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執行力

計劃不能如期完成的原因有二,一是忙,二是懶。有時以忙為主要矛盾,有時以懶為主要矛盾,更多的時候是二者兼有。最近應該說主要矛盾還是忙。

忙也可以分為外忙和內忙,外忙是由於外部計劃性不足,內忙是由於內部計劃性不足。將本該提前謀劃佈局、持續發力跟進的事情,集中在臨界時間點上。這時只有搞得手忙腳亂,眉毛鬍子一把抓,目標能保證完成就不錯了,質量上就更無法保障。因此得出結論一,要有預判性,這是計劃性的基礎。

有了預判性還不夠,重要的還是目標的實現。工作各有不同,但太陽底下無新事,對過去學習工作內容、解決思路、基本套路、基礎素材進行系統、科學、有條理的整理,才能在長期的工作中實現有效積累,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能力提升。因此得出結論二,要持續性的學習和總結,這是計劃性的外延。

有了上面兩個結論,圍繞明確的目標,保證計劃的執行,就必須要有資源保障。

客觀世界有一個基本的物理規律就是慣性定律,精神世界很多時候和物質世界是同構的,共同遵循著這個定律。改變物體運動方式需要能量,也就是需要資源投入。在資源總是不足的現狀下,這個投入和改變的過程,往往給人帶來焦慮。特別是由於外忙導致的被動性資源付出,更是令人不安。過度的不良情緒,還會較大的影響人的判斷力和執行力,對目標的實現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面對不可抗力的強制下,造成無終止的惡性循環,榨乾人的全部精力甚至生命。

面對這樣一個重要而突出的矛盾,我們必須慎重和正確的去看待。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論斷說,人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人的本質就在於人能調動的資源,我們要深刻的領悟到人的資源屬性。外部資源有先天性、機遇性等不可控因素。內部資源才是自我發展和成長最主要、最重要的核心,身影不離的要相伴一生。

人內部資源包括身體要素、知識要素等組成的行動力資源,和情緒要素、邏輯要素等組成的判斷力資源。行動力是服務服從於判斷力的,因此內部資源的核心要點就是情緒。比起行動力資源增長的客觀性、物質性和週期性,判斷力資源增長更具有形而上的特點。雖然需要漫漫一生幾起幾伏的淬鍊,但一旦正確的認識,離有效、快速的增長就不遠。窮人的孩子能早當家,甚至幾句記在心中的箴言,就有奇效。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以情緒控制為突破口,真正胸懷天下,積小流成江海,積跬步至千里,悲天憫人,自度度人。發展壯大自己能調動的內部資源,真正成為一名樂觀主義者,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有效面對一生遇到或將遇到的坎坷挫折、重任重擔,集中優勢資源,戰勝困難。只有這樣才能剛強而有韌性的面對風吹雨打,百鍊成鋼;才能不忘初心,識得自己本來面目,方得始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