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淮安府上隶下属之演变


清代淮安府上隶下属之演变

一、上隶

清代淮安府先后隶属江南承宣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安徽)、江南右布政使(江苏)、江南江苏布政使司、江宁布政使司、江淮巡抚和江北提督。其依据是:

1、《清史稿•世祖本纪》云: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乙己,改南京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

2、《清史稿•地理志》云:江苏,明为南京。清顺治二年(1645),改江苏省,设布政使司,置两江总督及江宁巡抚。十八年(1661),分府九: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直隶州四:徐、滁、和、广德,属安徽,江南左布政使领之。康熙元年(1662),安徽设巡抚。三年(1664),分江北按察使往治。五年(1666),扬州、淮安、徐州复隶江南。六年(1667),江南更今名,改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驻江宁);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治苏州),统江宁、苏州、常州、松江、镇江、扬州、淮安府安庆;增设江宁布政使司,析江宁、淮安、徐、扬四府,通、海二直隶州属之,与江苏布政使司对治。光绪三十年(1904),又设江淮巡抚(驻清江浦),寻复故。

3、《清史稿•高宗本纪》云:乾隆二十五年(1760)八月己亥,增设江苏江宁布政使,驻江宁府,分辖江、淮、扬、徐、通、海六府州。以苏州布政使分辖苏、松、常、镇、泰五府州,安安徽布政使回驻安庆。命讬庸调补江宁布政使。

4、《清史稿•穆宗本纪》云:“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庚戍(二十六日),以吴棠为江宁布政使,兼署漕运总督。”“同治二年(1863)三月丁卯,实授吴棠漕运总督,仍节制江北军务。”

5、《钦定大清一统志》云:明南京,本朝改置江南省,治江宁府。顺治十八年(1661),分属左右布政使司(淮安、扬州二府、徐州一州属左布政使司;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五府属右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改为江苏省(领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淮安、扬州七府及徐州一州)。

6、《江苏通志•舆地志》云:皇清顺治二年(1645)平定江南,改置江南承宣布政使司,驻省城。十八年(1661)为左布政使,领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九府,徐、滁、和、广德四州;分置右布政使,驻苏州,领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五府。康熙五年(1666),右布政使增领扬州、淮安二府及徐州。六年(1667),定为江苏、安徽二布政使司,领府州如故。

二、下属

1、《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三十一云:“顺治二年(1645)定:淮安府领邳州、海州二,山阳(附郭)、盐城、清河、安东、桃源、宿迁、睢宁、赣榆、沭阳县九”。“雍正二年(1724),升邳州为直隶州,领宿迁、睢宁二县;升海州为直隶州,领赣榆、沭阳二县。”“九年(1731),以淮安府属之山阳县分设阜宁,扬州府属之江都县分设甘泉。十一年(1733),升直隶徐州为徐州府,于所属四县外增设铜山县(附郭),并以邳州暨所属宿迁、睢宁二县均隶府治。”

2、《清史稿•地理志》云:“雍正二年(1724),升海、邳为直隶州,赣榆、沭阳〔二县〕属海〔州〕,宿迁、睢宁〔二县〕属邳〔州〕。九年(1731年,析山阳、盐城地置阜宁〔县〕。”

3、《江南通志•舆地志》云:“雍正二年(1724),督臣查弼纳量地制宜一疏(见注1),请改凤阳府之颍、亳、泗三州,苏州府之太仓州,淮安府之邳、海二州,扬州府之通州,庐州府之六安州,并为直隶州。”“九年(1731),署督臣尹继善请以淮安府之山阳、扬州府之江都并分为二县。”“俱奉旨允行。”

【注1】查弼纳疏内称:“江南应行分隶之处,有以州县过多、幅员太广而应分者,如安徽所属之凤阳府属是也。”“有以钱粮太多、刑名太繁而应分者,如江苏所属之苏州府属是也。”“再有以路途隔远、往返稽延而应分者,如淮安府属之邳、海二州,扬州府属之通州,庐州府属之六安州是也。淮安之邳州,隔越黄河,离府四百二十里;海州僻处海浜,离府三百七十里,均接壤山东、河海险要之处。邳州则将原属该州之宿迁、睢宁二县就近归州,改为直隶;海州则将原属该州之赣榆县并附近之沭阳县归州管辖,亦改为直隶。”

【注2】尹继善疏内称:“淮安府属之山阳县、扬州府属之江都县,路当冲要,事务殷繁,附居府城,幅员辽阔,虽有干练之员,肆应难周。”“查山阳有庙湾镇,见有城池营汛,居民调密,可以改为县城。庙湾西至苏家嘴、板湖集、陈家集等处,北至北沙、单家港、周门、东坎等处,东至海边,原皆山阳所管,今均划归新县管辖。惟南门外里许,射阳湖之南岸,即属盐城县地界,应盐邑之草堰口一带地方划分新县管辖。庙湾城中,原设有海防同知,已经移往童家营,所有该同知衙门即为新县衙署。添造仓库、监狱、书吏房舍,再添设县丞一员,专管粮河事宜,听河臣题补。添设典史一员,管理捕务。草偃口系私盐出没之所,应将庙湾司巡检移住其地,与原设之盐场大使分任巡缉,均隶新县管辖。盐城之清沟司巡检移驻上冈地方,以清疆界。应设教职。查旧县训导,向分驻清江学宫,不便撤回。应将盐邑训导拨归新县,将庙湾旧有学宫再行增修。

4、《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六十四云:明淮安府,直隶南京。本朝属江苏省,领县六:(1)山阳县,附郭,明为淮安府治,本朝因之;(2)阜宁县,本山阳及盐城二县地,本朝雍正九年(1731)析置阜宁县,属淮安府;(3)盐城县,明属淮安府,本朝因之;(4)清河县,宋咸淳九年(1273),始分西北界置清河军及清河县,属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废清河军,以清河县属淮安路。明属淮安府,本朝因之;(5)安东县,明洪武初,废〔安东〕州为安东县,属淮安府,本朝因之;(6)桃源县,金兴定二年(1218),于宿迁县之桃园镇置淮浜县,属泗州,元光二年(1223)废。元至元十四年(1277)复置,改曰桃园县,属淮安路。明曰桃源县,属淮安府,本朝因之。

5、《光绪淮安府志》卷二云:“国初多仍明制,隶府于江宁布政使司。雍正二年(1724)升海州、邳州为直隶,以赣榆、沭阳属海州。十年(1732),析山阳、盐城地置阜宁县。十一年(1733),以宿迁、睢宁属徐州。【说明:(1)雍正二年,邳州升为直隶州,领宿迁、睢宁二年。十一年,邳州改属徐州府,仍领宿、睢二县。(2)雍正九年,督臣奏请析置阜宁县,并奉旨允行。雍正十年实际划分。】本郡实辖山阳、盐城、阜宁、清河、安东、桃源六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