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謙虛的家長,很難教出自信的孩子

小娟(化名)是我的學生,多才多藝,尤其是作文寫得非常好。學校舉辦演講比賽我讓她去參加,她左思右想還是打了退堂鼓。她說:“我媽媽說我從小膽子就行,見人不敢說話……我……我不敢去……”

我拍拍她的肩膀,讓她回教室了。我不急於鼓勵她,因為我跟她有相似的經歷,我深知這種從小被家長下在身上的“魔咒”不是誰一兩句鼓勵的話就能打破的。

我們的父輩很淳樸,他們信奉的是“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不論是對於自己還是對於孩子,他們都恪守“謙虛”這一原則。當別人誇讚孩子時,他們總要把孩子的缺點拿出來說事,表示孩子並不完美,還需要更加努力。

說一說我的親身經歷吧。我小時候學習成績很好,又跟著大伯伯學會了拉琴,跟著小叔叔學習了書法,自己還很會寫作文,常常得到別人的誇讚。

每當別人誇我時,我嘴上不說,心裡都美滋滋的。但是,我的爸爸媽媽卻覺得極其難為情似的,忙不迭地提出我的缺點以證明我沒有多麼優秀。他們通常會說:

“哪有,哪有。這丫頭數學特別差,唱歌五音不全……缺點多了去了……”

這句話在我的童年生活中如同魔咒般地反覆出現

,以致於我後來對數學極其厭惡。對於唱歌,我更是避之不及……

小時候,父母強加在我身上的謙虛,成了我成長過程中無法掙脫的魔咒,數學和唱歌猶如我心中的禁忌。我並不恨誰,也並不怪誰,只是確實被禁錮了……

這種謙虛的家長,很難教出自信的孩子

要相信自己

1、滿招損,謙受益。但是我們要把謙虛用在自己身上,不要用在別人身上,包括孩子。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出自《尚書·大禹謨》。《大禹謨》裡說得比較含蓄,宋人陳師道《擬御試武舉策》中寫得就尤為清楚了:“君子勝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誠服之也。故曰:滿招損,謙受益。”

陳師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他是說:品德高尚的人超出他人不是憑藉蠻力,是因為能感化他人。感化他人,才能使人誠服。一個人自滿於已取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虛而時時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可見謙虛是一個人自身的修養,我們應該以此為標準來要求自己,而不是把它作標杆去對別人指手畫腳。包括我們的孩子。

孩子對“謙虛”這種品德的體驗應該通過父母的親身示範,而不是被父母推到人前去“訓練”。有些事情放在自己身上叫謙虛,但是放到別人身上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比如,世界聞名的音樂大師貝多芬,面對別人的稱讚時,常常謙虛地說自己“只學會了幾個音符”,這是謙虛。如果面對一個被稱讚的孩子,他來一句“他只學會了幾個音符”,這就更像揭短了……

再如科學家愛因斯坦,他愛說自己“真像小孩一樣的幼稚” ,這是自謙無疑。可是如果一個孩子正在被誇讚,他來一句“真是一個幼稚的孩子”,是不是像嘲諷更多一點?

謙虛用在自己身上時,是一種美好的品德;強加在別人身上時就會顯得很苛刻。作為家長,我們要用行動讓孩子感受到謙虛的力量,而不是用語言讓孩子去承受“謙虛”的重壓。

這種謙虛的家長,很難教出自信的孩子

籠罩在陰影裡

2、家長可以謙虛,但不要拿孩子的缺點來說事。

還是那句老話: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我們的孩子也不可能沒有缺點,但是當有人誇讚孩子時請家長不要拿孩子的缺點來表示謙虛。如果你那麼做了,你會發現孩子的缺點會越來越明顯。

比如我女兒班的班長。她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每當我們誇讚她時,她的爺爺奶奶總是說:“好什麼呀,她連跳繩都不會,特別笨!”

現在4年級了,她一分鐘跳繩跳不到50個。她笨嗎?她不努力嗎?不是的,她是個聰明又努力的孩子,只是家長的貶損成了她的心結。每當她拿起繩子準備跳的時候,冥冥中就有個聲音在她心中吶喊:“她很笨,她不行,她不會跳繩……”

一個孩子,需要積蓄多少力量才能打破家長施下的“魔咒”啊?家長們,我們要學會坦然地接受別人的讚美,當有人誇讚我們的孩子時,我們不用急於謙虛,我們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說一聲:“謝謝,我們會繼續努力的!”

這種謙虛的家長,很難教出自信的孩子

請維護孩子的尊嚴

3、孩子的缺點需要指正,但不能弄錯場合,家裡才是適合跟孩子講道理的地方。

我說家長不宜用“謙虛”來束縛孩子,不等於說孩子不需要謙虛的美德,更不是說孩子的缺點不能指正。我們教導孩子要分場合,我們指正孩子的缺點不要在人前。因為,孩子也有尊嚴!

如果我們自己在大庭廣眾之下忽然被人肆無忌憚地指戳痛處,我們會不會覺得很難堪?

所以,當孩子被家人當著別人的面指出缺點時,他也會覺得很尷尬。特別是在別人誇讚他的時候,本來是被捧上了雲端的,忽然被家長一句話硬生生地扯下來,“啪”的一聲摔到了地上,這是多麼狼狽啊?

家長可能還在高談闊論,但是孩子的自尊心已經被踩著粉碎了。子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自己不願意遭受的,也請不要強加在孩子身上。並不因為他們是孩子,他們就該承受來自家長的口不擇言。

小時候我在外面跟小朋友發生矛盾,我爸媽總是不分青紅皂白劈頭蓋臉給我一頓罵,回到家裡之後他們反而開始安慰我,詢問我與人發生矛盾的原因。殊不知,我已經沒有傾訴的慾望了,所有的委屈在他們的斥罵聲中都已經變成麻木了。

當家長在外人面前責罵孩子、揭孩子的短、說笑孩子的糗事時,孩子的感覺是怎樣的家長設身處地地去感受過嗎?

只有經歷過的孩子才會明白,那一刻他們感覺自己就猶如動物園裡被圍觀和被逗樂的猴子。但是,他們又不是猴子。

他們想逃,可是無處可逃;他們想把自己藏起來,可是無處可藏。他們只能生生地忍受著……

作為家長,在人前我們必須是為孩子遮風擋雨的大樹。在家裡,我們必須孩子好好講講道理,讓他們知書懂禮、有錯必改。

家裡才是適合跟孩子講道理的地方。

這種謙虛的家長,很難教出自信的孩子

自信滿滿

結束語:

真正的謙虛來源於自信。我不認為一個不敢坦然接受讚美的人,有勇氣面對自己的缺點。

魯迅先生在《紀念劉和珍》裡感嘆:“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不過,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是勇士,作為家長我們要先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內心澄澈、樂觀自信的孩子,再慢慢地讓他們成長為一名無所畏懼的勇士。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家長們就不要盲目謙虛,不要把謙虛用錯地方。

我們要有面對缺點的勇氣,也要有接受讚美的能力。家長需打破“謙虛”的魔咒,才能教育出自信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