因。既然孩子在意某次没考好,那就说明,他是在意的。这时候,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分析没考好的原因:是考前准备不足吗?睡眠不好造成的吗?是审题不清、方法不对吗?是时间没掌握好吗?是情绪不稳定吗?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事?……

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这时候,不妨拿一张纸,列个清单出来,然后一个个排除,真正的原因就会浮现出来。

3、找出孩子的进步,再指出问题所在。人际交往指南告诉我们,指出别人不足时,应先表扬对方优点,然后委婉指出。对孩子亦当如此。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孩子,便可以单刀直入,不讲究方法。先找出进步,不仅可以保护孩子自尊,还有利于打开他心理设防,为下一步沟通作铺垫。孩子没了抵触情绪,后面的沟通就顺畅了。

4、鼓励孩子,培养孩子自信心。“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能让天资平庸的孩子变得优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家长平时要多给予孩子鼓励,令孩子建立自信。当然,鼓励也不是盲目的,不能动不动就说“你好棒哦”,说得太多太滥,鼓励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怎么做都是对的,怎么会犯错呢?这样,就走到反面了。

5、家长应做出表率,陪孩子一起成长。“欲正人,先正己”,什么对孩子最有说服力?家长以身作则,最有说服力。孩子没考好,排除客观原因,一般来说,主要还是主观上不努力。但是,光靠说教,并不能使孩子产生共情。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家长做出表率,和孩子一起成长。比如,这几年,我在平台上写文章,基本是是日更一文。白天要上班,只能利用晚上时间写作。我和孩子共一间书房,我写文章,他写作业。我们互相鼓励,一起坚持。有时候,我感觉疲惫,想偷个懒,儿子会问我:“今天的作业(写文章任务)完成了没有?”这样,儿子就养成了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设想,如果家长自己在客厅看电视,却要求孩子去写作业,孩子就会不服气:凭什么你们玩,要我一个人做作业?即使你不做别的事,也可以陪在孩子身边,静静地看书。

然后说“四反思”:

1、平时是不是太唠叨。唠叨是一种无意义的重复,说得多了,边际效应递减,最后毫无作用。所以千万不要做个唠叨的家长,做不到“一句顶一万句”,至少也是“有一说一”(这里取字面意思而已,不要钻牛角尖——作者注)。话不在多,在于精,在于说到要害处。

2、对孩子是否训斥过多。被训斥过多的孩子,会严重丧失自信,感受不到家的温暖。以前农村里孩子多的家庭,这种情况常见。儿时的训斥和否定,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一生的阴影,甚至成为他性格中致命的缺陷。

3、是否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无论如何开发,人的智商其实是有天花板的。孩子天资如何,父母应该心中有数。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会令孩子痛苦,感受不到人生乐趣。有一个朋友,孩子经常考年级第一名。偶尔一次"考砸了”,考到十名开外(全年级一千多人,第十名其实已很厉害了),便痛心疾首,逢人便说,孩子这次没考好。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每次都要考第一名,这样的要求所带来的压力,谁能承受?

4、是否为孩子包办一切。主要讲讲作业辅导。现在的家长都有能力辅导小学到初中学段的孩子,但这个过程,也是相当痛苦的。所谓“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是家长辅导作业时受尽煎熬的真实写照。有没有想过,孩子写个作业,你也要包办,以后到了高中大学,还能包办到底吗?重要的是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家长要学会放手,孩子的路,终究要自己走。包办一切,自己痛苦不堪,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总结:平心而论,学习这件事,绝对是痛苦的。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孩子能够“痛并快乐着”。一次考试的失利算不了什么,万不可因此令孩子丧失信心,对学习感到厌倦,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性格,甚至一生的幸福。


毫米


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汇报成绩的这一幕应该会在很多家庭中上演,成绩好固然皆大欢喜,可如果成绩不尽如人意呢?

最近,一位孩子跟我抱怨,说她平时学习成绩蛮好的,父母经常还在亲戚朋友面前夸奖自己,但不幸的是今年高考她发挥失常了,本该上一本的重点大学,却只能上二本。

父母更是很惊讶的对她说,要不把查询高考的网页关闭了,再重新查一下,会不会是系统弄错了。她听了父母的话,关闭查询页面,又重新输入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结果查出来的成绩依旧是那样。

当她仔细的看着每一科的得分时,突然间,她的父母坐不住了,顿时态度大变,立刻破口大骂,并骂道:“丢人现眼,脑子里灌浆糊了,简直就是猪脑子,白养你了”。

她的妈妈更是在一边嘀咕说他们现在都不敢出门了,更不敢向亲戚朋友说了。

现实中,可能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孩子在考试中没有考好,父母就会责骂,他们总觉得自己花钱以及花心思供子女读书,却换来了不尽如意的成绩。

其实,有这样心理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把对子女的亲情和爱护当成了一种交易。

如果没有考好,一些孩子的内心肯定比父母更加的伤心和难受,这时候他们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鼓励,而不是责骂。

我们不妨来做个角色扮演,你和伴侣分别扮演孩子和家长,让你的另一半对你读出以下的话:

别人家的孩子都能考第一,为什么你不行?你是猪脑子吗?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会做错!你这样的成绩,说出去丢人,你不如趁早收拾包袱去扫大街!

我们为了你,耗费了多少精力,你能不能长点记性、争点气?

听完这些话,你的感受是什么?开心还是伤心?

家长需要认真的去跟孩子交流,鼓励孩子不要灰心,帮助孩子分析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并帮助孩子一起改正那些考试时所犯的错误,这样做的话,孩子才有信心面对下一次的考试。

其次,父母在孩子告诉成绩之后,考的不好的,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孩子露出失望的神态,要知道孩子自己已经很伤心了。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没关系,我们分析一下这次考试失败的原因,下次努力就可以了”,而不要拿孩子去跟别人对比,说什么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之类的。

如果家长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适当引导孩子对待分数的态度,后果会很严重,很有可能伤及到孩子的自尊。

我们责骂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帮助孩子一起找到原因才是关键,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计划,一点一点,陪孩子一起各个攻破。

在这个过程中,用你的细心和耐心去观察并赞美孩子的努力,与孩子一起分享每一点进步的喜悦。只要有父母的用心陪伴,每一天都会有进步。


卓育英才



第一,直接帮孩子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

待孩子冷静下来的时候,仔细的帮他分析一下考试失败的原因,是粗心大意,还是看错题目还是知识点的错误,仔细的分析一下,就这么回事,争取以后的考试犯相同错误,争取下次考试取得成功。

第二,正确的面对挫折,不需要过多的安慰。

现在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挫折教育,都是温室里的花朵,考试失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哪怕是中考或者说今后的高考也是如此,应该学会正确的面对失败。记得2006年我高考495分,与二本线刚好相差7分,可以说高考失利。父母是农村的,父母没有知识文化,对高考一点也不懂,只是说了两句安慰的话,完全靠自己,正确的面对挫折,接受挫折,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争取以后考好一点。


第三,我觉得家长应该转变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正确引导和鼓励孩子。

孩子终究有一天会慢慢长大,会脱离父母的呵护和帮助,独自一个人走天下,父母应该尽可能的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一个人正确的面对成功与失败。


教师资格证持有者


真诚的赞赏和鼓励是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而真切的指导和帮助是孩子成长的外在助力。我们做家长的要善用这两个甜蜜武器,尤其对成绩差的孩子。

我儿子今年五年级,之前成绩不好,我天天因为这个生气,吵他骂他,甚至动手打他。可是基本上不管用,并且他的性格越来越唯唯诺诺。我后来反省自己,觉得管得太苛刻让他没有信心,没有给他帮助让他对功课无能为力。后来我不吵不骂,找到优点再夸几句,每天帮他辅导功课,和他一起攻克难题。他的成绩慢慢就上去了。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孩子是用整个身心来做这件事的,但他还是有搞不定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长打骂式的激励,他需要我们的鼓励和帮助。

1.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赞赏,而不是打击 。卢梭说:人类天生的唯一欲念是自爱。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本性,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唤醒他积极向上的本性,促进他生命的发展。

而唤醒他们积极向上的本性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真诚地赞赏。 对他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真诚地加以赞赏,可以强化孩子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欲,并能使孩子的内心获得力量和希望



2.孩子的学习真的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他需要帮助。 我们成年人总觉得学习是多么简单的事,不就是那几个字母吗,不就是几道数学题吗,怎么就学不会呢,一定是没尽力,一定是贪玩。这样想着,就忍不住呵斥他,甚至动手打他。

其实孩子的学习真的不是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不然的话,我们为什么不是清华北大的高材生。

当我们理解了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要给他实实在在的帮助,而不是毫无用处、反而起到反作用的打骂。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帮助,帮他渡过难关,他的学习才能有起色。



3.要让他体会到学习上成功的乐趣。 没有一个人喜欢当失败者,孩子尤其如此,如果可以,他也不愿意当那个总考试不及格、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的人,他只是无能为力。

长期的无能为力已经让他们麻木,破罐子破摔,没有体会过成功的喜悦,就更觉得学习没有乐趣,学习带给他们的只是深深的无力感和痛苦羞耻,他更厌恶学习。

要想办法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带来的乐趣和骄傲,帮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降低难度、实施帮助、及时夸奖,给予奖励都能给他们带来乐趣,这些方法都可以试一试。一定会有效果,多动脑筋,找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终将长大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这话无论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还是现在,似乎都不过时。

刚刚看完小欢喜,剧情真的很接地气,很真实,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家庭背景,平凡人生中的喜怒哀乐,让人身临其境。

记得有一段方一凡考试有一次靠了450,比之前进步了50分,他爹妈高兴坏了,立马领孩子去吃大餐,庆祝,但当班主任打电话说明情况后,原来是这次考试难度降低,虽然分数提高,但和之前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听到这,他妈气哄哄的走人,孩子连饭都没吃完。

这父母的心情随着孩子的分数就像过山车一样,时好时坏,时起时落,情绪也不稳定。

很多人都说,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学习好也不是将来就一定有出息,但哪个家长又不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力准备,只为十二年后的高考?

这无形中就给孩子增加了压力,让他们觉得自己现在的学习,就是为父母学的,分数就是为父母考的,为了实现他们的心愿。

很喜欢小欢喜里的那些孩子们,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喜欢天文的,喜欢物理的,喜欢表演的,喜欢赛车的,无论喜欢什么都有自己想为之努力的方向,回想自己当初的高考,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考什么?想上哪个大学,又有多少人是这样?也许没有梦想才是最可怕的吧。

孩子考不好,是一时疏忽,一次不理想,还是一直就是这样子?又回到小欢喜上,特别喜欢里面季洋洋的妈妈刘静,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优雅,端庄,平易近人,和她聊天就像能平复人烦躁的心一样,能让你瞬间安静下来,他儿子学习成绩一般,她从来不责备,不大吼大叫,不批评指责,只是疏导,引导,然后想办法解决,比如找辅导老师,找家教等等,但从来没表现出孩子成绩不好自己有多焦虑,有多着急,永远给人沉稳的感觉。

也许和自身的家庭教育有关,也许和家庭背景有关,但无论如何,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可以肯定的是责备无济于事,最不应该采取的办法就是责备。

和孩子聊聊,找找原因,是因为这次考试就是难?还是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或者因为确实不会?找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的解决,如果真的已经尽力了,孩子成绩就是这样,也不用焦虑。

只要有梦想,并为梦想努力,条条大道通罗马。


沐小熙


作为学生,考试成绩有浮动试非常正常的。孩子哭得很伤心,直接原因是考试没考好,其实背后的原因是由于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产生的挫败感,孩子没有办法处理好,所以情绪崩溃了。

我之前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我的英语成绩一直是再年级中都是前几名,但是有一次考了70多,就特别受不了,消沉得不行。但是我哥当时是学校的老师,他给了我很多帮助,分享一下,希望能够帮到你。

同理心——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负面情绪

当时没考好,我情绪很低落,我哥就只是跟我说“你今天这么郁闷,是英语没考到前三吗?”,这一句话就足以让我释放情绪了。我感受到他是完全能够理解如果我的郁闷、挫败感等负面情绪,所以就会觉得他懂我。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受挫的情况,这时候孩子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不自信、怀疑。比如孩子数学没考好,她这个时候就可能觉得自己笨、没好好学等,所以各种负面情绪,导致大哭。

这时候父母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纯粹的鼓励,跟她你一点都不差是没有用的,而是要先让她觉得你懂她,比如说问孩子,这么伤心除了成绩不理想,还有其他原因吗?客观分析这件事,避免让孩子自己给自己贴标签。

必须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不会事事如意的,成绩不理想是很正常的,一次成绩并不能代表她的能力。

帮助孩子更深的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的来源,她才能更好的处理。

当孩子受挫的时候,父母的责任不是带孩子摆脱这种负面情绪,而是从情感上支持孩子克服负面情绪,自己成长。

一起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

让孩子感觉到你理解她,等情绪平复之后再一起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

当然,这个可能要等试卷下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分析。

无论是什么原因,这个过程主导的都应该是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支持和建议,千万不能去跟孩子说你看这个就是你粗心了什么的原因,等孩子说,这样效果会更好。

如果是题比往常难,大家都没考好,这时候也要适当地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之前的情绪崩溃,不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式。

教会孩子正确应对失败

孩子一生中会有无数次受挫,失败,父母想要让孩子生活在没有失败的环境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孩子正确应对失败和不如意,拥有良好的心态。

引导孩子认识到失败是进步的机会,能让自己看到更多不足和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等等,我正在写的长文就是这个话题,在这里就不全写了。

总结

接纳孩子的情绪,等她想谈的时候再一起讨论分析,无论是拥抱还是静静陪她坐着,让她感受到你的支持是最重要的。

和孩子一起找到考得不好的原因,和能够进步的办法,培养她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给孩子更好的财富,能够令她终身受益。

教会孩子客观看待考得不好这件事,正确处理负面情绪,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可以帮助她更好的发展,除了成绩,还有更广阔的世界!

希望能够帮到你~


森兰姐姐


孩子没考好,谁最伤心?

女儿曾经问过我:妈妈我考78分你不嫌少?

我说:不嫌少!不管考多少分,都是你辛辛苦苦挣来的。如果你自己觉得少,我想你自己会努力的。

孩子考完试我一般不会主动问成绩,孩子一般都憋不住,会主动告诉我。如果孩子成绩很理想,她很满意,我会恭喜她,也会告诉她:我女儿真棒,你学习那么认真,而且从来不用妈妈操心,有这样的好女儿,我太幸福了。

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会先共情她的难过,让她知道,一次成绩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实力,而且分数低恰好能看见自己学习方面的问题,把问题解决了,就好了呀。这样以来,问题就变成了资源,也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分数不是一切,要靠实力说话,分数起起伏伏很正常,只需要分析一下得失,及时纠错就行了。


慧心空间


记得有一次我的孙子期中考没发挥正常,分数不理想,他闷闷不乐,叫他吃饭也爱理不理。我开玩笑对他说:“什么绊了一下跌了跤,是吧。爬起来继续前进是好样的,吃饭,吃饱了再跟他们拼一个!"我并做个摔跤的样子,他笑了,拿起筷子就大口大口地吃。

后来,我与孙子一起探讨失误的原因,并鼓励他方方面面应注意的事情。我说:“失误在所难免,打过败仗才能成为将军。"

从那以后,他的抗压力增强了,不管大考小考都能从容面对。虽然也会有小幅度忽进忽退,我跟他说是正常现象,因为大家都在努力,前面那个位子没人买下来,谁都可以坐,但要争取,尽心努力了就0k。


化龙263


我家大宝今年三年级,一二年级都说是打基础,三年级才是正式小学,我们都是在家务农的,每次辅导功课他吧都气的说!这孩子像谁呀笨死啦,他爸就说每次考试不能低于95以下,要不只要不上学就去田里干活[捂脸]最近英语考试98分,数学老师100分,总体来说我家大宝还是可以的


珍惜三宝


你这种情况我经历过。孩子当时数学前5,语文后5.偏科的厉害。在学校也不是很听话。高一的时候,班主任经常请去喝茶。我每次回家,啥都不讲。只有平时大家一起谈的时候提点一下。孩子心里其实很明白,多讲无益。但是我也明确的告诉他,上大学要到达多少分,上高中要到多少线。我们这边高中录取是50%,就是一半的人要淘汰掉。还是让孩子明确自己想要的吧。家长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氛围,不要每天逼。(包括变相的逼)。孩子自己要,事情就容易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