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市人民醫院隔離病房護士長劉新花:“我們要做患者最可依靠的人”


滄州市人民醫院隔離病房護士長劉新花:“我們要做患者最可依靠的人”

劉新花幫同事穿隔離衣。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39歲的劉新花是滄州市人民醫院產科一區的護士長,曾在重症醫學科工作12年。作為帶頭組建並首批進入隔離病房二病區的“逆行戰士”,她在隔離病房持續戰鬥了16天。

“在隔離病房裡,我們要做患者最可依靠的人。聽說我之前照顧的小男孩治癒出院了,我特別高興。”眼下正在接受醫學隔離觀察的劉新花激動地說。

臨危受命 3天籌備建起隔離病房

大年初三臨近下班時間,劉新花接到了護理部主任的電話,徵求她是否可以帶頭組建隔離病房二病區。

“當然可以!”放下電話,劉新花沒來得及回家,就趕到滄州市人民醫院醫專院區開始做籌備工作。

環境改造、儀器設備準備、整理物資清單……三天裡,她與同事幾乎未曾閤眼。

1月31日,劉新花帶領來自各科室的9名護士開始了“戰鬥”。

“每名患者,都是先由我來接收。說不害怕是假的,面對這種突發的疫情沒有什麼經驗可借鑑。我們也有家人啊。”劉新花說,“但這份使命很光榮,沒想太多,只想趕快投入工作。”

雖然從事護士工作18年了,但是這一次,護理流程、消毒隔離把控、人員班次安排都與常規情況下不一樣。“每項工作必須按照規範流程做到周全、萬無一失。”

在隔離病房,醫護人員要與患者面對面接觸,存在較大感染風險。劉新花說,為了儘可能地做好防護,每次進隔離病房前,護士們都要穿上刷手衣、隔離衣、防護服,鞋套外面穿上雨鞋,戴上2層手套、護目鏡、面罩……一套流程下來,足足30分鐘才能完整地穿好。

“穿上防護服,感覺自己就像一隻笨熊。”劉新花笑了,“為了減少出入病房次數,大家都是儘量少喝水,特殊情況下穿上‘成人尿不溼’。護士每4小時換班一次,24小時的值班,人人都是連軸轉。”

穿好“裝備”,經過雙人仔細檢查沒問題後,進入隔離病房。“進入病房的護士會衝交接班的同事揮揮手,互道加油,讓這項工作充滿儀式感,也讓大家增加信心。”

每天,劉新花和護士們邁著笨重的步伐在隔離病區奔走,只要有病人呼叫,就一路小跑過去,盡全力把病人照顧好。

攻堅克難 做患者的親人

“每次一進入病房,只要看到患者們充滿期待的眼神,我都有一種竭盡全力想幫他們戰勝病魔的責任感。”劉新花說。

抽血、輸液、發藥、護理……劉新花和她的“戰友們”爭分奪秒地幹著,常常忙得忘記時間、錯過飯點。

“進入病房一小會兒,我們就大汗淋漓了,裡面的衣服全都溼透。因為佩戴口罩和護目鏡防護比較嚴,許多人的鼻樑和眼下都生了壓瘡。”劉新花告訴記者,護理工作對自己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在厚厚的防護服包裹之下,本來輕車熟路的工作做起來也變得特別困難。

有一次,她給一位70歲的患者抽動脈血時,護目鏡上全是水珠,手上因為戴著兩層手套,無法精準地感知動脈的位置,只能試著不停搖頭甩水珠找取視野。“紮了一針沒成功,心裡特別過意不去,大爺就安慰說‘閨女沒事’。第二針紮成功後,大爺拍了拍我的肩膀,說,辛苦了。”

有些病人遠離親人,被病痛折磨,表現出焦慮與恐懼。除了診療,劉新花和同事們每天花費大量時間與患者溝通交流,並專門學習了樂眠操、八段錦、中醫穴位按摩教給患者,幫助緩解壓力。

一位13歲的小患者和爺爺一起被隔離在病房,沒有父母陪伴,情緒反應很大。

為了哄他高興,劉新花就問他有什麼願望。小患者說想看一本名叫《阿衰正傳》的漫畫書。

得知小患者需求後,劉新花在醫院群裡發出求助信息,很快,大家紛紛響應。一名護士長的兒子正在看這本書,男孩主動將書貢獻了出來,並製作了祝福卡片,通過護士將書交到小患者手上。

“孩子收到書後特別開心,十分感謝我們,積極配合治療。為了表達謝意,孩子每天主動帶領別的患者一起做樂眠操,聽說這孩子已經出院了。”劉新花高興地說。

“對於隔離病房的患者來說,我們就是他們的親人,最可依靠的人。”

隔離病毒 不隔離愛

2月6日,一條喜訊傳來: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診治和護理,滄州市人民醫院接診的2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這也是滄州首批確診患者治癒出院。

在即將離開醫院的時刻,男患者找到劉新花,雙手遞上了兩封信,一封是表揚信,一封是志願者申請書。

“我在醫院接受治療10多天了,身體已經痊癒。在感激國家好政策的同時,更深刻感受到一線醫護人員的緊張和辛苦。作為一名黨員,我願作為一名志願者,和一線醫護人員共同戰鬥。”劉新花回憶,“讀著讀著,我淚流不止,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我特別感動。以愛施護,始終是我們醫院護理工作的出發點。我們也常說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劉新花不僅關愛她的患者,也心繫著她的9名“戰友”。

“起初有小護士擔心,說胸悶,我就安慰她,說我也是這樣的。因為防護服穿久了,確實讓人感覺憋得慌。”劉新花說,她會建議對方休息一下,自己頂上去,情況穩定後再讓對方返回崗位。

隔離病房的工作很辛苦,不僅任務繁重,還時刻面臨感染危險。但這樣的辛苦,劉新花從不對家人說。“怕他們擔心,在隔離病房的日子,我和丈夫僅視頻過兩次,每次都不敢看13歲兒子的眼神。他們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常常叮囑我要注意安全。”

從帶頭組建隔離病房二病區到2月15日從病房撤出,如今,劉新花即便是在醫學觀察期間,還時刻關注著“前線”的消息。她說:“這是我的本職工作,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