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地看《易經》?

黎小潔


周文王將上古奇書《連山易》和《歸藏易》進行改編、創新,寫成《周易》,共64個卦,每個卦都有一些說詞,占卜時打出哪個卦就按照哪個卦去解讀。在解卦時,卦師會旁敲側擊試探問卦人,如果發現打出的卦不符合實際情況,就會用該卦的錯卦、綜卦、復卦、雜卦進行解讀,直到讓你信服為止。

周文王生活在商朝末年,商朝迷信鬼神,凡事都要問卦,周文王不迷信鬼神,但又無法抵抗社會大環境,於是用卦的形式寫成《周易》,而卦中的內容卻是為人處事,與迷信沒有半點關係。倒如第一卦乾卦,教人如何做官,第一爻潛龍勿用,就是說你在單位地位還低時別亂放槍,少說多學,第二爻見龍在田,就是說你當了個部門小官時要實幹出成績;又如第二卦坤卦教人如何為臣、為輔助者,第六爻是當退位的權臣,如果戀權就會引發動亂,原話是“天玄地黃”。如果你吃透了《周易》,就懂得了人生的道理,知道遇到困難時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幹嘛還去問卦?所以孔子說“善易者不卜”。

《周易》後經周公旦完善,成為周朝的國書,但周朝八百年,從來就不迷信占卜,因為它根本就不是迷信的書。

孔子十分喜歡《周易》,“韋編三絕”,並且寫了許多解讀《周易》的文章,統稱“十翼”,後人將其合在一起學習,稱《易經》。漢武帝后,文人對其解讀,產生了兩大流派,一派就是我上面講的,指導人生,另一派是占卜,用來算卦,再後來,算卦也只掛《易經》的名號,其算法和內容與《易經》已是天遠地遠了。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鼻祖,群經之首,中國人的思想源泉,儒家道家墨家陰陽家都是從《易經》發展出來的,各家的思想都能在其中找到理論依據。

《易經》的原型是《連山易》,現在貴州荔波縣檔案館保存一本手抄本,是水族人的寶物,用水書文字寫的。據有關專家研究,很可能出自湖南會同縣連山鄉,相關研究可以搜“炎帝故里”會同新說,也可以搜我的“女媧故里”會同新說,都牽扯到它。



女媧故里會同新說


要問如何科學地看《易經》,我的回答是:用科學的眼睛看《易經》,《易經》就是科學;用占卜的眼睛看《易經》,《易經》就是占卜。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以我本人為例,我前半生五十年看《周易》,認為《周易》是占卜;後三十年看《周易》,認為《周易》是科學。同是一個人,對《周易》的看法卻有天淵之別,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自小讀的是四書五經,讀到《周易》的時候,老師講的是占卜,我聽的是占卜,頭腦裡記的是占卜,所以總認為《周易》就是占卜,占卜就是《周易》。自我五十歲之後,又讀了不少雜七雜八的書,尤其是讀了《毛澤東選集》和《資本論》及《自然辯證法》以後,再回頭來讀《周易》,就截然不同了。我驚奇的發現:《周易》和《資本論》居然像從一個智者口中說出來的真理真言。總認為《周易》就是辯證法,辯證法就是《周易》。從我個人的親身經歷中可以看出前後兩重天:所以說用科學的眼睛看,《周易》就是科學,用占卜的眼睛看,《周易》就是占卜。有一句俗話說:理有一反一正,話有三說三解。意思是說同樣一個理是有反有正的;同樣一句話是有多種解釋的。由於立場觀點方法的不同會產生諸多的歧義,這是很難避免的。

我所以能夠發現《周易》中的辯證法,完全是個偶然機遇,使我大喜過望。於是不揣固陋,便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進行破解《周易》。自2001年始至2012年,歷時十年撰寫了一部《周易辯證法》(約30萬字)之所以名為《周易辯證法》,是因為全部《周易》原經文都是用馬克思的辯證法解釋的。書稿完成後已過去八九年時間,至今無法出版無人問津,等同一堆廢紙!

老朽今年已八十四歲,恐怕看不到出版的那一天了!如有關心《周易》的朋友,懇切希望與我本人聯繫。如能想辦法幫我出版,鄙人到九泉之下也會感恩戴德的!


朱友振


我一直覺得《易經》是世界上把辯證法運用得最成熟的著作,簡直可以說出神入化,無人能及,我真想把桌子一腳踹倒,以表達我激動的心情!

在觀察與表達這個錯綜複雜的現實世界的時候,人總是感到無能為力,所有的一切自以為是都失靈了!而且還有茫茫的,自我不可感知的未知世界,和把自己折磨得死去活來的複雜的人生。把這一切雜亂無章冥冥中似乎又有章法的一切進行表達與陳述,以便我們能認識這一切,就算不能控制這一切,至少在心裡上得到一些安慰,就成為古今仁人志士不停奮鬥的一個目標。中國古人把自己認識世界最高的智慧都藏在一本書裡,這本書就叫《易經》。

遠古時候還沒有文字,但人們通過生活觀察發現,有一些東西總是強大的,耀眼的,有一些東西總是弱小的,不起眼的,但強者總有衰落的時候,弱者總會經歷繁盛,這種週而復始的變化後人總是要強加感情色彩,認為盛時要謙遜,敗時要堅強,總是讓人又想做到又彆扭,忘記了更深刻的更持久的自然之力,在自己體內也存在。

祖先用一根完整的、堅硬的木棍代表強大者,取名為陽,用一根斷開的、脆弱的代表弱小者,取名為陰,這就有了中國哲學史上,中國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兩個概念“陰”和“陽”。陰陽永遠處於相剋相生中,它們是整個世界最穩定,最本質的東西。

當然世界不可能只有兩樣東西,為了進一步圖構出世界更加豐富,更富變化的基本元素,人們又進一步由陰陽推演出八卦,來模擬圖解整個現實世界,這種用最簡單的線條組合來表達豐富變化的現實世界的思想,真的是一個天才的創舉,我對原始先民們簡單而高深的智慧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後來文王又將八卦演化為更加複雜豐富的六十四卦,來象徵天地萬物的種種跡象與情境,當然是以人為中心,配上爻詞與卦詞,使得《易經》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與拓展,這就像宇宙的演進一樣,由簡單到複雜,由一到多,但那根主線始終不變。

從古至今,對《易經》進行哲學層面闡述合格的只有孔丘的十翼,其它的水平不夠。孔丘使得《易經》系統化,條理化,給了《易經》以理論支撐,使得《易經》的本來面目展現在眾人面前。

對《易經》最大的曲解就是認為《易經》的那套對世界的詮釋與現代科學完全不同,辨證法,唯物論,這是《易經》的兩大基礎,你給我說這與現代科學有什麼不同?要討論要深入到《易經》具體的每一卦,每一爻,不要泛泛而談,你就會覺得,嗬,說得還真他媽在理,真他媽科學,牛!





騎驢去高考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可以說是華夏文明的源頭了,易經是很多學科集大成的一本書,古人把易經的學科分細分為山醫命相卜,平時生活中應用最多的就是中醫和算命,運用的都是陰陽五行的知識。易經據說是伏羲氏做八卦圖稱為先天八卦,周文王又根據社會情況把先天八卦的方位改變一下,成為後天八卦,河圖就是先天八卦,洛書就是後天八卦,洛書也就是九宮格,橫豎斜著怎麼加都等於15,河圖洛書是易經的基礎,到現在易經易經有很多應用。其實易經是一部反應自然哲學規律的書,把天地萬物分為八種類型也就是八卦,所以已經常常用於占卜,而人頭五臟六腑四肢還有其他器官也有對應的卦象,所以易經也可以用於治病,其他的學科原理是一樣的。




今天你逗比了嗎


如何科學地看《易經》?

一是要從歷史的高度,科學地看待《易經》。

二是要從人類對客觀事物認識的規律,正確看待《易經》。

三是要從現代人類認知的頂部,科學地看待《易經》。

四是要從當代科技前沿的高度,正確地看待《易經》。

五是要從哲學的境界,科學地對待《易經》。

六是要從系統論的視野,科學地看待《易經》。

七是要從信息論的方法,正確地看待《易經》。

八是要從數學的方法,科學地看待《易經》

九是要從計算機科學的層次,正確地看待《易經》。

十是要從文化思想的層面,準確地認識《易經》。

十一是要邏輯學的維度,科學地對待《易經》

十二是要從當代預測學的角度,客觀地對待《易經》。


沃克特爾


《易經》即《周易》。《史記》稱《易》,周文王在伏羲《易》八卦基礎上重為六十四卦。孔子為之作《易傳》。西漢之後,《易經》與《易傳》合為一書,儒家經典之一。

《易經》包括六十四卦卦符,卦辭,爻辭。卦辭爻辭盡是占卜吉凶之辭,別無其它。

《易傳》包括《彖》,《象》,《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其中,《彖》與《象》附在《易經》每卦之中,解釋每一卦每一爻之“象”,《文言》則附在《易經》乾坤二卦之下。其它篇附在《易經》之後。

七十年代出土馬王堆帛書《周易》,與通行本大不一樣。《易經》與《易傳》分離。

帛書《易經》部分:一,卦符不同,爻為“一”與類“八”形。二,卦名多有不同。三,卦辭爻辭多異體字,但內容大致相似。四,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第一鍵(乾),第二婦(否),,第三十三川(坤),,第六十四益。

帛書《易傳》,僅《繫辭》名同,但文字不同,如“太極,四象”為“大恆,四馬”,凡象字皆為馬。其它篇完全不同,為《二三子問》,《衷》,《要》,《繆和》,《昭力》。

同一個周文王作兩套卦序不同的《易經》?同一個孔子作兩套文字不同的《易傳》?哪個是真經?哪個是真傳?


趙日金141


《易經》是形而上的,科學是形而下的。

簡單說,《易經》揭示的是天道規律,科學是這種規律下的某種物質的規律,就是這種規律已經存在,科學家去發現和論證。細分到學科,如生物、化學、物理等。

可以這麼說,《易經》揭示的規律是一個非常大的整體,這個整體由成千上萬的科學組成。

科學,是近代的名詞,往往被貼在了《易經》的背面,一本正經的存在。但是,科學能證明宇宙的存在,物質的存在,人的存在,細胞的存在嗎?不能,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已知存在下的發現,但卻證明不了為什麼存在。

因為不懂而執迷,本身就是迷信。請善待《易經》,請理性科學!

《易經》讓我們有了生活的意義,科學讓我們有了生活的樂趣。兩者從來沒有矛盾,矛盾的的只有人類。



金塘鯉


善易者不卜。

卜筮僅僅是易經的小術而已。

易經是樸素的哲理書。

充滿著智慧,辯證,矛盾,統一。

再深一層次,可以在易經中找到從哪裡來,我是誰,到哪裡去的答案。

明白因果,

解釋關於宇宙人生的根本。

明白人生的目的、價值、意義、態度等。

相比理論化、系統化的哲學而言,它的表現形式通常更具智慧。

使我們順其自然,理性的看待發生的一切物事。

天人合一,更高層次的俯視問題。

大局觀,整體觀,世界觀的看待人生。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履霜堅冰至,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處處充滿著樸素的哲理。


玉長風


在西方文明還沒有科學產生的時候,中國就有易經了。所以易經早於現代科學之前,也就是說古人當時創易經,就沒考慮到什麼“科學”不“科學”,也沒有按科學的標準來創易經,只要自成道理、能用、靈驗就好。現在呢,人們用現代科學的標準來條條框框過去的東西。其實用科學來審核一切事物是沒有意義的。中國過去的文化,和科學本來就不太兼容,結果由於西學東進,就排掉了很多有用的東西,這一點很可惜。科學是強調絕對的理智邏輯,而樸素的易經以及中醫是比較講究感覺,雖然用科學可以解釋,但有些確實不好證明。但不管科學承認不承認,易經還是在民間有很好的土壤,且傳承了幾千年而不衰。

這個問題如果反過來問就不好回答了,就是如何用易經看科學~~其實易經本身就是一門科學,只不過內涵太深奧了!人類的智慧畢竟有限,就如同博士畢業論文拿給小學生看一樣,能夠看懂的人不多!所以,易經也要找到對等人去學習,或者叫有緣份的人。易經不是一本預測學,這個要更正,如果僅僅是把它當成一本預測的書籍,那就是暴殄天物了。易經是一門大綜合學,可以說包含了宇宙萬物的所有學說,大到宇宙起源,小到人鬼蛇神無不在其中可以窺見。所以,易經中的應用,才是科學學習的根本,易經中有很多可應用的內容,對於人類有非常大的幫助。類似於乾卦的“用九”,用九而不被九所用的道理一樣。


張翼遠


《易經》如何看?而且是如何科學地看?

不得不說這是個好問題!

因為,不是問易經是什麼,怎麼學,怎麼用,而是問,作為一個(似懂非懂)的普通人,怎麼對待這部千古奇書。

應該是這樣吧?因為真懂易經的,不會這麼問。絲毫不懂的,也不會這麼問。恰恰是似懂非懂的,像我這樣子的,才會這麼問。

易經是一部上古著作,先解決是什麼的問題

這是一個客觀存在,不管你怎麼看,她就在那。既然能流傳7000年,最起碼3000年吧,必有其存在的價值。

所以,首要的是這是一部上古奇書,而且是一部披著占卜外衣,內地裡卻充滿辯證法的奇書。

易經是一部占卜書,用來解決人們對世界的疑問

從古到今,人們對世界都是充滿疑問的,太多太多的未知考驗著人們的內心。易經的出現和流傳,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易經可以用來預測,能夠對萬事萬物拿出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之所以中國沒有產生西方式的一神教,就是因為有易經的存在。有了易經,就不需要近似盲目的信仰了。

這就是,易經為什麼能存在幾千年的基本道理。

易經可以解決你的諸多疑問,不管能不能真解決。

易經是一部百科全書,你想要答案應有盡有,但不可迷信

看到一本易經放在桌子上,她能用來做什麼呢?怎麼辦呢?答案就是,這是一部百科全書,但絕不可迷信!

我認為,易經經孔子作《十翼》,使之騰飛。但還有一個亦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邵雍。關於邵雍的傳說很多,但其開創的梅花易數,確是讓易經達到了頂峰。古今無二。

所以,對易經的包羅萬象,一定不能迷之信之。

以上,粗淺回答了,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三個角度的問題,不知可否?歡迎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