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商家生存狀態調查: 猶豫、掙扎、堅持......

此文謹獻給每一個餐飲創業者!

首份外賣行業報告《2019年網絡外賣服務市場發展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6月,我國已有45.4%的網民使用過網絡外賣服務,網絡外賣用戶規模高達3.6億。

其中,使用網絡外賣平臺的主要原因是外賣成為生活習慣,從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佔此原因的用戶數佔比由41.5%增長至44.5%。

從報告中,我們可以窺見的是外賣發展整體趨勢向好。但從個體經營者來說,這份報告多少似乎與自己的實際情況有些差別。

今天,外賣君有幸採訪了幾位餐飲人,看看他們目前的生存狀態如何?

1

生存不易,利潤一再壓縮


今日頭條上,外賣君經常收到“今年外賣不好做,怎麼辦?”類似的議題,問答的背後則是多數商家對今年外賣行業的某些擔憂。

“隔壁家正準備轉讓,才幹了半年。”老劉欲言又止的說道。

進入2018年下半年以來,老劉都在發愁——每天外賣平均不超過20單,抽成又提高了2%,利潤一壓再壓。這成了近半年來的常態。

就在2月,老劉趁著春節假期,只休了5天,一天也不敢閒著,總共做出了302單,平均一天11單左右,刨去扣除的抽成和補貼費用,只賺了五六千。

老劉的餐飲店位於鄭州市區內,專做四川麻婆豆腐這個品類。單量少的時候,他就研究滿減活動、運營技巧。

外賣商家生存狀態調查: 猶豫、掙扎、堅持......

相比於3年前“躺著賺錢”的野蠻生長期,如今的收入多少讓老劉有些心灰意冷。

去年平臺規則新一輪的調整後,老劉平均每個月要交1500多元,收入減少了近1/3,甚至趕不上去年年初的70%。

老劉說不清這是第幾次規則變動了。只是每次調整,商家到手的收入要少很多。為了增加訂單量,老劉學起了便利店延長營業時間,心想總能多做幾單。

做餐飲3年多,老劉依然把握不住外賣運營思路。“明明跟著別人學做活動,總是不見效果。”

他也見過不少剛入行的年輕餐飲人,多是轉行,新店開業的時候大把的做活動,包裝也挑選有價值感的,但不到半年,資本的運作跟不上,店就被匆匆關了。

“我已經看到自己的處境了。”對於關店還是下線外賣,老劉說自己想的很明白。

老劉在他早前加入的當地商戶群裡,只剩18個商戶在苦苦支撐。每天,都會有人在群裡討論新方法,新思路。但是一再提高的抽成,還是讓2個商家選擇了退出。

老劉盤算著,不做餐飲後,就回老本行做廚師,起碼穩定收入有保障。

“市場已經基本穩定了。”這是老劉對當地商圈的觀察和思考得出的結論。

每個行業行業潮起潮落,盈利的都是頭部品牌,後來趕上的只能沾到一點兒紅利。一但紅利期過去,“流量開始收割”,首先傷害的是中小商戶的利潤。

3年之前,老劉思辨開始接觸餐飲外賣,憑藉做廚師的經驗,抓住平臺高額補貼的餘溫,每個月營收在萬元以內。

如果不是利潤被壓縮,新進商家的湧入,老劉的店還要繼續擴張。

有業內人士分析抽成提高的原因在於成本的上漲,“在消費升級趨勢帶動下,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生活服務平臺在技術、配送等環節不斷加大投入,導致成本增大,而這也是各個平臺紛紛提高佣金的原因所在。”

外賣商家生存狀態調查: 猶豫、掙扎、堅持......

老劉入局外賣剛好趕在2016年。憑藉“堂食+外賣”的模式,老劉的生意整體做的還算不錯。但自從抽成、人工、房租成本提高之後,營收一月不如一月,就連僱的主廚也辭工去別家了。

同行——做早餐品類的老周,和老劉發出同樣的感慨,餐飲的生意越來越難做,身邊許多餐飲人都不幹了,“只能這麼跟你說,做外賣利潤低的不能再低。”

在老周看來,鄭州的餐飲行業競爭激烈程度不亞於其他城市。他抱怨道,有多少人開店就有多少人閉店。

當用戶準備訂餐,手機的第一個頁面是當前做的好的品牌店或者新店,再往後翻,就屬於中等發展水平的店,越往後,店基本上就沒有翻盤機會了。

一些列數據表明,紅海時代,做外賣生意的壓力越來越大。

2

有苦難言的委屈


“控制成本就會盈利”,已經成為了多數商家的共識。

“但做人怎麼能昧良心呢?”東北的一位王老闆這樣談起了自己的經歷:新店開業的時候,區域經理找上門,表示店鋪定價太高。

外賣商家生存狀態調查: 猶豫、掙扎、堅持......

“建議我參照同行的價格;”又說主圖不行,賣的品相也不行;全都是問題。為此,店裡特地請來專門的攝像,美圖工作室;降低產品價格;把各方面都重新來一遍,但最後的效果仍然不如人意。

最後只能去買曝光度。有消費者點擊進你家店鋪,點擊一次最低0.3元,最高3元。

“最便宜的0.3元,根本沒用,於是一直漲價,直到1.5元的時候,單量也只有7、8單,同樣面臨的問題是點擊率高,200塊錢一個小時就花完了。”區域經理則表示,“你家價格高,學學被人的,會好的。”

不得不承認的是,食材成本價格高,在定價上才會高。以店裡用的牛肉為例,批發價格在24元/斤,五花肉都是純純的三層五花肉,不是那種一層肥一層瘦的邊肉。

“我認為用品質不好的東西來做,利潤上升了,差評也會隨之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米飯硬”,“肉不好”,“五花肉肥”,“給的量少”等等問題,從之前的口碑4.9分直接掉到4.0分。迴歸好食材,同樣也避免不了差評的出現,並且還可能有同行惡意差評。

當時,只能用心靈雞湯慰藉自己。依舊做好產品的理念,保持新鮮的食材,設置合適的價格,再換上精美的包裝,處理好售後客服工作。

但是,每天仍處在不盈利的狀態。

3

結語


儘管餐飲外賣生存不易,壓力巨大,但仍然有很多人選擇堅持。

就在外賣君採訪最後,一位商家表示,目前發展不易,但還是會奮力一搏。

接下來,改變運營思路。請教專業的團隊,對活動設置、店鋪裝修、運營推廣進行更新;對產品、服務、管理進行細節優化,爭取不斷創新,定位品牌發展規劃。


人原本生活得講究成王敗寇,但為了夢想和理想而拼搏,即使沒有成功,也值得所有人尊重。因為這個世界就是靠有夢想的人去推動的。

——孫宏斌(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