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凉粉怎样做?

兰花256185813


主料 5人份

绿豆淀粉100克

辅料

香菜适量

调料

水500克、酱油适量、芝麻油少许、食盐少许、白糖少许、醋少许、辣椒油适量、蒜泥适量

自制凉粉步骤1

用1份水先把淀粉溶化成水淀粉

步骤2

锅中放4份的水烧开,将调好的淀粉水慢慢倒入开水中

步骤3边加热边用勺子不停的搅动,直到淀粉糊变透明,不再有乳白色的生粉,用勺子舀起成片状流下,锅中伴有小泡翻腾即可关火

步骤4

将煮好的粉浆倒入饭盒中,置于冷水中自然冷却凝固,也可以放入冰箱中冷藏

步骤5

将成型的凉粉与饭盒分离,倒扣出来

步骤6

切成细条或者薄片

步骤7

用香菜、蒜泥、鲜酱油、麻油、盐、糖、醋、辣椒油等佐料按自己的口味调配好,浇在凉粉上,吃的时候拌匀即可





吃货大刚


用量杯取5份清水倒入汤锅中,再调入少许盐(便于凉粉凝固),大火加热烧沸。 02 再用量杯量出1份绿豆淀粉和1份清水,倒入大碗中搅拌均匀。 03 将调好的绿豆淀粉徐徐倒入沸水中,并不停用汤勺搅拌,待将全部的绿豆粉浆倒入后,转小火慢慢熬煮。 04 煮制过程中应不停用汤勺搅拌,起初速度可稍慢,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锅中的绿豆粉浆会由浑浊变透明、由稀疏变粘稠,此时搅拌速度应相对较快,以保证绿豆粉浆的充分均匀。 05 待锅中的绿豆粉浆全部变成透明色,且用汤勺舀起后呈片状流下,锅中伴有小泡翻腾时就算煮好了。 将煮好的绿豆粉浆倒入塑料饭盒中,置于冷水中使其自然凝固,或直接放入冰箱中,冷藏数十分钟待其凝固即可。 06 用双手握住塑料饭盒两端,摇晃挤压数下,使绿豆凉粉与塑料饭盒边缘分离,然后再倒扣在案板上,用刀切成2cm见方6cm长的小条。 将绿豆凉粉放入盘中,再调入各种调味料搅拌均匀,一道爽口爽心的凉粉就上桌了。


北漂青年来了


浑浆凉粉又称浑浆绿豆凉粉,是中国河南省孟州市(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浑浆凉粉"制作技艺,早已被河南省评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然而在河南这么多地道美食中,为什么这道美食能入选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能吃”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州混浆凉粉

孟州混浆凉粉的由来

混浆凉粉是以绿豆制作而成的,成品的浑浆凉粉看起来绿褐色中隐显着晶莹剔透,放在砧板上还会微微晃动,淡淡的豆香就会从颤巍巍的凉粉团中弥漫而出,让人食欲大动。关于混浆凉粉有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个性格暴躁的皇帝,得了一种久治不愈的怪病,胸闷头疼,茶饭不思,不堪病魔折磨发火连杀几个御医,并招告天下遍访治病奇才。据说一个懂点医术的小老乡,初生牛犊不怕虎,撕掉皇榜,将混浆凉粉呈献进宫,皇帝吃了以后涕泪齐流,古怪症状慢慢消失一空。喜极的皇上要给小伙子封官,小伙子留下一张纸条“当官断案烦死人,不如回家卖凉粉”之后就溜之大吉了。小伙子回到家乡摆起了凉粉摊,混浆凉粉也有由此流传开来。

“能吃”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州混浆凉粉

而据记载把绿豆凉粉从民间真正摆摊设点凉拌、热炒的是清代西招贤村牛凤臣。其后其子:牛来军,孙:牛世杰,曾孙:牛永厚。不断把制作技艺提高并传承下来,现在传承人为第五代:牛小江、牛小海。

那么混浆凉粉是如何制作的呢?

正宗的孟州混浆凉粉是要筛选精品绿豆,然后用水把浸泡了十二个小时的绿豆,放到小磨上磨浆,然后沉淀,抽去上面的清浆和多余的水分(这叫撇浆);撇浆是做凉粉的关键一步,混浆稠了,产量就低,稀了,凉粉儿就会不爽滑、筋道。

接着就是将剩下的混稠糊糊上锅熬制,熬制的时候要注意火候,开始大火把混浆烧滚(沸腾)然后小火慢熬,直到勺子在混浆糊糊中搅拌不动为止。之后将豆绿糊糊趁热倒入或大或小的盆子里,冷却五六个小时后倒扣出来,混浆凉粉就制成了。

“能吃”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州混浆凉粉

也正是各地水土不一,水质不一样的原因,不同地方的混浆凉粉味道也不尽相同,而在孟州要吃碗地道的混浆凉粉那就要去南庄了。走到南庄的凉粉小摊上,小摊伙计便会上前招呼你到:辣子辣嘴蒜辣心,芥末蹿透鼻梁筋,你要啥样的?老吃家则会选择芥末,要么就是芥末外加蒜泥或辣子。夹一筷子凉粉拌上汤汁儿,一口吸溜下去,凉凉的粉儿加上逼上脑门的辣味儿,那叫爽口啊。

混浆绿豆凉粉有什么功效呢?

“能吃”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州混浆凉粉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润肤的功效,还有一定的祛铅毒功效,此外还具有抗菌抑菌的作用,绿豆中的某些成分直接有抑菌作用,通过提高免疫功能间接发挥抗菌作用。因此用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绿豆做成的混浆凉粉,也具有解暑降温,止泻开胃之功效。

这种美味又养生,滑滑嫩嫩的小食是否合你的胃口呢?在家的闲暇时光不如就动手做一下,以饱口腹之欲吧。





小潘走乡村


(食货仓库)介绍一款盂县豆面凉粉,软滑,利口,清暑解毒。

★豆面凉粉是寿阳县、盂县一带人民夏季常食的一种面食,具有独特的豆香味,是消暑降温、清凉下火的佳品。

★原料配方

湿磨绿豆面(小豆面亦可)500克,清水2500~3000克。

★制作方法

1.湿绿豆面制法:将绿豆粒用湿洁布擦净浮土晾干后,在石磨上磨成大块粒瓣后,放入开水锅中稍煮捞出,再将表面水分晾干不粘时,用厚布盖住“焖粉”2~3日后磨成面,用细箩筛出细面。

2.锅上火加入清水烧开,改用中小火,先将100克豆面用凉水搅成稀糊,倒入锅内成面汤,再将所余豆面分次缓缓撒入锅内,右手不断用木棍拧搅(要防止结疙瘩块)直至将面全部撒完,将面团戳搅成稀糊状,面色发亮时,加入少许开水,盖上锅盖焖煮2~3分钟,然后再用小木棍拧搅均匀,倒在案板上(或抹在盆内)·晾凉即成。食时切条,配浇麻酱汁、芥末汁、辣椒油、盐、黄瓜丝等凉拌料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