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禄本来被贬谪到西安近20年,为何后来能回朝,成为第一重臣

都知道荣禄是慈禧的宠臣,但很少有人知道荣禄还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外公。其实,溥仪之所以能当上皇帝,还要靠他这个外公的帮助。不过,溥仪对荣禄这个外公,评价却很低。他在《我的前半生》给了荣禄很大的否定,言语中还带着不屑的意味,这是怎么回事呢?

荣禄本来被贬谪到西安近20年,为何后来能回朝,成为第一重臣

(荣禄剧照)

说起来,荣禄的才华和能力都不算特别出众。但他有两个很重要的条件:一是出身于满洲八旗上三旗之一正白旗,出身显贵。二是其家族瓜尔佳氏是清朝的世族,他的祖上世代为将,其祖父战死在镇压回民的疆场上,伯父和父亲又在镇压太平军时,先后战死,可谓满门忠烈。因此朝廷不仅赐“世笃忠贞”的荣耀,更是对其后人多有优恤。

在这种情况下,荣禄靠着祖荫进入仕途,再加上他根正苗红,咸丰皇帝对他特别照顾,因此他入仕后,直接便被任命为工部主事。

不过,荣禄在仕途上却并非一帆风顺。

据《梦蕉亭杂记》记载,户部尚书肃顺喜好鼻烟壶和骏马,曾向荣禄讨要。

当时,荣禄年轻,不懂得官场里的门道,由于这两样东西都是他所好,因此他一口回绝了肃顺。

肃顺便公报私仇,在工作上对荣禄百般挑剔,“甚至当面呵斥,祸几不测”。

荣禄见此,也明白再不避风芒,只怕会大祸临头。干脆在家赋闲,以避灾祸。

不过,荣禄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1861年,咸丰帝病重,眼看就要不久于人世的他,考虑到载淳年幼,为了稳固载淳的皇权,他任命肃顺等8位大臣为顾命大臣,负责辅助军政事务。同时他又担心肃顺等人专权,于是赐了两枚御章给慈禧和慈安二人,命新皇帝颁布的诏书,必须有这两枚御章才能生效。

做完这件事后,咸丰帝便放心去世了。

荣禄本来被贬谪到西安近20年,为何后来能回朝,成为第一重臣

(肃顺和慈禧)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肃顺在朝中本就跋扈,岂能容忍慈禧和慈安分权。所以在咸丰去世不久,双方的矛盾就不断升级,已经到了有你无我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慈禧拉拢慈安,暗中联系被肃顺等人排挤的恭亲王奕䜣发动政变。

由于荣禄和肃顺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待肃顺等人护送咸丰帝的灵柩走到京城外时,慈禧便命荣禄率亲兵接驾,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抓捕入狱。

肃顺等人被伏法后,醇亲王奕譞和恭亲王奕䜣成了她的心腹大臣。

此时的荣禄一改年轻时的作派,他见奕譞不仅位高权重,又主管神机营,于是极力拉拢。再加上他极力建议以西法练兵,因此他得到了奕譞的重用,被委任为专操大臣,负责操练新兵。

此后在镇压捻军的过程中,荣禄立有大功。再加上有奕譞和军机大臣文祥的举荐,荣禄得升工部侍郎,兼总管内务府。

总管内务府是个肥缺,同时也是个能经常接触到慈禧的好差事。

在他主管内务府时,又干了一件让慈禧高兴的事。

那就是在同治帝病逝后,慈禧为了继续垂帘听政,一心想立3岁的亲外甥载湉为帝。但这个想法,却遭到朝廷上下的反对。

荣禄本来被贬谪到西安近20年,为何后来能回朝,成为第一重臣

(垂帘听政)

原来,同治无子,那么就要到宗室中找一位来出任皇帝。

上至宗亲,下至朝臣,都希望能选一位年富力强又文武有决断的人做皇帝,而不希望慈禧继续把持政权。

慈禧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她怎么愿意眼睁睁地看着权力离去呢?所以她为此事寝食难安。

荣禄见此,给慈禧出了个把载湉过继给同治帝的主意。这样一来,载湉做皇帝便名正言顺,谁也不能反对了。

慈禧能继续垂帘听政,自然百般欢喜,对荣禄也愈发满意。

载湉继位后,是为光绪。

由于荣禄有功,他再次得升步兵统领,也就是九门提督,统掌兵权,拱卫京城。

1878年,荣禄升为从一品官职工部尚书。

但一场派系斗争,却让荣禄一朝回到解放前。

原来,当时朝廷里,军机大臣李鸿藻和沈桂芬互有争斗。

李鸿藻是帝师,又深得慈禧重用,荣禄自然站到了他这一边,对沈桂芬多有发难。

然而沈桂芬深谙官场之道,他先暗中指使官员弹劾荣禄贪污受贿,随后又在慈禧面前,建议下放荣禄到边地锻炼。

慈禧接受了沈桂芬的建议,一纸调令,将荣禄调往西安。

这一呆,荣禄就呆了将近20年。

荣禄本来被贬谪到西安近20年,为何后来能回朝,成为第一重臣

(甲午战争)

1891年,奕譞再次建议在西安创建神机营。由于荣禄先前有训练新兵的经验,在他的建议下,荣禄得封西安将军,负责练兵。

1894年,对荣禄而言,是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慈禧为举办60大寿庆典。

同时,甲午战争爆发。

荣禄没有错过机会,他在进京拜寿时,特意针对甲午战争,发表了一番见解和对策,引得慈禧大为欢喜。

此外,荣禄还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四处钻营,指望能重回朝廷。

这钻营的人中,就有被慈禧冷落多年的奕䜣。

甲午战败后,不出荣禄所料,由于朝中无人可用,慈禧再次起用了奕䜣。

在奕䜣的举荐下,荣禄终于调回了京城,被任命为步兵统领。

再次回到朝廷后,荣禄在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认识到若想大权不倒,不光要巴结好慈禧,还要巴结好慈禧身边的人。因此他对李莲英多有贿赂,又通过李莲英掌握到慈禧的好恶,投其所好,很快便成了慈禧身边的红人。

这样一来,没过一年,荣禄便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总理衙门大臣,一时位高权重,风光无比。

不过,这还不是荣禄最为风光的时候。

荣禄在成为慈禧的红人后,曾向慈禧举荐袁世凯督练新军。

很快,他便因袁世凯的告密,走上了仕途巅峰。

荣禄本来被贬谪到西安近20年,为何后来能回朝,成为第一重臣

(光绪亲政)

原来,自光绪亲政后,便重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大力推行变法,在军事、行政等方面都进行了极大的改革。

除此外,光绪还绕过慈禧,对那些反对变法的官员一律革职不用。而支持变法的官员则得到了重用。

这在慈禧看来,无疑是要拔掉她在朝中多年培养起来的势力,从而架空她的权力。于是她对康有为等人成见很大,和光绪的矛盾也不断升级。

在这种情况下,荣禄审时度时,上书请求在各地设立武备学堂。同时他公开反对变法。这一举措再次彰显了他对慈禧的忠心,自然让慈禧愈发信任他。

1898年,在慈禧的迫使下,光绪不得不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荣禄自此成为朝中第一权臣。

为了感谢慈禧对他的信任,荣禄曾游说于九卿之中,想联合大家一起上疏,废黜光绪的帝位,重迎慈禧垂帘听政。

这可是颠覆政权之事,万一失败,那不光政途径结束,甚至还有可能掉脑袋,所以众人都不敢应。

为了能帮助慈禧夺回权力,荣禄又为慈禧献上一计。待到天津检阅新军时,伺机发动政变,废黜光绪帝位,重夺政权。

荣禄的计谋深得慈禧欢心,然而却走漏了风声,被光绪探得。

眼见火烧眉毛,考虑到袁世凯支持变法,维新派谭嗣同找到袁世凯,请求袁世凯兵围圆明园,迫使慈禧放权。

袁世凯自然满口应承,可是当谭嗣同一走,他便向荣禄告发了谭嗣同等人的计划。

荣禄本来被贬谪到西安近20年,为何后来能回朝,成为第一重臣

(袁世凯剧照)

荣禄深知事情重大,连夜乘火车赶往北京,直接向慈禧报告了此事。

勃然大怒的慈禧发动政变,幽禁了光绪,并大肆捕杀维新人士。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随之戛然而止。

慈禧再次垂帘听政,荣禄得升军机大臣,成为慈禧最为倚重的人。

庚子之乱时,荣禄又做了一件让慈禧满意的事。

由于洋人支持光绪,这让慈禧颇为恼怒,于是她利用义和团“扶清灭洋”,不断攻击洋人教堂及大使馆等,甚至还向十一国发起了宣战诏书。

慈禧的行为,荣禄并不赞同,但是他害怕失去已得的权势,因此只能任凭慈禧胡闹。

当时,慈禧命荣禄攻打洋人的租界。

荣禄却故意将炮弹都打到租界旁边的空地上,随后又暗中下令保持洋人,并送礼到各使馆,以示安慰。

荣禄的消极应战,虽然让慈禧不满意,但是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后,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慈禧西逃后,荣禄和负责和谈的李鸿章等人商议,只要不追究慈禧的责任,不要求慈禧交出政权,其他一切都好商量。

由于荣禄做出了和谈的大方向,因此面对贪婪的列强,在经过几次谈判后,李鸿章最终签下了《辛丑条约》,以换得八国联军撤军。

签完条约后,荣禄在第一时间赶到西安,向慈禧面呈此事。

惶恐不安的慈禧这才定下心来,当即对荣禄赏赐丰厚,加封太子太保等荣誉称号。并将荣禄的女儿苏完瓜尔佳·幼兰,赐婚给醇亲王载沣为妻。

1903年,67岁的荣禄走完了他的一生。

消息传到宫里,慈禧闻之潸然泪下,随即命厚葬,并追谥“文忠”,赠太傅,晋一等男爵。

虽然荣禄位极人臣,但是溥仪却对他颇为不屑。只怕也是看不上他为了个人的权力和荣耀,只顾讨好慈禧,却置国家危难而不顾的行径吧。

(参考史料:《清史稿》《我的前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