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致敬逆行者!有這群戰“疫”鬥士,我們很安心!

組建30組流行病學調查隊伍,

24小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制定重點人員社區和道口排摸管理、

密切接觸者管理、各類人群發熱轉運、

疑似病例醫療機構處置、

集中隔離點隔離觀察、

商務樓宇復工人員管理方案

及12個流程圖……

靜安衛生系統在行動。


先後派出4支醫療隊,

共273人支援武漢;


僅用20個小時搭建起發熱留觀病房,

確保疑似病例“單人單間”,

提出針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

“氫氧療+菌療”方案;


實施入院患者“四級”管控,

實行門診實名制就診,

開通發熱症狀在線接診諮詢;


集中力量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

在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我從事急診和重症醫學多年,有經驗,讓我上。”

“我們報名進入隔離病房值班。”

廣大醫務工作者積極請戰;

主動退票,取消休假,衝上防疫一線;

準備在春節披上婚紗的準新娘

毅然推遲婚期,堅守崗位……

靜安“衛生人”在行動。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不再是父母的兒女、孩子的爸爸媽媽,我們是身穿白衣,救死扶傷的醫者,更是心有大愛,逆行戰“疫”的“鬥士”。


馳援武漢,傳承醫者信仰


2020年的春節對於醫務人員來說,除了堅守,更多了一份責任和擔當。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靜安區閘北中心醫院外科重症監護室護士長吳瑞珅毅然報名,參加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她說,在拯救生命面前,自己不能缺席。

1976年唐山大地震,父親第一時間報名,前往唐山參加抗震救災。疫情當前,新冠肺炎患者需要我,我必須去。這是我和父親共同的信仰。”

大年初三臨行前,吳瑞珅給父親打電話說,自己將去武漢支援。父親在電話裡只說了一句話,“女兒,你安心工作,我等你平安回來!”這一刻,吳瑞珅落淚了,電話另一端的父親眼底同樣也泛著淚光。

【戰“疫”一線】致敬逆行者!有這群戰“疫”鬥士,我們很安心!

到了武漢,吳瑞珅進入武漢金銀潭醫院南三病區工作。為了減少防護物資的損耗,她在工作期間不喝一口水。一個班次下來,身上的衣服幾乎都被汗水浸透了。

【戰“疫”一線】致敬逆行者!有這群戰“疫”鬥士,我們很安心!

“好好休息”“家中一切都好,勿念”“加油,女兒”……語短情長,父親的微信留言,成為她的精神支柱,每每看到都倍感安慰。千里之外的吳瑞珅並不知道,父親想對她說的遠不止如此簡短的幾個字。


從她馳援武漢第一天起,父親就在日曆上做記號,算著她離家的日子;每天準時守在電視機旁,期待在新聞報道的鏡頭裡看到她;學會使用智能手機,能給她發微信。父親還把很多想對她說的話寫在紙上,放在心裡……

【戰“疫”一線】致敬逆行者!有這群戰“疫”鬥士,我們很安心!

吳婷婷、陳雅娟、吳榮琴、施冬青、劉亞良……在上海援鄂醫療隊裡,還有許多和吳瑞珅一樣毅然“逆行”武漢的靜安“衛生人”。面對疫情,他們也是普通人,也會害怕。但是他們更明白,馳援疫區,不問歸期,只是希望能夠戰勝病魔,治癒患者,大家一起走進春暖花開,欣賞武漢最美的櫻花雨。


關口前移,發熱門診最嚴管理


疫情防控期間,全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嚴格落實進入人員100%體溫監測,做好發熱病人篩查工作。對於所有接診病人及陪同家屬100%仔細詢問有無重點地區和重點關注地區往來、接觸史。同時,強化發熱門診篩查,全區七家發熱門診醫療機構選派業務熟、責任心強,流程熟的業務骨幹充實到發熱門診,努力在第一時間將病人篩查出來。


充實發熱門診、急診、呼吸、重症等專業科室的力量,加強人員、藥品、物資等保障,做好各醫院支援發熱門診的梯隊安排。完善院級和區級專家組,制定有效醫療救治方案,做好醫療救治工作。


“昨天,發熱門診接診了2名疑似患者。目前正在隔離觀察,情況穩定。”1月25日,市北醫院發熱門診值班醫生佘君慧在與前一晚值班醫生進行交接班時,得知了一個“兇險”的消息。


不久之後,發熱門診的導引護士把病人帶了進來。身穿防護服的佘君慧詳細詢問病人的病史、做好登記和傳報工作。


“因為有‘傳染可能’,一定要守住每個環節,不能讓任何一個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脫失。” 佘君慧說,發熱門診是直接面對可能是疑似患者的第一道“閘門”,必須要全力守住這裡。


靜安區中心醫院也在原有發熱門診基礎上,第一時間完成發熱門診和隔離病區改建,充實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力量。醫院專家組不斷完善發熱門診預檢和診療流程,組織密切接觸人員、隔離觀察人員轉運流程實戰演練;合理開放門診,引導患者有序就醫,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對於日常醫療需求,區衛健委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包括開展計劃免疫預約服務;新生兒和產婦訪視由家訪改為電話訪視,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對於患有慢性病、老年病或其他病情穩定且需要長期用藥的患者開具三個月的長處方。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及腹腔鏡室等易感科室所有擇期診療項目在2月29日前不得開診,只保留必要的急診和配藥服務。


直面病毒,絕不打“退堂鼓”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就開啟連軸轉模式,因為這裡的工作將為確診新冠肺炎病例提供重要的實驗室依據。截至2月23日,實驗室已檢測樣本445人次,檢測結果與市疾控檢測複核結果保持一致。

【戰“疫”一線】致敬逆行者!有這群戰“疫”鬥士,我們很安心!

負責這項工作的是區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在實驗室裡,大家面對的是疑似病人的樣品,面臨被感染的風險,但是沒人抱怨,更沒有人打過“退堂鼓”。被大家親切的稱呼為“大白”的沈琦,多次要求排班進入實驗室。他所在的實驗組曾一次就檢測了26例病例的42件樣品,創造了實驗時間最久的記錄。


為了加快檢測速度,節省防護物資,大家一旦穿上防護服進入實驗室,常常就是堅持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上洗手間。脫去防護服,鹽花在溼了又幹的衣服上留下一幅幅“美人魚”圖案。“沒有辦法,疫情防控期間防護物資緊張,我們節約一套是一套。”

【戰“疫”一線】致敬逆行者!有這群戰“疫”鬥士,我們很安心!

“作為科長,我先上。”大年三十晚上,科長袁峰統籌協調,落實防護用品,制定科學合理的檢測方案,帶領第一組實驗人員進入實驗室開始檢測工作。


“我是黨員,又是副科長,我先上。”副科長蔡明毅立即退訂外出旅遊的機票,和袁峰兩人輪流24小時帶班,帶頭衝在一線開展實驗,手把手帶教把關,確保全員操作合理、規範、準確、安全。

【戰“疫”一線】致敬逆行者!有這群戰“疫”鬥士,我們很安心!

放棄和家人團聚,火速回到崗位投入戰鬥;顧不上家中年老生病的母親,和團隊一起衝鋒陷陣;決絕地掛斷年幼兒子的電話,自己淚眼婆娑;這一刻,團隊每一位成員心中只有同一個無比堅定的信念“職責在肩,使命擔當,我們是直面病毒的特種兵。”


社區管理,居家隔離不隔愛


面對嚴峻的疫情態勢,區衛健委加強對病例密切接觸者的管理,形成街道鎮、衛生、公安三方協同的衛生醫學觀察、街鎮生活保障、公安安全保障工作機制。

【戰“疫”一線】致敬逆行者!有這群戰“疫”鬥士,我們很安心!

家住大寧社區的武漢來滬人員黃女士,在居家隔離期間,每天都要自測體溫六次。大寧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翁佳麗醫生首次上門流調時,發現她有明顯的焦慮情緒,就及時對她進行心理疏導,還留下手機號,互加微信,保持24小時健康指導。


一天晚上,黃女士突然發現自己的體溫37.4℃,恐慌、害怕各種情緒一下子都湧了上來,整個人陷入崩潰。之後,她開始不停地測體量,害怕自己發燒了,甚至是被病毒感染了。在一連測了20多次體溫後,黃女士抓起手機,打電話給翁佳麗。


“別慌。也許是你太緊張了。我馬上聯繫車,接你去醫院。”電話那頭,翁醫生的話讓她稍稍平靜了下來。不多久,救護車來到黃女士家樓下。翁佳麗將黃女士帶到樓下,交給車內的工作人員。到了區閘北中心醫院發熱門診後,經多次測量,黃女士的體溫都顯示正常,情緒也漸漸平復下來。隨後,黃女士被送進隔離病房留觀。


留觀結束,排除疑似病例的可能後,黃女士被醫院派車,點對點地送到家門口。剛踏進家門,黃女士就給翁醫生打電話保平安。第二天,翁醫生再次上門,鼓勵黃女士要保持輕鬆的心態,再堅持兩天,居家隔離就能結束了。


在翁佳麗送上解除隔離通知書的那一刻,黃女士感動不已。她說,“14天的居家隔離,社區醫護人員關懷備至,還幫助我緩解情緒波動,太感謝了。”


【戰“疫”一線】致敬逆行者!有這群戰“疫”鬥士,我們很安心!


【記者手記】

空曠的街頭,冷清的商場,宅在家中的市民,2020年初的上海變得有些陌生。一切變化緣於一場名為“新冠肺炎”的疫情。上海靜了下來、慢了下來,有一群人卻變得忙碌異常,他們義無反顧地“逆行”千里,為疫區人民帶去戰勝病魔的醫療力量。他們,就是我們的醫務工作者。


在請戰書上摁下指印的那一刻,他們忘記了自己也是血肉之軀,只記得自己是勇往無前的戰士;全副武裝穿上防護服,走進隔離門的那一刻,他們說,這是最神勇的戰袍;脫下口罩,看著臉上深深的印痕,他們說,這是最光榮的勳章;踏上征程,他們說不問歸期,戰勝才歸。


“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我們不上,誰上!”他們擲地有聲的誓言,讓我們肅然起敬。他們衝在戰“疫”一線,傾全力治療病患的身影,讓我們感恩,更心疼。這一刻,我們只想說:“致敬,逆行者!致敬,英雄!我們等你們平安凱旋,一起看春日花開,漫步歲月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