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二月二淋仓囤,不出百天发大水”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泥糖小丫


这句话还真没听说过.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都去理发,图个吉利。全国应该都知道这个风俗。


一壶老酒179081664


今天正是二月二,说句实话,这句“二月二淋仓囤,不出百天发大水”老话以前还真没有听说过。这不,上午还艳阳高照,可下午下起了小雨。到底这句老话什么意思呢?

打从去年农历十月,我就将母亲接到城里猫冬,而今年又赶上这疫情,所以一直和老母亲住在一起。我忙向母亲请教,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母亲说,她昨晚就看过天气预报,说我们这里今天下午到晚间,有中雨。今年82岁的老母亲听到我问“二月二淋仓囤,不出百天发大水”的意思,母亲解释道,过去她也是听农村老人说是如果看到二月二这天下雨,不出100天,就有大到暴雨。在没有天气预报的过去,农村人还真就是以这些老话来预测天气呢。

在我们当地农村,二月二这天,农村人有用草木灰在自家门前撒灰囤的习俗。早上起来的时候,从做饭的土灶的灶膛里掏一些草木灰,用簸箕盛着,然后到街门口的空地上撒灰囤。灰囤打成粮仓的模样,呈一个个圆圈套着圆圈的形状,在里面撒上五谷杂粮,祈福今年五谷丰登。这也是农民朋友对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祈愿在一年中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以期能够“大仓满,小仓流”。

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摸索出一条气象规律,如果是二月二这天下雨,雨水将在门口撒的灰囤淋湿了,那100天内就会发大水。而这发大水就是接下来雨水多,容易产生涝害。我们按照日子来推算,从二月二往后推算100天,正是五月端午后10天左右。而这时候,正是小麦收获季节。如果是天下大雨,很容易影响到麦收。过去麦收全靠人工镰刀收割,没有收割机,而割了之后还得用碌碡轧着脱粒。不像现在收割脱粒一条龙,省时省力。所以只要是二月二下雨,那就要注意麦收时的天气,及时抢收小麦,以免被大雨淋湿发芽发霉。

不过,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如今人们麦收都是机械化作业,收割、脱粒甚至是烘干一条龙服务,即使是二月二这天下雨,在麦收的时候有大雨或是连阴天,这小麦也不会误在地里。况且,都说“春雨贵似油”,二月二正是春耕的时候,下点雨也有利于农田翻耕保墒。而农村一些预测天气的老话,对于我们现代农业生产,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朋友,你们那里有没有这种说法呢?欢迎朋友们留言一起交流学习。


建行渐远


今天是农月的二月二,上午还是天气晴好,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中午一点左右,天气开始阴沉沉的,傍晚时分己经小雨纷纷了,淋湿了路面。吃了晚饭后,窗外传来“嘀嘀嗒嗒”的雨声,看来这雨是越下越大了。父亲打过电话来嘱咐我:农村老话说得好“二月二淋仓坉,不出百天发大水”,今天这天气真应了这句老话儿,从现在算起一百天后,正是快要割麦子的时候。今年小麦收割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时间,被大水淹了这麦粒就生芽了……。



放下电话仔细计算了一下,今天是农历的二月二,再过一百天就是三个月后零十天,如果按照往年正是端午前节后收割小麦的时间。但是今年闰四月,这二月二后的一百天,也大约是在农历后四月的中旬左右。冬小麦的生长期是不会改变的,前后相差也就十天半个月的误差,所以还真得注意些。

在我们当地农村,二月二有许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龙抬头”,是指严冬过后,管人间行云布雨的龙王开始活动。而在过去形容优秀的男性为龙,龙抬头吗所以今天是家里男性成员要去理发。“二月二打灰坉”是指用铁锨铡几锨锅头灰,在院子和门口均匀撒画圆,圆圈中心放下把玉米粒或者麦粒,用瓢盖住,不要让家里的鸡鸭吃了,这就是大家说的“灰坉”。是农村老百姓仿照家里的粮囤形状构划出来的,是祈盼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农村老话“二月二淋仓坉,不出百天发大水”是过去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老百姓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累积出来的判断经验。是说农历二月二这天,如果下雨淋湿了打的灰坉,会在二月二之后的一百天,出现下大雨发大水的天气。当然这个一百天的形容词,只是为了顺口,并不是绝对的,是指前后那段时间内。

总之,农村老话“二月二淋仓坉,不出百天发大水”是过去农村老百姓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累积下来的经验之谈,是用来指导农时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肯定没有我们现在的高科技,根据天上的气象卫星发回来的星云图,再由气象专家作出科学的论断,最后告诉老百姓的气象预报准确度高了。尤其我们胶东半岛,去年全年的干旱天气,老百姓种庄稼真是费了劲,如果今年种夏玉米之时,出现及时降雨,也是好现象。




我是家在南乡,喜欢和您唠唠关于农村的点点滴滴,记得点赞、关注和转发,让我们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家在南乡


农村老话“二月二淋仓坉,不出百天发大水”什么意思?有道理吗?说实话,作为小编农村老俗话还是第一次听说,应该属于地方性农谚,值得学习研究。


其实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浅显易懂,农村老话嘛都是说给农民听的,自然都是大白话,意思呢是说: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如果下雨了淋湿了仓坉,保证不到一百天就会下大雨发大水。首先说说这个仓坉是啥,有的地方农村,有一种习俗,就是围仓坉,在二月二这天,把烧火做饭用的柴灰,倒在地上画一个圆圈,然后把五谷杂粮埋在里面,依次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诗为证:柴灰画圈圈,五谷埋里边。祈愿风雨谐,民以食为天。

作为一种农村民间的祈雨方式,我很感兴趣,同时对农民的渴望之心表示赞赏。民以食为天嘛,自古以来农民都希望在新的一年的开春,能够喜降春雨,这样话庄稼就能很好的生长,但春雨贵如油,在北方很多地方,冬天的雨水很少,农村土地干旱现象太多了也很严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理想毕竟不太现实。而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蛰龙飞天的日子下大雨的可能性很大,这也符合几百上千年来农民经验总结和农业研究人员统计的数据,说白了就是现代农业气象学研究的课题。


二月二下雨的概率有多高?很高!今天还看到一个山东某市的报道,二月二真的下雨了,很多当地网友问二月二下雨了是个什么情况?我说是好事情,冬季农作物在田间越冬后,开春春暖花开的季节,不能缺少雨水的灌溉滋润,不然影响返青和拔节,直至影响到夏收的产量。我们老家今天二月二没有下雨是很遗憾的事情,但天阴了刮好大的风,雨却下不下来,我很担心老家的庄稼,今天在地里转了一圈挖荠菜,看到沟渠河塘都干涸见底了,麦田表层土壤干燥缺水,有的越冬麦苗老叶子已经枯黄。

那么二月二下雨后,不过百天发大水准不准?不太准,但发大水飞概率有一半以上的可能性。俗话说龙不抬头不下雨,龙已抬头下不停。二月的雨水不下则罢,一下就下大。不是说一下子就下大雨引起河水暴涨,它有一个累积的过称,二十四节气里面,雨水和惊蛰这段时间下雨的频次本来就很高,从中雨到大雨都有可能,不然古人也不会命名为雨水和惊蛰了。


古人说农谚为啥那么笃定就会发大水?这个还用说吗?肯定是以前经验教训的总结。在过往几百上千年中,过了农历二月二然后下大雨发大水的记录和几率太高了,所以才会有“二月二淋仓坉,不出百天发大水”,是经验教训的结晶,古人喜欢把农事气象活动总结后,用农谚的形式教给农民,也会印刷在日历当中。但毕竟都是一个大概率的问题,也有预测不准的时候,现在天气预报都那么高科技,也有预报不准的时候呢,何况古人靠的仅仅是经验判断。

古为今用,鉴古通今,很多科学文化知识都是继承自古人的经验,那么农事方面的技能也是,有些古人的对农事气象活动的总结,要比现在的还要准确。你像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把节气三候描述的那么精确形象,就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到的。


农村老俗话


今天二月二,早上很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放鞭炮,因为今天也是我们老农常说的龙抬头的日子,在这天,民间会举行一些活动,用猪头肉祭祀上天,“引龙水”,“打谷堆”,“吃龙须面”,吃“龙鳞”等,祈求上天,风调雨顺,万物丰收。当然了,今天也少不了理发,今天很多人都会到理发店,进行理发,“剃龙头”,寓意着一年之内精神焕发,吉祥如意。



有经验的种地的老农关注的可是今天是否会下雨,二月二,龙抬头,如果今天下雨,那么就预示着今年是风调雨顺之年,如果今天不下雨,那么今年可能比较干旱,这可能是老农在历年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我们当地今天天阴着,没有下雨,老农民在一起聊天,就说今天不下雨,不太好,今年是否丰收很难说啊,如果下雨了,麦地干旱得到缓解,麦苗返青期茁壮生长,今年粮食就不愁了,下雨了就不用去浇地了,省了力气。

二月二这天,每家都有在院子里用草木灰撒木灰囤的习俗,就是在二月二这天早上起来,去厨房烧火的炉子里取一些草木灰,做成粮仓的形状,也叫做“打灰囤”在里面放上五谷杂粮,放鞭炮,祈求当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聊天过程中老李说到,二月二淋仓囤,不出百天发大水,大家似乎感到很惊奇,忙问老李为什么有这种说法?老李说,这你们又所不知,有一年二月二下雨了,还蛮大的,家家户户用草木灰打的“仓囤”都被冲跑了,那时候就听人说不出一百天就会下暴雨,发大水,当时大家还不信。后来到了阴历五月份,那天刚把小麦收到家里,白天似乎变黑了,乌云密布,压得很低,一会儿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连续下了好几天,导致我们这里汝河发大水了,从上游冲下来很多动物和木头,离河边较近的村庄,水都漫到屋里面了,不过我们村地势比较高,倒也没事。



当然了,这可能当时雨下的比较大,又遇到了大河发水,自然印象深刻,有的人有把二月二下雨和下暴雨发大水联系起来,或许这种情况不止发生过一次,才有了这种说法。


乡间一抹阳光


这句话我问了老人了,确实有这么一个说法!

按照以前的说法,意思是如果2月2这天下雨了,不出100天会有大雨,可能会发生内涝。

古人的说法都挺有讲究的,不得不信。

如果换算过来,2月2加100天,正好是5月份,5月份粮食都要收货了,如果赶上下大雨,麦子玉米等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不过现在好多了,机械化的年代,收割也就是一上午,损失少了。

还是祈福收货时节别下雨,农民有收成,自然国家就富裕!


花开微凉梦倾扬


二月二,是农村的农耕节,又被称为称龙抬头节。俗语说的好,龙行带雨,龙抬头节降雨,无异于甘霖兆丰年。人都说春雨稀贵如油,可是昨天二月二的雨,从傍晚开始一直持续了一晚上,并一改春天的细腻缠绵,显得分外激烈和酣畅。听到村中不少老人在谈论"二月二淋仓坉,不出白天发大水”,那么,这句老话是什么意思呢?它究竟有没有道理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聊一聊。

“二月二淋仓坉”,淋湿的不仅是盛粮的谷仓,还有晨起农人用炉灰在地上画出的粮囤。我们这里有节日打灰囤的习俗,实际上是对于农业丰收的美好向往。至于“不出百天发大水”,我们可以推算百天后的节气,大约在6月初的芒种前后。芒种时,正是高温多雨的夏季,也是夏收和夏种的繁忙时期,阴雨天气显然不适宜收获和播种。

在农村,每到这个季节,各地都有抢收如救火的说法,这时肯定不希望降雨,更不希望有水灾出现,那么,二月二下雨和芒种的水灾有必然联系吗?下面,我们再来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夏季降雨大多与季风的争锋有关,与地势和地形因素相连,单单凭着二月二下雨来推断百天之后的天气缺乏科学依据,至多只是经验之谈。它与古代技术发达,不能科学对气象进行预报有关,只靠着往年的数据总结,是一种概率的猜测,准确度是可想而知的。但由于,过去对自然的了解不够,被赋予了神秘和玄学,就比如二月二下雨,有许多人开始担心夏季水灾,甚至还有的人以老鼠跑光来佐证,实际上都是不可信的。

既然,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那么,给予我们的借鉴作用是什么?

就是在环境变化的严峻状况下,我们一定要提前预防自然灾害,特别要做好充足的洪涝准备,对于多湖泊河流的地区,对于低洼的平原地区尤其重要,坚决避免再出现以前的长江险情寿光洪灾等。

对于我们山东烟台,由于缺少比较大的河流湖泊,加之处于丘陵地带,洪涝少见,倒是年年旱情令人捉急。但无论如何,麦收时节,我们还是要防止阴雨天气造成的影响,希望风调雨顺,有个好光景吧。

毕竟,2020年,我们太难了。您说呢?


流水无声


二月二淋仓囤,不出百天发大水。理解其意不难,二月二,龙抬头,龙是管水的,要有雨,这叫龙头雨,但不宜大,要春雨润物细无声才好,大了不好。淋仓囤之淋,是下大了,仓库囤粮地要被淋浇湿了,这也预示在百日之内会下大雨,意为二月二下大了龙头雨,未来百日内也会常常下大雨,是雨下多下大的的意思,要防春湿春涝对农耕不利。

春雨贵如油。春来要有雨,好春耕。没有会春旱,不利春耕;下多下大了也不好,也不利春耕,二月二是龙抬头之日,民间常以此日有雨无雨,雨大雨小来预断未来一段时日的天气好坏,这有时准,有时也不准的。二月二是雨水后,惊蛰节前后,到了春耕时节,是该有雨好闹春耕了。我国人有对龙崇拜,春天,飞龙在田,龙会施云布雨,但未必会遂人愿。二月二下龙头水,有的下大下多了,有的下小下少了,有的没大,一处处是大不同的,不可仅以此而全信。但考虑周全,有备无患是应该的。


树德汉硕


二月二下雨说法不一,有的地方说二月二下雨,那是龙抬了头普降甘霖,先滋润一下小麦和备种的土地,然后提醒农民该开始运肥,准备后期的耕种了,而我们这里却不太看好二月二下雨,因为这天下雨,把我们早晨刚撒好的草木灰灰屯冲散了,粮仓失守,意思是今年的庄稼恐怕难得到。

二月二早晨天还没亮起来时,勤快的农民就用草木灰在院子里还有大街门口撒草木屯,最后在草木屯里撒各种粮食,寓意是二月二龙抬头,大仓小仓装满粮,要保证灰屯在一整天里都是圆圆满满的样子,证明盛住了粮食。

看来要想保住象征着粮屯的草木灰屯,那就要一整天不下雨,等到二月三之后,完整的灰屯爱怎么损坏就怎么损坏,今年村民们没有人走出家门撒灰屯,因为村里的大喇叭天还没亮就开始吆喝了:不准出门,不准扎堆,不准——

而二月二,也就是昨天天下午开始,一场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有草木灰的话早就冲没了。所以下雨了,下雨的意思是冲垮了粮仓,今年庄稼应该不好。

二月二下雨了,家里的老人不喜反忧:出不了一百天咱这必定会下暴雨,到1要成熟的小麦了下了大雨,会让小麦出现倒伏现象,或者小麦收割是会遇到困难的,反正会有很多理由让小麦丰收。

去年连小麦都没种上,在一百天内下大雨发大水的话,对我们没啥影响,发大水就是像洪水一样的雨水,积累起来从各山谷积累后,气势汹汹从地势高的地方流下来。发大水对于庄稼来说,那就是灾难。


悠然见东山


昨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关于二月二农村有很多讲究。过去农村人没有煤气灶,烧火才能做饭,家家都用大铁锅,炉膛下面就是草木灰。二月二大清早起来,不先做饭,而是从炉膛下掏出来一些草木灰,撒在自家门口的地上,图案必须是粮仓的样子,也就是我们这里农村人所说的二月二打灰囤。之所以在门口用草木灰撒出一个囤粮食的粮仓的模样,就是期望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粮满仓。



如果二月二这天下雨的话,那撒在地上的草木灰自然会被雨淋湿,而在农民的眼里,淋湿的不是草木灰,而是盛粮食的粮仓。还别说,正好我们这里昨天下了一天的雨,也就是老话说的二月二淋仓囤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在我们中国人的意识里,龙跟雨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月二自然是应该下雨的。都说春雨贵如油,春天的雨是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杜甫都说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二月二这天下了雨,是不是真的不出百天会发大水?按照季节推算,也就是端午节前后,那时正好是麦收的时候。麦收的季节,农民们当然不希望下雨。不过端午节前后,应该还不到阴雨连绵的节气。北方多雨的季节一般要在三伏天,况且胶东地区现在就算是在伏季,也很少有雨水,基本上是常年干旱。所以北方农民们完全不必担心二月二下了雨,等到麦收的时候有可能发大水。我们这里几乎一年四季常年干旱,农民们一直期盼着下雨。

有人说春雨贵如油,连下三场天不收,就是说虽然在春天里面雨水很珍贵,可是如果下的春雨多了的话,对庄稼的收成也不好。多下点春雨,难道真的是对农作物有什么妨碍吗?对于我们胶东的农民来说,这种说法根本没有什么道理。多少年来,我们这里春天一直是干旱,确切的应该说是从春天一直旱到冬天,也就昨天二月二下了一天的小雨,这场雨对于北方的小麦来说百利无一害,同时也缓解了果树的旱情。昨天的小雨,对于春播春种也是有好处,没有任何对农作物不利的地方。

老话说的二月二淋仓囤,不出百天发大水。可能仅限于南方一些地区,这话在我们北方基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