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以后,南京的地位还不如扬州,直到此人称帝才彻底翻盘逆袭

杨吴顺义七年(927年)十一月,吴王杨溥在权臣徐知诰的劝进下,即皇帝位,后改元乾贞。无论是吴国王,还是大吴皇帝,杨家人的地位都没有变化——傀儡而已!

乾贞三年(929年)十一月,徐知诰又设计夺去了徐温亲子徐知询的军政权力,消除了一切可能存在的威胁。这样一来,杨吴皇帝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徐知诰并不只满足于做曹操,杨坚代周才是他想复制的成功。

徐知诰在完全控制住杨吴政权之后,做出了与义父徐温一样的选择——出镇金陵。杨吴大和三年(931年)十一月,徐知诰移镇金陵,命自己的儿子徐景通(李璟)留在扬州监控杨吴王室。


隋唐以后,南京的地位还不如扬州,直到此人称帝才彻底翻盘逆袭

徐知诰(李昪)

徐知诰选择将自己的军政中心放在金陵,其中颇有深意。盛唐时代,扬州为天下名都,有“扬一益二”之称。但是,历经唐末五代的兵燹肆虐,尤其是高骈末期的毕师铎之乱后,昔日辉煌早已无存。杨行密在击败各方势力之后,仍然选择以扬州为霸府治所,其目的在于突显其淮南节度使身份的合法性。此后,杨氏政权经杨渥、杨隆演,再到杨溥,都没有什么变化。

徐温擅权之后,为了避免被人攻击谋朝篡国,也为了建立自己的军政中心,故而移镇金陵。金陵的地位得天独厚,地近扬州,可以控制朝政;有完善的城防体系,便于在关键时刻防守;更为重要的是金陵是六朝古都,有所谓帝王之气。

虽然,隋灭陈之后,将六朝以来的建康城将为县,有意打压其地位。但是,自唐末光启三年(887年)四月,张雄占据润州上元县以来,升级为升州的金陵城,其地位慢慢恢复,毕竟东南王气遮不住!

徐知诰出镇金陵,自然是昭示了他要继承六朝以来南朝帝王的地位。徐知诰不时向近臣暗示自己意欲称帝的想法,据《新五代史》记载,徐知诰曾在照镜子的时候对其亲信周宗说:“功业已就,而吾老矣,奈何?”周宗明白徐知诰的意思,于是立即赶赴扬州,与宋齐丘谋划代吴称帝之事。


隋唐以后,南京的地位还不如扬州,直到此人称帝才彻底翻盘逆袭

吴国

没想到,宋齐丘却认为不可操之过急,甚至还建议徐知诰将周宗斩首,向杨吴显示自己没有不臣之心。徐知诰当然没有杀周宗,不过将其外放为池州刺史。顺便说一句,这个周宗就是后来南唐后主李煜的大小周后的父亲。

对于徐知诰而言,当时篡位的时机也确实不成熟。杨吴王室内部还有临川王杨濛这样颇有才能,而且有一定政治抱负的人。另外,还有周本这样忠于杨吴的宿将存在。要谋“禅代”,就必须先要扫除障碍。大和六年(934年)六月,“吴徐知诰将受禅,忌昭武节度使兼中书令临川王,遣人告藏匿亡命,擅造兵器;丙子,降封历阳公,幽于和州,命控鹤军使王宏将兵二百卫之。”

徐知诰将杨濛监禁于和州,但是不久之后,杨濛杀死王宏逃走。王宏子王勒率军追击,又被杨濛射杀。不久庐州德胜节度使周本之子周弘祚用计杀于采石,并废为悖逆庶人。

宿将周本虽然忠心于杨吴,但是其子周弘祚却完全倒向徐知诰,这就不能不影响到周本的态度,也参与了以镇南节度使、太尉兼中书令李德诚为首的劝进班子。虽然周本“由是愧恨数月而卒”,但最终没有成为徐知诰称帝的障碍。

隋唐以后,南京的地位还不如扬州,直到此人称帝才彻底翻盘逆袭

南唐

对“禅代”持消极对态度的宋齐丘,被徐知诰从扬州调回金陵,“以为诸道都统判官,加司空”,实际“于事皆无所关预”,算是靠边站了。宋齐丘是亲信近臣,徐知诰的处理办法还是优容的。但是,对于有不同意见的其他人,就没有那么仁义了。身在徐知诰幕府,但是“心归杨氏”的文士徐融就被“夜收投江”,这无疑震慑了很多人。

天祚元年(935年),徐知诰被册封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为齐国。南吴势力在南方诸国算比较强大的,徐知诰本人也很有威望,所以当时周边诸国也有劝进的。地居上游的南平王高季昌遣使奉书,劝徐知诰即帝位;““已而,闽、越诸国皆遣使劝进”。内外条件具备,徐知诰认为“人望已归”,可以代吴称帝了。

天祚三年(937年)十月,徐知诰“受吴禅”,国号大齐,改元昇元,定都金陵。徐齐取代杨吴是一次非常平静的改朝换代,几乎没有引发任何风波。为了巩固皇权,也为了撇清与徐氏的关系,昇元二年(938年),徐知诰恢复其本姓李氏,以应“东海鲤鱼飞上天”的谶语,改名为李昪,又自称自己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以中兴大唐为标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