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低利率(上)——現在的“低利率”?

本文為專門探討中國銀行業所謂“低利率”的現在,過去和未來。這是本文的上篇:《現在的“低利率”?》

---------分割線------------

最近,我發現網絡上忽悠低利率環境下銀行盈利能力會大幅減弱的帖子一波接一波。一個個裝作很牛逼的樣子,動輒教育別人中國要進入低利率時代,然後列舉世界上低利率環境下的國家,例如:日本,歐洲各國,其本國銀行是多麼多麼的悲慘。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珍愛生命遠離銀行。

但是,究竟什麼是低利率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和標準,究竟是存款利率低還是貸款利率低還是拆借基準利率低?沒有人能夠說清楚,既然沒有人能夠準確地給出低利率的定義,那麼我更傾向於認為多數媒體都是在以訛傳訛地販賣焦慮。而借低利率為藉口妄言銀行銀行盈利能力下降的不過是換了個馬甲的銀黑而已。之前這群人曾經的藉口包括:隱瞞壞賬,利潤佔比過高,房產崩盤會帶來銀行崩盤等等。

既然沒人能夠給低利率一個準確的定義,那麼我們不妨來看一下我們通常來舉例的2個低利率經濟體的共性:

日本:從1991年經濟泡沫破裂後,日本經濟進入衰退的10年,20年,30年。其名義經濟增長率從1991年後從沒有一年高於3%,甚至在好幾個年份出現負增長,而通脹也是長期維持在極低的水平。於此相對應,日本央行的基準利率(超額準備金利率)長期維持在0。更是在2016年將基準利率下調為-0.1%,正式進入到負利率時代。

瑞士:從我收集到的資料看,1971年開始到2018年這將近50年內,瑞士的GDP增速是圍繞著1.5%的中軸波動高的時候能到4%,低的時候-2%,如下圖1所示。瑞士央行從2015年1月開始實施央行負基準利率。

也谈低利率(上)——现在的“低利率”?

圖1

不難看出,實行超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國家其共性是GDP增速非常低,以至於實體經濟沒有利潤空間來支撐貸款利率和銀行的淨息差。從宏觀角度看銀行的利潤來自於實體經濟從自己的利潤空間中切割一部分給了銀行。國家的GDP增速可以近似看作企業的實際獲利空間,所以當GDP增速過低的時候,市場自然進入到超低利率狀態下。

有人可能會說,那美國最近幾十年的GDP增速也不高,為何銀行的貸款利率還可以維持在3%-4%以上。其實這個問題,我一開始也迷惑過,後來自己想通了。決定貸款利率的應該是名義GDP增速,而不是實際GDP增速。以美國為例,雖然它的實際GDP增速很少超過3%,但是其通脹還是保持在2%的合理水準。這樣美國的名義GDP增速就可以達到接近5%的水平。

回到中國的現狀看,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速近年來持續下行,但是即便如此,中國的名義GDP依然保持了8%左右的增長。由此來看,中國的經濟其實可以支撐的貸款利率水平應該遠高於目前的4.05%的水平。所以說中國現在要進入低利率時代的人絕對是杞人憂天了。起碼在20年內,中國的名義GDP增速都不會降到5%以下去。如果說低利率時代,其實中國最近30年一直處於相對“低利率”時代,只不過多數人根本沒感覺到而已。當然,這裡的“低利率”是打引號的。這個話題我們在中篇裡繼續展開討論。

想擁有證券低佣金的點擊“粉絲福利”子菜單,剛剛上線了第二家國內券商的投資渠道。目前,粉絲福利提供2家國內頂級券商,1家海外券商的低傭渠道,必有一款適合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