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死也給東吳帶來了災難,為什麼孫權還要這麼做


關羽不僅是一代猛將,更是劉備義兄蜀國的好幫手,孫權也知道關羽在蜀國的地位,可是最終還是把他置於死地,這樣後期的蜀國和東吳可以說是有了不共戴天之仇。如果劉備聯合曹魏將其殲滅的話,那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所以說殺了關羽不要緊,最重要也得為自己考慮一下,是什麼原因讓他這樣做呢?

關羽的死也給東吳帶來了災難,為什麼孫權還要這麼做

其實和孫權的眼界格局以及為人都有很大關係,他這個人說起來可能有點小肚雞腸。三國末期的時候,蜀和東吳的關係就開始惡化了,當時劉備還收復了益州,這更讓孫權分外眼紅。就派使者前來相問,詢問能不能按照之前的約定把荊州還給自己,結果吃驚的得到這樣的消息,說等收復涼州才有可能。這樣的回覆無疑沒有結果,聽起來似乎欺負人,就這樣在孫權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關羽的死也給東吳帶來了災難,為什麼孫權還要這麼做

如果說是派使者傳話間接聽到這個讓人懊惱的消息外,接下來的這一幕可就直接讓人惱火了。劉備的勢力在當時也算強大,關羽的位置更是居高不下,這個時候孫權就想到聯姻這一出事,誰知道竟讓關羽火冒三丈,不僅罵退了孫權派來的使者,更說他的兒子配不上自己的女兒,關羽就是一個直性子,委婉拒絕的話也很難說出口。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孫權心裡才記恨著他,後來關羽屢次立功,更是名聲遠揚。本來就對他心生不滿,無奈還聽到這樣的消息,所以想要扳倒他的心思更是潛滋暗長。

關羽的死也給東吳帶來了災難,為什麼孫權還要這麼做

終於老天給了這個機會,呂蒙的出現無疑幫助孫權解決了這個後顧之憂,呂蒙向孫權獻上一計,白衣渡江不僅拿下了荊州更讓關羽死在了自己的手裡,對於孫權來說可算是解了心頭大恨。殺人也就罷了,他卻要栽贓陷害把關羽的頭顱扔給曹魏,這樣做也沒能糊弄住劉備,反而被曹魏厚厚的安葬了。

關羽的死也給東吳帶來了災難,為什麼孫權還要這麼做

殺兄之仇不共戴天之仇,就這樣後期的劉備幾乎也活在了報仇的陰影中,他想聯合曹魏共同對抗東吳,卻遭到了統治者曹丕的反對,因為曹丕想坐等雙方爭鬥起來自己來個漁翁得利。可是這個時候陸遜卻順勢而起了,他不僅要打敗劉備還要給自己留下實力去對抗曹魏,不過他也做到了,後期真的火燒連營,把劉備打回了老巢,東吳有了陸遜可以說是撐起來一片天,也正是因為陸遜和本地的天險才能抵抗住曹魏的進攻。

關羽的死也給東吳帶來了災難,為什麼孫權還要這麼做

孫權一心想著奪取荊州,這樣做極有可能把曹魏一鍋端,為什麼他要出這樣一個損人不利己的主意呢?其實和他本人的眼界和格局有很大關係。自己取荊州殺關羽分明是自己的私人恩怨,想想關羽對自己的奚落和出盡了的風頭,怎麼想都邁不出這個檻,所以他後期的人生目標也以報仇為重,至於稱帝統一天下一說,估計他也沒那個志向。能奪取荊州恰好利用它的天險和自己的天險合併抵禦外敵,自己做個割據的諸侯,稱霸一方也不錯。所以殺關羽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也並非為天下局勢所考慮,僅僅是自己憤怒難平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