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軍旗式樣的歷史演變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軍旗是軍隊靈魂和精神的象徵,也是激勵鼓舞全體官兵團結戰鬥的旗幟。從秋收起義工農革命軍的第一面軍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旗,軍旗式樣的歷史演變,見證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在90多年間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壯闊征程。


日前,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命令,發佈《軍旗管理規定(試行)》。構建新時代軍旗管理制度,對於堅定維護軍旗尊嚴,進一步激發官兵尊重、愛護和保衛軍旗的使命感、榮譽感,加強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編 者

我軍軍旗式樣的歷史演變

旗幟(油畫)劉宇一作


我軍軍旗式樣的歷史演變

■姜廷玉


1927年黨領導的秋收起義,創建了工農革命軍,開闢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也產生了人民軍隊的第一面軍旗——工農革命軍軍旗。從工農革命軍軍旗到中國工農紅軍軍旗,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旗的歷史演變,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鬥爭的歷史,體現了人民軍隊高舉著軍旗一往無前、英勇奮戰的歷史。


我軍軍旗式樣的歷史演變

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


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


1927年黨領導八一南昌起義時,為了爭取和團結國民黨左派,當時打的是“國民黨左派”旗幟,起義部隊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仍用國民革命軍陸軍旗幟。


南昌起義後不久,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湖南省委召開會議部署舉行湘贛邊秋收起義,會議不同意中央打“國民黨左派”旗幟的指示,決定要公開使用中國共產黨的名義,正式亮出工農武裝的旗幟來號召和發動起義。毛澤東以中共湖南省委名義給中央寫信:我們不應再打國民黨的旗子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國民黨的旗子已成軍閥的旗子,只有共產黨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此時,中共湖南省委已經開始準備設計新的旗幟,其主色調即象徵著革命的紅色。9月初,中共中央特派員、湖南省委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在安源張家灣召開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軍事會議,討論秋收起義的具體部署,並將參加起義的部隊和農民武裝統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為了做好起義準備工作,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參謀何長工、副官楊立三、參謀處長陳樹華三人奉命設計製作軍旗。因沒有現成的樣子,經過反覆研究,模仿蘇聯旗幟的式樣,設計出有鐮刀、斧頭、五星的紅色軍旗。旗底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中央為五角星,白色,代表中國共產黨;五角星內有黑色鐮刀、斧頭,分別代表農民和工人;旗面靠旗褲一側縫有一條白布,上面用黑布縫寫著繁體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字樣。全旗的含義為工農革命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革命武裝。


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旗幟設計後,數十名裁縫紛紛請纓,義務承擔軍旗的縫製,布店老闆無償獻出紅布料,突擊製作了100面,標識不同的部隊番號,發到各團、營、連級單位。該師指戰員高舉著莊嚴的軍旗,參加了秋收起義。紅色的軍旗成為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的重要標誌。


秋收起義後,中共中央意識到“改旗易幟”的重要性,決定放棄“國民黨左派”的旗幟。根據這一精神,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南方局書記兼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於10月15日在香港主持召開的南方局與廣東省委聯席會議上,提出南昌起義的部隊應改稱為工農革命軍,“一律廢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紅旗,以斧頭、鐮刀為標識,與國際旗同。”同月,中共中央同意張太雷的“改名易旗”提議,並先後指示有關單位“改名易旗”。


我軍軍旗式樣的歷史演變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軍旗(按《關於紅軍各級軍旗的規定的通知》複製)。


1930年式工農紅軍軍旗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頒佈《軍事工作大綱》,指示:在割據區域所建立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


由工農革命軍改稱紅軍後,各部軍旗的樣式,除旗褲上所寫的部隊標識文字改變外,其他的變動不大。但各根據地的紅軍由於相互協同軍事行動很少,聯繫不便,軍旗的樣式、尺寸仍然不統一。


隨著紅軍的發展壯大,正規化建設也逐步提上議事日程。1930年4月,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關於紅軍各級軍旗的規定的通知》:“各級軍旗一律用五星紅旗,星內排列鐮刀斧頭之國際徽,旗用大紅色旗;中央為五星,五星為白色;中為鐮刀、斧頭交叉排列,鐮刀斧頭用黑色;旗之右邊鑲白布長條書寫番號,旗須用大紅色。”“旗上有‘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字樣。”


1930年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了全國紅軍代表會議。會議頒佈了《中國工農紅軍編制草案》,在規定正式使用中國工農紅軍稱謂的同時,再次明確規定了中國工農紅軍的軍旗式樣。


1930年式紅軍軍旗,經過了中共中央軍委的兩次文件確認,體現了相當的權威性。與秋收起義時的軍旗設計方案相比,進一步明確規定了旗幟尺寸、顏色、斧頭的樣式和刃鋒在圖案上的方向,增加了旗須與文字的橫標。


我軍軍旗式樣的歷史演變

紅軍某部宿營地掛著的紅軍軍旗。


1931年式紅軍軍旗


1931年3月18日,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佈了《蘇維埃和群眾團體紅軍旗幟印信式樣》。《式樣》對軍旗的旗式做了新規定,並下發了軍旗的圖式:旗幅的左上方為頂角向上的五星,代表中國共產黨;旗中間為一交叉的鐮刀、錘子(當時認為錘子才是現代產業工人的象徵,也是國際布爾什維克的通用標誌),而不再是鐮刀、斧頭,代表工農;鐮刀、錘子相互交叉,基本位於旗幅的中心位置,鐮柄向左下,錘柄向右下,鐮尖和錘頂面均向左上方的五星方向;旗除旗褲一邊外,另三邊有旗須;旗褲為二寸三分寬的白布,用以書寫部隊番號;旗頂為梭鏢,帶須。


《式樣》為區別各軍種,規定以旗須的著色來代表不同的軍種:紅色旗須代表步兵,黃色旗須代表騎兵,黑色旗須代表炮兵,白色旗須代表工兵,藍色旗須代表輜重兵,綠色旗須代表醫護兵。


《式樣》還規定了地方武裝的旗式。地方武裝基本採用的是1927年秋收起義時工農革命軍式樣的旗幟,只是把斧頭改為錘子。同時規定了不同建制的部隊所用旗幟的尺寸大小。把地方武裝的旗作為一項專門內容予以規定,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1933年5月,中革軍委發佈命令,要求中國工農紅軍一律更換新式軍旗。


1934年式紅軍軍旗


1934年2月1日,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了關於國徽、國旗及軍旗的決定。大會上,毛澤東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徽、國旗與中國工農紅軍的軍旗式樣,向全體代表作了說明,並由林伯渠宣讀了《關於國徽、國旗及軍旗的決定》。其中對軍旗規定:軍旗,為紅色底子,橫為五尺,直為三尺六寸,中為黃色交叉的鐮刀與錘子,右角上有黃色的五角星。旗柄為白色。


1934年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以國家法令的形式,對軍旗式樣進行了規定與統一。紅軍各部隊根據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決定,普遍使用了五角星和鐮刀錘子分開的軍旗。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之後紅25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紅六軍團(紅二方面軍)相繼長征。紅軍在長征中使用的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規定的五角星和鐮刀錘子分開的軍旗。


至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前,中國工農紅軍一直在使用“中為黃色交叉的鐮刀與錘子,右角上有黃色的五角星”的紅軍軍旗。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旗


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經過國共兩黨談判,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在南方堅持鬥爭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隸屬國民革命軍序列。在這一時期,八路軍、新四軍的絕大多數部隊並沒有被授予“國民革命軍陸軍軍旗”。八路軍、新四軍部隊實際上很少打國民革命軍陸軍軍旗。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民黨軍旗已不再可能成為人民軍隊的軍旗。


解放戰爭前期,許多部隊在作戰過程中,往往都高擎著紅旗,導引廣大將士衝鋒陷陣,所向無敵。在解放戰爭時期,紅旗在廣義上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軍旗。


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推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正規化建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1948年2月21日,周恩來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份指示電,徵求對設計軍旗、軍徽、帽花和臂章的意見,請各地各單位研擬具體樣式報送中央審議。全軍各大單位收到指示電後非常重視,先後報送500多份應徵圖案。


1948年年底,中共中央機要室主任葉子龍拿著一本魯中軍區政治部《前衛》報社為紀念建軍21週年出版的特刊來到作戰室,指著該刊封面上一面標識有五星和“八一”二字的紅旗,對負責彙集和篩選的工作人員說,毛主席和首長們對封面紅旗都很欣賞,指示可按這個思路設計軍旗:軍旗上要有“八一”二字,以表示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軍隊舉行南昌起義,是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歷史紀念日;旗上要有五角星,象徵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軍旗要以紅色為底色,這即是革命的顏色,也是中國人民傳統的喜慶顏色;五角星和“八一”二字用黃色。


按照指示,工作人員設計製作了2面幅樣旗。1949年3月5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開幕。這2面幅樣旗掛在會場的牆上。同時,也將全軍各大單位上送的圖樣擺在靠牆的幾張桌子上。到會的中央委員們審議後,均原則同意掛在牆上的樣旗。3月13日,全會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關於軍旗的決議》,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旗應為紅地,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規定了旗幟的基本式樣後,餘下的問題是五角星、“八一”二字的相對位置及大小,還有“八一”二字的字體等細節問題。為此,設計人員擬出了3種送審圖案,周恩來將其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審議後,交代作戰部一局分頭徵求在北平的中央委員、軍委領導的意見,並通過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徵求參加新政協會議的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人物的意見。根據各方面彙總的意見,設計人員又製作了一面綢料標準樣旗,並按照周恩來的指示,通過華北軍區司令部,組織步兵、炮兵和坦克兵部隊演練授旗儀式。


1949年5月27日,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各部門的領導審定了“八一”軍旗的標準樣旗。仰望獵獵軍旗在風中招展,毛澤東深情地說:“將來要在發佈命令時寫上,軍旗表示自八一南昌起義以來,經過長期奮鬥,正以其燦爛的星光普照大地,普照全國!”


1949年5月30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周恩來致電各野戰軍、各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並各級軍政首長:茲頒發軍委制定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及軍徽樣式七百份,請即點收,並請各野戰軍、各軍區遵式制發各所屬部隊,並定於六月十五日全軍正式開始使用。


從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軍旗到人民解放軍的“八一”軍旗,歷時22年。“八一”軍旗的誕生,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從此以後,軍旗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象徵,也成為國家主權的象徵之一。


我軍軍旗式樣的歷史演變

原華北軍區舉行授旗儀式排練時留影。


陸、海、空軍儀仗隊單獨執行司禮任務時分別使用的軍旗


1949年“八一”軍旗確定式樣以來,解放軍在外事活動中一直高舉著“八一”軍旗。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民解放軍與外軍交往的增多,軍事外交層級的擴大與深入,在迎接外軍軍種領導人的司禮過程中,需要相對應的軍種軍旗。研究和制定人民解放軍軍種軍旗成為適應軍事外交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成為進一步推動軍隊正規化建設,完善軍旗系列化的需要。


1992年9月5日,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公佈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執行司禮任務時使用的陸軍、海軍、空軍軍旗式樣。按“黃金分割”設計原則,陸軍、海軍、空軍軍旗旗幅的上半部(佔旗面的5/8)均保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基本樣式,下半部(佔旗面的3/8)區分軍種:


陸軍為草綠色,象徵綠色的大地,表示陸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領土安全而英勇奮鬥,所向無敵。


海軍為藍白條相間,象徵大海與海浪,表示人民海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萬里海疆而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空軍為天藍色,象徵藍天,表示人民空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神聖領空不可侵犯而展翅翱翔,搏擊長空。


命令還規定自1992年10月1日起,中國陸、海、空軍軍種儀仗隊在單獨執行司禮任務時,分別使用本軍種軍旗。


(圖②、圖⑤由劉中剛提供,其它由作者提供。)


我軍軍旗式樣的歷史演變

本文刊於2月23日解放軍報“長征副刊”專版


我軍軍旗式樣的歷史演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