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曾封狼居胥,這樣封禪告天的事情應該是皇帝做的事情,漢武帝為何沒怪罪霍去病?

史山泛舟


霍去病封狼居胥發生公元前119年,在漢武帝發動的第三次大規模北伐匈奴的戰役當中,霍去病大敗匈奴,深入北地數千裡,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山舉行了封禪儀式,昭告此地為漢土。這段記載出自《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漢武帝封賞霍去病的詔書。

天子曰:“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粥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章渠,以誅比車耆,轉擊左大將,斬獲旗鼓,歷涉離侯。濟弓閭,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執滷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師率減什三,取食於敵,逴行殊遠而糧不絕,以五千八百戶益封驃騎將軍。”

詔書中主要列舉了霍去病在此次北擊匈奴中的功績,最後增加了五千八百戶的食邑。很顯然,漢武帝對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行為是很認可的,甚至還作為作為封賞的理由。

封禪歷來是國君所為,霍去病作為漢家將領,舉行封禪貌似是逾規了。然而奇怪的是,不只是漢武帝沒有責怪他,後世也沒有以此事攻訐霍的不臣之舉,並且後世的很多臣子都以“封狼居胥”為自己的最高目標。所以很有可能霍去病的封禪和皇帝們的是有很大不同的,兩者不能混為一談,這才是漢武帝沒有計較的根本原因。


封禪古已有之,甚至黃帝時代就有傳說。然而真正的封禪當是秦始皇的泰山封禪,當時齊地儒學最盛,他們普遍認為泰山是五嶽最高山,是離天帝最近的地方,君王在此祭天就能與天帝溝通,將自己的功績上告於天。所以封禪在泰山舉行才有效,在遙遠的草原山丘上封禪,在中原儒士看來,就是一個笑話。

然而封禪在秦始皇之前一直都是傳說,沒人知道具體儀式該如何操辦。秦始皇封禪泰山時就依據祖上祭天帝的儀式照葫蘆畫瓢,至於泰山上的天帝有沒有收到他的訊息就不知道了。

秦二世也曾到泰山封禪,此後九十多年,幾代漢帝都沒有封禪。封禪儀式早已失傳,而且封禪事實上是儒家學說的東西,在儒學並未興盛的西漢前期,封禪並沒後世那麼多人在意。

而霍去病北征帶的都是騎兵,盡是驍勇善戰之徒,史載“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去病”,中間更是夾雜著大量其他少數民族士兵。很難想象其中竟然還有懂得封禪大典儀式的文士,就算有棄文從武的儒生,估計也不會掌握封禪的流程。他們很可能只是在想辦法宣示主權,對千年來沒人達成的成就自我驕傲一下,就照著平常過節祭天祭地的儀式在兩座山上過了一遍,劉徹對他們那種過家家的行為怎會認真計較。

霍去病此舉也暗合漢武帝的心意,他繼位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劉徹大力推廣儒家學說,而鼓勵有為明君封禪泰山正是儒家的經典觀點。霍去病在遙遠北地的壯舉,讓封禪成為當時的熱詞,如此好大喜功的漢武帝恢復泰山封禪也就沒有那麼突兀了。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終於赴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後來又辦了四次,創下歷史之最。


生物學家講歷史


霍去病的做法,合法、合理、合群,自然不會被漢武帝責罰!

首先,合法

何謂封禪大典,秦始皇最有發言權。嬴政的始皇二字不是白叫的,自秦一統中國之後,中華帝王就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真正意義上的封禪大典,也就是始於嬴政,且格外講究。整個大典的規格和程序,讓儒士們糾結了好久,最終還是始皇帝拍板,決定一定程度上沿用秦國舊禮。

於是,始皇帝於公元前219年封泰山,禪梁父山。而二世祖胡亥在位時,也於公元前209年封泰山。然而並沒什麼卵用,兩年後胡亥就忐忑地去找老爹兄長捱罵去了。

漢文帝在位時也有封泰山的打算,最終還是因為顧及國家財政問題而作罷。而武帝劉徹,在未能擺脫奶奶和老媽的控制前,也早就動了封泰山的心,此後的人生裡更是多次封泰山。 中華第一帝畫出來的規矩,整出來的封泰山大禮,你不去做。跟一班精忠報國,苦哈哈地追擊敵人到離長安近兩千公里的戰士搶山頭,丟不丟人?還要不要做正統皇帝了?

其次,合理

狼居胥山現在是在蒙古國北部,可當年是什麼地方?那是匈奴人的腹地,左賢王的地盤。你霍去病端了人家老窩不說,還在人家地頭祭天地。匈奴人也信鬼神可好?

史記記載,逢正月,五月及秋季,匈奴人要祭天地,拜日月。現在好了,決戰大敗,主力被殲滅不說,還被漢人在高處搞了個封禪大典。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個消息傳回漢,朝野什麼反應?妥妥的喜大普奔啊。提升了自己的士氣,打擊了敵人的氣焰。放在秦漢這個時候,哪來的言官去扯什麼祖宗禮法。“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縮寫下就是個“懟”啊!這一懟不要緊,直接打出個“瀚海”(貝加爾湖),也就是之後漢人常說的四海中的北海。朝野包括劉徹在內的一眾主戰派,想到霍去病帶著漢家兒郎飲馬湖畔的畫面,只怕是整夜整夜地睡不著。

再者,合群

霍去病16歲開始,就因劉徹的賞識,開始做侍中官。兩人算是天天廝混在一起,耳濡目染。擺脫了老孃束縛的武帝,對霍去病的影響是很大的。霍去病能夠在打敗左賢王部後,決定封狼居胥,漢武帝的影響,功不可沒。

往大了說,這也是當時的民族性格決定的。秦漢這幾百年,如果非要選出一個人來代表這個時代的民族性格的話,我想霍去病一定是個候選人。其次還有張騫,蘇武,班超等。也正是因為這批人的存在,每每讀起那段歷史,總給人一種說不出的豪邁。霍去病生在這個時代,是他的幸運。正是因為在這樣一個時代,他才可以做到“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而不因那莫須有的罪名而被勒死於風波亭。

這個民族太大,一個人無法詮釋他。霍去病的璀璨,張騫的堅韌,蘇武的執著,班超的智勇,都只是民族所發出的不同的亮光。於是,族人們,外族的人們,用起了這個朝代的名字來稱呼他,“漢”。或者像網友們說,這個民族用“漢”,來紀念起了這個朝代。


歷史便籤


眾所周知,霍去病他是漢武帝皇后衛子夫的外甥,是中國西漢王朝傑出的軍事家。他18歲便可出征,且戰績顯赫,19歲時能擔任無比榮耀的驃騎將軍,21歲就已榮升大司馬職位。他是一個無畏的熱血青年,曾單槍匹馬闖進敵人的大營,消滅了無數匈奴。但是他從來不焦躁,做事沉著冷靜,穩重果斷,帶兵更是他的天才本領,在戰場上也是遊刃有餘,淡然自若,彈指一揮間都透露著大將風範。他擅長騎馬射箭,喜歡長途奔襲,多次率領軍隊擊的匈奴節節敗退。

首先,霍去病封狼居胥的目的是什麼,仔細品一下,我個人認為他是為了通過這個來鼓舞士氣,其次向匈奴表達了自己對匈奴的態度。霍去病在進行封狼居胥的時候,漢武帝應該是知道的,沒有怪罪下去自然是對他的做法有一定的認同,畢竟在現在看來這個行為不僅鼓舞了士氣同時震懾了匈奴。

其次,霍去病的家世,他是漢武帝皇后衛子夫以及名將衛青的外甥,權臣霍光同父異母兄長。作為皇親國戚的他,漢武帝自然會給他開個後門,況且這個對他沒什麼壞處,更是對漢武帝有很大的幫助,何樂而不為呢。





珂珂愛好歷史


我是奔騰Li,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封狼居胥》事件漢武帝為什麼能包容霍去病的越權行為?筆者認為首先要考慮到,漢武帝所需要的是什麼,為什麼從漢高祖劉邦開始,不斷騷擾漢朝的匈奴人,可以在漢武帝手中得到解決,人人都向往皇權,其實皇權也是一把雙刃劍,擅用者江山穩固,濫用者眾叛親離

出身的重要性

霍去病的成功,告訴了世人一個道理,成功不但需要自身的能力強,出生在哪裡也真的很重要!如果沒有先天的優越條件,霍去病短暫的一生,也許還在默默無聞中努力爭取帶兵的機會,

論背景:霍去病是皇親國戚,皇后衛子夫的親外甥,其舅舅是大將軍衛青,論功績:霍去病17歲率軍征討匈奴,巔峰時期攻入匈奴老巢,自導自演《封狼居胥》,在抗擊匈奴方面,霍去病面對自己的舅舅衛青,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可惜天妒英才霍去病年僅24歲便去世,

漢武帝需要什麼

漢朝經過了“文景之治”多年的修生養息,皇位到了漢武帝手裡後,國力已是非常的強大,面對時常燒殺搶掠漢朝百姓,羞辱漢朝皇權的匈奴人,漢武帝具備足夠的力量給予匈奴人當頭一棒,但問題來了,棒子在哪裡?

國家強大富足了,這只是具備經濟能力,確保大軍遠征不缺糧草,但出兵的前提是要有一位能力出眾的將軍,衛青的出現解決了漢武帝的難題,

漢朝速來擅長政治婚姻,實行與匈奴聯婚政策,保衛朝廷安寧,從此處我們可以聯想到,衛青的姐姐衛子夫能夠登上皇后的寶座,應與漢武帝籠絡衛青有很大的關係,也可以看出漢武帝迫切的需要一位能夠幫助漢朝,解決為害漢朝數百年的匈奴人,其餘一切皆是浮雲

總結

歷朝歷代皇帝數百人,但真正有作為的卻在少數,漢武帝能解決匈奴之患,擅用皇權成為關鍵點,面對屢立戰功的大將們,是功高蓋主,還是為己所用,盡在帝王一念之間,對於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其行為雖然越權,但從霍家對漢武帝的重要性考慮,霍去病的行為顯然無關痛癢


奔騰Li


漢元狩四年春,武帝命令大將軍衛青和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出征,衛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兵分兩路深入大漠尋找匈奴主力決戰,霍去病率軍深入兩千多里,尋找到匈奴左賢王所部,大勝,俘匈奴屯頭王以及將軍等八十餘人,消滅敵人七萬多人,又乘勝向西北追擊,斬獲很多戰利品,一直追殺到大漠西部深處的狼居胥山下。一戰打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霍去病於是就在狼居胥山設壇祭天,在姑衍山祭地,登上山頂眺望戈壁大漠,並在山上立碑以做紀念。

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封禪祭天地的儀式一般都是由皇帝來主持的,皇帝自稱天子,也就是上天的兒子,祭拜天地當然得由他來做,容不得別人染指。

封禪也只有賢德的帝王才有資格舉行,名聲不好的帝王是沒資格封禪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覺得自己有資格封禪,就跑到泰山和下樑父去封禪,結果在封禪時天降大雨,弄得秦始皇跑到樹下避雨,此事還被一些儒生嘲笑了好一陣子,很多人都覺得是秦始皇德行不夠卻硬要封禪,上天才用降雨來警示。

霍去病舉行了這麼重要的封禪活動,武帝不但未責怪,而且還很是讚賞,並大加宣揚。

其實,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山上的封禪跟皇帝在泰山上的封禪是不一樣的,意義和作用都不相同。霍去病的封禪是從威懾匈奴宣示武力與軍功,是對匈奴等遊牧部的警告,也是宣告屈辱的以和親來求和平時代的結束,霍去病的這次封禪,完全是從軍事角度出發來做的一件事。封狼居胥也成為後世歷代將軍們努力追求的目標,也是作為一個軍人的最高榮譽。





大河橋下流


我是北派說書人,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回答不盡人意,歡迎大家用磚來拍,回答順了您心意,歡迎點贊關注。

漢唐時期,可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兩個朝代,而霍去病在中國歷史上,可是西漢時期北逐匈奴的名將,他做的一件事情,是歷代中原王朝帝王名將爭相模仿的經典,那就是封狼居胥,用我們常用的一句話,那就是“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

曾經漢唐多位名將,效仿霍去病,但是始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畢竟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可是前無古人嘛。

但是有人問起,這封禪告天的事情,本就是歷代皇帝做的事情,為何霍去病敢冒天下之大不違,去做這件事情,不怕漢武帝搞他嗎?在說書人看來未必,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漢武帝對霍去病視如己出,既然放出多大的權利,就有多相信霍去病

霍去病能夠在短時間內,成為萬戶侯,那說明其人確實有很大的能力,我們再看看其人所參加的對匈戰役,幾乎毫無敗績,畢竟從漢武帝之前,匈奴將漢帝國這個大舅子哥欺負的不要不要的,歷代漢朝帝王一直低著頭做人,那是很憋屈的,霍去病將匈奴按在地上摩擦摩擦,漢武帝又對自己這個外甥溺愛,所以這些都無所謂了。

封狼居胥,是被逼無奈,霍去病手下已經出現了軍心不穩

當年霍去病追擊匈奴,將匈奴主力攆到大漠深處吃草,到狼居胥山附近的時候,軍心開始不穩,主要原因是戰爭勝利了,漢人都有思鄉之情,歸心似箭,再次就是軍中一路打殺,還收攏了不少匈奴軍人,甚至一度軍中的匈奴人數將近過半,在這麼玩下去,恐有譁變危險,為了穩定軍心,霍去病才這麼搞了一次,一來提高士氣,穩定軍心,而來顯示大漢之威。


北派說書人


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行為可以說是揚了大漢王朝的國威,是國力強盛的體現,是一代軍神卓越軍事指揮藝術的酣暢淋漓發揮,更是漢武帝征服四方的霸業之舉及選賢任能的獨具慧眼,體現了作為決策者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底氣與霸氣所在。

這樣的勝利放眼前朝都是絕無僅有的,作為好大喜功、自命不凡的漢武帝而言,豈能錯過標榜自己的機會?

作為漢武帝心腹的霍去病豈能不理解霸氣側漏的主子心思?如果漢武帝不好這一口,他敢嗎?所以才會有封狼居胥的大手筆。漢武帝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麼會降罪霍去病本人。

事實上作為戰場上勝利者,霍去病個人也想標榜自己。這樣君臣各取所需,封禪之事就順理成章了。

後代多少軍事統帥想效仿這一壯舉不能罷了。范仲淹的“燕然未勒歸無計”、岳父的“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等等。


不抄襲別人觀點


封禪是古已有之的禮儀。按照《史記·封禪書》張守節《正義》解釋:“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古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天高不可及於泰山”,祈願“天地交泰”。於是,凡所謂“受命於天”的帝王,為答謝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巔,舉行封禪大典。

而封狼居胥專指西漢大將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出自於《漢書·霍去病傳》。。狼居胥,即今蒙古國境內肯特山。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此戰中霍去病遭遇匈奴左賢王部,以一萬的損失數量,斬首虜七萬多,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霍去病一路追殺,來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在這裡,霍去病暫作停頓,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舉行,祭地禪禮於姑衍山舉行。這是一個儀式,也是一種決心。

封狼居胥之後,霍去病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終生奮鬥的夢想。


作家牛佔龍


霍去病封狼居胥封禪告天,雖越祖制但當時為形勢所限,封禪告天既宣示了大漢權威、皇帝尊嚴,又以名副其實之功重創並將大漢強敵匈奴徹底將他們趕去了漠北,再無力侵擾大漢。守護了國家民族安寧、百姓安危,有大功於國。所以漢武帝非但沒怪反而重賞。


小龍女5505


霍去病就是漢武帝的革命同志,這個可能性很大,所以漢武帝沒有怪罪,理由就是這麼簡單,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