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動物圖鑑」孫悟空: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在文章的一開始,有必要先澄清一個問題。

在我國古代,長篇小說,尤其是演義類小說,旗幟性人物、領袖人物往往處於從屬地位、次要地位。比如,《三國演義》裡的劉備,《隋唐演義》裡的李世民,《水滸傳》裡的宋江,《七俠五義》裡的包拯。主要人物,在《金瓶梅》《紅樓夢》中比較確定,但類似情況並不多見。

同樣,在《西遊記》裡,主要人物並不是取經團隊的領袖唐僧,而是降龍伏虎、戰妖除魔的中堅人物孫悟空。

「西遊動物圖鑑」孫悟空: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在這部書裡,孫悟空主要解決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而這第三個問題是重中之重,還包含了要使用的措施、方法、手段,簡單來說,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

《西遊記》第一回裡,道出了孫悟空的來由——“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

「西遊動物圖鑑」孫悟空: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這句話,其實是說孫悟空乃天地生成,是一個自由身,無拘無束,放縱不羈愛自由,就是他的本性。

同一回裡,就連他自己都說自己,“是石里長的。我只記得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

孫悟空拜師菩提祖師,首先得名,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又解決了“我是誰”的問題。

「西遊動物圖鑑」孫悟空: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大鬧天空,被如來佛鎮壓後,孫悟空在兩界山遇到了前來取經的唐僧,說觀音菩薩勸他保護取經人,功成後自有好處,道:“故此晝夜提心,晨昏吊膽,只等師父來救我脫身。我願保你取經,與你做個徒弟。”這又解決了往哪裡去的問題。

「西遊動物圖鑑」孫悟空: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路途遙遙,征程漫漫,孫悟空一往無前,面對各類艱難險阻,他以堅定的信心、頑強的鬥志、過硬的本領以及超凡的協調能力一一處理,並均取得相對圓滿的結果。這個很重要!

其實,縱觀整部《西遊》,都在闡述一個道理——理想的實現,要歷經萬千磨難。也可以說,只有歷盡磨難,才能實現理想。

在這個過程中,人可以實現自己的超越,孫悟空從一個野猴,到一個妖猴,再到一個僧侯,再到成佛,充分證明了這個推論是合乎邏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