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開闢軟件戰場,中國科技公司不能再“猶豫”了

過去多年,電腦、移動端操作系統和生態可以說一直由美國的微軟、谷歌和英特爾等公司掌控,儘管中國公司不斷嘗試“攻山頭”,但收效並不算明顯。

不過,隨著國內研發企業走向聯盟,這一狀況開始改善。比如國產統一操作系統,也就是UOS橫空出世,以及全球開發者服務聯盟即將誕生。

另一方面,美國在5G設備領域的競爭中,顯然落後於中國。為了爭奪這一行業的話語權,美國政府除了多次使用政治手段,目前還正在召集多家科技公司,從5G軟件方面“圍攻”華為。

可以發現,在全球最新的頂級技術之爭下,中美兩國的企業,由以往的各自為陣到逐步走向聯盟。在兩方的科技陣容形成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政治博弈,這將是一個長期議題。

那麼,我們先來看看中美軟件系統之爭現狀如何。

1

在全球智能手機應用生態上,我們都知道,谷歌應用商店歷來佔據主導地位。這也和谷歌最初的“聯盟”和“捆綁”策略有關。

2007年11月,谷歌與84家硬件製造商、軟件開發商還有電信營運商,共同組建開放手機聯盟,研發改良安卓系統。隨後谷歌以開源許可證的授權方式,發佈了安卓的源代碼。

美國開闢軟件戰場,中國科技公司不能再“猶豫”了

這種模式拉開了安卓在全球市場爆發式增長的序幕。在第二年安卓智能手機宣告誕生後,安卓系統逐漸擴展到平板電腦、電視、數碼相機、遊戲機、智能手錶等等。

應用的越廣也就意味著市場份額越大。2011年,安卓超過封閉的塞班系統,躍居全球第一,到目前已經佔全球市場份額大約八成。

在安卓做大之後,谷歌被質疑壟斷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以及濫用安卓支配性地位“預裝”推廣自家應用。

於是,谷歌把所有可能被反壟斷罰款的產品“打包”到谷歌商店中,然後再將應用商店深度植入到安卓系統中。這樣谷歌即跨過紅線獲得了收益,也讓應用商店進一步壯大。

但是,近幾年華為、小米、OPPO、vivo通過激烈的廝殺在世界智能手機市場稱雄時,在應用生態上卻是各自為戰,整體建樹不大。

首先,在國內用不了谷歌應用商店,四大國產手機廠商在國內出貨時基本都預裝了自家應用商店和相關軟件。

但是在國外,谷歌應用商店大行其道,另外很多歐美國家不允許預裝軟件。這就讓國產手機廠商的應用商店在海外顯得弱勢。

以弱對強,在兵法裡面有一計“合縱”策略。最近有外媒消息顯示,華為、小米、OPPO和vivo正在聯手打造全球開發者服務聯盟,讓國外的開發者把他們開發的App同時傳到四家手機廠商的應用商店。

從作用上看,這個平臺能讓海外的開發商更輕鬆覆蓋多個應用商店,和營銷他們的應用程序。可以預見,平臺壯大之後將對谷歌Play應用商店的主導地位構成一定挑戰。

據說全球開發者服務聯盟最快會在3月正式推出,平臺最初將覆蓋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在內的9個國家和地區,未來將會拓展至全球市場中。

但是,全球開發者服務聯盟官網的介紹是去年8月就已經成立,而且目前只顯示了小米OV三家公司的信息,華為並不在其中。

不過,或許“現在不在,不代表未來不在”。

分析原因,小米、OPPO、vivo的結盟有達成合作的基礎。三家公司均屬於全球智能手機頭部廠商,在新興市場增長迅速,而且有較強的區域互補性,其中小米在印度擁有強大的市場銷量和用戶基礎,OPPO、vivo在東南亞地區有著強悍的市場銷量表現。

通過組建聯盟這番操作,有助於提高他們的行業話語權,在與谷歌的後期談判中獲得優勢。

另一方面,這也能夠進一步提高國產手機廠商的利潤率。近年來,隨著硬件銷售放緩,中國手機廠商正試圖奪取更大的軟件和服務市場份額,應用商店、預裝應用、廣告和遊戲等都被看作是可能產生新收入和利潤的領域。

2019年,谷歌僅在應用商店服務中,就獲得了88億美元利潤。小米、OPPO、vivo也希望通過聯合出擊,在海外分得一杯羹。

不過,有人認為,傳統上相互競爭的公司組建聯盟很難取得成功,從長遠來說,還得看具體執行情況如何。另外,其中可能涉及的谷歌GMS服務授權也是潛在的重要問題。

誠然,全球開發者服務聯盟如果憑藉強大的用戶基礎,以及在不同地區的優勢,統一協調好各方技術和利益來推廣這個平臺,產生的影響力將難以估量。

至於影響力有多大,確實需要看聯盟後期執行力度如何,以及提防谷歌的“連橫”策越。

另外,在抗擊谷歌GMS整個框架上,華為公司目前走在了前面。1月16日,華為面向全球發佈了HMSCore 4.0,進一步拓展HMS和鴻蒙生態。

目前,華為全球註冊開發者已經超過130萬,接入HMS Core的應用數量超過5.5萬款。HMS生態已覆蓋170個國家和6億人口。

未來,隨著華為開放速度加快以及各項創新能力加強,HMS生態的數字大概率還將持續增長。

2

說完手機應用商店,再來聊聊電腦操作系統方面。

眾所周知,美國微軟的Windows“獨霸”全球電腦操作系統數十年。而為了抗爭微軟的科技霸權,近二十年國內企業和相關科研機構做了許多努力:

2000年,北京中科紅旗軟件公司成立,推出紅旗linux;2001年,國防科技大學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研製推出銀河麒麟;2003年,上海中標軟件公司成立,推出中標普華linux;2008年,武漢深之度科技公司推出“深度”操作系統;2013年,中國CCN聯合實驗室成立,與天津麒麟聯合推出優麒麟。

美國開闢軟件戰場,中國科技公司不能再“猶豫”了

除了以上比較知名的國產操作系統,還有SPG思普、雨林木風、凝思磐石、共創Linux、COS、湖南麒麟等等。

國產操作系統多點開花,取得一定成績。幾大麒麟和“深度”操作系統開始脫穎而出,在軍工、政府、金融、電力、教育以及大型企業等領域取得不少訂單。

但是,在中國可謂撼山易撼Windows難。基礎相對薄弱的國產操作系統在面對Window的軟件生態、盜版問題、以及遊戲性能優勢等挑戰時,仍然無法逾越這座大山。於是,國產操作系統開始逐步走向聯盟。

2010年12月16日,民用中標Linux和軍用銀河麒麟系統正式合併,宣告將以“中標麒麟”品牌統一出現在市場上,並開發軍民兩用的操作系統。

四年之後,天津麒麟成立時,又將湖南麒麟旗下的“麒麟”與“銀河麒麟”等無形資產整合在了一起。

中標軟件、天津麒麟都隸屬於中國軟件集團,而且兩家公司的操作系統都基於Linux內核,但被曝出各自為政,出現中標麒麟適配龍芯,而銀河麒麟適配飛騰CPU的競爭局面。

但國內操作系統企業現狀是普遍小、散、弱,配套軟硬件生態分散,無法形成合力效應。在發展矛盾日益凸顯情況下,產業急需打造統一技術體系和生態環境的自主操作系統,屏蔽CPU架構體系差異等,構建更完善的生態。

最終,2019年12月6日,在中國軟件母公司CEC中國電子整合下,業界期待已久的中標麒麟、銀河麒麟正式合併。這意味著中國操作系統新“旗艦”宣告誕生。

實際上,在兩大國產系統合併的半年前,CEC中國電子已經簽署協議,聯合中興、深之度等公司在打造了統一操作系統聯盟,並在武漢、南京、北京等地組織了數百人的研發團隊。

自去年10月起,基於Linux內核的統一操作系統開啟了四個版本的快速迭代,從發佈面向桌面和服務器的測試版本到正式版發佈,歷時不到4個月。

1月15日,統信軟件公司正式發佈國產統一操作系統UOS 20,支持龍芯、飛騰、兆芯、海光、鯤鵬等芯片平臺的筆記本、臺式機、一體機、工作站以及服務器,擁有多款原創應用、原生軟件以及專屬桌面等。

另外,在硬件方面,UOS能夠兼容聯想、華為、清華同方、長城、曙光等整機廠商的40餘款終端設備;在軟件方面,能夠支持數據庫、中間件、虛擬化、安全等200多種應用和業務;在外設方面,能夠兼容主流的打印機、掃描儀等設備。

由於適配的產品、芯片、軟件以及相關設備達到國產高峰,並且表現出較優異性能,UOS 20的發佈甚至看作國內操作系統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但這背後,它能快速取得成功離不開武漢深之度公司。某種程度上,UOS20可以說是深度v20改良版,而深度系統經歷了12年發展迭代,目前用戶遍佈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開源操作系統排行榜上排行名最高的中國操作系統產品。

整體來看,目前國產操作系統已經基本具備替代Windows 系統的水平和能力,能夠滿足用戶的日常辦公和娛樂需求。儘管生態建設和研發推廣等方面存在不足,但正在逐步改善和壯大。

而在未來,隨著國內UOS統一操作系統、“深度”以及“中標麒麟”再向前跨越一步,或許至少在政府及公共機構替代微軟的Windows系統指日可待,甚至在民用領域獲得更多突破。

3

在前面說到的電腦操作系統和智能手機應用生態上,中國暫時不及美國。但在5G設備領域,美國明顯落後中國。

為爭奪這一領域的話語權,美國曾使出渾身解數遏制中國的華為、中興等企業。但在收效甚微之後,美國開始蓄意集中力量從5G軟件上突擊。

去年底開始,美國政府就開始拉攏一些科技企業在5G技術上合作,用開源軟件提供替代華為的產品。

美國開闢軟件戰場,中國科技公司不能再“猶豫”了

這項技術就是Open RAN,屬於TIP聯盟的其中一個計劃。TIP是2016年由臉書發起,旨在基於開源軟/硬件部署電信網絡。目前,TIP聯盟已有超過500家成員,其中沃達豐,西班牙、德國、英國電信,以及諾基亞、英特爾、三星等都是主要成員。

經過幾年發展,三家美國公司Altiostar、Mavenir和Parallel Wireless已從TIP聯盟中已脫穎而出。

不過,由於美國政府要求參與5G開源軟件計劃的企業開放自己的技術,這可能威脅到一些網絡設備供應商的利益。於是甲骨文和思科公司拒絕了美國政府的“邀請”。

但美國政府並沒有因此停止這項計劃。他們一方面宣揚“5G軟件正在取代硬件”,同時警告一些美國公司在5G競爭中不要落得像柯達一樣的後果。

1月,一個由兩黨參議員組成的小組曾提議,美國政府應投資超過10億美元用於5G軟件標準的相關研發。儘管美國監管部門正在考察這項計劃,尚未最終決定,但特朗普已明確表示支持。

最終,在美國政府的“威逼利誘”下,2月,AT&T、微軟、戴爾等公司已達成合作,將共同打造5G通信網絡的“先進”軟件。軟件系統預計在18個月內上線,最終目標是確保“美國5G架構和基礎設施”來自國內公司。

在美國政府推動下,有人說,OpenRAN可能將顛覆傳統基站設備市場的遊戲規則。一旦形成規模,開源軟件供應商來自美國,通用芯片由英特爾提供等,整個生態都有利於美國。

但是,Open RAN是5G網絡中的組成部分,離不開5G核心網、基站、通信系統等支持。這些系統最終仍要由華為、中興等設備廠商去做。Open RAN不過是一個軟件,說顛覆是誇大其詞。

另外,華為在全球5G必要專利中佔據絕對制高點,微軟、戴爾在蜂窩網絡使用的高度專業化技術面前還是“小白”,Open RAN涉及的複雜檢測、驗證和故障維修等,都是美國政府的挑戰。

不過值得華為警惕的是,全球第二大電信運營商沃達豐也一直是Open RAN計劃的積極推動者。去年10月,沃達豐啟動OpenRAN規模試驗,供應商就是美國的Mavenir和Parallel Wireless。

不到一個月後,沃達豐就宣佈了全球行業內最大的一次招標,計劃覆蓋歐洲14個國家,超過10萬個站點和4億人口。

實際上,自2016年起,美國、德國、韓國、日本、中國等國的運營商,以及科技公司聯合成立的RAN開源組織便不斷湧現。目前愛立信、諾基亞、中興、三星都已經加入一些RAN聯盟,但華為正處在“猶豫”狀態中。

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華為本身應該比任何人清楚“備胎”的重要性。毛主席曾總結“備戰備荒為人民”這一口號,意味著要從最壞處著眼,往最好處努力,這對“猶豫”中的華為以及其它中國科技企業或有所啟示。

綜合看來,在中美軟件系統生態競爭中,國內企業實力較弱的一方,如果各自為戰容易被逐個擊破,而“聯合行動”在目前形勢下相對明智。

美國開闢軟件戰場,中國科技公司不能再“猶豫”了

而在未來,隨著國內的科技創新速度加快,以及“團體”陣容加強,國產統一操作系統、全球開發者服務聯盟以及華為HMS等將對美國構成有力挑戰,最終斬獲更好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