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必爭,南京醫生的"速度與激情“

分秒必爭,南京醫生的

有一群人你平時不一定會想起,只有當危及生命時,你才會想起,一通電話,他們就會全力以赴與死神爭鬥,為你打開生命之門。

當非典、甲流、禽流感、新冠等重大疫情來臨時,他們身穿厚重防護服默默承擔著相關病人的轉運工作;

當地震、火災、塌方等重大事件發生時,他們就為傷者架起生命的橋樑;

當闔家團圓的時節,他們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為生命保駕護航,上演著醫務人員的“速度與激情”。

——南京戰疫記·第七期

疫情之下,南京急救中心的“速度與激情”

有這麼一群人,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後,不是在去疫情發生的現場、就是在轉運疫情相關患者去定點救治醫院的路上……

他們奔跑在城市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奮戰在移動的“危險”中,與病魔較量,同時間賽跑;

他們救治發熱患者、轉運疑似甚至是確診患者,是守護城市的急先鋒,是特殊時期的“救火隊”。

他們就是南京市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員。

01

嚴陣以待,隨時準備出發

“馬師傅,任務來了,做好防護,我們趕緊出發。”

等候出車的南京市急救中心轉運救治組急救醫生莫鈞銳接到出車指令,準備出車。

面對這位轉運患者,市急救中心轉運救治組長鬍承軍立即聯繫現場,根據病人實際情況,制定了周密的轉運方案。

經過規範穿戴,身穿防護服、戴著N95口罩和護目鏡的莫鈞銳和馬劍海登上了救護車。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因為有發熱表現,要完成轉運、做好防護是第一位的。中心按照標準為我們配備了防護用品,只要規範科學做好防護,嚴格消殺流程,完全不用害怕被感染。” 莫鈞銳說。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莫鈞銳和馬劍海一直“搭班子”合作執行新冠肺炎相關患者轉運救治任務。

伴隨著救護車警報聲,僅用不到兩個小時,莫鈞銳和馬劍海就將病人安全轉送至目的地。任務完成後,悶在防護服裡的莫鈞銳和馬劍海渾身溼透,頭也被防護服勒得麻木了。

凌晨3點多,轉運救治組急救醫生劉聲聲和駕駛員侯勝健接到轉運任務後快速反應,將患者送達指定醫院。

凌晨5點轉運團隊回到駐地,消殺工作剛剛完成,6點又接到新的指令。來不及休整,劉聲聲和侯勝健團隊再次出發!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急救醫生劉聲聲說,“水,成了這裡醫生護士們最饞的東西。但喝水,就意味著要上衛生間,就意味著要走出脫掉隔離服,解決需要後,再穿上笨重的防護服,重新殺上戰場。這一進一出,要耗費多長時間?少說也得半個小時。

為了不浪費這寶貴的半個小時,他們放棄了喝水,忍受著難耐的飢渴,只為贏來救治病患的可能——哪怕只是多一點點的可能,他們都決不放棄。

就這樣,一天下來轉運救治組人員顯得疲憊不堪,但大家沒有絲毫懈怠,只要任務一來,就精神百倍。

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堅決完成救治轉運任務,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攻堅戰!劉聲聲表示。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市急救中心團隊要麼在值班區整裝待命,要麼在救護車上飛馳,這就是市急救中心轉運救治團隊抗擊疫情的日常狀態。

02

嚴格消殺,當好急救人員和患者“護身符”

每次出車,救護車都要接受嚴格的消毒。轉運一次病人,有時只需1個多小時,但人員、車輛和設備消毒也需要1小時左右。

監督消殺員楊陽和趙東華主要負責轉運救治組的監督消殺工作。

楊陽說,“救護車終末消毒工作不允許有絲毫馬虎,從監督出車人員穿脫防護服、車輛消毒、區域消殺、感染性醫療廢物規範處置、消殺人員個人防護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到位,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轉運環境安全。”

這時,一輛執行完新冠肺炎患者轉運救治任務的救護車駛入指定停放區域,楊陽已做好消殺前一切準備工作,在等待救護車的到來。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當救護車停穩後,楊陽熟練地對出車人員、車輛、設備進行消殺和車輛通風等。

完成消殺任務時已是凌晨5點多,連續幾個小時的忙碌,她顧不上吃一口飯、喝一口水。

她們每天重複這樣的工作,已經二十多天都沒有回過家。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03

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家看看兒子

劉聲聲作為轉運救治組的急救醫生,已連續工作一個月。

“只有抓緊難得的空隙時間休息一會,保持體力。現在每天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安穩睡好3個小時。”劉聲聲說。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她現在養成了一個新習慣,睡著後被人怎麼喊都難醒,但只要手機電話鈴聲一響,她馬上驚醒。

在疫情面前,她只有一個身份,就是衝在疫情戰場最前線的急救人員,而脫下“戰袍”她也是女兒,是妻子,是媽媽。

說起兒子,她內心有些愧疚。

“平時工作忙,兒子早就盼著我過年休息陪陪他們,非常時期,我已經快一個月沒見過孩子了。”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其實,劉聲聲早就計劃全家回安徽老家過年。

然而大年二十九,正準備出發時,她察覺到疫情會越來越嚴峻,滿懷歉意的向丈夫和兒子說,“作為一名急救醫生,中心現在正需要人,我必須留在轉運一線。”

此時,她忘記了家庭主婦的責任,忘記了家人準備的年夜飯,忘記了哭鬧著找媽媽的兒子。

據車組成員透露,由於轉運任務重,從除夕夜到現在,劉聲聲每天的休息時間不到3小時。

記者採訪時,雖然劉聲聲很平靜,但由於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從她的臉上仍能看到掩飾不住的倦容。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04

舍小家,為大家

疫情來臨,當一個家庭兩個人都義無反顧選擇衝上前線,擔當淋漓盡顯,辛苦不言而喻。

南京市急救中心的嚴智勇和徐穎就是這樣一對夫妻,他們是愛人,同時也是同事,是戰友。

一邊是疫情緊急、爭分奪秒,一邊是孩子尚幼、需要照顧。自大年二十九一起吃過一頓飯後,他們已經多日沒有見面,除夕也沒能在一起度過,夫妻倆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

“在處理疫情防控任務時,最大的感受就是‘緊張’。” 嚴智勇說,這不是恐慌緊張,而是忙碌緊張。

“因為是同事更多了一份理解吧,但其實還是會發微信提醒他要當心,職責所在,這份工作總要有人來做的”。同樣作為急救醫生的徐穎表示。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或許你只記得出征隊伍裡面的白衣天使,忽視了和他們一樣,衝在最前線共同並肩作戰的戰友,急救轉運駕駛員。

在疫情面前,他們毫不退縮,毫不猶豫,主動要求上一線。沒有豪言壯語,他們默默地用行動踐行南京急救人的使命擔當!

他們和急救轉運醫生一樣,24小時常駐中心隨時等候命令,舍小家,為大家。

每一次轉運任務都是一次考驗,由於長時間的駕駛,防護服密閉性強,時常導致水汽氤氳在護目鏡,對駕駛造成很大的挑戰,但是手握方向盤的他們,克服重重困難,憑藉日積月累的駕駛經驗,每一次都平穩安全地奔赴戰“疫”現場的最前線。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馬劍海、侯勝健、顧正天、郭蘇澤……他們是急救轉運醫生最親密的戰友!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一起衝鋒在最前線!他們毅然決然的擔當起這份使命,築起安全的生命防線!

日夜無阻,風雨無阻。

05

結束語

連續幾天幾夜都沒休息的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魏強說起這些一線急救人員,他感慨,“這次疫情相關患者轉運任務是在不影響常規院前急救任務的前提下完成的。他們一個個都幹勁十足,主動衝在最前線,24小時在單位,貢獻很大,特別不易。”

其實在疫情防控轉運一線,還有許多急救人員在堅守,他們有的孩子年幼無人照顧,有的老人生病無暇顧及,還有的連續加班十幾天沒回家,他們告訴親朋好友不要外出,自己卻衝向疫情最前線……他們是守護這座城市的急先鋒,是這個冬天最及時的“救火隊員”。

自疫情發生以來,南京市急救中心一直衝在最前線,默默承擔著患者的轉運任務。

有一群人你平時不一定會想起,只有當危及生命時,你才會想起,一通電話,他們就會全力以赴與死神爭鬥,為你打開生命之門。

當非典、甲流、禽流感、新冠等重大疫情來臨時,他們身穿厚重防護服默默承擔著相關病人的轉運工作;

當地震、火災、塌方等重大事件發生時,他們就為傷者架起生命的橋樑;

當闔家團圓的時節,他們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為生命保駕護航,上演著醫務人員的“速度與激情”。

如今城東花已開,疫情也終將會過去,當你在陽光下奔跑時,請不要忘記這群默默堅守的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危險時刻挺身而出,堅守南京急救人的初心與使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守護人民健康。

他們是120急救人。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疫情之下,心裡諮詢熱線背後的故事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計劃。

在家宅得久了,整天也沒有太多事情可以做,難免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有網友甚至直言自己是在一邊玩,一邊難過。

尤其是當房貸、花唄賬單、甚至是可能要失業等問題到來時,恐慌、焦慮、壓抑...就更是一股腦地湧上心頭,這時候那些渴望得到幫助的人,便撥通了南京腦科醫院的心理危機干預熱線。

一通通電話諮詢背後,藏著的是一個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也是一名名醫學心理科專家在抗“疫”幕後的24小時堅守。

我們採訪了5位來自南京腦科醫院的心理科專家,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幫助大家處理疫情之下的負面情緒的。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01

積極肯定自己是

戰勝孤獨感和焦慮情緒的良藥—冷心理治療師

來電求詢者是一名年輕小夥子,剛工作沒幾年。

假期快結束時,他擔心返程時人太多會耽誤時間,就提前回到了南京。

然而當與他合租的室友們都回來以後,他便開始不安,擔心從外地回來的室友可能會帶回新冠肺炎病毒,於是他開始聯繫同事希望能找一個單獨住的地方。

可是當他單獨住進了單位宿舍,暫時有了一個相對安全的住處後,他又覺得孤單無措,很希望回到家人身邊,不料老家已經採取封閉管理,想回去也很難。

形單影隻的孤獨、有家不能回的無助、感到一切都不可控的不安,各種強烈的情緒一下子襲來,他的情緒崩潰了。打來電話的前半小時,他一直在哭訴,情緒非常強烈,而我做的就是傾聽、接納、共情,一點點地幫他捋順情緒。

此外,我嘗試正常化他的情緒,告訴他,在短短几天中,他一下子承受了這麼多的情緒,出現現在的狀態是正常的。

這通電話一直持續了一個半小時左右,隨著情緒的釋放、賦能,他的心情漸漸平復,甚至有笑聲了。

他開始從“我沒法在宿舍這樣待著”的災難化想法,變成了“我經歷了充滿挑戰的半天,雖然很糟糕,但我應付得不錯”。

那一刻我從心底感謝他內在的力量,也感謝他願意和我們分享強烈情緒的信任。

02

孤獨、恐懼襲來時

獨自一人在外的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季主任

有一個來電是個女孩子,她是在年初五回南京來的。

因為疫情的原因,單位通知初七不能上班,要延遲復工了,然後她就自己待在合租房裡面邊開始隔離14天。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越來越覺得自己像一座孤島,沒辦法出去玩,也不能讓好朋友來找自己。她開始感到恐懼和害怕,覺得自己很孤獨,缺乏關愛。

再加上前一陣子自己失戀,所以情緒更加的低落,更加的缺乏安全感。可是她又不敢跟家人直接講,擔心爸爸媽媽知道了會害怕。

所以她打電話來的目的,是要把自己內心的這種焦慮、恐懼、孤獨的情緒要告訴我們。

而我們要做的則是認真去傾聽、去理解、去接納她,讓她心裡邊慢慢建立一種信任感和安全感,讓她在目前特殊的一個環境裡不孤獨、不恐懼,讓她覺得諮詢熱線是一個很溫暖的熱線。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03

疫情當前,面對恐慌和焦慮

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林主任

來電求詢者是一位三十幾歲的女士,由於對防範疫情的態度和方式與父母丈夫不同而產生一些矛盾。

這位女士平時就對衛生特別敏感,類似於我們老百姓所說的像潔癖一樣。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她的反應就比一般人要強烈。

她自己有一些防範當然是非常合情合理的。比如說出門戴口罩、戴帽子、戴手套,回來以後把外套脫掉,然後洗手,這些都很合理。

但有一些防範行為就屬於過度防範了,比如說出門回家後要對頭髮、衣服、鞋子、手機、包進行徹底消毒,不僅如此,她還要求老公和父母在出門的時候戴防毒面具。

父母覺得這太過分了,不聽從,於是矛盾便產生了。

其實她之所以做出這些過度防範行為,主要是出於恐懼情緒的反應,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她去覺察自己的恐慌情緒,學習放鬆情緒的方法,同時也提醒她不僅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也要照顧家人的情緒。

因為在防範疫情的過程中,我們要應對的不僅僅是新冠病毒,還需要保護好我們自己的情緒和家人關係。通過這樣的一些引導,她很快就能夠理解和認同。

掛電話之前,她的心情也平復了,說等下就去跟家人道個歉。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04

疫情面前,離異失望的男士

該如何面對自身的壓力?—郭主任

印象最深的來電求詢者,是一位中年男士。

他已經離異半年了,想要跟前妻復婚,但是在疫情期間他得到消息前妻已經改嫁,這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意外。

他急忙打電話給前妻想要挽回,可是前妻不接電話,因為疫情的控制,又不能去當面去交流,那一刻他覺得整個全世界都塌了。

打來電話的時候,他語速特別的快,處於非常焦慮的狀態,我幾乎聽不懂他的話。

平復了好一會,他才慢慢講清楚了事情,原來除了婚姻問題以外,他還有獨自照顧孩子生活和教育孩子的壓力,以及因為不能去復工導致的經濟壓力,同時他還擔憂自己父母的養老問題。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對他來說,這四件事情就像四座大山一樣壓在頭頂,壓到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他甚至想過一死了之。

我非常理解他的痛苦和想法,而在這個時候他還能打熱線電話,說明他有求助的動機,有求生的慾望。

在處理過程當中,我首先詢問他之所以還願意繼續活著的理由是什麼,他說是責任。

此時此刻,欣賞和肯定他的責任心,找尋他繼續活下去的希望和寄託,可以幫助他放棄自殺的想法。接下來再逐一幫助他分析這四個問題,樹立信心,漸漸平靜下來的他開始對未來有了希望,他決定好好的生活下去。

其實,他是一個自身很有能量的人,當他這些能量被調動出來的時候,他就有了活下去的動力,而我們要扮演的就是那個幫他調動能量的角色。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05

孩子被隔離,作為母親該如何應對

他頻繁的來電傾訴—歐主任

電話是一個母親打過來的。

她的孩子因為跟確診患者有過接觸,需要進入集中隔離點,隔離14天。

她擔心隔離點的條件有限,擔心孩子過得不夠好,而孩子因為每天沒什麼事情可做,無聊到發慌,就只好打電話向母親傾訴,每天要打很多次電話,於是焦慮、煩躁、壓抑的情緒便成了持續困擾母子兩人的惡魔。

針對這個案例,首先我肯定了母親對孩子的擔憂是很合理的。因為首先在疫情之下,每個人都身在其中,都會擔心感染上新冠肺炎,而孩子之所以頻繁給媽媽打電話,那是因為孩子也需要傾訴,也需要親密的人給與一些鼓勵。

所以我們不能把自己對孩子擔憂的情緒再反射回去給孩子,這樣有可能更不利於孩子的情緒的穩定。

同時,也要相信孩子自己的成長能力,也許現在遇到的情況是他從來都沒有遇到過的,也許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能為自己做的事情很少,但其實這恰恰也是一個鍛鍊自己的機會啊。

作為父母,千萬不能把孩子的這時候的傾訴當做是一種病態。他只要不超出一定的範圍,實際上適當的情緒宣洩是有利於他去成長去思考,去動員自己內在的一些動力潛力,去更好的應付目前處境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發,不僅威脅著公眾的身體健康,也會影響到人們的心理健康。及時加強心理疏導,做好人文關懷,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一環。

南京腦科醫院(江蘇省精神衛生中心、江蘇省應急心理干預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在江蘇省、南京市衛健委指導下,積極行動,針對疫情特點,由醫學心理科團隊立即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應對,於年初三開通“心理危機干預熱線—(025)83712977”,接線時間從白天逐漸發展到24小時,全院動員70多位黨員志願者積極協作,為本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緊急心理救援做出了重要貢獻。

分秒必争,南京医生的

南京戰疫記·第五期

本期執行:南京全接觸

主辦單位:南京新媒體人士聯誼會、南京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江蘇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

指導單位:南京市委統戰部、南京市委網信辦、南京市衛健委

法律顧問:江蘇永衡昭輝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劉俊傑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