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誰最幸福?

共鳴共勉共賞


粗粗算起來,古代的詩人,大概要算李白最幸福了。

你看他一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就連杜甫也贊他道:

李白一斗詩白篇,長安市上酒中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多麼瀟灑,多麼狂放不羈。天王老子,聖人皇帝,通通不在話下。杖劍芒履,笑傲九州,氣凌八荒。

你說李白是不是最幸福的詩人?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賀知章是古代詩人中最幸福,為什麼呢?有以下幾點原因:1,生活的年代,賀知章生活在唐朝經濟最鼎盛時期,當時國民收入都偏高,世界各地商旅都來首都長安,進行貿易。人口突破百萬,是同期羅馬帝國的四倍,國家繁榮昌盛,國泰民安,老百姓生活富裕,糧食吃不完,就釀酒。

2,賀知章壽命長,他於公元659年,卒於公元744年,一生從無大病,活了八十六歲。況且他家庭幸福,婚姻美滿,令人羨慕。

3,賀知章官運亨通,他在唐武后證聖元年中進士,狀元,是有資料記載浙江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從國子四門博士一路做到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死後還被追封禮部尚書。

4,賀知章朋友多,有“醉八仙","仙宗十友"等,多名知己。古人曰,得一知己足矣,而他的知己可以用卡車裝。

賀知章性格開朗和大時代的背景,造就了這一不世出的大詩人。他一路走來,總是順風順水,所以我們無理由,不相信他是古代詩人中最幸福的!

`


新星滿滿


公元742年,李白與賀知章在長安相遇 ,也是疏宕不拘的酒徒,雖然他們相差42歲,卻一見如 故。

初到長安的李白向老前輩呈上一首《烏棲曲》,年過八旬的賀老一邊痛飲一邊吟誦,感嘆到:“此詩可以泣鬼神矣”。李白大受鼓舞,又從詩袋中取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蜀道難》,危乎高哉,“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賀知章讀完前幾句,酒杯就快拿不穩了,全詩讀完,激動不已。給李白狂點贊,公非世間凡人,一定是天上的太白金星遇謫下凡。


“謫仙人“,這個流傳千古的名號,正是老賀送給小李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賀、李這對忘年交在長安酒肆縱酒高歌,一時竟花光了酒錢,賀知章二話不說,手一揮,解下腰間皇帝御賜的金龜,將這一朝中高官才能佩戴的寶物拿來換酒錢。

賀知章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有名的詩人,有著很好的天賦,他寫的詩也一直被後世傳揚。其實通過觀察賀知章的詩也可以發現他很少寫那種悲傷的,這與他自身的經歷也有很大的關係。賀知章也被稱為古代最幸福的詩人之一。他的政治方面很順暢,家庭和睦,賀知章在古代的時候活到了八十多歲的高齡,這是在古代來說是很難得的。如果沒有好的心態,是不可能這麼高壽的,很多人羨慕。

賀知章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妻子溫柔善良,兒女孝順。他的生活幾乎沒有可以挑剔的地方,學業有成,家庭幸福美滿,官途順暢。每一樣都被賀知章佔了,所以他被稱為最幸福的詩人!


情比天高259


看了這個問題,首先就想到了應該是唐朝詩人賀知章。

  • 賀知章最幸福

這位官場詩人生於公元659年~744年。他出生時,正是唐高宗李治時期,父皇李世民交給兒子的大唐天下正是走向鼎盛時期的“貞觀之治”。

這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這個時代,不僅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峰,而且,這時的中國,是世界最富庶、最文明、最強盛的囯家。

  • 生逢其時

賀知章字季真,晚號“四明狂客”,會稽人(今杭州蕭山區),官至秘書監。

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進士。

唐朝在開科取士的問題上,一直秉承開放的態度,大量的學子通過考試,獲得功名,為進入中央政府贏得了機會。如楊炯、陳子昂、王維、韓愈、白居易、柳宗元、劉禹錫、杜牧等。

但是,大唐王朝入仕門檻也並非任人可進,朝中無人的話,你那張“進士”錄取通知書也僅是一張紙。

“貞觀之治”並未完全消除由VlP們的推薦功勞。

賀知章中進士的年代恰是武則天臨朝稱制時期,她本人並無顯赫的家世,一直受到“關隴集團和山東士族集團的打壓,武則天為了對抗這種局面,所以廣攬天下人材為其所用,從入仕開始,賀知章是一帆風順的。

他不象射洪縣北漂京城的陳子昂那樣用史上最剛烈的詩句表達入仕的艱難。

初唐大詩人王維也是通過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賞識才當上公務員,無限風光和盡情風流的白居易由老資格的前輩VlP詩人顧況的推薦才能當上公務員。

而賀知章卻是平步青雲,進入武周時期的秘書監任職。所以,賀知章在就業問題上是一帆風順的。

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四川為起點,在中國南方畫了一個圓的李白終於北上漂到長安,他來幹什麼呢?直率一點說就是想進入政界。詩仙其實也是人,酒精麻醉後的狂放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同樣是託人找的玉真公主, 不知什麼原因,所託之亊沒有結果。

也許是天作之合,李白在“紫極宮”巧遇賀知章,李白早就拜讀過賀知章詩文,此時見到大V,納頭便拜,非常靈醒的順勢從袖中抽出自己的詩文請賀老師指點。

賀知章看完詩文後,一巴掌拍在桌上,李白嚇得臉白,卻聽見賀秘書連聲叫好,拍案叫絕。尤其是《蜀道難》和《烏棲曲》,兩人相談甚歡,最後,由於忘了酒資,賀知章取出龜紐金印付帳。(諒那店家不敢使用,龜紐印屬於官印,肯定事後由老闆登門奉還)

由於此次歷史性的會晤,後人談李白必談此事,所以賀知章幸運的沾上李白的光。有朋友可能不同意這個觀點,我們也要客觀的看到,賀知章由於公務繁忙,日理萬機,創作數量肯定減少,以致《唐詩三百首》只收錄了他的七言絕句《回鄉偶書》。

這是一首從反面寫久客傷老之情的傷感之作。這當然是可以弦耀一輩子的傑作。

現在有許多書籍在談到唐代詩壇的高齡詩人時,大都指白居易(享年74歲)、劉禹錫(享年70歲)羅隱(享年76歲)而賀知章(享年84歲)僅次於前面提到的顧況(享年88歲),顧況就是和白居易開玩笑說:“長安物貴,居大不易”。

唐朝幾千名詩人的大多數都是在仕途上失意,又遇上安史之亂的影響,生活在顛沛流離中,如李白、杜甫。

而賀知章卻是一帆風順的渡過了自己的一生。

當李白於天寶三載(公元744年),接受了唐玄宗的黃金厚賞離開長安大遊八方之時,恰是賀知章在養老故鄉病逝之時,李白聞知消息後,想起了十多年前的那一幕,於是寫下巜對酒憶賀監二首》:“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良人執戟2


幸福,所有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帶給他們的結局也是不一樣的。在古代的詩人中,誰最幸福?有人說李白,有人說王維,有人說蘇軾,我個人覺得是孟浩然。

一、幸福地睡覺

中國兒童啟蒙詩歌排行榜上,穩居前三名的當然是李白的《靜夜思》、駱賓王的《詠鵝》,還有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那是春困的時候,外面的鳥叫聲卻把我吵醒了,啊,原來下雨了,那麼你們上班去打卡吧,記著帶傘,我要再睡會兒,睡會兒,睡——會兒——呼——呼——能把睡懶覺也寫得這麼理直氣壯、這麼有詩意、這麼任性的,只有孟浩然了。

二、幸福的少年

載初元年(公元689年),湖北襄陽西南的峴(xiàn)山上,有一處叫做“澗南園”的莊園,這家女主人生了個男孩兒,孟老爺咬定他們是孟子的後代,所以給兒子起的字也是出自孟子名言——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家有自己的田產,生活小康,如果照孟老爺的安排,這個孩子長大後一定要參加科舉考試,然後謀個一官半職,不求他做多大官,也不求他發多大財,只要是鐵飯碗,也算是光耀門楣了。

小浩然果然不負他爹對他的期望,聰明好學。平時他埋頭在一堆堆的四書五經裡,累的時候,最喜歡手拿一本《陶淵明集》,走出書房,走出莊園,坐在峴山的最高峰上大聲朗讀。

有時候他會和弟弟划船渡過漢江,到對面的鹿門山去遊玩,孟浩然最崇拜的龐德公,東漢末年就隱居在這裡

載初元年(公元689年),湖北襄陽西南的峴(xiàn)山上,有一處叫做“澗南園”的莊園,這家女主人生了個男孩兒,孟老爺咬定他們是孟子的後代,所以給兒子起的字也是出自孟子名言——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家有自己的田產,生活小康,如果照孟老爺的安排,這個孩子長大後一定要參加科舉考試,然後謀個一官半職,不求他做多大官,也不求他發多大財,只要是鐵飯碗,也算是光耀門楣了。

小浩然果然不負他爹對他的期望,聰明好學。平時他埋頭在一堆堆的四書五經裡,累的時候,最喜歡手拿一本《陶淵明集》,走出書房,走出莊園,坐在峴山的最高峰上大聲朗讀。

有時候他會和弟弟划船渡過漢江,到對面的鹿門山去遊玩。

三、幸福的婚姻

孟浩然不願參加科考,離開家在他在家對面的那座鹿門山住了下來。

他要模仿龐德公隱居這裡,東漢末年是亂世,現在天下也亂得很,從他出生到現在,已經換了三個皇帝了。

有幾位朋友經常來拜訪他,他們就是“襄陽七子”,這幾個熱血青年在這裡談詩論文、縱論天下。

就是這時候,孟浩然認識了一個美麗動人、身世可憐的女孩兒,十七八歲的如花妙齡,因為沒有了父親,她要賺錢養家,跑出來做了歌女。

情竇初開的孟浩然很快就愛上了她。

但他料定父親不會同意他娶一個歌女做妻子,直接跑到女孩兒家裡拜堂成親了!

四、幸福的旅遊

眾所周知,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也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孟浩然一生所創作的詩歌大都是五言短篇,主要寫山水田園和自己的隱居逸興。其詩風格沖淡自然,不事雕飾。富有渾然天成之妙,具有獨特的美學意蘊。他一生有326首山水詩歌。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他的旅遊詩描寫逼真,《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得氣勢磅礴,格調渾成。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比較單一。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但是更多的是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孟詩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於寒儉枯瘠。他善於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如《秋登萬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夜歸鹿門歌》等篇,自然渾成,而意境清迥,韻致流溢。在孟浩然這裡,山水詩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簡單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採用了表現手法,將山水形象的刻劃與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氣質的展現合而為一,因而使其山水詩中形象的刻畫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五、幸福的死法

求仕失敗離開長安,孟浩然回到家鄉,做了短暫停留後,從開元十七年(729年)到開元二十八年(740年)開始了第三次吳越之旅。

迴歸田園的孟浩然當起了自由自在的農夫,這時,他已經51歲了。

而孟浩然最後一次任性,是在他52歲那一年,好友王昌齡從邊塞貶官路過襄陽,他因為陪王昌齡喝酒,吃了不該吃的海鮮,背疽發作而亡。為了自己喜愛的海鮮而送命,死的原因是為了自己愛吃的海鮮,“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固有一死,孟浩然的死是幸福的。


陽高快樂


我認為陶淵明是最幸福的。相信大家都學過這麼一首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潛,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自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41歲改任彭澤令後,某日,陶淵明賦《歸去來》後"解綬去職",結束了他一度亦官亦隱的政治生涯,真正開始了他的田園生活。當他脫掉那套官袍的時候,意味著真正開始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迴歸田園,陶淵明實現了他多年的夙願。他主動辭官歸田,是對自然恬靜的田園生活心嚮往之的內心需要。在他的情感世界裡,他對於自由的田園生活,有著一種特別的情感。

於是,他能夠真正俯身於田園,像一個農夫那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埋首於基本生活所需的勞動之中。這種勞動,是純正的,是天然的,甚至也是藝術的。他甚至覺著勞作後,洗洗身子,都是一件快樂的事。他還會眺望遠處的山寨,不禁誦出"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句子。陶淵明像所有農夫一樣,春播秋收,經歷著經歷著躬耕農畝的辛勞,享受著自然的生活。

在田野間,他常常在勞動的間隙,登臨山水,喝酒賦詩,彈琴高歌,一派悠然自得的模樣。陶淵明用一張無絃琴彈奏心靈的音樂,與朋友把酒言歡,末了說,“我醉欲眠卿可去。"





陳小二do


古代幸福的詩人有很多。但我認為北宋仁宗朝的宋祁最幸福。宋祁的幸福自然與他的才華分不開,巜新唐書》就是他與歐陽修合寫的。但有才華不一定幸福,與他同時代的柳永就很倒黴!

宋祁身為皇帝身邊紅人,生活幸福得像花兒一樣開放。他生活無憂,妻妄成群,大小老婆加起來有十個之多。一次他在江邊酒樓與朋友喝酒聊天,夜風襲來,有些涼意,就喊跟班回家取件外披來。跟班到家,眾多太太問何事獨自歸家?跟班說大官人感覺身冷,令小的回家取件外披。不說不打緊,一說十個老婆都各自抱一件外披交給跟班。跟班也沒法,只好如數抱到宋祁跟前。宋祁一看,楞眉鼓眼罵跟班,你這個不長腦筋的貨,叫你取件外披,你卻取來一摞,難道叫我開服裝店不成?跟班只得如實奉告,面露難色,各位太太都令小的捎帶,小的哪敢得罪?宋祁一聽,連說別說你不敢得罪,我也不敢得罪。穿哪件都不合適。穿任何一件,都得罪其他九人。挨著冷吧,一件都不穿。

那一年元霄,宋祁坐橋夜賞花燈,與一宮轎狹巷相逢。單行道上錯車,一個不讓一個。兩邊轎伕頂起了牛勁。還是宮轎中一宮女探出頭來,發現對頭轎子是宋祁的,本就仰慕宋祁才華的宮女於是發話:讓宋大官人先過吧!不料宋祁被宮女嬌滴滴、脆生生的語音擊中,掀簾一瞧,額的娘誒,人間怎會有如此美人兒?於是轎中馬上唱出一首詞來:畫縠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劉郎已恨篷山遠,更隔篷山幾萬重。"宋祁名滿京城,一曲成詞,全城傳唱,秒成京城流行曲。

一個夜明之夜,小宋同志忽然接到仁宗皇帝傳旨,速速進宮。小宋以為有什麼大事發生,誰知見到皇帝后,仁宗嘿嘿一笑,說沒啥事,就是想喝喝小酒,想你嘛,就叫你來陪我喝兩杯。小宋一看,皇帝擺酒於御苑之中,花影搖曳,月郎星稀,景緻果然如畫。於是也就陪皇帝喝起酒來。可是,仁宗突然舉杯在手,高聲唱了起來: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

未等仁宗唱完,小宋同志己身如篩糠,顫抖不止,慌的一頭磕下去,連喊皇上饒命。你想,你再才高八斗,有指物立就之才,也不該調戲宮女吧。

"朕問你,你說劉郎到底隔著篷山幾萬重?"仁宗皇帝抬起小宋下巴,那眼睛直直地盯著已經臉色煞白的小宋。

"小的該死,小的再不敢寫這種俚詞豔曲了!"

可就在宋祁擔心小命到底過不過得了今夜的時候,仁宗突然哈哈大笑起來,一把扶起宋祁,說你這傢伙膽子怎麼這樣小呀,我不過與你開個玩笑而已。接著一拍巴掌,從假山疏林間傳來瑤珮之響,一群宮女簇擁著一位美人款款走來。蓮步輕搖,簫聲嫋嫋,有悅耳之聲按拍響起,唱的正是“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

當頭那位美人,正是元霄節巷遇之女。就在宋祁目瞪口呆,不知皇帝演的那一出時,仁宗開口道:"小宋,沒有什麼篷山幾萬重。朕做主了,你倆既然有緣,你就把這美人兒娶回去吧。今日就是良辰,來來來,就在這月下八拜天地,朕派一輛轎子把你倆抬回家去吧!"

說宋祁幸福這回你信了吧!









施東方


梅堯臣。

梅堯臣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其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 其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詩篇,其中時不時就誇讚自己的妻子 。

在《梅雨》中,梅堯臣描寫到“妻子笑我閒,曷不自舉觴。已勝伯倫婦,一醉猶在傍。”也就是說,梅雨季節沒人來同他飲酒,妻子就勸他自己喝酒取樂,所以梅堯臣覺得妻子勝過劉伶妻子。他出去玩,看到美好的景色,就想到自己的妻子,想著要是妻子也能看到就好了,於是寫了一篇《往東流江口寄內》,曰“巢蘆有翠鳥,雄雌自相求”;“而我無羽翼,安得與子游”。因為妻子不能馬上應和自己,於是又以妻子的口吻寫了一首《代內答》:“結髮事君子,衣袂未嘗分。今朝別君思,歷亂如絲棼。徵僕尚顧侶,嘶馬猶索群。相送不出壺,倚楹羨飛雲。日暮秋風急,雀聲簷上集。並作千里愁,愁極翻成泣”。詩中情意綿綿,實在令人感動。梅堯臣第一任妻子38歲就去世後,梅堯臣寫了《悼亡三首》悲痛欲絕:“結髮為夫婦,於今十七年。相看猶不足,何況是長捐!” 並誇自己的妻子“見盡人間婦,無如美且賢”。


浩瀚獨醉920


首先這個題目有點太大了,因為中華文明五千年,詩人太多,且不說大多數詩人的詳細生平我們後人並不熟悉,即便是那些比較著名的詩人,我們也僅能從不多的史料和他本人的詩作中大概推測他在他生活的時代幸福與否。

何況我們對幸福的理解並沒有統一的標準,開疆擴土權傾天下是幸福,如曹操;生逢盛世位高權重是幸福,如賀知章;隱居南山酒味悠悠是幸福,如陶淵明;縱情山水放飛自我是幸福,如李白;美人傾情左擁右抱是幸福,如柳永。依現代人的幸福標準,有權有勢有錢,有地位有事業有朋友,吃的瀟灑玩的瀟灑寫的瀟灑,當首推蘇軾了。

首先,蘇軾一生身處宦海,雖數次貶官,但始終有職有權有地位,一直生活在當時的上流社會。

其次,在政治上有自己的抱負,也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比如疏浚杭州西湖,建了蘇堤。

第三,蘇軾有朋友,不說文人墨客僧道,就連與他政見不同的王安石,兩人也是惺惺相惜。

第四,會玩會吃,心態好,密州出獵,東坡肉,嶺南荔枝,放在現代肯定是美食家。

第五,蘇軾之前,宋詞以婉約為主,是蘇軾開創了豪放一派,所以蘇軾是集婉約與豪放為一身的第一人,很多經典作品流傳至今。

第六,情商和文采極高,他有幸福的家庭,有深愛的妻子,同時得到其他很多女人的傾慕,甚至在他政治上遭遇低潮的時候陸續有三位皇后皇太后為他說情,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酒味悠悠過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詩詞的巔峰時期乃是唐宋,此後歷代雖然有不少佳作和詩人,但總體而言都難以與唐宋時期匹敵,叫得出名號的詩人更是鳳毛麟角。因此後世對於清代詩人,總體有著“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的說法。“容若”自然是指納蘭容若,那麼後者到底是誰,又有何德何能可與“清詞三大家”之一的納蘭容若相提並論呢?

▲納蘭容若劇照此人便是有清代第一女詞人、中國第一位女性小說家之稱的顧太清。顧太清,本名西林春,字梅仙,道號為太清,本姓西林覺羅氏(漢姓鄂),滿洲鑲藍旗人。顧太清本是清朝名臣鄂爾泰曾孫女,其祖父鄂昌因受文字獄株連被迫自盡,所以顧太清在出生之時便已是罪臣之後。顧太清年幼時,跟隨父親鄂實峰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曾自述“半生嚐盡苦酸辛”。

▲顧太清畫像儘管家道中落,鄂實峰卻依然不忘對兒女們進行通識教育。顧太清的哥哥鄂少峰、妹妹西林霞仙也都能詩善詞。顧太清更是專攻詩詞歌賦,學問也愈發精深。據《名媛詩話》記載,“(顧太清)才氣橫溢,援筆立成。待人誠信,無驕矜習氣,唱和皆即席揮毫,不待銅缽聲終,俱已脫稿。”

▲清代王府內景不久之後,顧太清的生活重新迎來了轉機——顧太清有一個堂姑西林覺羅氏,早在多年之前便嫁給和碩榮親王永琪(乾隆皇帝第五子)為嫡福晉。在榮親王嫡福晉的收留之下,顧太清雖然身世悽苦,但也終究不再是無根飄萍。就這樣,顧太清得以經常出入榮親王府,並逐漸結識永琪之孫奕繪。

奕繪與顧太清是同年出生,又都是精於詩詞之人,因而在西林覺羅氏的撮合之下,奕繪和顧太清之間也逐漸生出好感。在顧太清五世孫金啟孮所撰《顧太清與海淀》一書中,顧太清最初是榮親王府內的家庭教師,曾與妙華夫人一同教導王府後輩,妙華夫人是奕繪的正妻赫舍里氏。

▲金啟孮近照或許是曾在一起相處的原因,妙華夫人深知顧太清的為人,因而她對顧太清與奕繪之間的交往也保持著讚許態度。就這樣,顧太清最終答應嫁給多羅貝勒奕繪為側室。不過還有一個問題有待解決,那就是顧太清曾為罪臣之女,是沒有資格嫁給皇室宗親的。奕繪幾經周折,終於想出了一個折中辦法。在奕繪的安排之下,顧太清放棄原有姓氏,假託為王府護衛顧文星養女,這才得以如願嫁給奕繪為妾。

▲奕繪及顧太清畫像顧太清的生活,也在這一年發生了重大轉折。她和自己的夫君琴瑟和諧,經常在花前月下探討詩詞,即便是與正室妙華夫人,兩人的感情也是極好,常以姐妹相稱。不難發現,顧太清在這一時期的詞作也一改往昔的孤苦飄零,從而轉向對幸福生活的讚美和嚮往。奕繪不僅博學多才、精通詩詞,而且他在生活中也對顧太清呵護有加。兩人婚後六年,妙華夫人因病去世,顧太清限於身份原因沒法成為正妻。奕繪索性便放棄續絃的打算,專心守候著顧太清一人,先後育有三子四女。兩人的幸福生活,也傳為一時佳話。參考資料:《顧太清與海淀》《顧太清全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