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欠那33位社區工作者一份敬意

2020年2月21日,當民政部發布信息說全國有33位社區工作者在這場抗“疫”戰鬥中犧牲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什麼是社區工作者,不明白社區工作者包含哪些人,更不太瞭解的是,這33位抗疫犧牲的社區工作者都是誰。

我們欠那33位社區工作者一份敬意

但實際上,疫情肆虐下,全國有約400萬城鄉社區工作者奮戰在抗疫一線,平均6人服務一個社區,每人要對接約350位居民,任務繁重,異常辛苦。

他們面對的是整個社區的居民,他們被要求用專業的技巧和方法對疫情肆虐下的社區事務和人際關係進行有序的協調,從而使社區在封閉狀態下也能保持健康的狀態和良性發展。

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他們就站在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直到現在,還在堅守。

他們不像白衣天使的逆行讓人淚崩,不像人民警察的奉獻讓人致敬,他們的所做所為很可能並不為你所關注,甚至會引發你的反感與衝突。

但今天,我想請所有人都記住,這33位犧牲的抗疫英雄及他們身後的上百萬的社區工作者們,都是在為誰付出:

那個在大喇叭裡用大嗓門喊話,讓大家沒事不要出去亂逛,出門不要忘記戴口罩的村長;

那個在小區門口提醒你量體溫,督促你戴口罩,檢查你的身份證件的小帥哥;

那個在村頭路口戴著一個紅袖標,拿著一個手電筒,拎著一盒餅乾和一壺開水,坐在椅子上值班的大叔;

那個在樓道口值班,為封閉隔離的一戶戶家庭送飯送菜,採購物資的姐姐;

那個在夜裡一戶戶挨家敲門,詳細登記每一戶家庭成員行程信息和身體健康狀況的阿姨;

那個在辦公室連續值班二十多天,顧不上老婆、孩子,顧不上父母,一心守住小區安全的居委會主任;

那個不管夜多深,只要你一個電話,就會從被窩裡爬起來,幫你解決困難的網格員;

那個無論你多麼不理解,無論你多麼的冷眼相對,都只會忍住眼淚,陪著笑臉,一遍遍提醒你勤洗手,戴口罩,不出門的90後小姑娘;

排查,登記,核對,勸返,提供隔離期服務,復工復產的準備工作,對店面是否可以經營做好解釋工作......

當疫情來臨時,這33位社區工作者難道不知道害怕嗎?

他們從年初一被通知上班,直到今天還奮戰在各個小區的門口。

他們沒有防護服,僅僅依靠一個最最普通的口罩,就拿著體溫槍,站在寒風裡為我們的安全守護;

當疫情肆虐時,這33位社區工作者難到不覺得心慌嗎?

他們挨家挨戶敲門,逐家逐戶登記,一個人一個人確認行程和身體狀況,在疫情最為肆虐的時候,也是他們距離病毒最近的時候。

當有人確診時,這33位社區工作者難道不曉得躲避嗎?

單元下,樓梯間,房門口,那是他們每日都要去的地方。

對於那些密切接觸者和他們的左右鄰居,社區工作者們不僅是幫助他們在封閉隔離期間能夠正常生活,更是不停給他們溫暖的安慰和鼓勵。

他們是真不害怕,真不心慌,真不知道如何躲避嗎?我想,絕不是的。

你不知道的是,他們每天回家的時候,不知道要洗多少次手,要換多少件衣服,要給自己消毒多少下,但即便如此,也不敢擁抱飛奔過來的孩子。

你不知道的是,他們每天遇到那些發燒的,感冒的,咳嗽的人之後,內心裡有多麼害怕。

有多少次只要嗓子一疼,只要頭一暈,就想著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就想著,晚上還能不能回那個自己的家。

你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工資待遇可能低到你無法想象,而他們所冒的風險,承擔的責任與他們所獲取的社會評價之間,有著多麼大的差距,但這些,他們都無所謂。

與那些隔離在家休息,即便不工作,工資一分也不會少的人相比,與那些閒得發慌想出門到處溜達的人相比,與那些無理取鬧,肆意糾纏的無賴相比,他們莫不是瘋掉了嗎?難道,他們的生命就不值得珍愛嗎?

你不知道的是,前期他們顧不上休息,要連夜排查外地人員,通過大數據篩查,一個一個聯繫上,做好登記備案。

後來就是撥打一個個電話,勸說沒有及時回來就不要回來,以免路途的交叉感染;做好已經回來的人的一系列準備,生活的安頓,互加微信,提供體溫計讓他們上報一天兩次的體溫。

可以說,任何一個有風險可能的人的一切,幾乎都被社區工作者承包了。與隔離休息在家的人比起來,他們幾乎天天都是在與病毒跳舞。

如果,一定要問這群社區工作者到底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勇氣與魄力,義無反顧地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我只能說,我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用什麼樣的理由來說服我自己,在疫情肆虐下,在生命安全受到如此威脅的情況下,在社會地位和社會收入不高,在家庭壓力如此之大的情況下,過去的三十多天裡,為何只看到他們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疫情不滅,他們不退,他們在疫情抗擊的最前沿,勇敢地站立在病毒和社區的居民中間。

如果說白衣天使是我們戰勝病毒的最後一道保險,那麼社區工作者就是隔離我們和病毒的第一道防線。而又因為他們自身防護的薄弱,其危險程度與白衣天使相比甚至有過之而不及。

這33位犧牲的社區工作者背後,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這個龐大群體中的每一個人在這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役中都是英雄。

我們不能因為他們平凡的稱謂而怠慢他們,我們不能因為他們默默無聞的付出而忽視他們,我們更不能因為他們不求回報的善良而忘記這群用生命書寫社會良知美德的姐妹兄弟。

我問一位直至今日仍堅守在小區門口為我們測量體溫的姐姐,這次疫情讓她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這位姐姐笑了笑說:“只要我守著的這個小區,沒有病毒感染,人人健康,家家平安,我就覺得無比幸福了。”

我問:“你家裡人不為你擔心嗎?”

姐姐說:“跟你講,也許你不信,但我說的是真心話,像我這樣的普通人,一輩子能夠遇上一次以國家的名義奉獻自己的機會,我是絕對不會放棄的。等疫情結束後,我可以驕傲地對我的兒子說,他的媽媽也是一個為國家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

向在抗擊疫情工作中因公殉職的33位社區工作者及他們的家人致敬,他們是我們身邊最近的英雄。

向所有堅守在街道、村鎮各個角落的社區工作者們致敬,他們比我們很多人都要高尚的多。

致敬!身邊最無聲的逆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