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比鍾南山還火的溫州人張文宏,他這堂罕見的公開課,太好了

這兩天要說誰最火,

甚至火過了鍾南山,


他是上海華山醫院傳染科主任,還有一個身份,他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的組長。


這兩天比鍾南山還火的溫州人張文宏,他這堂罕見的公開課,太好了


他人火了

我們只看到他談黨員上第一線那個採訪

其實,作為一個病毒專家

他的這堂公開課才是我們最應該聽的


他兩年前的一段18分鐘公開演講,被挖掘出來,再次刷屏社交媒體,僅單條微博的轉發量就達12萬。這是一場科普傳染病知識的演講,題目是:《人類如何抵抗傳染病入侵?》


語氣急速,吐字速度那叫一個快

但這恰恰抓住了聽眾的心

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家國情懷

都展現得非常好

這種專家型的學者

能夠深入淺出的講演

普及高深的知識胸有成竹,行雲流水


還沒看過的先看看下面視頻,看過的可以再回顧一遍:

2018年6月28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北京CC講壇的發言,題為《人類如何抵抗傳染病入侵》


張文宏的演講,雖然語速較快,但邏輯清晰,信息密度超大,全程無廢話空話。


這場公開課,不僅顯示出張文宏豐厚的專業知識,高超的講故事技巧,更彰顯出他的崇高的情懷和格局。


網友@就是曼仔評論說,“天吶!我太喜歡他了!真是一場特別棒的公開課!簡直可以當作公共衛生課的入門。我們能有這樣的醫生,真是幸運。相信看完你會對傳染病有一個基本認知。”


還記得,1月30日,他分析了抗疫的三種結局:

1、最好:2~4周內所有病人治療結束,2~3個月內全國疫情得到控制;

2、最差:控制失敗,病毒席捲全球;

3、膠著:病例數在可控範圍內增長,抗疫過程會十分長,可能長達半年至一年之久;


從全球“超級細菌”到埃博拉病毒,從H7N9禽流感到如今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華山醫院感染科始終奮戰在重大疫情最前線。


對中國民眾而言,上次這樣的“全民戰疫”就是“非典”時期了。2003年迎戰“非典(SARS)”期間,上海創造了無醫護人員感染、無社區傳播、無群體爆發的“上海奇蹟”,抗擊重大傳染病的“上海模式”獲得世界衛生組織高度肯定。而當年的上海市“非典”專家諮詢組組長,正是張文宏的老師——如今的華山醫院感染科終身教授翁心華。


巧合的是翁心華和張文宏都是溫州人

不過一個是前者是溫州樂清人

張文宏是溫州瑞安人


硬核發言後,走紅的張文宏

這兩天比鍾南山還火的溫州人張文宏,他這堂罕見的公開課,太好了

在年輕人聚集的b站,張文宏也受到了歡迎。

1月29日晚上,張文宏因在疫情新聞發佈會現場的一番“硬核”發言而迅速走紅。

他的發言視頻在微信群、朋友圈、微博被大量轉發。一起走紅的,還有他濃濃的黑眼圈。

網友贊他“務實”、“有擔當”、“思路清晰”,甚至有人稱他是“第二個鍾南山”。


這兩天比鍾南山還火的溫州人張文宏,他這堂罕見的公開課,太好了

張文宏在查房(上觀新聞)


張文宏:“其實華山醫院的病房不需要我查房,我去查房的主要原因其實只有一點要消除我們醫生的恐懼。就是說你主任,老是在後面指手畫腳,不進去跟病人親密接觸,然後讓我們老是在危險的第一線,我怎麼可以接受呢?”


這兩天比鍾南山還火的溫州人張文宏,他這堂罕見的公開課,太好了


29日,做了兩件大事的張文宏

躍入全國的視線,成為“網紅”

“我們今天(29日)做了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我自己每個星期要進去查房,至少一次到兩次;

第二件事情,換崗,把所有從年底到現在為止的醫生全部換掉。這一批都是了不起的醫生,在對疫情的風險性、傳播性、致病性一無所知的時候,他們就這樣把自己暴露在疾病的前面,暴露在病毒的前面,我認為他們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醫生,所以人不能欺負聽話的人。”


“我把所有崗位的醫生全都換下來,換成誰?換成科室裡所有的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在宣誓的時候不是說嗎,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著困難上。我說現在開始,把所有的人都換下來,

共產黨員上,再給我做出自己的樣子來。”


這兩天比鍾南山還火的溫州人張文宏,他這堂罕見的公開課,太好了

張文宏金句:N95口罩留給醫護人員,我們多用一個,他們就少一個


張文宏醫生思路清晰,尤其對一些重大事項判斷的時候,總能透露出他對這些事情的深邃思考,比如在接受央視新聞面對面採訪,涉及口罩問題的時候,他這樣回答:

我看到在大街馬路上很多人戴著N95口罩,我覺得有什麼必要呢,戴外科口罩就足夠了,這種口罩可以幾億級的生產,全國人民戴這個口罩就可以了,(N95口罩)給醫生用,一般的防護戴外科口罩足夠足夠了。”他說自己不缺N95口罩但“我今天用一個N95口罩,我的臨床團隊就少用一個

這兩天比鍾南山還火的溫州人張文宏,他這堂罕見的公開課,太好了

張文宏:把醫護工作者當人,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張文宏教授認為疫情防控當前,前線醫護人員最需要也最缺乏的是“防護、疲勞、工作環境”這三點關心:“如果跟不上,就說明沒有把醫務工作者當人,只是當機器。”


作為醫生,具有救死扶傷的工作職責,因此強調對於病人醫患的關心,這是必然的事情,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習慣了用這個標準要求醫生,卻忘記了醫生也是活生生的人,也一樣需要病人乃至社會的關心,那就是醫生也有免於傷害的權利。“但今天,我們也要提一條,非常重要的一點,醫生應該有免於受傷害的權利。老是看到打打殺殺的,醫生在搶救病人時就不會那麼熱情。


這兩天比鍾南山還火的溫州人張文宏,他這堂罕見的公開課,太好了

張文宏的導師——被譽為“感染界的福爾摩斯”、感染病學家翁心華


2003年非典時期,張文宏的老師、我國知名感染領域專家翁心華教授,擔綱上海專家治療組,率領上海醫生打贏那場看不見硝煙的硬仗。十七年後,學生張文宏掛帥,傳承乃師風範。


2003年“非典”橫行肆虐,在此危難關頭,張文宏責無旁貸地投身到上海市“非典”醫療救治與防疫中,協助全國白求恩獎章獲得者翁心華教授一起主編了國內首部介紹SARS的專業書籍,為迅速向廣大醫務工作者介紹SARS的疾病知識作出了貢獻。


2013年,H7N9,他第一時間在國際上客觀報道了中國案例;2014年,埃博拉,他參加了援助西非的緊急救援隊。


這兩天比鍾南山還火的溫州人張文宏,他這堂罕見的公開課,太好了


抗擊新冠肺炎,張文宏的目標

上海的病人不允許出現擁擠、交叉感染


到了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他接替自己的老師,成為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他定下了一個目標,“

上海的病人不允許出現擁擠、交叉感染,不允許讓病人住不上醫院。”在上海再次召開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專家座談會上,張文宏這樣說:

我們以什麼樣的流程讓這些發熱的病人得到及時的救治,及時的分檢是極為重要的,因為病人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分檢,出現大量的二代病例三代病例,這是我們上海絕不允許出現的!


這兩天比鍾南山還火的溫州人張文宏,他這堂罕見的公開課,太好了

張文宏的天命:焦慮


張文宏在2018年CC公開課上曾說:“我是一個特別焦慮的人,守護大家的歲月靜好這件事,特別適合我。為什麼呢?這大概是像我這類人的天命吧。什麼叫天命呢?就是我不做這個事,我晚上就睡不著。”


這麼多年,張文宏順應他所謂的“天命”,一天也沒有停止焦慮。當百姓歲月靜好時,他在研究怎樣避免人們感染病毒;在病情氾濫之際,他奔走一線,一刻不停地救治感染的病人。


這兩天比鍾南山還火的溫州人張文宏,他這堂罕見的公開課,太好了


從令人談之色變的“非典”,到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爆發……每一場感染性疾病的重大戰役,張文宏總是嚴陣以待,奮不顧身鏖戰在“緊急應對”的最前沿。


正是因為有像張文宏這樣默默無聞的醫學戰士,才有了我們今天幸福安寧的生活。無論是鍾南山院士,還是張文宏醫生,他們都是值得我們銘刻於心的時代英雄。“我們現在過著非常靜好的時光,但是你在過著美好的生活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有一群人,就是我們這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