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醫廢查汙水 太原 "環保人"全力封鎖病毒傳播途徑

把用過的口罩、防護服、醫療廢物等統一消毒、打包、密封;在隔離病房內裝入特製的醫廢垃圾桶,密封垃圾桶後進行二次消毒;將垃圾桶統一運送至專用醫療垃圾暫存庫,進行第三次消毒……每天,都會有專用的醫療垃圾轉運車兩次進出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把經過徹底消毒、兩次密封的新冠肺炎醫廢運往位於太原市東山地區的太原潤禾環衛工程設備有限公司進行銷燬。


清醫廢查汙水 太原


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是省級、市級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全省多數確診病患都住在這裡。這意味著,這所醫院產生的新冠醫廢數量多,二次傳播風險大。因此,每天檢查這裡的醫廢處置情況,就成了太原生態環境萬柏林分局執法人員焦國飛自1月24日以來的“必修課”。 為做到醫療廢物日產日清,防止二次汙染,同時還要保障抗疫定點隔離區的環境安全,焦國飛和他的同事們不敢有絲毫懈怠,身體和精神緊繃到現在,不敢有片刻放鬆。


農曆鼠年正月,像焦國飛一樣堅守在醫療廢物安全處置一線臺前幕後的環保人還有許多,他們正在竭盡全力封鎖病毒傳播途徑。2月19日、20日,山西晚報記者走進他們中間,聽他們講述環保人的抗疫故事。


近距離檢查新冠醫廢確保安全


2月19日,焦國飛又一次來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檢查醫廢處理情況。看到焦國飛只戴著普通的醫用口罩進入存有新冠醫廢的醫療垃圾暫存庫,山西晚報記者不禁有些擔心。“沒關係,醫療廢物都進行了嚴格的消毒和密封處理,幾乎已經切斷了病毒傳播的途徑,只要做好個人防護,勤洗手,被感染可能性很小。”焦國飛坦言,剛開始接觸新冠醫廢的時候,自己也有些害怕被感染,但現在已經釋然了,“既然必須有人站在新冠醫廢面前,那個人為啥不能是我呢?”


清醫廢查汙水 太原


上午11點,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的醫療垃圾暫存庫已經存了不少醫廢垃圾。焦國飛先檢查了醫廢相關臺賬,瞭解當天醫廢處理情況,接著走近裝有新冠醫廢的垃圾桶,對垃圾桶的密閉性進行再三確認。“只有百分之百封閉,才能保證在運輸過程中萬無一失。”焦國飛說。


焦國飛告訴記者,從1月24日接診首例新冠肺炎病患到2月20日,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共計產生新冠醫廢4919公斤,2月12日至今,該院平均每天產生新冠醫廢400公斤左右。“疫情防控的任務還很艱鉅,我們必須保障這400公斤醫廢能安全地送到指定垃圾處理廠,同時,還要確保醫療廢水消毒100%。”焦國飛說完,走到醫院後院,一邊打開地面窨井蓋,對醫療廢水進行監測,一邊對山西晚報記者說,“在醫院,我們對醫療廢水的監測更加嚴格,緊盯餘氯量等數值的變化,保護好城市下水道,不給病毒傳播留下一絲空隙。”


因為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就在轄區內,所以“全省全市都看著我們呢,不能出一點問題!”焦國飛說,“我們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儘可能切斷新冠病毒傳播的所有途徑!”


任何人、車進入礦區都要受“洗禮”


2月20日下午3點,蔡建國出現太鋼集團公司礦山分公司尖山鐵礦礦區的門口。想要進入礦區的人員和車輛,在接受嚴格檢查之餘,還需要經過特殊“洗禮”——一頓消毒水猛噴。“礦區復工人員越來越多,疫情防控稍一鬆懈就可能前功盡棄。”蔡建國“洗”完之後,站在門口,“緊盯”著進入礦區的人員車輛消毒情況。


蔡建國是太原市生態環境局婁煩分局監察大隊大隊長,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他沒休息過一天,不是在醫療機構、汙水處理廠等場所檢查醫療廢棄物、汙水、汙泥排放情況,就是在婁煩縣統一隔離點、復工企業指導消殺。每次去現場前,家人們出於擔心,總是千叮嚀萬囑咐:遠觀即可,不要近看。他總是一句話:放心吧,我會做好防護,疫情當前,工作不能交差應付!


清醫廢查汙水 太原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疫情期間,現場執法檢查工作照片裡總有他瘦高的身影。沒有防護服,沒有護目鏡,蔡建國就戴著普通醫用口罩,深入各醫療單位檢查醫療廢物處置臺賬、轉移聯單等記錄,嚴把醫療廢物從產生、收集、貯存、轉運、處置等各個環節。每進醫廢收集室時,他總是第一個進去查看;來到汙水處理廠,他每次都會檢查汙水處理設施運行記錄、水質監測報告、汙水處理達標、汙泥產生、處置等情況,並要求嚴密關注進水水質,加大水質監測頻次及各個環節的消毒,“汙水處理設施穩定正常運行、達標排放,關係著每一個人的健康,不多用點心怎麼行!”蔡建國對山西晚報記者說。


90後小夥主動請戰抗“疫”一線


“我是一名退伍軍人,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是我的天職,我懇請領導在此期間,調整我的工作崗位,將我派往一線參與疫情阻擊戰。”1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太原市生態環境局晉源分局環境監察大隊隊員李樹文遞交了抗擊疫情請戰書。


清醫廢查汙水 太原


1992年出生的李樹文,是晉源分局唯一一名“90後”。他是一名退伍軍人,之前一直負責分局排汙費核算和行政處罰建檔工作。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後,這個“老兵”坐不住了。他主動提出臨時調整工作崗位,請戰生態環境抗疫一線。晉源分局和環境監察大隊認真考慮後回覆:“准予參戰!全面做好自身防護,全力確保化工醫院、化二建、化肥醫院醫療廢水、醫療垃圾妥善處置,嚴格履行生態環境部門職責,堅決消除一切病毒傳播的可能性”。


“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疫情阻擊戰以來,走上一線的李樹文,幾乎沒有回過家,日夜往返於太原化工、化二建、化肥三家醫院。對上述三家醫院產生的醫療垃圾,從暫存到處置,他都瞭如指掌,並緊盯三家醫院醫療廢水“餘氯量”指標,與醫院管理人員共同研究醫療廢水中“次氯酸鈉”的科學添加量。餓了“泡麵”一包,困了“就地”臥倒,疫情發生以來,他共參與操作“餘氯量”數值監測工作1265次,全力確保了三家醫院“餘氯量”監測結果全日全時段保持在6.5以上,竭力堅守陣地,不讓病毒有任何可趁之機。


“2003年‘非典’,當時你只有11歲,還有印象嗎?”採訪即將結束,山西晚報記者拋出這樣一個問題。


“當時我還在上小學,但我對那次舉國之戰有著深刻的印象。那時候,學校停課了,馬路上沒什麼人。我在電視上看著醫護人員、人民解放軍在疫情一線奮勇作戰,用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守護著我們,甚至有人付出了寶貴的生命,這一切震撼了我的靈魂深處。那時起,我就立志要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如今,我們這些‘90’後長大了,這次參戰新冠肺炎一線的醫護人員、軍人、警察中‘90’後大有人在,這次換我們成為守護者,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戰役。”李樹文的話樸實無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