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家庭教育:孩子可以學到什麼?

最好的教育有時並不在課本上,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以無形的方式傳授。新冠疫情幾乎影響到了每一個人,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作為父母,有時也會和孩子討論相關的話題,在這個過程中,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親子教育的好時機。

新冠疫情下的家庭教育:孩子可以學到什麼?

辨識能力

信息時代,各種消息與數字滿天飛,各種報道與評論也讓人真假難辨,是非難分。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辨識,就有可能導致情緒的波動,產生焦慮、憤怒、悲傷等等,這些都十分消耗人的能量。父母如何提高孩子的辨識能力,提升科學素養,不盲從、不人云亦云,更不輕易地信謠、傳謠這些都很重要。

在接收到某一消息時,學會先停一停、再想一想,而不是慌亂不知所措,知道如何去求證,與身邊的人探討交流,再考慮下一步的對策,往往會避免和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困擾。

新冠疫情下的家庭教育:孩子可以學到什麼?

理財觀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得到迅猛發展,許多孩子從小體驗到的是“衣食無憂”,即便有些家庭經濟算不上特別富裕,通常情況下父母也不會委屈了孩子。甚至有些父母告訴孩子“家裡很有錢,不用擔心”!孩子在消費上想法也比較單純,不會考慮太多,喜歡的東西順手就買了,而這次疫情所帶來的經濟影響正在逐漸顯現。為了防控疫情的傳播,許多單位暫停或延遲開工時間,導致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由此帶來的是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個人的荷包也相應縮水。

新冠疫情下的家庭教育:孩子可以學到什麼?

近期疫情稍有向好趨勢,兒子陪父親去臨近的超市購買生活用品,結賬時滿滿一車零食,最後的金額還不小!回家後討論起這次購物的感受。孩子發現許多商品都漲價了,對於花費也是大吃一驚,坦言很少會去關注商品的具體價格。

新冠疫情下的家庭教育:孩子可以學到什麼?

其實,理財觀也是從小培養的,當然並非要讓孩子唯利是圖,也並非要教孩子嗜錢如命,它是一種思維方式,與延遲滿足、決策判斷乃至社交力(例如:有時需要通過商討來確定最終價格)相關;雖然在這個物質豐盈的時代,許多家庭“不差錢”,但也應當有一定的危機意識,金錢是通過勞動換取而來,沒有工作就沒有穩定的收入;並且經濟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這次疫情,屬於不可抗力),平日是否有預留一些儲備資金作為不時之需;倘若突然錢財減少甚至缺乏時,如何重新規劃,這很重要!


協作精神

在困難面前除了自身的努力應對,有時需要團隊協作。武漢是疫情的重災區,在那裡的百姓正面臨著史無前例的挑戰!而這次防疫、抗疫工作通過國家的統一領導與指揮,正在高效、有序地進行中。火神山、雷神山的建立;不同省市陸續派遣醫療專業團隊與志願者前往支援;以及全國人民響應政府號召減少外出、做好在家隔離,每一步都離不開團結,離不開協作。有時可能會因此而使個人的利益面臨部分影響或損失,但為了“大局”這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有“大”家才會有“小”家,不能為了一己之私而損害他人的利益(如果個人不聽從規定,擅自瞞報,到處亂跑,導致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可能使奮戰在一線人員的努力付之東流)。父母和孩子討論這些話題,也會對其未來在學校表現、同伴關係乃至成長之後的價值觀產生深遠的影響。

新冠疫情下的家庭教育:孩子可以學到什麼?

生命教育

因為新冠疫情,已經導致成千上百人離開了人士,他們的性別、年齡、身份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有親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未完成的願望。每天上升的數字不僅僅是數字本身,而是一個個鮮活的人。

一方面,人死不能復生,雖然非常悲痛非常傷心,但在情緒情感得到充分表達與宣洩之後,還是要接受事實,回到現實生活中來,死亡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更加認識到了生命的寶貴,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要珍惜健康,真愛生命!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同時,還要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好好相處與關照,彼此不留遺憾。

新冠疫情下的家庭教育:孩子可以學到什麼?

結語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措手不及,但通過疫情這樣一個突發事件,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也是一次寶貴的人生體驗。

新冠疫情下的家庭教育:孩子可以學到什麼?

#關注新型肺炎##戰疫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