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出征,骨科医生带着哑铃练健身

从医学专业来划分,治疗新冠肺炎,呼吸科医生是主力,但在武汉抗击疫情战场上,“跨界队员”也不在少数。1986年出生的徐磊磊,是南京鼓楼医院一名骨科医生,2月12日,他随医院医疗队一起出征武汉,骨科医生在治疗新冠肺炎中能干什么?他说:“其他医生会的我都行。”

维棠下载|

记者第一次遇到徐磊磊并不是在医院而是在住地,当时一批医疗物资运到,他正在住地大门口搬运。出征武汉以来,扛行李、搬东西、运物资,徐磊磊都是把好手。“我们这个专业要求力量大,在同行看来,是一个‘体力活’”,徐磊磊说,骨科医生做手术时,经常需要进行复位、固定、牵引等操作,手臂力量必须要强。徐磊磊从事临床8年,一直保持着健身锻炼的习惯,这既是个人爱好、也是职业需要。

到了武汉抗击疫情一线,徐磊磊也没有忘记健身锻炼。他自带了跳绳、哑铃等简易器材,下班后有时间就在住地房间进行力量训练。徐磊磊的工作和医院其他医生一样,在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病房 救治患者,轮班进病房一次要待四个小时。“穿脱防护服现在已经很熟练了,医学的基本知识、理论都是相同的,我也学过,这次救治新冠肺炎,我们也接受了相关知识的培训,在救治患者方面,我也没有问题”,徐磊磊说。

战疫日记④ |“跨界”出征,骨科医生带着哑铃练健身

战疫日记④ |“跨界”出征,骨科医生带着哑铃练健身

记者了解到,徐磊磊也是一名“学霸”,博士毕业的他师从鼓楼医院院长邱勇教授。在住地工作间隙,徐磊磊经常通过专业平台查阅最新的学术资料,这几天光英文专业资料就看了20多篇,徐磊磊说,他自己对病毒基因方面研究非常感兴趣,这段时间的实践经历,会丰富自己的专业积累,“看到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我也会用通俗的语言翻译,告诉身边的亲友,让大家消除对病毒不必要的紧张恐慌心理。”

驰援前方的除了骨科医生还有心内科大夫,记者采访鼓楼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刘宇时,他刚刚下班走出武汉市第一医院隔离病房。“早上5点进病房,5点20就看到呼吸机报警”,刘宇说,当时一名慢阻肺合并新冠肺炎的患者,突然血氧饱和度下降, “最低到了56%左右,正常人应该是93%-100%,这已经属于极危重病人,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会引起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危及生命”,刘宇立即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样的“加速度”,对于危重病房的医生来说是常态,刘宇时刻要绷紧这根弦,对每一名病人的病情变化了然于胸。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他认为:心肺是一家,他可以把专业所长用在抗“疫”一线,“ 同样很有成就感”。

南报融媒体特派记者 刘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