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生物黃鎮:二類苗接種量驟減,市民預防意識或將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造成衝擊的同時,也帶來機遇。其中,疫苗生產企業,尤其是民企的生產銷售受到影響,非免疫規劃疫苗(俗稱“二類苗”)的接種量更是驟減。

2月24日,沃森生物副董事長黃鎮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疫情雖然對行業產生了衝擊,但為疫苗企業提供了很大的天地,會促使中國百姓健康意識和預防意識的提升,而這正是行業需要抓住的機遇,反過來講,也是疫苗企業肩上的責任和重擔。

民眾健康預防意識轉變是行業機遇

新京報:疫情對行業造成了哪些影響?

黃鎮:對於疫苗行業而言,員工復工難度不小,加上目前CDC(疾控中心)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疫情防控上,疫苗正常接種會受到影響,尤其對二類疫苗接種的影響比較大。這隻能等疫情出現明確拐點後才有可能轉變,但我相信,這些影響是短暫的,機遇大於危機。

新京報:這裡所說的機遇指的是什麼?

黃鎮:我國是全球為數不多的、能夠依靠自身能力解決全部計劃免疫疫苗的國家之一,但是與美國相比,疫苗接種率太低。以13價肺炎疫苗為例,美國接種率達到95%以上,而我國可能連5%都不到。之所以強調疫苗接種率,是因為目前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只能對症治療。如果國民整體自身免疫力提高,即便感染,症狀也會輕很多。雖然每種疫苗是針對某一種疾病進行的特異性預防,但也可以非特異性地提高機體免疫力,以此增強抵抗傳染病的能力。

我相信,中國老百姓的健康意識和預防意識一定會有大轉變,否則以後抗疫形勢和後果還會非常嚴峻。不是說打了疫苗就不會有新的傳染病、感染性疾病出現,但整體免疫規劃體系起來後,一定比現在面臨的形式要好很多。

新京報:沃森將會如何抓住這個機遇?

黃鎮:我們會藉助自身傳播渠道、媒體、學術會議等平臺,大力宣傳,幫助民眾提高健康預防接種意識。比如我們和深圳一家公司合作,在其開發的網站上介紹疫苗接種的好處,科普疫苗是如何研發和生產的,如何做質量控制等,以此打消民眾對疫苗的誤解。我相信,民眾的預防接種意識一定會大幅度提升。

多管齊下,重金投入研發新冠疫苗

新京報:新冠疫苗研發進展情況怎樣?

黃鎮:新冠疫苗的研發包括滅活疫苗、重組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DNA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以及減毒流感病毒疫苗載體制成的疫苗等多種研發方向。我認為,滅毒疫苗是非常實在,且具有很大成功幾率的疫苗技術。由於滅活疫苗對生物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具有P3以上實驗室的中生集團、昆明所已經到了野毒毒株,正在進行疫苗研發公關,我相信不遠的將來一定會有滅活疫苗上市。目前,沃森生物子公司上海澤潤在進行重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發,昆明北部的研發中心在進行DAN疫苗研發,也在和蘇州一家企業研發mRNA疫苗。

新京報:研發難點是什麼,投入多大?

黃鎮:新冠疫苗研發的難點在於,目前對該病毒的傳染病學研究還比較缺乏,大家都不是很明確,到底哪種技術最有把握。多管齊下雖然投入很大,但成功幾率也會增加,希望最終能有一兩個成熟的產品上市。從傳統意義上來說,一個疫苗研發的時間需要10-15年,但疫情特殊時期,更多的是考慮它的有效性,真正在搶救生命中發揮重大作用,目的性更強,不排除政府在很多方面都會開通綠色通道。

我們已經準備了1億元計劃投入新冠疫苗研發,目前是在使用自有資金。資金投入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儘早研發出新冠疫苗,國家已經撥了很多資金投入到疫苗研發中,沃森生物也會獲得這種研發資金,但我們更多的是在考慮沃森所需要承擔的企業社會責任。

堅持不停產,確保常規疫苗不斷檔

新京報:沃森還通過哪些行動支持抗疫?

黃鎮:雖然疫情發生後復工有些困難,但我們意識到,不能在疫情期間厚此薄彼,防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卻讓其他傳染病抬頭,所以疫苗企業必須堅持生產。我們從1月至今沒有停產,春節期間總共生產500萬劑次,已經給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送了4次批簽發,品種主要是此前缺貨的一類疫苗——百白破疫苗、凍幹AC流腦多糖疫苗以及二類疫苗——13價肺炎疫苗和23價肺炎疫苗,併為埃及生產了360萬劑次的AC流腦多糖疫苗。

除保證生產外,我們也組織了捐款。沃森生物及5家子公司全體員工自發捐款100萬元,通過雲南紅省紅十字會用於雲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公司還通過自有渠道,採購了N95口罩、醫用防護服等捐贈給CDC、雲南的定點收治醫院,購買了幾百萬元的預防沖劑,送到一線CDC員工手中。雖然沃森生物能力有限,但我們一定要儘自身的一份責任。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