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將禪藏於畫中的文霸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禪理、精鑑藏、工詩文、擅書畫及理論。他是海內文宗,執藝壇牛耳數十年,是晚明最傑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

董其昌出身官宦之家,在仕途上春風得意,青雲直上。公元1589年,(萬曆十七年)三十四歲的董其昌舉進士,開始了他此後幾十年的仕途生涯。與睢陽(今河南睢縣)袁可立同科,後來成為摯友,在蓬萊閣上留下了著名的《觀海市詩》碑刻。當過編修、講官,後來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他對政治異常敏感,一有風波,他就堅決辭官歸鄉,繼而買回官職。

工書法,自謂於率易中得之,對後世書法影響很大。其書畫創作講求追摹古人,但並不泥古不化,在筆墨的運用上追求先熟後生的效果,拙中帶秀,體現出文人創作中平淡天真的個性。他當時的政治地位顯赫,憑藉其政治地位左右畫壇、評價畫家。

董其昌:將禪藏於畫中的文霸

才溢文敏

董其昌才溢文敏,思想陳腐、為人霸道、通禪理、精鑑藏、工詩文、擅書法、擅繪畫。他是海內文霸,執藝壇牛耳數十年,是晚明比較傑出、影響比較大的書法家。康熙、乾隆兩位皇帝都以董書為宗法,倍加推崇偏愛。康熙皇帝把董其昌的書法常列於座右,晨夕觀賞,贊曰:“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高秀圓潤之致。結構字體皆源於晉人,能得其運腕之法,轉運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雄奇峭拔,草書縱橫排宕有致。”這使董書風靡一時,滿朝皆學董書,一時追逐功名的士子,以董書為求仕的捷徑。

書畫道路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評書法自敘答》曰:“吾學書在十七歲時。先是吾家仲子名傳緒,與餘同試於郡,郡守江西袁洪溪以餘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憤臨池矣。初師顏平原(多寶塔)碑,又改學虞永興,以為唐書不如晉、魏,遂專仿《黃庭經》及鍾元常《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徵仲、祝希哲置之眼角比,乃於書家之神理,實未有人處,徒守格轍耳。以遊嘉興,得盡睹項子京家藏真跡,又見右軍(官奴帖)於金陵,方悟從前妄自標評,譬如香巖和尚,一經洞山問倒,願一生做粥飯僧,餘亦願焚筆研矣。然自此漸有小得,今將二十七年,猶作隨波逐浪書家。翰墨小道,其難如是,況學道乎?”。

“餘性好書,而徽矜莊,鮮寫至成篇者。雖無日不執筆,皆縱橫斷續、無倫次語耳。偶以冊置案頭,遂時為作各體,且多錄古人雅緻語。覺向來肆意,殊非用敬之道,然餘不好書名,故書中稍有淡意,此亦自知之。若前人作書不苟且,亦不免為名使耳。”

“吾書無所不臨仿,最得意在小楷書,而徽於拈筆,但以行草行世。亦都非作意書,第率爾酬應耳。若使當其合處,便無能追蹤晉、宋,斷不在唐人後乘也。”

董其昌:將禪藏於畫中的文霸

可見大家的成功也來之不易。

董其昌:將禪藏於畫中的文霸


董其昌:將禪藏於畫中的文霸

董其昌走上書法藝術的道路,出於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起因是在考試時書法不好,遂發憤用功自成名家。這在他的《畫禪室隨筆》有所記述,其中還自述學書經過:他在十七歲時參加會考,松江知府衷貞吉在批閱考卷時,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將他名列第一 ,但嫌其考卷上字寫得太差,遂將第一改為第二,同時將字寫得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為第一。這件事極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鑽研書法。

董其昌回憶說:“郡守江西衷洪溪以餘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憤臨池矣。初師顏平原(真卿)《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世南),以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繇)《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丙舍帖》。 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徵仲(徵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幾乎學習研究了以前絕大部分名家,從鐘王到顏、柳,從懷素到楊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趙孟頫。

董其昌精收藏,曾珍藏董源4幅山水《瀟湘圖》、《溪山行旅圖》——(作者:北宋范寬)、《龍宿郊民圖》、《夏山圖》,並以“四源堂”名齋,後“四源堂”名畫多為河南袁樞(袁可立子)遞藏,使其成為晚明收藏董、鉅作品的集大成者。還有精選李思訓《蜀江圖》、《秋江待渡圖》,董源《徵商圖》、《雲山圖》、《秋山行旅圖》,巨然《山水圖》,范寬《雪山圖》、《輞川山居圖》,李成《著色山圖》,郭忠恕《輞川山居圖》,江貫道《江居圖》,趙大年《夏山圖》,趙子昂《洞庭二圖》、《高山流水圖》,王蒙《秋山圖》,《宋人冊頁》等18幅。

從中可以看出,董其昌的收藏足以令其傲視當代。

他的字、畫以及書畫鑑賞,在明末和清代名聲極大。善畫山水,遠師董源、巨然和黃公望。其畫風筆意安閒溫和、清新秀麗。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創作。又以禪宗的南北派比附繪畫,稱“南北宗”。他是尚南貶北,抬高文人畫的地位,打擊壓制和他相抗稀奇的“浙派”。其山水作品,用筆柔和,秀媚有餘,魄力不足,缺乏氣勢,且多輾轉摹仿,如《峒關蒲雪圖》、《溪山平遠圖》等,皆為摹古之作。

宦海沉浮

他一度擔任皇長子朱常洛的講官。但因為朝中複雜的人事關係,不久,便告病回到松江。而京官和書畫家的雙重身份,使他的社會地位迥異往昔。

其後,他相繼擔任過湖廣提學副使、福建副使,一度還被任命為河南參政從三品的官職。但他並不以此為意,託辭不就,在家鄉優遊,整天沉浸在翰墨當中。許多附庸風雅的官僚豪紳和腰纏萬貫的商人紛至沓來,請他寫字、作畫、鑑賞文物,使董其昌成為名動江南的藝術家。甚至當時的坊間傳聞其“擁有良田萬頃、遊船百艘、華屋數百間,成為松江地區的首富。”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都是以兩個謠言寫本的口吻強加給董其昌的,同時以“湖廣提學副使”低品級官員的身份中途輟宦,傳聞其“擁有良田萬頃、遊船百艘、華屋數百間,成為松江地區的首富。”也顯是言過其實的。

若董其昌有自白,那麼他的自白可能是 “別看我董其昌瘦小枯乾,我是明代末年畫壇領袖、畫壇翹楚,我的畫、書法、繪畫理論影響了整個清代三百年”。

所以,如果看不懂董其昌,那麼清代繪畫就不用再談了。因他很多畫都是在船上畫的。有時看到董其昌的畫時,會感覺有些看不懂。他的畫面實在是沒有太多的意境出現,但這個人很厲害,很偉大,偉大在中國畫在他的手上發生了轉變,中國畫在宋代時,畫家講究栩栩如生,是對於客體自然的一些描摹,畫家一定要畫的像,像那隻魚,像那隻鳥。宋代是對於主體的追求,畫畫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性。而到了董其昌手上,中國畫開始本體論了,中國畫要求每一根線條,每一個墨點,畫面中的每一棵樹,每一個石頭,都要有獨立的審美價值,中國畫的本體論,這個時候在董其昌的手上開始確立出來了。於是整個清代繪畫都是在董其昌的本體論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下去的,所以董其昌如果看不懂,就變成清代(的畫)完全不知道,因為清代的畫就是一堆的線條,一堆石頭和樹在那兒,在畫面上堆疊起來。

董其昌的繪畫長於山水,注重師法傳統技法,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調,講究筆致墨韻,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畫史繪要》評價道:“董其昌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神氣俱足,而出於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

《秋興八景》是董其昌最好的作品。在自己的畫面上,用楷書題款,不蓋印章,董其昌對自己最滿意的那類作品都是這樣。為什麼不蓋印章呢?你要買他的東西,沒有印章。他也不送人,因為不蓋印章,為什麼要送給你呢?這些東西是他留在身邊的。在這個小的畫面中間,不大的冊頁中間,董其昌是個造物主。他是一個上帝,他可以任意的在這張畫面上處理:他想有一棵樹,他就畫一棵樹,不會在乎是不是先畫了原來那個坡,這個樹畫上去以後,樹上會多一根線條出來,他不會在意的。他覺得那兒該有棵樹了,他就把那顆樹畫上去了。他不會在意所謂“近大遠小”,不會去在意所謂近處是濃的,遠處是淡的。整個畫面就是一個世界,他可以在這個世界中,任意的隨意的去加任何的東西。在這個畫面中間,沒有所謂的合理和不合理。沒有所謂的協調和不協調,他自己畫出來的就是傳統,他自己畫出來就是法度。他的畫就是規矩,非常非常厲害的一個人。

所以在這個畫中間,你可以看到許多的東西都是後添出來的。比如房子中間這棵小樹,就是最後添出來的。他畫畫時,覺得這個地方加棵小樹吧,他就加了棵小樹。完全不會去在乎,他那個樹幹上有個橫著的線條,是旁邊坡岸的輪廓線。他覺得遠山上面平了一點,加幾個黑黑的點子吧,就加了幾個黑黑的點子,這幾個黑黑的點子比近處最濃的地方還要濃。他不會在乎的。

這棵樹,前面的這棵樹,一定是最後才加上去的,點了這麼多的樹葉很平嘛,我就加一棵枯樹吧。光是樹枝加上去,結果,畫面很好,很協調。所以在董其昌的畫面中間,還能看到中國藝術精神中間所有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所謂的拙趣。拙趣是一種很高級的審美。這種拙趣不是裝出來的,它是由心而發的,是畫家自己本人的心性在畫面中間的一種反應。

比如這幅畫,發現左邊和右邊的景緻疊不到一起。沒有任何的關係,這是很錯亂的一個世界,而右邊後面的瀑布,落下來一大潭的清水,到哪裡去了?流到前面的房子裡了,這個也不合理。但是這片白白的清水和旁邊的坡石,又有了呼應。畫面是如此的協調,沒有什麼不自然。甚至感覺大自然還沒有他的自然,在這個畫面中間是那麼的自然那麼的協調,這就是董其昌。

《仿古山水畫》

這裡每一開畫的都是董其昌自己,每一開都是董其昌自己加工過的古人,畫面依然是這樣, 他想如何畫就如何畫,他像一個孩子在搭積木一樣,把一塊塊的山石,一棵棵的樹,放在了畫面中間。一個一個的疊在一起,然後疊成了一個畫面。這個畫面是那樣的圓滿、和諧,沒有什麼不合理。

董其昌:將禪藏於畫中的文霸

董其昌作品比較珍貴,但在流傳過程中贗品不斷充進去,至今已難見精品,可說贗品充斥市場,尤其是民間收藏,即使不是贗品,也是小幅泛泛之作。 海外藝術市場董其昌作品較多,歐美收藏家喜歡他的書畫,但由於難辨真假,所以不敢輕易出大價購買。反之,一旦能確認確是真品,則不惜重金,以購到手為目的。

1989年6月紐約拍賣過一幅他的《婉孌草堂圖》被專家認可,價格一下子被抬了上去,高達165萬美元,成為當時僅次於《元人秋獵圖卷》的第二幅價格最高的中 國古代書畫,此圖之所以能為專家認可,主要是一些典籍中曾記載過這幅畫,此畫 曾為王鴻緒、安儀周、乾隆收藏,著錄於《平生壯觀》、《墨緣匯觀》、《石渠寶籍三編》。這幅山水畫,筆墨韻厚重,皴法細密,氣韻雄渾,代表了董其昌文人畫的最高成就,畫面空白處則填滿了各名家題跋,是難得的精品、真品。以後,紐約市場一直沒出現過這麼好的精品作品,因此價格也一直沒上去,1990年共見到5幅作品出售,第一幅是《行書》二十七開冊,售價為1.65萬美元;第二幅是《行書》手卷,8800美元;第三幅是《山水》立軸,僅賣到3850美元;第四幅是《尺牘》十一開冊頁,售價1.4萬美元;第五幅是《九峰雪霽圖》絹本手卷,賣到1.5萬 美元。作品辨偽 董其昌作品流傳多,其重要原因是生前有許多人為其代筆,這比一般的仿製要 難予分辨。

據現代學者研究,書法的主要代筆人最著名的是吳易,作畫的代筆有趙左、僧珂雪、沈士充、吳 振、趙問、葉有年、楊繼鵬等。董其昌的代筆畫,大多是自己落款蓋章。水平較高的代筆之作大多出於趙左、沈士充之手。

董其昌:將禪藏於畫中的文霸


董其昌:將禪藏於畫中的文霸




董其昌:將禪藏於畫中的文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